本書將作者七年的測繪成果加以整理、遴選、完善,這些測繪圖是大連理工大學建筑學院師生們辛勞和汗水的結(jié)晶,是一份珍貴的資料集,展示了大連古建筑十書——朝陽寺·石鼓寺整體與局部的結(jié)構(gòu)、造型與細部,盡可能多地保留了大連古建筑十書——朝陽寺·石鼓寺測繪的原始數(shù)據(jù)。本測繪集不僅可為古建筑研究愛好者所用,也可以為從事古建筑修復、保護與傳統(tǒng)風格設計的建筑師們提供較為豐富的資料,對我國大連地區(qū)歷史文化遺產(chǎn)的保護具有深厚意義。
“知古不知今,謂之陸沉”;“知今不知古,謂之盲瞽”
——東漢*王充《論衡·謝短篇》
作為建筑出版編輯的“我們”,常被當下行業(yè)的浮躁打亂了節(jié)奏;困在城市中的“我們”,也被生生地切斷了與自然、古今的聯(lián)系…….不止于編輯,這是大多數(shù)“我們”的寫照。
也有例外,那就是“他們”。
“他們”是大連那個美好的海濱城市的一屆建筑學的師生,“他們”常帶上尺子和畫筆,在春花秋實的美好季節(jié),到身邊最古老的建筑里去測繪。
“他們”測繪,每一跟線都至誠至真,每一幅畫都意蘊綿長;“他們”解讀,與建筑對話,從已有的沒有的林林總總的片面訊息里去整理那些建筑的故事,雖然艱難卻也有趣。
“他們”在這些古老的遺跡中間,在一地繽紛花瓣或一地蕭瑟秋葉里,踏遍那些已經(jīng)存在千百年的磚、石,丈量過每一分的門楣窗闌。觸摸過歷史的質(zhì)感,解讀過每一個匾額和碑文…….用特別的方式與千百年來的匠人和文人心意相通。
“他們”曾經(jīng)測繪過的古建:普化寺 ? 天后宮,城山古城 ? 法華寺,清泉寺,關帝廟,三清觀,橫山書院 ? 永豐塔,清真寺,響水觀,朝陽寺 ? 石鼓寺,觀音閣……
“他們”終于知道沒有“歷史”的大連原來還有這么多“歷史”建筑,且非常古老。不太善于保護“古建”的大連也有保護得很好的“古建”,只是大家沒有看到。
“他們”通過“測”、通過“繪”,通過“梳”、通過“理”,收獲到的絕對不止于“知識”本身。
“他們”的隊伍越來越龐大,從當初大連理工一個院校的一屆師生,輻射到周邊有建筑學專業(yè)的所有高校,再輻射到上下十余屆的學生……
“他們”這一測,就是七年…….
在佛家,七為小圓滿。當“他們”測繪到第七個年頭的時候,遇到了“我們”,因為這套古建筑十書要出版了。也許出版本身,就是“小圓滿”。
但此書的出版,波折不斷。宗教問題的細致審查,重大選題的層層申報,歷史數(shù)據(jù)的點點復核,特殊紙張的一次次選調(diào)……也許不經(jīng)歷“九九八十一難”,“真經(jīng)”就不會顯身:8個月的緊張工作,作者、編輯、審讀、總社專家、新聞出版署、印務、印廠、發(fā)行等十幾個部門的協(xié)同運作……值得開心的是,這一切都已經(jīng)解決。
作為統(tǒng)籌全盤的策劃編輯的“我們”,加上沉浸在“古”書中,心性亦改變很多,某種意義上,也成了“他們”的一部分。很開心這種融入,更開心看到這樣一套好書即將面世了。
這套書說大也大,包含了大連的10個古建筑;說小也小,于全中國的測繪書來說,只是海洋里的一滴水。但相信這套書只是一個開端,會有更多的古建筑、民族建筑的史料和圖書漸漸被測繪和整理出來,變成這樣的一套好書,在世間留傳。
編輯推薦
圖書簡介
本書將作者七年的測繪成果加以整理、遴選、完善,這些測繪圖是大連理工大學建筑學院師生們辛勞和汗水的結(jié)晶,是一份珍貴的資料集,展示了大連古建筑十書——朝陽寺·石鼓寺整體與局部的結(jié)構(gòu)、造型與細部,盡可能多地保留了大連古建筑十書——朝陽寺·石鼓寺測繪的原始數(shù)據(jù)。本測繪集不僅可為古建筑研究愛好者所用,也可以為從事古建筑修復、保護與傳統(tǒng)風格設計的建筑師們提供較為豐富的資料,對我國大連地區(qū)歷史文化遺產(chǎn)的保護具有深厚意義。
大黑山風景區(qū)是一處以“清幽、野趣”為特色,集“雄、奇、險、秀、幽、曠”六種自然形象于一體的自然風景區(qū)。它坐落于大連市金州新區(qū)中心,距市中心 25 公里,占地 23.79 平方公里,平均海拔 400 米,主峰海拔 663.1 米,是一座呈“山”字形的山脈,北倚長白山、千山,南臨黃海、渤海,因山石多呈淡黑色而得名。這里夏季涼爽宜人,冬季晴空萬里、陽光普照,不但風景秀美氣候宜人,還流傳著薛仁貴生擒契丹王阿卜固、乾隆東巡至此觀看鐵樹開花、北燕文帝馮跋兄弟逃避追殺遁跡于此,以及奕天林抗日反滿等民間故事和傳說。大黑山風景區(qū)人文歷史悠久,據(jù)記載,隋唐時期人們就在這里開山造寺,自古傳頌的“金州八景”,大黑山就占據(jù)四景:“響泉消夏”(響水觀)、“朝陽霽雪”(朝陽寺)、“山城夕照”(卑沙城)、“南閣飛云”(觀音閣),構(gòu)成了大黑山所特有的古建筑和廟宇群。
大黑山風景區(qū)是一處以“清幽、野趣”為特色,集“雄、奇、險、秀、幽、曠”六種自然形象于一體的自然風景區(qū)。它坐落于大連市金州新區(qū)中心,距市中心 25 公里,占地 23.79 平方公里,平均海拔 400 米,主峰海拔 663.1 米,是一座呈“山”字形的山脈,北倚長白山、千山,南臨黃海、渤海,因山石多呈淡黑色而得名。這里夏季涼爽宜人,冬季晴空萬里、陽光普照,不但風景秀美氣候宜人,還流傳著薛仁貴生擒契丹王阿卜固、乾隆東巡至此觀看鐵樹開花、北燕文帝馮跋兄弟逃避追殺遁跡于此,以及奕天林抗日反滿等民間故事和傳說。大黑山風景區(qū)人文歷史悠久,據(jù)記載,隋唐時期人們就在這里開山造寺,自古傳頌的“金州八景”,大黑山就占據(jù)四景:“響泉消夏”(響水觀)、“朝陽霽雪”(朝陽寺)、“山城夕照”(卑沙城)、“南閣飛云”(觀音閣),構(gòu)成了大黑山所特有的古建筑和廟宇群。
圖書目錄
大黑山上的金州四景10
苔綠壓紅墻的朝陽寺12
拆解朝陽寺34
云亂萬石青的石鼓寺52
拆解石鼓寺68
參考文獻78
后記79
苔綠壓紅墻的朝陽寺12
拆解朝陽寺34
云亂萬石青的石鼓寺52
拆解石鼓寺68
參考文獻78
后記79
相關書籍推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