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王生活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技生活 > 正文

科技生活

最早开始观测太阳的是什么(最早看到太阳的地区)

admin2022-12-07科技生活90

我国最早的天文观测台是西周初年在阳城建立的什么是世界天文史奇观

周公测景台。

中国最早的天文观测仪器是叫“圭表”,而最早装置圭表的观测台是西周初年在阳城建立的周公测景台。

周公测影台通高3.91米,由石圭和石表两部分组成。俗称“无影台”,又名“八尺表”,是中国古代立八尺圭测量日影、验证时令、计年的仪器。用青石制成,石柱为表,台座为圭。

表的顶端为屋宇式盖顶,南刻“周公测景台”字。

周公认为,在天上北极星是众星之王,号称“天帝之星”,位于天的中央。那么观星台就必须建在地的中央。

经测定,他认为阳城(今登封东南告成镇)为“天下之中”。于是,他就在这里立圭表测日影。其制与《周礼》所记土圭测日影之说相符。

表(直立的柱子)高八尺(267厘米),圭是与表相连的座子。太阳照射表的影子落在圭上,夏至之日正午投影最短,仅有一尺五寸(50厘米),冬至日的日影则最长。

利用土圭观测日影,就能比较准确地测定二至二分(冬至、夏至,春分、秋分),测定出太阳年的长度,这为历法的制定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在周初分封诸侯国时,周公还根据各地夏至时的日影长度来确定“诸侯受封土地的疆界”。

周公测景台为以后几代所沿用。

中国最早见到太阳的地方是哪里

据中国科学院2000年10月26日在北京正式宣布:根据国际天文学界通用标准和计算方法测算,中国领土第一缕曙光地理经纬点为南沙群岛海马滩,即北纬10043',东经117040',日出时间为2001年1月1日北京时间6时27分; 祖国大陆新世纪第一缕曙光的地理经纬点为浙江温岭石塘,时间为2001年1月1日北京时间6时46分。 又有资料说,黑龙江省抚远县乌苏镇的东方第一哨所将最先见到2001年1月1日的第一抹曙光。乌苏镇哨所位于北纬48015',东经134040',有“东方第一哨”之称,是我国大陆最早见到太阳的地方。据记载,这里日出最早的时间是北京时间凌晨2时15分。每当太阳升起的那一刻,东方第一哨的战士们都在国歌声中升起鲜艳的五星红旗,从不间断。不少游客纷纷相约:2001年前夜,他们将赶到这里,和官兵们一起迎接那神圣的世纪曙光

人类最早系统的连续的记录太阳黑子活动是哪年开始的

世界上最早的太阳黑子的记录是中国公元前140年前后成书的《淮南子》中

太阳黑子

记载的:“日中有踆乌。”《汉书·五行志》中对前28年出现的黑子记载则更为详细:“河平元年,三月乙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

从汉朝的河平元年,到明朝崇祯年间,大约记载了100多次有明确日期的太阳黑子的活动。在这些记载中,人们对太阳黑子的形状,大小,位置甚至变化都有详细的记载。

1840年代德国的一位业余天文学家发现了太阳黑子10-11年的周期变化规律。通过长期的观测,人们还发现太阳黑子在日面上的活动随时间变化的纬度分布也有规律性。一开始,几乎所有的黑子都分布在±30°的纬度内,太阳活动剧烈时,它往往出现在±15处,并逐步向低纬度区移动 ,在±8°处消失。在上一个周期的黑子还没有完全消失时,下一个周期的黑子又出现在±30°纬度附近。如果以黑子的纬度为纵坐标,以时间为横坐标,绘出的黑子分布图很像蝴蝶,因而称作蝴蝶图。关于太阳黑子,中国有世界上最早的观测记录。大约在公元前140年前的《淮南子》一书中就有“日中有踆乌”的记述。现今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太阳黑子记事,是载于《汉书·五行志》中的河平元年(公元前28年)三月出现的太阳黑子:“河平元年……三月己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这一记录将黑子出现的时间与位置都叙述得详细清楚。欧洲关于太阳黑子纪事的最早时间是公元807年8月,当时还被误认为是水星凌日的现象,直到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1660年发明天文望远镜后,才确认黑子是确实存在的。而在此之前,我国历史上已有关于黑子的101次记录,这些记录不但有时间,还有形状、大小、位置以及变化情况等等。难怪美国天文学家海尔会赞叹道:“中国古代观测天象,如此精勤,实属惊人。他们观测日斑,比西方早约2000年,历史上记载不绝,并且都很正确可信。”

参考网址:

被世界认定为最早的太阳黑子观测记录是哪本书?

西汉末的文学家扬雄(前53~公元18)就对天文学很感兴趣,东汉初的贾逵也是有名的经学家。《史记》和《汉书》中都有丰富的天文观测记录。《史记》的记录告诉我们,当时人们已知道流星坠落后不过是石头而已。《汉书》中留下的太阳黑子观测记录(前28)被世界上认定为最早的记录,而且以后这种观测记录一直继续保持下来了。

那个国家最先看到太阳

那个国家最先看到太阳?

那个国家最先看到太阳?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有朋友认为是太平洋中的基里巴斯,这是不对的。

也有朋友认为是汤加,这也是不准确的。

一,每一天从那里开始?

每一天从那里开始?哪个国家最早迎来新的一年?哪个国家最早进入21世纪?

地球每天自西向东旋转,黎明、正午、黄昏和子夜,由东向西依次周而复始地在世界各地循环出现。地球上新的一天究竟应该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呢?为了避免日期上的混乱,规定了一条国际日期变更线。这条变更线位于太平洋中的180度经线上,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而实际日界线并不是一条直线,而是折线。

基里巴斯是太平洋中的岛国,前称“吉尔伯特岛”,是世界上唯一纵跨赤道、横越国际日期变更线的国家。但是基里巴斯并不是最早进入新的一天的国家。由于国际日期变更线的曲折,在基里巴斯东南的汤加要更早约半小时进入到新的一天。

每一天都从汤加开始,最早迎来新的一年的是汤加,最早进入21世纪的也是汤加。

与每一天最后告别的地方是美国阿留申群岛的西端。

二,哪里最先看到太阳?

每一天都从汤加开始,但并不是每天都是汤加最先看到太阳。

一个地方的日出时间不仅和当地的经度有关,还与纬度和季节等条件有关。

众所周知夏天昼长夜短,越是往北方越是显著。这导致了在经度相同或相的地区夏天北方日出早而冬天南方日出早。在北极圈上夏至0时就日出,而北极圈以北就出现“永昼”的现象了!

就全世界而论,每天最早看到太阳的地方是随季节改变的:

夏天是俄罗斯东端楚科奇半岛的城市乌厄连最早看到太阳(3月15日至9月28日)

冬天是新西兰东南的但尼丁最早看到太阳(11月20日至1月21日)

春秋是太平洋中的汤加最早看到太阳(1月22日至3月14日和9月29日至11月19日)。

下表列出了各地的日出时间,本表系根据国家搜时中心数据整理归纳。

日出时间(西12区时间)

地名

1月1

1月21

1月22

3月14

3月15

9月28

9月29

11月19

11月20

乌厄连

09:33

08:45

08:42

05:43

05:39

05:21

05:24

08:15

08:18

05:04

05:17\

05:18

05:42

05:43

05:24

05:23

04:52

04:52

但尼丁

04:51

05:16

05:18

06:32

06:33

06:15

06:13

04:52

04:51

“羲和号”卫星——从太空“看”太阳

来源:人民日报

“羲和号”卫星——

从太空“看”太阳(开卷知新)

方 成

《 人民日报 》( 2021年11月19日 第 20 版)

2021年10月14日,由国家航天局批复立项的我国第一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拉开了我国太阳空间探测的序幕。“羲和号”的全名为太阳Hα光谱探测与双超平台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简称太阳双超卫星。

太阳观测研究,认识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恒星

太阳是我们了解宇宙的一个窗口。这颗银河系中极其普通的恒星,是人类目前唯一可进行高时空分辨率和高光谱分辨率观测的恒星。它距地球约1.5亿公里,直径约139万公里,质量是地球的33万倍。通过观测和研究太阳,我们可以了解一些基本的天体物理过程,比如磁场的产生和演化、粒子的加速和传播、天体爆发的物理机制等。

太阳也是宇宙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对人类 社会 生活影响最大的一颗恒星。俗话说,万物生长靠太阳。太阳在地球演化和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距离我们最近的恒星,太阳在超过45亿年的时间里,孕育了地球上的天气、气候以及我们所依赖的生态环境。它的能量来源于自身时刻发生的氢、氦核聚变。大众熟知的光合作用,就离不开太阳的光能。太阳对人类的影响特别表现在时有发生的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现象上。耀斑是太阳局部突然增亮的爆发活动。一个中等强度的耀斑,可发射出从伽马射线到无线电波段的强大辐射,总能量相当于约10亿—100亿个原子弹爆炸。日冕物质抛射则是太阳上大规模物质爆发的现象,一次爆发能把约1亿—10亿吨物质抛射到行星际空间。这两种现象是空间灾害性天气的源头,影响空间飞行器安全甚至地球上的人类生活。因此,对太阳的观测研究同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从肉眼到望远镜再到空间探测器,太阳观测手段不断进步

人类对太阳的观测由来已久,广义的观测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我国早在汉成帝河平元年(公元前28年)就有了肉眼观测太阳黑子的记录。对太阳进行系统观测则始于1610年,即伽利略发明天文望远镜后的第二年,人类开始用望远镜观测和记录太阳黑子,开启了太阳科学观测的时代。经过400多年的发展,尤其自上世纪50年代末进入太空时代以来,通过地基太阳望远镜和天基太阳探测器的联合观测,人类对太阳有了全新认识。我们了解到,太阳的内部结构可分为核心区、辐射层和对流层,太阳的大气层次可分为光球层、色球层、过渡区和日冕层。我们也在一定程度上理解了太阳活动的周期性、产生太阳磁场的发电机理论、太阳磁场和太阳爆发的内在联系等。

以“羲和号”为代表的太阳探测卫星,是太阳空间探测的“千里眼”。上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上已陆续发射70余颗太阳专用或相关卫星。近代太阳物理的许多开拓性成果都来自于这些卫星的观测,例如太阳爆发和磁重联过程、日冕结构和加热问题、太阳风的起源和传播等。我国太阳空间探测有一定成果,如神舟二号空间天文分系统取得太阳X射线和伽马射线流量数据,气象卫星风云三号E星取得在极紫外和X射线波段的成像等。但在“羲和号”之前,我们还未通过太阳专用卫星获得过观测数据。“羲和号”打破了我国无太阳探测专用卫星的 历史 ,迈出了我国太阳空间探测的重要一步。

“羲和号”卫星,给太阳做CT扫描

顾名思义,太阳空间探测就是通过卫星等航天器在太空中观测太阳。“羲和号”的全名“太阳Hα光谱探测与双超平台科学技术试验卫星”也道出它的两方面任务:科学观测和技术试验。

“羲和号”的研究目标是太阳低层大气,即光球层和色球层的动力学过程,以及太阳爆发活动的物理机制。太阳的光球层是我们肉眼可见的部分,在光球层上面大约2000公里的范围内,则是太阳的色球层。“羲和号”通过其主要科学载荷Hα成像光谱仪,专门观测光球层和色球层,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全日面Hα波段的光谱成像。Hα是氢原子的一条人眼可见的、红色的谱线。对于太阳物理研究而言,Hα谱线十分重要。它的线心反映了色球层的信息,线翼反映了光球层的信息。如果提高仪器光谱分辨率,将这条谱线细分,可以获得光球层和色球层不同高度处的太阳图像,相当于给太阳大气做了一次CT扫描。

Hα波段的光谱成像,是“羲和号”实现研究目标的“金钥匙”。通过一次扫描(时间小于60秒),可以获得日面上近1600万个点的光谱信息,这是前所未有的观测。另外,“羲和号”是在太空“看”太阳,不受地球大气扰动、天气影响,避免了以往地面观测的局限性。目前,“羲和号”正处于在轨测试阶段,从得到的初步观测数据来看,数据质量达到了预期指标。未来,“羲和号”的观测数据在经过科学标定后将对全世界科学用户开放,在国际太阳物理和空间物理研究中贡献中国力量。

各显神通,太阳空间探测进入新阶段

当前,太阳空间探测已进入新阶段。高时空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多波段、多视角探测等多种技术、多种方式各显神通。例如2018年8月发射的帕克太阳探测器可以到达距太阳约600万公里处,直接测量日冕等离子体参数,研究太阳风的起源和加速、太阳高能粒子的加速和传播、日冕加热等科学问题。2020年2月发射的太阳轨道探测器,最近可到达距太阳约4200万公里的地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观测太阳的极区,研究诸如极区磁场和日震学等科学问题。

在国际太阳探测的热潮中,我国的相关科研工作也将更上一层楼。目前,我国的太阳物理学界与相关工程部门已联合提出日地L5点太阳探测工程、环日探测计划、太阳极轨探测计划、太阳抵近探测计划等。这些工程和计划均属太阳空间立体探测,即从不同方向观测太阳。要想解决诸如太阳磁场的产生和演化及其与太阳活动的关系、太阳爆发的物理机制及其对空间天气的影响这类重大科学和应用问题,空间立体探测必不可少。

以日地L5点太阳探测工程为例。该工程计划可以长期稳定地观测太阳及行星际空间环境。日地L5点与太阳和地球的连线呈等边三角形,卫星可以提前4到5天观测到即将面向地球的活动区,也可以监测太阳爆发向地球传播的整个过程。这将帮助我们 探索 太阳磁场的起源和演化、揭示太阳活动的三维结构和物理机制、监测太阳爆发的行星际传播和对地响应。

从夸父逐日到羲和探日,中华民族对太阳的求知 探索 从未停歇。中国太阳物理科研工作者和航天工作者,将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为严谨的态度,继续扬帆星辰大海。

(作者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羲和号”科学总顾问)

制图:赵偲汝

推荐读物:

《十万个为什么(第六版)·天文》:王绶琯 、方成主编;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

《太阳简史》:克里斯托弗·库珀著、陈鹏飞译;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

《上下百亿年:太阳的故事》:卢昌海著;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太阳之美:一颗恒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谭宝林著;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