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王生活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技生活 > 正文

科技生活

思科为什么要告华为(华为与思科的案件始末)

admin2023-01-17科技生活77

思科为什么要打击华为

其实伴随着今年上半年营收的披露。世界通信设备排行版也得以揭晓。华为凭借出色的销售能力,荣登行业首位。 由于全球经济不景气的事实,整个通信设备行业都遭遇了行业发展的瓶颈,但是华为却逆势成长,并因为强大的业绩能力,而遭受到思科在内的同行的阻击。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拥有相当多的优秀的通行设备生产企业。然而,华为以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几乎成了中国制造业的象征。可以说华为作为一家足以代表国家形象的名营企业成为了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形象代言人。 华为最早是做小型数据交换机的(和座机有关),由于和国家军工企业的关系较好,信息资源作为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因此国家需要一家可靠的企业为它提供这方面的产品和服务。而华为独特的背景以及较强的实力,都得到了国家的亲睐。因此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国家就有意识的将一些项目交给华为来做。随着华为实力的增强,华为又承担了国内三大通信运营商业务发展的铺路人的角色。具体来说,就是帮助他们将业务插到全国各地去。后来,华为又看准了第三世界那些发展中国家存在巨大的机会,华为果断地进入了这些国家,发展业务。这位华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是也为华为和其它同行发生激烈冲突,埋下了祸根。 而这一切归根到底是因为华为的商业特色造成的。 华为的特色是什么? 华为是一家已生成制造为主业的企业,这种类型的企业,不可避免地需要不断去向周边环境,要资源、要地、要市场。一句话,制造业业绩增长的关键在规模上的扩大,通过管理和产量来获得超额利润。华为虽然做的是较高附加值的技术型产品,但是华为的本质上的制造业特点,使得它和其它同行在多个领域展开死磕。而别的企业怕华为,也是因为华为的某些它们无法做到的优势,造成的。 一是华为的劳动力成本低,其实,华为的员工的收入一点也不低,是业界平均收入的1.5倍,但是华为员工的平均劳动时间却是业界平均劳动时间的2.5倍。华为过劳死曾经一度是网络上的热门话题。华为良好的企业福利,使得员工不要命的工作,带来了业绩和研发能力的增强。 二、集中力量,实现技术突破的能力强。其实华为的创新能力一直都是被诟病的,就是说他没有什么创新能力,这是因为它的创新从来都不是颠覆性的。而是在别人基础上不断完善。但是通讯行业有个行业特色,就是谁能在同样的流量上,涵盖更多的信息你就赢了。华为很清楚这点,他在单位时间内实现数据接收和传输方面都有超强的实力。比如你一个10W的机器·思科可以扛10G·华为就做到15G· 三、价格真便宜。几乎全世界的通讯器材制造商都骂华为,扰乱市场。华为将曾经的暴利做成了白菜价。它们的产品不仅仅比同行便宜40%(其实很多时候远远低于这个价格)。很多时候,直接给消费者这样的承诺,你让我做这个项目,别的项目白送。在面对第三世界的从业者时候,华为对结果的追求,更是让全世界的从业者愤怒。由于华为服务的对象大都是政府和国企,华为甚至会给别人回扣的方式来促销。这对于很多欧美人而言,是不可思议的。 思科咬华为的原因。 思科则是美国的一家著名通讯设备制造商。思科拥有大量的专利技术,很多通信设备制造商还要每年给思科上缴专利使用费。 思科之所以没有进通信设备排行榜,不是因为它的销售额不够,实际上它的销售额比华为加上爱立信还要高。思科的特点是他专注于互联网领域,只做互联网产品和服务各类企业(实在是不知道如何给它划界)。其次,思科是一家技术解决方案公司,说白了,软件和硬件都卖,实际上软件还占了上风。所以思科为什么没有进那个排行榜就比较能够理解了。在美国思科最主要的对手是IBM和索尼(索尼做企业软件很多年了),甚至未来会不会和戴尔以及微软斗上还不清楚。 思科为什么要斗华为,首先媒体夸大了思科对美国国会的游说作用。其实,思科的技术优势非常明显,虽然华为在制造业和专利上和思科有冲突,但是对华为利益的伤害是有限的。直到今天一些重大国家项目所使用的产品,九成以上是思科的产品。华为被美国人整,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华为的军工背景,其实美国人也给爱立信公司设置障碍,爱立信是瑞典军方的制定厂商。 如果说,思科和华为真正的矛盾在那,我觉得是在第三世界。华为的主要增长空间在哪里吗?在第三世界国家,做的是互联网的基础建设服务和通信服务,这一块市场是不会再增长的,只有这么大,吃一点少一点。思科也吃这碗饭,所以要抢。 华为通过打入美国市场,树立全球品牌的形象。并从过度依赖国家和大型企业的现状,向民用企业服务商发展。将给思科在美国树立一个强大的对手。 华为通过自己的价格优势和灵活到不择手段的销售策略在第三世界进一步摧毁思科的市场份额(无论软件还是硬件市场),使得思科向第三世界业务拓展的计划受挫。 所以啊,华为和思科的战争才刚刚开始,对于华为来说,如何转型才是永久地超越思科和战胜思科的唯一道路。

美国为什么要起诉华为

在美国众议院535名议员中至少有73名议员直接或间接是思科的股东。在过去几年中,华为不仅与思科爆发过有 关知识产权的纠纷,华为多宗在美投资并购交易也被美国外资投资审查委员会调查和阻挠。与思科这类拥有强大院外游说力量的竞争对手相比,华为在华盛顿的朋友太少了。”

“方兴东表示,美国会封杀华为是利益之争,这次事件是10年前的思科起诉华为的一个延续,10年前思科以知识产权问题发动了第一场战争,反而助力了华为的开放化和国际化,思科也没有以产品的开放性来公平竞争,而是以政治手段来完成他的目的,他们利用政府来阻挠华为的收购。

华为的10年的增长数据,从07年92亿美金到现在323亿美金,一直保持高度的增长。思科的收入这几年是保持,09年大幅度下滑,现在是保持微弱的增长。

方兴东提出,为什么思科会这么害怕华为,因为思科想要维持高额利润。思科在美国市场收入占60%,华为在中国市场收入是只有30%,在国外的收入是70%,经过10年前的一战,使得华为更加全球化。如果在美国的垄断地位被摧毁,对于思科来说是致命的打击。所以此次是华为被思科以政治手段发起“封杀”。”

思科首席执行官约翰·钱伯斯(John Chambers)曾说:“25年以前我就知道,我们最强劲的竞争对手将会来自中国,现在来说,那就是华为。”

“中美关系未来紧张多于缓和,企业作为政治牺牲品在所难免,但可借此熟悉西方的游戏规则,善于学习,淡然处之而非怨气恐慌。”

from:

摩托罗拉在美状告华为盗取商业机密

摩托罗拉在伊利诺斯州北区法院提起诉讼,指控中国最大的电信设备制造商华为技术公司窃取其商业机密。

摩托罗拉在起诉书中表示,多位摩托罗拉前职员,其中大多数为华裔,向华为提供了有关其最新无线技术,包括公司在上世纪90年代初开发的“无缝移动”技术项目的详细资料。

这也是总部位于伊利诺伊州商堡的摩托罗拉首次起诉华为。不过此前摩托罗拉曾起诉过Lemko公司,一家雇佣了多位摩托罗拉前职员的科技公司和一批前职员。

摩托罗拉在最新的诉讼中指出,据称前职员潘少伟现在直接在华为创始人和董事长任正非领导下工作。潘少伟曾在摩托罗拉工作了约10年,直到2004年4月辞职,随后担任了Lemko公司首席技术官。

起诉书称,潘先生抱着从摩托罗拉获得商业机密的想法,帮助建立了Lemko公司,他窃取商业机密部分依赖于在摩托罗拉的前同事,这些人也被起诉。

不过Lemko公司的营销副总裁,也被列入被告的菲·沃里克(Faye Vorick)表示:“所有的指控都是荒谬和错误的,在起诉书中提到的很多人在加入Lemko公司前已经离开摩托罗拉多年。按照我们的政策,除此之外对诉讼无可奉告。”

沃里克女士作为高级营销经理,被指控“是Lemko公司错误行为的第一人,作用非常关键。”但她否认这些指控,表示:“这是荒谬的,在我来到Lemko公司前已经离开摩托罗拉多年,坚守和尊重了所有保密协议。”

华为在向网易科技发来的声明中表示,摩托罗拉的指控子虚乌有,毫无法律依据。“华为与Lemko没有关系,更谈不上所谓转售协议。面对毫无根据的指控,华为将积极捍卫自己。”

摩托罗拉中国随后也发来声明称,“摩托罗拉公司对于尚未结束的诉讼不予评价,但将积极地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摩托罗拉在诉讼中要求华为归还其商业机密并赔偿其损失。

华为公司不是第一次被美国公司指控窃取了商业机密。2003年思科系统声称,该公司盗取了其路由器代码。在华为同意修改路由器产品并收回已售出的产品后,思科最终撤诉。2004年在一次芝加哥贸易展上,一位华为职员在拍摄了竞争对手产品照片的数小时后被抓。

华为创业初期的故事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销售通信设备的民营通信科技公司,于1987年正式注册成立,总部位于中国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基地。华为的创业初期是什么,创业初期需要做好哪些准备。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华为创业初期,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华为创业初期

43岁的创始人

任正非曾说过,他下海纯属出于无奈。从部队转业到深圳南油集团后,任正非的家庭和事业上都出了状况。他的夫人转业后进入南油集团领导层,而他所在的南油下属企业连续亏损,再加上父母与弟妹和他们同住产生的生活压力,最终导致家庭解体。

在解决生活压力和创出一番新天地的双重动力之下,1988年任正非创办了华为,而启动资金只有区区的2万元,业务是销售通讯设备。

任正非能在43岁的“高龄”勇敢创业,是源自他对通讯设备的精通。他19岁考上重庆建筑工程学院(现并入重庆大学),尚未 毕业 “”就开始牵连,让他第二天早上立即回校。分别时,父亲脱下唯一的翻毛皮鞋给他,特别嘱咐:“记住,知识就是力量,别人不学,你要学,不要随大流。”

在父亲的叮嘱下,任正非排除干扰,苦修数学、哲学,并自学了三门外语,奠定事业基础的计算机、数字技术、自动控制等技术,也是在这个时期开始入门。后来,任正非入伍当通讯兵,参与一项军事通讯系统工程时取得多项技术发明创造,两次填补国家空白。33岁时,他还因技术突出成就被选为军方代表,到北京参加全国科学大会。

山里走出的大学生

回望任正非的人生路,最初,他只是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

任正非出生在贵州安顺地区镇宁县一个山区小村庄,那里最着名的就是黄果树大瀑布。父亲在北京上过大学,母亲念过高中,都当老师。

任家有兄妹7人,任正非是老大。全家9口人全靠父母的微薄工资维持,吃饭实行分饭制,都有份,但都不多。任正非上高中时,常常饿得心发慌,却只能用米糠充饥。

任正非结婚时,拮据的家境仍未改变。创办华为后,任正非和父母、侄子住在一间十多平方米的小房里,在阳台上做饭。为了节约钱,母亲只敢买死鱼死虾,晚上出去买便宜蔬菜与西瓜。

最初两年,公司主要是代销香港的一种HAX交换机,靠打价格差获利。代销是一种既无风险又能获利的方式,经过两年的摸爬滚打,公司财务有了好转。不过,任正非没有拿辛辛苦苦赚来的钱去改善生活,而是投到经营中,华为很快就进入了发展的轨道。

大方的小气鬼

任正非酷爱《毛泽东文选》,他重新注解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句话:企业最重要的是将产品卖出去。

为了销售,华为不吝投入,甚至不计成本:在与爱立信血战的黑龙江,华为派出人数多过对手十余倍的技术人员,在每个县电信局展开肉搏战。哪里出问题,华为人立即赶到现场。为拿下一个项目,华为会花费七八个月时间和与回报不符的投入……做法看似愚蠢,却能从跨国巨头手中抢下客户。

2000年,华为参加香港电信展,邀请世界50多个国家的2000多名电信官员、运营商和代理商参加。2000多人往返一律头等舱或者商务舱,住在五星级宾馆,还拎走上千台 笔记本 电脑——为此,华为耗费2亿港元。这是华为第一次高调地在国际电信界展示自己的实力。事实证明,任正非的“出手阔绰”,得到了高额回报,2000年,华为开始大举全球扩张,市场份额不断提升。

但任正非并非是挥金如土的人。1996年3月,为了和南斯拉夫洽谈合资项目,任正非率领一个十多人的团队入住贝尔格莱德的香格里拉。他们订了一间总统套房,每天房费约2000美元。不过,房间并非任正非独享,而是大家一起打地铺休息。

任正非的大方,还体现在员工待遇上。3年前的2012年,华为赚了154亿元,却大手笔拿出125亿元作为年终奖,15万华为员工人均年终奖可达8.33万元!

虎口夺食者

众所周知,任正非在华为内部提倡“狼性” 文化 。他认为狼是企业学习的榜样,“狼性”永远不会过时。“华为发展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不断从虎口夺食的历史,他面对的是老虎,所以每时每刻不能懈怠。”一名华为内部员工说。

华为进军美国,就是一场经典的“虎口夺食”战。当年,华为的脚步一进入美国市场,在数据通信领域处于绝对领导地位的思科公司就开始阻击。2003年1月23日,思科正式起诉华为以及华为美国分公司,理由是后者对公司的产品进行了仿制,侵犯其知识产权。

面对思科的打压,任正非一边在美国聘请律师应诉,一边着手结盟思科在美国的死对头3COM公司。2003年3月,华为和当时已进入衰退期的3COM公司宣布成立合资公司“华为三康”,3COM公司的CEO专程作证——华为没有侵犯思科的知识产权。

任正非在诉讼最关键时刻祭出的合纵连横奇招,瞬间令思科的围剿土崩瓦解。最终,双方达成和解,从此,华为在美国的扩张,没有了拦路虎。

跨国巨头合作伙伴

毋庸置疑,任正非超乎常人的谋略和视野,是华为成功的最主要因素。华为与IBM的合作,就彰显了这一点。

2007年初,任正非致信IBM公司CEO彭明盛,希望IBM公司派出财务人员,帮助华为实现 财务管理 模式的转型。当然,华为将支付巨额费用。

为什么要雇IBM?因为任正非注意到,虽然华为销售收入保持高速增长,净利润却逐年下降,他甚至不知道一个单子接下来是否会赚钱。尽管从2000年开始华为公司的财务部门已经参与成本核算,但是公司还是缺乏前瞻性的预算管理——中国绝大部分企业很难做到这点,但这却是跨国企业擅长的。

不久,华为公司正式启动了IFS(集成财务转型)项目。与此同时,IBM正式把华为公司升级为事业部客户——在其全球几十家事业部客户中,华为是唯一一家中国企业。单纯从这层意义上来说,任正非的眼光,超出其他国内企业。

IFS项目给华为培养了数千名合格的财务总监,他们把规范的财务流程植入到华为公司的运营流程,实现了收入与利润的平衡发展,这也是近几年华为虽然营收增长放缓,但利润的增长仍然不错的重要原因。

从不接受媒体采访

在中国的企业家中,任正非是最低调神秘的,从未接受过任何媒体的正面采访,从不参加评选、颁奖活动和企业家峰会,甚至连有利于华为品牌形象宣传的活动,他都一律拒绝参加。

他说:“我为什么不见媒体,因为我有自知之明。见媒体说什么?说好恐怕言过其实;说不好别人又不相信,甚至还认为虚伪,只好不见为好。因此,我才耐得住寂寞,甘于平淡。我知道自己的缺点并不比优点少,并不是所谓的刻意低调。”他希望华为员工要“安安静静”的,不要到网上 辩论 ,“那是帮公司的倒忙。”

追根溯源,任正非这样做,是““””期间,任父受到批斗,导致他入伍后尽管多次立功,却一直没有通过入党申请。这让他习惯了不得奖的平静生活。“”结束后,“标兵”“功臣”等荣誉排山倒海向任正非涌来。受过去经历对心理素质的“打磨”,面对这一切,任正非早已淡定。

首创人人股份制

2011年12月,任正非在华为内部论坛发布了《一江春水向东流》这篇 文章 ,揭开了一个华为崛起的重大秘密:人人股份制。

在华为的股份中,任正非只持有不到1%,其他股份都由员工持股会代表员工持有。如果你 离职 ,你的股份该得多少,马上数票子给你。哪怕是几千万元的现金,任正非眼睛也不眨一下。但是你离开公司,就不能再继续持有华为股份。华为股份只给那些现在还在为华为效力的人。这样一种体制的设计,是全球没有的。

任正非透露,设计这个制度受了父母不自私、节俭、忍耐与慈爱的影响。

任正非还创立了华为的CEO轮值制度,每人轮值半年。此举为避免公司成败系于一人,亦避免一朝天子一朝臣。

任正非总是流露出发人深省的危机意识,伴随着华为的高速成长,他开始为“发展太快,赚得太多”感到焦虑。2014年,华为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0%,达到460亿美元,利润高达54亿美元。深谙“过冬理论”的任正非,决意把“多余的钱”花到前瞻性领域。2014年,华为卖出了7500万部智能手机,仅次于苹果和三星,还铺设了全球46%的4G网络。任正非保守地抛出2015年的目标:“560亿美元以上的销售收入应该没有问题”。

当被问及华为“成功的秘密”,任正非的答案是:华为没有秘密,任何人都可以学。任正非说,华为没什么背景,没什么依靠,也没什么资源,唯有努力工作才可能获得机会。任正非说,华为只是一棵小草,在把自己脱胎换骨成小树苗的过程中,还需要向西方学习各种管理的东西。

华为的 企业文化

标识示意

华为新的企业标识在保持原有标识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基础上,更加聚焦、创新、稳健、和谐,充分体现了华为将继续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通过持续的创新,支持客户实现网络转型并不断推出有竞争力的业务;华为将更加国际化、职业化、更加聚焦客户,和我们的客户及合作伙伴一道,创造和谐商业环境以实现自身的稳固成长。

基本法

《华为基本法》历时两年,八易其稿,终于在1998年3月完成。全文共6章103条,长达16000多字,包括华为的核心价值观和一般的管理政策,规定了华为的基本组织目标和管理原则,是所有制度的起源。第一章阐述了企业宗旨,其他部分是制度体系设计的一些具体指导原则,如基本经营政策、组织政策、人力资源政策、控制政策等。

核心理念

一、聚焦:新标识更加聚焦底部的核心,体现出华为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持续为客户创造长期价值的核心理念;

二、创新:新标识灵动活泼,更加具有时代感,表明华为将继续以积极进取的心态,持续围绕客户需求进行创新,为客户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与解决方案,共同面对未来的机遇与挑战;

三、稳健:新标识饱满大方,表达了华为将更稳健地发展,更加国际化、职业化;

四、和谐:新标识在保持整体对称的同时,加入了光影元素,显得更为和谐,表明华为将坚持开放合作,构建和谐商业环境,实现自身的健康成长。

企业价值观

在以前的媒体宣传中,外界总认为华为的企业文化就是总裁任正非的众多管理思想,例如“毛泽东思想”、“狼性文化”、“军事化管理”等一系列新式的 企业管理 文化,集中体现在“华为基本法”中。实际上,在全球化运营的发展时期,华为真正的企业文化在于其核心价值观,华为2012年 总结 “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的企业文化。而其主流文化的形成,也有许多长期相传的支流文化,挺有趣,也容易记忆,所以容易相传。具体如下所述:

一、成就客户:为客户服务是华为存在的唯一理由,客户需求是华为发展的原动力。

二、艰苦奋斗:华为没有任何稀缺的资源可依赖,唯有艰苦奋斗才能赢得客户的尊重和信赖。坚持奋斗者为本,使奋斗者获得合理的回报。

三、自我批判:只有坚持自我批判,才能倾听、扬弃和持续超越,才能更容易尊重他人和与他人合作,实现客户、公司、团队和个人的共同发展。

四、开放进取:积极进取,勇于开拓,坚持开放与创新。

五、至诚守信:诚信是华为最重要的无形资产,华为坚持以诚信赢得客户。

六、团队合作: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

愿景使命

一、愿景:丰富人们的沟通和生活。

二、使命:聚焦客户关注的挑战和压力,提供有竞争力的通信解决方案和服务,持续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

三、战略:以客户为中心。

为客户服务是华为存在的唯一理由;客户需求是华为发展的原动力;

质量好、服务好、运作成本低,优先满足客户需求,提升客户竞争力和赢利能力;

持续管理变革,实现高效的流程化运作,确保端到端的优质交付;

与友商共同发展,既是竞争对手,也是合作伙伴,共同创造良好的生存空间,共享价值链的利益。

质量方针

华为质量方针:

时刻铭记质量是华为生存的基石,是客户选择华为的理由;

     我们把客户要求与期望准确传递到华为整个价值链,共同构建质量;

我们尊重规则流程,一次把事情做对;我们发挥全球员工潜能,持续改进;

我们与客户一起平衡机会与风险,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

华为承诺向客户提供高质量的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持续不断让客户体验到我们致力于为每个客户创造价值。

出版物

《营赢》是一本关于商业成功的杂志。听全球运营商分享其独特的运营实践和成功 经验 ,行业专家解读 热点 话题,以及分享华为与客户合作双赢的成功 故事 。

《华为技术》聚焦技术和客户化解决方案的杂志。关注行业动态,解决热点话题,分享成功故事,把握技术潮流。

《ICT新视界》华为企业BG的核心技术期刊,聚焦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当前热点ICT技术,面向全球企业市场的中高端客户、 渠道 伙伴、业界专家等发行。

《华为人报》这是一份体现华为核心价值观、人文精神的报纸。在这个世界上,技术会变化、管理会改进、资源会枯竭,唯有文化生生不息。

社会责任

全球企业公民

作为全球企业公民,华为把与当地社区共同发展作为重要的社会责任。华为充分结合ICT技术优势和经验,与各国政府、客户和非盈利组织共同开展公益活动,包括支持ICT创新和初创企业、支持社区环保活动、文体活动和传统活动、支持人才培养和 教育 事业、向公益组织提供支持,以及关爱弱势群体等。

在菲律宾,向参加科技竞赛的初创企业提供帮助 ;在南非,向当地公益组织提供支持,并向农村地区的女孩捐赠智能手机 ;在缅甸,向当地大学捐赠通信设备 ;在毛里求斯,赞助当地传统的灯节,弘扬 传统文化 ;在尼泊尔和津巴布韦,向孤儿捐赠学费和物资 ;在赞比亚、毛里塔尼亚、毛里求斯、科摩罗、马达加斯加等非洲国家,向偏远地区的学校捐赠电脑和配套桌椅,向弱势妇女群体和青年学生捐赠手机和平板电脑 ;在孟加拉、越南、喀麦隆、博兹瓦纳、沙特、白俄罗斯等国,赞助ICT知识竞赛,为当地学校提供奖学金,推动ICT知识转移。此外,华为继续实施“未来种子”旗舰项目,促进全球知识迁移,帮助当地培养人才,增强人们实现数字化社会的能力。

迄今“未来种子”项目已覆盖五大洲67个国家,与150多所高校合作开展项目,共有约1.5万名学生从中受益,并有1700多名优秀大学生来到华为中国总部参观和学习,他们中的优秀代表已经投入ICT行业,为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2015年,华为继续深化开展全球回收体系建设,进行手机、平板电脑等废弃产品回收,延伸履行生产者责任,减少电子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截至2015年底,全球回收站点已覆盖26个国家和地区,总数达到444个。2015年,中国区新增165个回收站点,海外新增102个回收站点,覆盖14个国家和地区。

2015年3月,华为在伦敦召开消除数字鸿沟研讨会,系统地阐述了数字鸿沟带来的挑战和对应的解决方案。研讨会吸引了来自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电信企业、政府机构、联合国机构和非政府组织等50多位专家参与。

2015年6月,华为与欧洲企业社会责任协会(CSR Europe)共同举办了以“可持续供应链的未来 :从合规到创新”为主题的可持续发展大会。来自客户、政府、行业组织等利益相关方超过150人参加了本次大会。

相关内容来源:《2015年华为可持续发展 报告 》

反腐败

华为要求所有员工学习并签署《华为员工商业行为准则》,每年通过在线考试。此外,华为还将严格的商业道德要求纳入供应商合同,并要求供应商学习和签署反贿赂诚信廉洁协议。

尽管从2005年开始通过宣誓方式要求所有干部杜绝腐败,2013年年初又召开董事会自律宣言宣誓大会,但是中国最大的电子企业华为仍然遇到了棘手的反腐问题。继2013年7月华为消费者BG(Business Group) CEO、终端公司董事长余承东致员工的反腐信公开后,9月初华为企业业务首次召开经销商的反腐大会,这突显华为在新兴业务高速发展与规范管理之间的难题。

2014年9月,华为首次召开企业业务的经销商反腐大会,通告最近的反腐情况,并与经销商共同商讨反腐的制度建设。截至8月16日,已查实内部有116名员工涉嫌腐败,涉及69家经销商,有83名华为员工内部坦白,29名主动申报,其中4名被查出来的问题员工则被移交司法处理。

下一页更多精彩的“任正非创立华为之初的 创业故事 ”

这几年华为大火了一把,而华为的“死对头”思科去哪了?

华为和思科都是世界知名的 科技 公司,而且两者都是通讯网络设备供应商,所以形成了直接的竞争,有竞争难免就会有摩擦。

对于 科技 发烧友来说,估计华为跟思科的恩怨大家都不陌生,思科作为美国最具有代表性的 科技 企业之一,在全球都有较高的地位。然而从华为进入北美的哪一天开始,华为跟思科的恩怨就没有停止过, 思科一直在寻找各种办法来阻止华为。

为了打击华为,思科打出一系列“组合拳”,比如包括给客户发“黑材料”劝诱客户不要和华为做生意;指责华为抄袭其源代码;花费数百万美元动员美国国会议员、政府高管阻止华为在美国本土与其竞争等等。其中最直接的正面冲突是2003年,当年1月思科宣布对华为及其子公司就华为非法侵犯思科知识产权提起法律诉讼,指控包括非法抄袭、盗用包括源代码在内的的IOS软件等等。在近的起诉书中,包括了二十多项项罪名,几乎涵盖了知识产权诉讼的所有领域。

最终在2004年7月28日双方达成共识,思科撤诉,而华为在没有侵犯思科的知识产权的前提下,华为同意修改其命令行界面、用户手册以及帮助界面和部分源代码,以消除思科公司的疑虑,此后思科跟华为的恩怨开始了长达十几年年的拉锯战,虽然这里面有些事情思科并没有正式出面,但是大家都知道华为所面临的一些问题背后或多或少都有些思科的影子。

经过多年的竞争,虽然华为百般受到思科的阻挠,但是这仍然阻挡不了华为成长的步伐,华为已经从一个不知名的企业成长为世界最大的通讯设备商,而且在很多地方都已经超过了思科。

首先、从营业收入上来看,华为比思科多。2018年华为的营业收入是7212亿人民币,营收超过1000亿美元,而2018年思科的营收只有493亿美元,相当于华为的营收是思科的2倍以上。

其次,在通讯设备和手机制造上面,思科跟华为是没法相比的,从2017年开始华为通讯设备的销售规模就超过了爱立信,成为全球最大的通讯设备供应商,与此同时2018年华为手机全球出货量超过2亿部,成为世界销量第三的手机厂家。

但是我们需要清醒的看到,思科的底蕴还在,不是谁几年就可以超越的,目前思科在不少领域仍然有很强的竞争力。

第一、思科企业网和交换机等数通设备仍然有很强的竞争力

目前思科能提供数通领域的全套解决方案,尤其是在企业网设备更是处于优势地位。虽然华为的核心路由器在2017年的市场份额就超越了思科成为全球第一,但是核心路由器的质量和稳定性跟思科仍然有一些差距,只不过华为的价格明显比思科低很多,所以把思科赶下了第一的宝座。

除了核心路由器之外,思科在企业网更是处于垄断的地位,其市场份额超占很大的比例。而目前华为的企业网市场占有率比较小,这里面主要的原因是企业网的渠道铺设和市场营销手段都不一样。华为的优势在于做运营商,而一个国家的运营商是很少的,一般就几家,所以只需要通过招标等方式把运营商拿下,那基本就可以准率占领这个国家的通讯市场,但是对应的与运营商市场的利润要比企业网低很多。虽然这几年华为也在积极拓展企业网市场,但是短期之内很难撼动思科的地位。

第二、思科在技术服务上比华为强

大家都知道思科是一家硬件公司,但是其软件服务其实并不差,目前思科吃了提供硬件之外,还提供咨询服务、实施服务、优化服务、托管服务、技术服务,培训服务,基于人工智能的预测服务,这些服务内容每年给思科创造的收入至少达到120亿美元以上。

此外,思科在云IT市场上也比华为更有优势。未来云业务将会对传统的基础架构产品如交换机和路由器产生较大的冲击,所以目前很多巨头都在布局云IT市场,在这方面目前思科要比华为走在前面。

最近几年华为发展可谓是高歌猛进,不论是通讯设备市场还是手机是市场都是风生水起,不过和华为迅猛发展相比,思科过去几年发展并不顺利。比如思科2018财年净营收为493亿美元,相比2017财年的480亿美元之增长了增长3%,而利润更是只有1亿美元,相比比2017财年的96亿美元下滑99%。

而前几年思科还进行了多次重组和裁员,比如2014年思科宣布将进行第四次重大重组行动,并裁减6000名员工,而从2011年至2013年,思科已经通过裁员、出售业务等方式共计减员约2万人。直到目前思科的发展仍然不太顺利。

目前来说,思科还是相当大的企业,但是华为已经成为全球第一的通讯设备供应商了。

思科很华为一样,都是以交换机起家的企业。当年的思科实在非常强啊,可以说是全球顶级网络通讯巨头。

起家于美国的思科创始人是斯坦福大学的教师夫妇,1984年12月在美国成立。当时的思科要技术有技术,要资金有资金。所以在1996年的时候,思科就成为了全球顶级的网络交换机的企业了。

思科跟华为的恩怨很早就开始了,在2003年的时候,思科指控华为抄袭他的代码。后来在2007年的时候才和解了。

后来的前段时间,思科被发现在服务器上使用了华为的密钥,虽然说是思科表示这是测试人员在测试的之后忘了删除。但是也从侧面印证了华为的实力。

华为在2012年的时候就成为了全球最大的通讯设备供应商。不过华为和思科的竞争也一直没停止,甚至还有专门一个本书来讲华为和思科的竞争,可以看到这两家企业对通讯行业影响之大。

虽然说思科真的没有以前强大了,但是思科现在依然还是很强的。

2018年7月19日,《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发布,思科公司位列212位。2018年12月18日,世界品牌实验室编制的《2018世界品牌500强》揭晓,思科排名第15位。

我们看看思科的市场份额:IDC的数据显示,企业在2018年第一季度在服务器、存储和网络基础设施产品上花费了惊人的129亿美元,其中思科的份额排名第三;

2017年第一季度思科路由器市场份额遥遥领先,达到了75.7%;

思科在企业网、交换机、核心路由器上依然是领先,占据很大的优势。在技术和产品上都极其牛逼,能提供数通领域的全套解决方案。

而且最近的思科还在考虑收购的事情:思科对外公布了其打算收购硅谷的一家光通讯领域的核心器件厂商—Acacia Communications,此家公司主要做光互联产品以每股高达70美金的现金收购。平均每股价钱为70美元若按AcaciaCommunications周一收盘价(48美元)计较,该邀约收购的溢价率到达46%。而且还是现金收购,只能说思科还是真的十分有钱.......

可以用“今非昔比”,甚至“刮目相看”这样的词汇来形容华为和思科这对老对手的关系变化。

最近有几个事情可以很形象地描绘华为与思科在行业里角色的变化。

早在03年,思科就曾指控华为“抄袭代码”,当时思科是交换机这个互联网和通信网核心设备的绝对市场霸主、龙头企业,当时华为刚刚崛起,也从交换机产品开始崭露头角。中国企业的后发崛起,少不了“借鉴”、“模仿”先进产品,英雄不问出处嘛。当时思科明显感到了华为会是一个厉害的对手,因此从各个方面提高了重视,甚至业界传言内部成立了所谓“打华办”。

这些都是往事了!但华为的迅速崛起似乎并没有因为思科等的狙击而放慢脚步,在思科最厉害的交换机行业,华为迅速实现了反超,这导致思科在行业的翘楚位置不保,尤其是在运营商路由器市场,思科很难和华为的价格战抗衡,现在基本退出了中国运营商的路由器市场。

不仅如此,最近思科却被爆出在自己的网络设备里发现含有华为的代码,这让思科尴尬至极。

7月4号,美国媒体报道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思科交换机出现了一个低级别的小“漏洞”,而这个“漏洞”就是在思科的交换机内部竟发现了华为的安全证书,事后,思科也对这件事情做出了回应,并表示是自己忘记删掉了。

思科和华为竞争的除了运营商市场,还有企业网市场。按理说,美国企业具有企业网市场的天然基因,思科也曾经是这个市场的行业标杆企业之一,但是,华为中兴等中国企业的崛起,也改变了行业现状。

目前国内企业网络市场的整体情况是华为绝对领先,思科的一些行业仍然占有一席之地,可以说,这十几年来,华为慢慢地占据了思科的市场。

从IDC报告来看,华为路由器和交换机在国内企业网络中占有近50%的份额,这非常可怕,所以思科交换机基本上是没有机会的。但是对于路由器,思科依然是有部分行业的份额。

其实现在的思科早就不是当年的思科了,由于曾经的股价和市值以及利润都很高,思科手握大量现金,于是走上了买买买的持续发展之路。

思科最近刚刚宣布了一个收购案,思科本周二对外宣布,计划以每股70美元的现金收购Acacia Communications。思科表示,此次收购将增强思科的光学系统产品组合。Acacia目前是思科的网络供应商,是硅谷的一家光通信领域的核心器件厂商,主要提供高速相干光互连产品,通过改进性能和容量以及降低相关成本,重塑云基础设施运营商、内容和通信服务提供商所依赖的通信网络。主要通过在基于硅的平台上实现光学互连技术。它为思科、中兴等光通信的主要企业供货。注意,这个企业没有给华为供货哦。

这是思科第三次并购硅光子公司,而且都是行业内领先的硅光子公司。思科在硅光领域的持续投入值得倾佩,也向业界展现出其在硅光领域的决心。硅光子技术自提出以来,以其低功耗、高速率、结构紧凑等突出优势,被认为将解决信息网络所面临的功耗、速率、体积等方面的瓶颈。

思科通过收购了三家硅光子公司,其中两家是该领域的头部企业,让市面上优质的硅光子企业越来越少,这样思科能够控制这个行业的上游产业链。这让思科这种老牌大厂商走上了一条拼技术拼不过,就垄断关键元器件资源的资源发展道路,这跟日本的几家大牌 科技 企业很像,比如松下、NEC、东芝等,他们基本上退出了曾经风光一时的消费电子产业,因为来自首先是韩国,后来是中国的品牌厂商的激烈竞争,于是他们只能退守上游,给中国企业提供消费电子产业的关键元器件。

所以,看得出来,华为的竞争力还是非常恐怖的,北美曾经有好多非常著名的通信工业品牌,什么北电、朗讯、摩托罗拉,他们都在华为的竞争下消失了。思科从互联网交换机路由器起家,慢慢地也让出了行业龙头位置给华为,现在思科还有资源买买买,这也算是研发和运营竞争难以跟上新时代的一种无奈的选择吧。

思科没落了,市场开拓方法比较落后,加上美国政府窃听门的影响,市场和消费端没了需求,目前欧洲市场也在萎缩。华为后来居上,除了华人人努力以外,得益于两点:一、华为物美价廉,技术先进。花一半钱可以满足运营商的需求,运营商也会考虑成本,所以,思科没有优势;二、服务优势,华为围绕服务已经做到了极致,采用“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把非洲以及思科不做的市场做了,扩大了世界市场份额,又用时间积累做到了技术升级。后来通过服务和价格加上技术,慢慢抢占了欧洲等发达国家市场。思科越来越没优势。可以预见要么被收购,要么倒闭。

思科已经改造啦!主要任务,一是满世界造华为的谣,二是推动美国政府制裁华为!

不太熟悉这一块,但就个人感觉而言,市场应该会缩小,而且思科好多协议都私有的,有点像当年索尼诺基亚的感觉,不知道会不会是下一个崩塌的帝国

↗√‘‘‘∵√.

思科很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总体竞争也是不落下风的

华为曾经的“死对头”思科去哪了?

早在03年,思科就曾指控华为“抄袭代码”,当时思科是交换机这个互联网和通信网核心设备的绝对市场霸主、龙头企业,当时华为刚刚崛起,也从交换机产品开始崭露头角。中国企业的后发崛起,少不了“借鉴”、“模仿”先进产品,英雄不问出处嘛。当时思科明显感到了华为会是一个厉害的对手,因此从各个方面提高了重视,甚至业界传言内部成立了所谓“打华办”。

思科和华为竞争的除了运营商市场,还有企业网市场。按理说,美国企业具有企业网市场的天然基因,思科也曾经是这个市场的行业标杆企业之一,但是,华为中兴等中国企业的崛起,也改变了行业现状。

从IDC报告来看,华为路由器和交换机在国内企业网络中占有近50%的份额,这非常可怕,所以思科交换机基本上是没有机会的。但是对于路由器,思科依然是有部分行业的份额。其实现在的思科早就不是当年的思科了,由于曾经的股价和市值以及利润都很高,思科手握大量现金,于是走上了买买买的持续发展之路。

这是思科第三次并购硅光子公司,而且都是行业内领先的硅光子公司。思科在硅光领域的持续投入值得倾佩,也向业界展现出其在硅光领域的决心。硅光子技术自提出以来,以其低功耗、高速率、结构紧凑等突出优势,被认为将解决信息网络所面临的功耗、速率、体积等方面的瓶颈。

思科通过收购了三家硅光子公司,其中两家是该领域的头部企业,让市面上优质的硅光子企业越来越少,这样思科能够控制这个行业的上游产业链。这让思科这种老牌大厂商走上了一条拼技术拼不过,就垄断关键元器件资源的资源发展道路,这跟日本的几家大牌科技企业很像,比如松下、NEC、东芝等,他们基本上退出了曾经风光一时的消费电子产业,因为来自首先是韩国,后来是中国的品牌厂商的激烈竞争,于是他们只能退守上游,给中国企业提供消费电子产业的关键元器件。

所以,看得出来,华为的竞争力还是非常恐怖的,北美曾经有好多非常著名的通信工业品牌,什么北电、朗讯、摩托罗拉,他们都在华为的竞争下消失了。思科从互联网交换机路由器起家,慢慢地也让出了行业龙头位置给华为,现在思科还有资源买买买,这也算是研发和运营竞争难以跟上新时代的一种无奈的选择吧。

思科被发现使用华为代码,解释:忘了删,对此你怎么看?

这个问题的来龙去脉是这样的:

安全研究人员从思科网站上下载了智能开关 SG250 的固件进行分析后意外发现,该固件嵌入了华为美国子公司 Futurewei Technologies 的开发者 gary.wu1(at)huawei 的证书和私钥。为什么华为雇员的证书会进入到思科的固件镜像中?研究人员询问了思科,思科进行了内部调查,给出了答复:思科的部分产品使用了一个开源包 OpenDaylight,这些证书和密钥是开源包的一部分。开发者使用证书测试 Cisco FindIT 功能,结果由于疏忽证书和密钥都包含在最终产品中了。

所以这完全是个乌龙,没必要过度解读。

有意思的是在当下的环境中,这两家又是敏感的公司,所以两国的媒体就有些带节奏了。这件事,美国人的标题是《Huawei cryptographic keys embedded in Cisco's firmware》,让你感觉是思科产品里被华为植入了后门。到了中国,标题就变成了《思科被发现使用华为代码,解释:忘了删》,让你感觉是思科抄了华为的代码。

不能要求每个人都能自己去探究真相,而标题党又不能枪毙,所以节奏就这样被带起来了。

感谢您的阅读。

首先,我是个程序员,先站在程序员的角度看一下问题的本质。其实在代码界,是不分国界的,github上面有很多好的开源代码,所以使用好的开源代码是最正常的事,提高开发效率,我们在公司都是鼓励使用的,特别是一些大的很多人参与的项目,一般代码都经过很多的测试,测试用例也是写的非常的好,这样就可以避免很多基础工作。所以会出现像阿里抄腾讯的代码,华为也一定有抄过别的公司的代码,当然前提是这些代码是免费开源的,及有对应的开源许可。比如常见的Apache Licence 2.0许可,该协议鼓励代码共享和尊重原作者的著作权,同样允许代码修改,再发布(作为开源或商业软件)。所以大家对使用了开源代码不用大惊小怪。

然后,各个自以为事的自媒体放大这个事,以为思科做了什么偷鸡摸狗的事;实际原因只是思科在250系列交换机固件中使用了由华为的北美公司开发的开源代码包,里面包含了华为公司自己的密钥与证书。而这个开源项目,思科自己是参与者(及开源代码开发者),只是他们在上线之前忘记删除了这个测试里的密钥与证书。在代码界,这只是一个小bug而已,并不算什么乌龙事件,个人认为不必过度去解读。

最后,通过这个事反应了华为的研发实力,以及对世界的贡献,积极参与多个开源项目,比如hadoop,spark等大数据项目,还主动开源了基于spark的大数据项目:CarbonData(已经是apache顶级项目)。可以说华为从软件到硬件,都是在积极参与与世界的合作,以及贡献于世界。

如果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希望顺手点个赞,加个关注,我会更加努力贡献更多有趣的 科技 知识,谢谢!

怎么看?挺简单的,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思科是越来越不行了,而华为正在或者说已经成为通信领域的领头羊。

早在21世纪初,思科就已经意识到华为是其最有力的竞争对手,思科老板钱伯斯曾经说过:“在今后几年里,思科将只有一个竞争对手,就是华为!”因此,当华为于2002年进军北美市场后,思科就开始了自己的打击行动,想趁华为还未完全庞大起来时予以致命一击。2003年思科向华为发起了侵权诉讼,77页的起诉书几乎涵盖了所有知识产权诉讼领域,指控华为侵犯专利、版权、不正当竞争、商业秘密等总计21项罪名。

当然,思科的计谋并未得逞,当年的华为虽然还不是很强大,但是早有准备,思科根本做不到快速摁死华为,速战速决变成了持久战,这种诉讼要么两败俱伤,要么从各自利益出发达成和解,经过几番对阵后思科和华为妥协,达成和解协议,双方均有收获。

15年前的这起诉讼体现出思科当年依旧占有一定的优势,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思科的优势正在慢慢消失。而华为正如当年钱伯斯预料的一样,越来越强,通信领域市场能做到第一,5G方面技术领先,可以提供完整的端到端的通信解决方案。同时,华为对于行业的贡献也越来越大,参与到各种标准组织中发挥自己的力量。

这事 今天 发生在思科身上,不得不说思科正在走在衰败的路上,全球500强的企业出现这种Bug,也真实呵呵了!

关于思科使用华为代码的事情,来龙去脉其实是这样的:

主要是因为,250系列交换机固件里使用的一个开源程序包是由华为的北美公司开发的,里面包含了华为公司自己的测试密钥和证书。思科公司也是这个开源项目的开发者之一,他们在上线之前忘记删除了这个测试的密钥和证书。

对于这样一个不算是乌龙的乌龙,我觉得也没有必要过度去解读。

华为不但在5g通信方面持续发力,在其他各个方面都贡献了出自己的力量。目前在ICT领域,华为在各个开源社区都非常活跃,积极参与了从芯片到系统软件的研发。比较有名的像RISC-V、OpenStack、Hadoop等大型项目都能看到华为的身影。

在美国政府的禁令之下,仍然有像思科这样的 科技 企业愿意与华为进行合作。并且据小道消息,包括白宫内部都有人给美国 科技 公司提供咨询,通过规避美国政府的禁令来达成与华为公司的继续合作。 科技 全球化合作的潮流,不可阻挡。

即使是现在这种形势下,华为也并没有将合作的大门关上。能做到这一点,还是因为华为具有一定的技术实力,并且深刻认识到了 科技 合作的重要程度。

总而言之,这次的乌龙其实是一个很小很小的事情,只不过恰好发生在两个关系比较微妙的公司之间。华为的崛起确实是民族之骄傲,但是我们也没有必要过度神化它,企业之间的技术合作非常正常,使用开源项目的代码也是业界普遍的做法。所以也没有必要产生思科反过来“抄袭”华为这样的结论。

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讨论。

这个问题之所以引起大家这么高的重视主要是因为之前思科状告华为抄袭了自己的代码,这件事情在国际上产生的影响力,这些年的发展明显思科已经赶不上华为公司了,现在突然出现这么一则消息所以引起来大家的重视,这次事件主要是因为思科在自己交换机里面使用了华为子公司开源代码里面的秘钥证书,这个还不是思科自己发现的,由一家第三方安全机构发现的,思科公司很快就做出澄清,是因为测试部门测试不严谨造成,无论是什么原因这个解释显然有点敷衍。

曾经的华为在思科面前就是小儿科,现在的华为公司已经不是当年的小儿科,已经成长为巨人企业了,已经拥有了18万员工的 科技 巨头,而且在员工比例中外籍人士能占到4万多,标准的跨国企业了,现在的华为公司在通讯领域以及消费电子领域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5G技术方面,在手机领域如果不是美国实体企业清单基本上到年底就能拿下全球第一的名头,在通讯领域已经是绝对的老大,目前是全球唯一的一家能够提供全套5G设备的设备商,而且现在华为在这个领域的优势还在增加,这是真实华为的状态。

华为公司积极拥抱全球最先机的 科技 ,并且也在积极拥抱开源社区,在很多开源社区里面都留下华为公司的影子,因为华为招揽很多顶级的软件高手,很多人都喜欢在开源社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有些人是以公司的名义有些是以个人的名义。对于这次事件华为公司估计也不会放在身上作为这么一家这么大企业,这点事情都不值得一提。

现在很多大企业都在开源社区都有贡献,现在谷歌使用的chrome浏览器的前身就是webkit内核,开始是苹果是全部贡献出来的,本来代码开源了就有可能很多企业在一起维护使用,这也都死非常正常的事情,未来的很多大型软件都会选择开源,这已经是软件开发的一种大趋势了,安卓就是因为开源笼络了一大批的开发者加入进来,现在已经形成了非常牢固的生态系统,华为因为在安卓系统使用都比较狠,结果因为美国的实体清单导致谷歌取消了授权,对于手机业务影响非常大,整个来讲都是谷歌设置的一个局。

现在很多领域都已经离不开华为的设备了,华为每年投入巨额的研发费用现在已经慢慢到了收获的季节,而且从现在看这个优势越来越大,正是因为强大华为在受到美国的封锁之后还能表现的这么硬气,主要还是因为有实力。华为从成立到现在已经积累了30多个年头从开始的默默无闻到现在的世界巨头,始终坚持研发核心技术,到现在各个领域都取得非常大的成绩,已经成为国内 科技 企业的排头兵,能够指引很多企业向前发展壮大。

对于思科来讲没想到有一天还能拿华为的开源代码去研发自己的产品,只能讲风水轮流转,希望能帮到你。

目前来看,虽然说这些代码可能并没有说是至关重要的一些核心代码,但仍然可以解读出来一些问题,首先我们说思科作为华为以前最重要的竞争对手,目前可能在相关领域里,也是被华为逐渐赶上甚至超过。

所以在这一点上是非常值得庆贺的原因就在于华为其实在代码层面确实有非常精彩的表现,不仅仅因为华为在Linux源代码上的表现,同时还有其他层面元器件的代码部分。

值得注意的是,北美的企业可能一直都是有双层标准的,这一点从各种场景各种事件的发生就可以看出,而对于此次使用华为源代码的事情,也并没有一个可能相对令人满意的说法,总体来看的话,高傲的态度还是维持着的。

当然思科肯定是有高傲的资本,原因就在于作为国际巨头一直是领先于世界只不过这么多年以来由于国内对于核心技术的重视包括华为以及中新的一部分产业都逐渐慢慢靠近思科,所以其实思科从心理上还很难接受这样的变化,也很难接受这样的差异。

对于我们来说肯定是值得欣慰的原因,就在于华为目前的影响力已经不简简单单的是在所谓的通信领域,所谓的手机领域,芯片领域,还有各种源代码以及核心技术层面。

再除去华为,在手机上的一些比较低端的营销之外,其实总体来看,华为真的是国内非常值得拿得出手的一家高 科技 企业,而且这个 科技 含金量是非常高的,远远不是其他企业为了追求所谓的专利数量而凑数的一些技术!

风水轮流转!还记得2003年,思科指控华为非法抄袭、盗用包括源代码在内的思科IOS®软件!当时,思科副总裁说:我们控告华为是别无选择!并且之指出:抄袭行为并不是创新,而对知识产权的盗用也不是竞争!

时隔16年,思科却闹出了笑话,在网络安全咨询公司发现,产品交换机里用的秘钥证书,是华为子公司研发的。

虽然,思科称在测试阶段的密钥和证书,结果上线前疏忽,忘记删除了!而且,这些证书和密钥仅仅存在于文件系统中,并没有被设备激活使用, 现在早已经删除了!

越描越黑,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感觉!我们反过来想,如果这件事是华为使用了思科的代码,我估计又要出现2003年的控告了。毕竟,思科用“抄袭,盗用”来控诉华为。

实际上,华为屡次进入美国市场而被阻止,思科的作用很大,其科的主营业务是数通,华为的主营业务是固网,不过华为也在后来居上,这方面对于思科有很大影响。

比如:运营商,企业路由器,思科虽然以35.7%占比第一,可是华为的占比达到了31.7%,注意这是2018年第二季度的。

所以,思科一直在防着华为,可是华为的发展却又给思科很大的压力,这就导致了它们之间长久的竞争!

做小偷被抓现行,只一句我本来是拿自己的钱包,但手伸错了口袋,怎么把你的钱包掏出来了,误会误会啊!下次只掏自己的钱包!

思科使用华为代码,华为应该高兴,不应苛责,我想华为也不会去苛责,因为华为从此知道自己强大了,连思科都要反过来请求华为。曾经,思科是个巨人,华为是个小孩,华为是循着思科的路一步一步前进的,华为知道自己该怎么与同行相处,这也是中华文化里的东西,华为不搞你死我活的竞争

没有什么看法,本来就是一个开原的平台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