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王生活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技生活 > 正文

科技生活

哥伦比亚号为什么爆炸(哥伦比亚号为什么会爆炸)

admin2022-12-06科技生活158

哥伦比亚号发生意外的原因是什么?

哥伦比亚号是美国最老的航天飞机,已进行飞行任务二十八次,原预订美国东岸时间上午九时十六分(德州为八时十六分),降落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尔角,在降落前约十五分钟与太空总署最后一次通讯后,即失去联络。机上有七名乘员,其中四人为第一次飞行,包括一名首次参与航天飞机飞行任务的以色列航天员。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去联络时的飞行高度是二十万七千英尺,飞行速度十八倍音速,因此若在高处解体,航天飞机碎片势必分散非常广阔。

有关人士称哥伦比亚号失事原因是:外挂燃料箱隔热泡沫脱落,尽管这块泡沫仅仅0.77千克,还是在哥伦比亚左翼防热瓦上砸了个小洞,哥伦比亚号带着这个洞在太空飞行了16天后,在降落时与大气层摩擦的巨大热量透过这个洞进入机体,引起爆炸。

哥伦比亚号是承载科研项目最多的航天飞机,其中还包括中国学生设计的一个项目:蚕在太空中吐丝结茧。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 返航中爆炸解体7人全部罹难

对于航天事业的探索和研究,是每个国家应尽的职责所在。每次的探索都有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存在,因此试验的成功与否都是在所难免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更是其中的经典例子,它的失败是对过去探索的一次转折,也是对航天事业的又一次推动。

哥伦比亚号:返程中从未出事故的飞机

1981年4月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首次执行了代号STS-1的任务,正式开启了太空输送计划。2003年2月它执行了代号STS-107的第28次任务时,于重返大气层的阶段中与控制中心失去了联系,不久后在德克萨斯州上空爆炸解体,导致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的发生,机上的7名人员全部葬身火海。

早在18世纪,帆船哥伦比亚号第一次对环绕世界一周航行进行了勘测,为了纪念这只美国籍船只,并为航天飞机命名为哥伦比亚号。它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所属的航天飞机之一,是美国的航天飞机机队中第一架正式服役的飞机。在美国多年的航天事业研究中,还未出现过在返航时出现事故的飞机。

哥伦比亚号能装载36吨重的货物,外形像大型的三角翼飞机。机尾装有三个主发动机和一个巨大的推进剂外贮箱。它能借助气动升力作用让其滑行上万公里的距离。在安装时将原本配套的助推火箭拆卸下来,增加了新的助推火箭,在这一拆一装过程中,有关人员的操作对燃料箱的表面材料形成伤害,造成绝缘材料脱落击中航天飞机左翼。导致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的发生。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时,指挥员试图启动推进器进一步修正自己的位置,但这起不到丝毫的作用。在休斯顿地面控制中心和哥伦比亚号失去了最终的联系。只见天空中有无数碎裂的小块,在空中划过一条长长的白烟。这是在美国多次的成功发射后,第一次在返程中出现爆裂的飞机。由于技术障碍和航天飞机调配问题的存在,致使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的发射升空时间延后到2003年。此号飞机是6个国家共同探讨的结晶, 上一页 0 /2 下一页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 返航中爆炸解体7人全部罹难(2)

哥伦比亚号失事:绝缘材料是内伤

2003年,哥伦比亚号发射升空后,在距地面280公里的轨道上绕地球飞行,收到地面控制中心的绿灯信号后,准备重返地球大气层。到达太平洋上空144公里的位置,这是火箭发动机以每小时27000公里的速度高速运转着。经过大气层后,它开始降落,减缓飞行速度。在飞近新墨西哥上空时,休斯顿地面控制中心失去与航天飞机左翼温度传感器数据传输之间的联系。

由于技术障碍和航天飞机调配问题的存在,致使航天飞机的发射时间延后到2003年。此号飞机是6个国家共同探讨的结晶。事后美国宇航局对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进行了分析,飞机外部燃料箱表面泡沫材料安装过程中存在的缺陷,这种增强碳-碳隔热板材料,在飞机返航时,经过剧烈摩擦,温度直线上升,导致致使机翼和机体融化,这是造成整起事故的罪魁祸首。

对于航天飞机失事,另一位研究者表明这不是泡沫材料的问题,他认为是用喷枪在燃料箱外敷设泡沫材料的过程所导致的结果。经委员会的调查,主要还是超高温空气从机体表面缝隙入侵隔热瓦下部四处乱窜,最终造成航天飞机在返航途中解体坠毁,七名宇航员丧生。

哥伦比亚航天飞机失事后,最后发生的翻滚显现,和大小碎片的出现,就是左翼前端保护层丢失造成的。使用特殊的材料导致这起飞机的严重失事。告诫了航天研发者,在制造和研究的过程中,要全方位的考虑飞行所出现的问题,所选材料更不能经不起考验。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美国航天事故,7名宇航员瞬间汽化,NASA早预判他们会死?

1957年10月,苏联成功向太空发射斯普特尼克1号卫星球 ,标志着人类正式进入航天时代。由于当时苏联和美国正在竞争地球霸主地位,苏联率先 探索 出航天技术让美国非常着急,美国华尔街甚至因此出现了小型股灾。之后 两国持续了20多年的太空竞赛便由此正式拉开帷幕。

也 正是在美国好胜心切的情况下,发生了骇人惊闻的恐怖航天事故。 NASA(美国航空航天局)在明知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下还强行发射航天飞机。

两次重大航天事故导致14名宇航员因此丧生 ,但之后有人公开指出,NASA对当年的事故早有预知,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自人类 探索 航天工程至今,已经有 22名宇航员因为 探索 宇宙而付出生命 。航天事故分别在陆地、太空等不同环境下发生,迄今已经发生了 大小事故25起,其中,发生坠毁事故11起,爆炸事故12起,失火事故1起,失压事故1起。

1961年3月23日 ,前苏联宇航员瓦连京·瓦西里耶维奇·邦达连科作为最早参加宇航员训练的人员之一,是当时接受训练的20人里最年轻的宇航员。原本训练顺利结束的话,他有可能乘坐东方号飞船进入外太空。但是在一次训练中,因为 他身处的纯氧舱室意外起火,瞬间就被严重烧伤,年仅24岁的他在被抢救10小时后不幸逝世。

之后苏联隐瞒了这件事情,外界纷纷猜测他是不是已经被苏联偷偷送上了外太空,直到 1980年,西方媒体才披露他在训练中不幸牺牲的事实。 1991年,月球上的一个陨石坑用他的名字命名,以此纪念他的事迹。这是 人类 历史 上第一名遇难的宇航员。

普列谢茨克航天发射场建成于1959年 ,现在位于俄罗斯阿尔汉格尔斯克州,距莫斯科以北800公里的一处荒郊。它原本是用作于R-7洲际导弹的发射场,所以它的存在一直被苏联政府隐瞒。

直到 1983年,在被英国教师和他的学生发现后,苏联才公开承认普列谢茨克航天发射场的存在。 也就是在这里,发生了一起 迄今为止死亡人数最多的航天事故。

1980年3月18日,普列谢茨克发射场内像以往一样执行发射任务,现场50名工作人员正在为东方号运载火箭加注燃料 ,但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燃料突然起火,随即发生剧烈的爆炸, 现场的45名工作人员被当场被炸死,另外5人经抢救无效后宣布死亡。 这场事故也被苏联政府隐瞒了下来, 直到1989年才被媒体披露。

这些事故虽然惨烈但没有太多隐情,不过美国最大的一次航天灾难却是原本可以避免的事故,而在这次事故之后,美国的盲目自信导致同样的悲剧再次上演, 两次航天灾难就是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事故和哥伦比亚号航天事故。

1983年1月28日, 这一天异常寒冷,这天是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第十次执行航天任务。按照计划, 挑战者号将在太空部署通信卫星,并且在外太空研究哈雷彗星 。但这次任务却以失败告终,也正是这一次航天任务,导致了一场重大致命事故,7名宇航员因此丧生。

挑战者号原本计划当地时间1月22日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但是 上一个航天任务延迟导致挑战者号的发射时间向后推迟了两天。

之后又因为天气原因推迟到25日,并且更换场地为达尔贝达。 但是 由于场地配备设施不齐全和天气等原因又推迟到27日上午。

按照计划, 27日上午9:27分挑战者号即将发射。 但在发射之前,挑战者号的安全灯不停在闪烁,显示器显示校验舱密封性能未达到要求值。 检查发现门闩故障, 工作人员紧急对其进行处理。处理结束以后,现场的风也越刮越大,最后 因为实在无法发射再次推迟一天。

27日当晚,制造和维护航天飞机的承包商公司莫顿·塞奥科和NASA的管理层讨论了发射隐患。莫顿·塞奥科的工程师表示, 用于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的橡胶O型圈可以承受的最低温度是11.7 。

但 天气预报说28日当地温度接近零下, 这样的低温会导致橡胶材质的O型圈失去弹性,极有可能 导致密封失效 。但这一问题 被莫顿·塞奥科管理层无视。

28日 ,整个肯尼迪航天中心一片银装素裹,为设备除冰的工作小组发现, 挑战者号右侧尾部接缝的温度已经低至-13 ,但他们没有将这一信息向上级汇报。 航天飞机承包商罗克韦尔国际公司的工程师向航天飞机计划的管理人员表示, 天气太过寒冷,航天飞机发射可能存在风险,但这样的反对仅仅换来了推迟一小时发射的结果。

当地时间11:38分,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肯尼迪航天中心39B号发射台点火升空。 但在 不到3秒钟 的时间里, 右侧助推器连接外储箱的支柱附近,接连冒出了9股灰色的浓烟。

此时,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挑战者号虽然有着如此明显的隐患,却依然在继续腾空上升。

点火后59秒,挑战者号的右侧尾部出现羽流 ,不合常理的气流现象让大家都捏了把汗,因为这说明外储箱的液氢正在泄露。

果然,这次发射存在极大的问题。控制中心发现后,在第68秒通知宇航员增加推力为104%,想要通过加速避免意外发生。但在点火后的72秒,右侧外储箱爆出火球, 第73秒钟,挑战者号瞬间在天空中爆炸,整个航天飞机在天空中四分五裂,碎片坠落在大西洋之中。

据了解,航天飞机解体后, 有3名宇航员的个人外出空气袋是打开的状态 ,这说明挑战者号解体后,他们仍然有着清醒的意识。

而且驾驶位置的电气开关也呈现出被操作过的迹象,但遗憾的是, 即便宇航员们尽力求生,最后仍然不幸离世。 死亡报告显示 他们可能经历了失压,然后在爆炸后以333千米/小时的速度撞上大西洋 ,最终遗憾告别世界。

之后,有关部门动员飞机、船舰以及潜水艇在坠落海域进行搜救, 经过了三个月的搜救,找到了挑战者号的残骸,挑战者号内的7名宇航员的七零八落的尸体也被送回港口。 据了解,挑战者号自设计之初就没有设计逃生设备,所以航天飞机出现异常后宇航员也无法通过任何渠道逃生。 事故发生后的两年半的时间内,美国的航天飞机计划未再继续开展。

时任总统的罗纳德·里根成立了罗杰斯委员会专门彻查这次事故。其实 早在1977年,就有数据显示O型圈在低温下会丧失密封作用。

但当时的NASA和莫顿·塞奥科公司都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反而放任自流,再加上NASA管理人员对低温发射风险置若罔闻,这才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原本以为这样惨痛的教训会让美国好好反思,但没想到, 仅仅在20年后,同样的悲剧再次上演 ,同样的细节问题不被NASA重视,NASA在得知航天飞机一定会出事的前提下,不做任何紧急措施,隐瞒真实情况后,返程中的航天飞机在半空中爆炸, 7名宇航员全数罹难。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是美国的第一架航天飞机 ,早在1981年就第一次执行了飞行任务,而且 在之后多年里,一共运送宇航员120人次。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长56米左右,翼展24米左右, 单次飞行时最多可以容纳8名宇航员。

2003年1月16日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承载着7名宇航员顺利飞上太空,但 航天飞机上一张A4纸大小的泡沫板将左翼前方撞了一个坑 。地面指挥的NASA安全团队表示无法做出补救措施,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藏有巨大隐患的航天飞机飞向太空。

当时飞行任务的总指挥乔恩·哈珀尔德在发现左翼被破坏以后就召开紧急会议,乔恩·哈珀尔德在会议上表示对隔热层受损的情况无能为力, 与其让大家惊慌失措地等待灾难降临,不如蒙在鼓里痛快离世 。当时其他人都没有说话,默许了他的决定。

17天后哥伦比亚号顺利返航,但悲剧也就此拉开帷幕。 返航时,航天飞机和大气层产生剧烈摩擦,机身温度高达1400 ,但出发前受到撞击的左翼上的隔热瓦已经脱落 。

随着返航速度的加快, 整个飞机的底部温度已经达到了惊人的2800 , 整个飞机下面看起来已经一片通红。

虽然 地面指挥部对此看得一清二楚,但他们并未告知宇航员这一情况。 紧接着,飞机液压控制失效,飞机开始偏离航线并且翻滚, 21点59分,宇航员最后一次和地面通话突然中断,随即在空中爆炸解体。

2013年,也就是事故后的十周年之际,NASA前飞行主管韦恩·哈尔公开爆料, 哥伦比亚号左翼被撞击后,NASA评估发现返程后飞机极有可能解体,但当时的高层在商量后决定隐瞒这一事实。

他表示自己在十年里经常对这件事进行反思,但当时他们认为这些宇航员知道自己无法返回肯定会非常绝望和痛苦,所以向宇航员隐瞒了真相。

虽然他们这样的说辞勉强也能过得去,但是 毫无应急措施说明了他们在预判宇航员会死时放任悲剧发生 。在宇航员执行17天的飞行任务时, NASA分明有8次利用军事卫星近距离查看情况的机会,但没有人去做任何挽救措施。 于是,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返程过程中,高温融化了左侧机翼,导致飞机在空中爆炸,超高的温度导致7名宇航员瞬间汽化,尸骨无存。

航空航天事业发展的一个世纪以来,数百名宇航员顺利飞上外太空,这一领域的巨大成功标志着人类文明空前的 科技 水平。

我们要感激每一位为航天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人类,也要铭记在航天事业中不幸牺牲的宇航员,铭记每一次惨痛的教训才能让悲剧不再发生。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