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王生活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每日最新资讯 > 正文

每日最新资讯

限行性疾病(限行病毒感染)

admin2022-11-02每日最新资讯118

我的朋友得了眼病,医生诊断"中浆"请问是什么一种病?

中浆是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简称,是由于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功能损害,形成以黄斑部或附近视网膜神经上皮限局性浆液性脱离为特征的常见黄斑疾病。本病在我国发病率较高,90%以上为单眼发病,左右眼无差异。中浆为一种自限性疾病,大多数在3~6个月自行恢复,预后良好;但部分易复发者,往往病程迁延,多次反复后可在后极部形成广泛的色素上皮继发性改变,导致永久性视力减退。

本病的确切病因,目前尚不清楚。常因精神紧张、过度疲劳、感冒及睡眠不足等诱发。近年来通过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发现黄斑区有荧光渗漏,证实本病是由于视网膜色素上皮损害及脉络膜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所致。最近Hayaski用吲哚青绿血管造影认为本病可能是深层的脉络膜血管的炎症。

本病常见临床表现有:①视力下降:视力减退的程度与黄斑部病变的轻重有关。如果为正视眼则裸眼视力一般不低于0.5,最坏不低于0.2,往往出现+0.50~+2.50的暂时性远视,病程早期可用镜片矫正至1.0。病程迁延或多次复发者,可致永久性视力障碍。②中心暗点:自觉眼前正中有一灰色或深灰色的圆形影子挡住视线,注视目标时看不清目的物,而目标旁边的东西反而清楚。此即与黄斑部相对称的暗点。③小视症及视物变形:即视物变小及视物弯曲变形。因黄斑部渗出水肿,使视网膜圆锥细胞的间隙增加及排列不规则所致。④眼底改变:检眼镜检查可见黄斑部有约1~3PD大小、边界清楚的盘状浆液性神经上皮脱离区。脱离区色较暗,周围有反光晕,中心凹反光消失。发病数周后脱离区视网膜可见多数散在的黄白色小点沉着。恢复期视网膜下积液吸收,中心凹反光恢复,但仍可残留有光泽的陈旧性黄白小点和轻度色素紊乱。⑤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所见:在动脉期或静脉早期,黄斑区出现一个或数个高荧光渗漏点,以后随着时间推移,渗漏点逐渐扩大增强。伴有色素上皮浆液性脱离时,在动脉早期就有荧光勾画出色素上皮浆液性脱离的范围,随着造影过程逐渐增强其亮度持续到后期,但其大小、形态始终不变,

中浆的治疗常采用以下方法:

激光治疗:对于有明显荧光渗漏、渗漏点位于视乳头黄斑纤维束以外,离中心小凹250μm以上,浆液性脱离严重者,及病程三个月以上,仍见到荧光渗漏,并有持续存在的浆液性脱离者,可考虑激光光凝治疗。光凝治疗的目的是缩短病程,使病人尽快消除视觉障碍的烦恼,但不能阻止复发。光凝后约一周左右,神经上皮层浆液性脱离开始消退,2~3周内完全消失。

西药治疗:如维生素C、E,路丁等减少毛细血管通透性,可以试用。睡眠不良者,可口服镇静剂。

近年来发现全身应用皮质激素可以诱发本病或使病情加重,甚至形成大泡状视网膜脱离。皮质激素作为免疫抑制药物可能由于抑制免疫反应,导致眼局部视网膜色素上皮的进一步损害和屏障功能的破坏。因此,本病禁用此类药物。烟酸作为扩张血管药物应用于本病,因有可能加重血管渗漏,引起黄斑水肿,延长病程,甚至像皮质激素那样引起大泡状视网膜脱离,也应作为禁用药物。

中医中药治疗:中医多以局部辨证与全身辨证相结合,局部辨证是水肿期加渗湿利水药,渗出为主者加活血祛瘀或化痰软坚药。全身辨证分六型:阴虚火旺治以滋阴降火,方选知柏地黄汤加减;脾虚湿泛治以健脾利湿,方选参苓白术散加减;肝郁气滞治以疏肝解郁,方选逍遥散加减;湿热内蕴治以清热利湿,方选三仁汤加减;瘀血内滞治以活血化瘀,方选桃仁四物汤加减;肝肾阴虚治以补益肝肾,方选杞菊地黄汤加减;恢复期应以补肾为主,以保护及恢复视网膜功能,提高视力,减少复发

我得了病毒性胃肠炎!!!咋办呐

不要害怕,病毒性胃肠炎是一种自限行疾病,1,注意饮食,不吃生,硬凉,食物,油腻性也少吃。2,症状完全缓解后可以停药。3,腹部不要受凉。4至于你的血常规值是多少,不得而知,不好说。

疫情期哪些地方限行?

新型冠状病毒是什么?

2019新型冠状病毒,即“2019-nCoV”,因2019年武汉病毒性肺炎病例而被发现,2020年1月12日被世界卫生组织命名。冠状病毒是一个大型病毒家族,已知可引起感冒以及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等较严重疾病。新型冠状病毒是以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持续开展流感及相关疾病监测,发现多起病毒性肺炎病例,均诊断为病毒性肺炎/肺部感染。

得了新型冠状病毒有哪些症状?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人体早期的症状和一般病毒感染引起的感冒症状有相似之处,主要表现为疲倦、乏力、肌肉酸痛,也有少数病人会表现为胃肠道的反应,比如腹痛和腹泻。

随着病情的发展,病人会出现发烧的症状,发烧度数在37.3度以上。另外还会出现呼吸道相关症状,包括咳嗽、喉咙疼痛等。

随着症状的加重,病人会出现呼吸困难、胸闷、气短,甚至会出现呼吸窘迫等严重症状。进行影像学的检查会发现肺部有磨玻璃一样的肺间质的改变。表现严重的还会出现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凝血功能障碍和肾功能衰竭等。

目前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所致疾病没有特异治疗方法。但许多症状是可以处理的,因此需根据患者临床情况进行治疗。此外,对感染者的辅助护理可能非常有效。

如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暂时没有有效的疫苗预防方法,做好个人防护是最切实可行的方法,包括:

保持基本的手部和呼吸道卫生,坚持安全饮食习惯。

尽可能避免与任何表现出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如咳嗽和打喷嚏等)的人密切接触。

多饮水、注意休息,提升免疫力。

居住及工作环境中多保持通风状态。

怀疑自己得了新型冠状病毒怎么办?

怀疑自己疑似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时,要第一时间与家人和朋友隔离,不要外出,避免病毒交叉感染。

身体进一步出现发热(发烧度数>37.3度)、咳嗽等异常临床表现时,要第一时间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这样能够更好的控制新型冠状病毒传播。

在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到指定医疗机构进行排查、诊治。要保持医学观察14天,14天期间如果无其他症状发生,才可以解除隔离。

以下是其他关于冠状病毒的其他专题解读:

【预防知识】积极防护,保护自己

【科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常用口罩种类盘点

若您在疫情期间有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可使用:新型肺炎患者同乘查询

查看各地实时交通封禁状况可关注:疫情出行管控消息速报

若您出现身体不适状况,可足不出户,在线免费问医生:阻击肺炎免费问医生

健舒旗对肩周炎、腱鞘炎有帮助吗?

真的真的非常推荐这个健舒旗,确实很不错。天天坐电脑面前工作好多年了,落下了肩周炎问题,后面从同事那里才了解到健舒旗的,用过几盒,加上平时也注意锻炼了,现在都不会犯肩周炎疼痛问题了∞

从性遗传和限性遗传与伴性遗传的联系和区别

一、从性遗传、限性遗传与伴性遗传的联系:三者均是生物遗传性中非常重要的遗传方式,起到控制生物性状遗传的作用:

1、从性遗传又称性控遗传。从性遗传是指由常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在表现型上受个体性别影响的现象。

2、限性遗传是指常染色体或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只在一种性别中表达,而在另一种性别完全不表达。

3、伴性遗传是指在遗传过程中的子代部分性状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这种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性状的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这种与性别相关联的性别遗传方式就称为伴性遗传,又称性连锁或性环连。

二、从性遗传、限性遗传与伴性遗传有2点不同:

1、三者控制生物性状的原理不同:

(1)从性遗传控制生物性状的原理:从性遗传的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可为显性或隐性基因,这种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在表型上受性别影响而显出男女分布比制武基因表践程度差异。

(2)限性遗传控制生物性状的原理:限性遗传起初用来指体性遗传,现则仅指在雌雄某一方表现型上显示出来的遗传例如位于Y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支配的父系性状只能出现在雄性后代等。

(3)伴性遗传控制生物性状的原理:当同配性别的性染色体传递纯合体隐性基因时,F1表现为交叉遗传,即母亲的性状传递给儿子,父亲的性状传递给女儿,F2中,性状与性别的比例均表现为1:1。伴X显性遗传疾病,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伴X隐性遗传疾病,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二、三者引发的遗传病不同:

(1)从性遗传引发的遗传病:如原发性血色病、遗传性斑秃、遗传性草酸尿石症、先天性幽门狭窄、痛风等。也有些从性遗传病表现为女多于男,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遗传性肾炎、色素失调症等。

(2)限性遗传引发的遗传病:如子宫癌、前列腺癌、乳腺癌。

(3)伴性遗传引发的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多指畸形、先天性软骨发育不良、先天性成骨不全、白化病、半乳糖血症、先天性聋哑、血友病、色盲、肌营养不良、无汗症、抗维生素D佝偻病、遗传性肾炎、脂肪瘤、脊髓空洞症等。

扩展资料:

伴性遗传的特点:

1、口诀:

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父子患病为伴性。

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遗传看男病,母女患病为伴性。

2、相应解释:

无中生有为隐性:若双亲没病,子女中有病,则为隐性遗传病。

隐性遗传看女病:若已确定为隐性遗传,则找女患者。

父子患病为伴性:看她的父亲和儿子,若都是患者,则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只要其中有一个正常,则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有中生无为显性:若双亲有病,子女中没病,则为显性遗传病。

显性遗传看男病:若已确定为显性遗传病,则找男患者。

母女患病为伴性:看他的母亲和女儿,若都是患者,则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只要其中有一个正常,则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从性遗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从性遗传现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限性遗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伴性遗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