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王生活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技生活 > 正文

科技生活

泰坦蟒到底吃什么鳄鱼(泰坦巨蟒吃鳄鱼图片)

admin2023-02-19科技生活138

泰坦巨蟒的天敌是谁

巨蟒的天敌是史前鳄鱼。考古学家发现,泰坦蟒和史前鳄鱼都分布在6000年左右。

一万年前,南美比邻而居,现在蟒蛇和鳄鱼后代的对决,进一步体现了这两种爬行。

动物之间的天敌关系。

蟒蛇的天敌

蟒蛇是一种热性动物,属于蟒蛇亚科,也是已知最大的蛇,主要分布在南美洲。

在哥伦比亚北部,它需要在30℃到34℃的温度下生存。

蟒蛇长约9-15米,体重超过1吨。主要由钝鼻鳄、肺鱼、大海龟组成。

食物,早在近5800万年前就灭绝了。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活蛇是森吉(最重的活蛇)和网蟒(最长的活蛇),最大的活蛇

小蛇是卡拉瘦盲蛇,只有10厘米左右长。

泰坦蟒详细资料大全

泰坦巨蟒 · 塞雷洪西斯(Titanoboacerrejonensis),属于一种远古的蟒类,属名的意思是“泰坦的蟒蛇”,种名塞雷洪,是为了纪念发现地塞雷洪。泰坦蟒的化石最早在南美洲哥伦比亚东北部的瓜希拉半岛,大约6000-5800万年前的塞雷洪组(Cerrejon Formation)地层被发现。

泰坦蟒属于蟒(Boidae),是目前已知最大的蛇类,它们就像是将现代蟒蛇放大后的产物。据说这样大的变温动物,至少要在最低从 30℃到34℃ 的气温下生存,所以确定在古新世的新热带界因为有大量二氧化碳而高温的气候模型的假设一致。泰坦蟒平均体长可达到12米,体重超过1吨,这两个数字已经足以说明它们的可怕之处。它们的食物有4.57米长,半吨重的钝鼻鳄和3.05米的肺鱼以及当代的一些大型乌龟。泰坦蟒早在近5800万年前就已灭绝。

基本介绍 中文学名 :泰坦蟒 拉丁学名 :tianoboacerrejonesis 别称 :塞雷洪西斯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Vertebrata 纲 :爬虫纲 Reptilia 亚纲 :爬行纲 目 :有鳞目 Squamata 亚目 :蛇亚目 Serpentes 科 :蚺科 Boidae 亚科 :蚺亚科 Boinae 族 :蟒 属 :泰坦巨蟒属 Titanoboa 亚属 :  种 :泰坦蟒 亚种 : 泰坦蟒 分布区域 :南美洲哥伦比亚北部地区 身长 :约15米 体重 :1.135吨 发现巨蟒,形态特征,生活地区,生活习性,最新讯息,研究介绍,灭绝情况, 发现巨蟒 2011年的《自然》杂志发表了科考学家Jason J. Head等人的论文《新热带界古新统发现巨型蟒蛇暗示过去赤道更热》,文中称在南美洲哥伦比亚东北部的瓜希拉半岛大约6000万年前到5800万年前的塞雷洪组(Cerrejon Formation)地层发现了一条巨大的蛇类化石。命名为塞雷洪泰坦蟒。 泰坦蟒复原图 形态特征 泰坦蟒为体长达9~15米的巨蟒,28条蛇中最大的8条,重约1.135吨。现(截至2012年4月)存最大的蛇,包括长约7米的森蚺(现存最重的蛇)和长约8米的网纹蟒(现存最长的蛇);而现存最小的蛇,卡拉细盲蛇,身长只有10厘米。此前最长的化石蛇,是非洲巨蟒,出土自埃及,长7—12米。泰坦巨蟒也和现代蟒蛇一样,雌性的体型要远大于雄性。 近拍巨蟒 生活地区 2004年至2007年间,考古学家在挖掘哥伦比亚东北部一座露天煤矿(此处也是一个“非同寻常”的化石遗址)时,在相邻的两个地方找到了泰坦蟒和crocodilyform鳄的化石。这两种爬行动物都分布于距今6000万年前的南美洲。该化石遗址是让人们对当前生态系统的开端有了初步了解的发现之一。 研究人员指出,除了发现泰坦蟒和crocodilyform鳄比邻而居的证据说明,如今蛇与鳄后代的交锋行为也进一步体现了这两种爬行动物之间的天敌关系。例如,亚马逊流域的现代水蟒(包括当前世界最大蛇类头衔保持者绿巨蟒)常常以鳄鱼家族的现存成员为食,如凯门鳄。 生活习性 科考人员表示,与其他蛇类一样,泰坦蟒可能总是在水边游弋,一旦crocodilyform鳄放松警惕.就出其不意缠住其身体,令这个“小家伙”窒息而亡,并将其吃掉。如果成功逃脱泰坦蟒的魔爪,crocodilyform鳄则可能以小蛇、青蛙、蜥蜴和大、中、小型哺乳动物为食。 在体长达45英尺(约合13米)的Titanoboa cerrejonesis巨蟒面前,体长仅7英尺(约合2.1米)的Cerrejonisuchus improcerus鳄根本不堪一击。两者之间的战斗“呈一边倒的局面”。即便是最小的Titanoboa蟒,面对我们发现的最大的crocodilyform鳄,都不会给对手任何机会。 泰坦蟒由于属蛇类,是变温动物,这项发现也暗示了,当时的其生活的热带地区比研究人员原先估计的更温暖,平均气温为 32℃,只有这样的气候才能让蛇长得这么大,而现代当地的年平均气温为 26℃至28℃。 此外,泰坦蟒的交配习性也和现代蟒蛇大多数相同,首先是较小的雄性判断在不会有被巨大的雌性吞噬的情况下,得到许可后,形成一个交配球,数条雄性缠绕在雌性身上,互相竞争以获取交配权。雌性则在吃饱了的情况下,用自己体内的能量保持在七个月内不吃不喝,从而生下小蛇。 最新讯息 泰坦蟒是当时体型最大的陆地爬行动物,最新发现让科学家对这种巨蟒又有了更多了解。他说:“这将充实我们对这些爬行动物各种能力的认识。” 研究介绍 《自然》杂志发表了Jason J. Head等人的论文《新热带界古新统发现巨型蟒蛇暗示过去赤道更热》,文中称在南美洲哥伦比亚东北部的瓜希拉半岛大约6000万年前到5800万年前的塞雷洪组(Cerrejon Formation)地层发现了巨大的蛇类化石。命名为塞雷洪泰坦蟒(Titanoboa cerrejonensis),属名的意思是“泰坦的蟒蛇”,种名是纪念发现地塞雷洪。塞雷洪泰坦蟒属于蟒科(Boidae),是目前已知最大的蛇。据说这样大的变温动物,至少要在最低从30℃到34℃的气温下生存,所以确定在古新世的新热带界因为有大量二氧化碳而高温的气候模型的假设一致。 灭绝情况 泰坦蟒早在近5800万年前就已灭绝,形象地说,它们就像是将现代蟒蛇放大后的产物。

地球上体型最大的蛇,体长达12米,拿鳄鱼当早餐,为何会灭绝?

泰坦蟒的发现

塞雷洪煤矿是南美洲最大的煤矿之一,该煤矿的年产量约占哥伦比亚所有煤炭产量的37%。更为难得的是,塞雷洪煤矿属于露天煤矿,开采工人只需要一直向地下挖掘就可以采矿。经过长年累月的挖掘,塞雷洪煤矿的深度非常深,运煤车从矿底想要开往矿顶至少需要22个小时左右。

然而正是因为如此,该矿坑吸引了很多科学家们的注意,尤其是研究古生物的科学家们。这是因为已经灭绝的古生物因为地质变化的原因都深埋于地表之下,其中越是年代久远的生物,埋藏的地方越深。

最开始,古生物学家们在这里发现了许多植物的化石,通过这些植物表明,这里曾经是一个热带雨林,生活着非常多的植物。

然而植物学家并不满足,他想要复原过去这里的食物链,于是他找来了古生物学家乔纳森。乔纳森是古脊椎动物学家,他在这里发掘的过程中,发现了许多史前巨龟、鳄鱼的化石,但这里的环境并不能让他仔细研究,只好将这些化石打包,运往实验室仔细清理。

乔纳森当时的一个研究生是他的助手,他在清理这些表明为“鳄鱼”的化石时,意外发现有一个化石并不属于鳄鱼。刚巧另一位研究蛇类的研究生来到实验室,经过他们的仔细分辨,他们认为这是一个蛇的化石,而且该蛇比目前已知的所有蛇的体型都大得多,至少要大5-6倍。他们非常清楚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如果该化石真的是蛇的化石,那么他们的发现足以震惊整个学术圈。

(泰坦蟒和今天巨蟒的同一椎骨对比)

乔纳森是在第二天的早上才知道这个消息,而他也是世界上第三个知道这种蛇的人,后来他们给这种蛇取名为“泰坦蛇”。欣喜若狂地他找来了研究古蛇的专家,一同来研究该蛇属于什么蛇,体型有多大,以什么为食,以及为什么能长这么大的原因。

泰坦蟒

乔纳森的团队再加上许多古生物学家的团队后来在塞雷洪煤矿地区发现了许多泰坦蟒的椎骨,但却始终没有找到一个泰坦蟒的头骨。据介绍,蛇类的头骨非常脆弱,在地表之下容易被外力破坏,或者被微生物分解,所以留下的资料并不是很多。

但幸运的是,他们在这里发现了三个泰坦蟒的头骨碎片,虽然无法拼凑成整个头骨,但根据这些碎片,科学家们得出泰坦蟒几乎吞噬掉一些小型的大象,而且它们属于无毒蛇,但它们嘴巴中长满了反曲牙,可以固定猎物,并且猎物挣扎越厉害,牙齿扎入得越深。

另外,根据泰坦蟒的锥骨,科学家们复原了泰坦蟒的体型,据研究发现,泰坦蟒体型可达15米以上,甚至达到了惊人的18米,体重可达1.18吨,甚至更高。它们的全身肌肉非常发达,凭借着较大的体型以及强有力的肌肉,足可以压扁一只犀牛。

其实,现如今体型达2米的网纹蛇的肌肉也非常强大,当它们缠绕在人身上时,每平方英寸可以施加30磅的力量,对于人类的胸膛来说,该压力相当于被小轿车撞倒。

乔纳森为了更好地研究泰坦蟒,曾经和蛇类专家抓过大型水蛇,据他介绍说,当蛇缠绕在自己身上时,自己的血管仿佛要收缩,心脏几乎要爆炸。而且,体型3米左右的蛇,需要至少4个人才能制服,由此可见,如果人类遇到泰坦蟒,只要它想要攻击人类,人类毫无招架能力。

不过幸运的是,以泰坦蟒的体型,在地面上行走时摩擦力会非常大,以至于行动速度并不敏捷。只有在水中时,凭借着水的浮力,泰坦蟒才能展示出恐怖的一面。

(泰坦蟒想象复原图)

在塞雷洪矿场上,除了泰坦蟒之外,科学家们在这里还发现了许多大型巨兽。比如:巨龟,体重可达半吨以上,鳄鱼的体型也比如今要大得多。据研究表明,当时的泰坦蟒很可能以这些巨龟或者鳄鱼为食。

泰坦蟒为什么会这么大?

所有研究蛇类的科学家都不得不承认,泰坦蟒是现如今人类已知的最大蛇类,而这种蛇类也早就在地球上灭绝了。

之所以泰坦蟒能够长得这么大,原因和当时地球的温度有关。蛇类学家介绍说:蛇的体型大小取决于当地温度高低。在温度越低的地方,蛇越小,在温度越高的地方蛇的体型就越大,比如:我国东北的蛇类很少有超过1米,而云南体型较大的蛇则可以达到3米甚至更高。

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蛇属于变温动物,它们的温度取决于环境温度,而像泰坦蟒这么大体型的生物,外界气温至少要在30℃-34℃。

在距今6000万年到5000万年前,地球经历过一次炎热的高温时期,在地质学上被称为“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当时大气中充满了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导致地球气温不断升高,甚至在极地地区都没有永久冰川,取而代之的是温带森林。

而南美洲地区靠近赤道,这里的温度更高,更适宜泰坦蟒的生存。然而在后来,由于地球温度不断降低,使得泰坦蟒无法维持如此巨大的体型,以至于它们又很快灭绝了。

其实像泰坦蟒这样的生物,对外界环境要求较为严苛,所以尽管它们体型很恐怖,毁灭能力很强,但大多持续时间不长,只要地球稍微发生变化,就容易遭遇灭顶之灾。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