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王生活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技生活 > 正文

科技生活

华为被什么收购了(华为谁收购了)

admin2023-02-20科技生活287

任正非把华为卖了吗

没有

2002年,华为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当年营业收入175亿元,前年199亿元。也就是说,华为在2002年遭遇了业绩下滑。

这对其他公司来说可能不是什么大事,但对华为来说就不一样了。自1987年成立以来,华为每年的销售收入从未下降(2003年至2020年的业绩收入也没有下降)。2002年是华为30多年来唯一一次营业收入同比下滑。

祸不单行。2001年初,华为创始人任的母亲死于车祸。可以想象,任工作很忙,所以他没有多少时间陪母亲。突然死亡对任的打击有多大?情绪上除了悲伤,还会有后悔和自责。任当时写了一篇回忆母亲的文章,流露出他细腻的感情。

任的身体状况也不理想。他因为癌症做了两次手术。

与此同时,华为还面临着跨国竞争对手的诉讼。思科起诉华为侵犯其知识产权,并要求华为为此支付100亿美元。

他母亲的去世,他的健康状况不佳,经营业绩下滑以及潜在的诉讼可能会导致巨额赔偿。任顶着巨大的压力,终于开始了出售华为的进程。当时,摩托罗拉愿意以100亿美元收购华为。最初的合同已经签署,定金也已收取,但在最后一刻,摩托罗拉的原董事长被解职,新任命的董事长拒绝了收购。结果华为没卖出去。

任原本想卖掉华为,拿钱去制造拖拉机。是的,它是一台拖拉机。当时国内拖拉机存在漏油问题,任的团队想出了解决办法。一旦实施,它可以减少竞争对手的规模,以高价出售拖拉机。

然而,最终,卖掉摩托罗拉失败了,在那之后,我没有再去寻找另一个家,而是下定决心去面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困难。好在华为重回正轨,成为年销售额超过8000亿元的通信巨头。

另一方面,准备收购华为的摩托罗拉就没那么幸运了。手机部门多次转卖,最后卖给了联想。现在市场上已经看不到摩托罗拉的手机了。

有时候一个决定会导致完全不同的结果。如果当年摩托罗拉买了华为,今天的华为在美国不仅仅是一家资本控制的公司,绝对不会发展到这么大的规模,全球5G通信格局也不会是这样。

华为被思科起诉后采取了各种措施,但最终没有被判定侵犯知识产权。双方达成和解协议,思科撤诉。也正因为如此,华为加强了专利申请。华为拥有的专利数量在全球企业中也名列前茅。

之所以有这么多专利,是因为华为每年在研发上的巨大支出。在2021年中国民营企业RD费用最新榜单中,华为以超过1400亿元的RD投资高居榜首。RD是华为成功的核心,也是华为持续竞争力的关键。

从这个角度来说,华为在吸取教训方面做得比大多数企业都好得多。不仅不会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两次,还能把原来的劣势变成现在的优势。这可能也是一个公司做大做强的必备能力吧!

华三是什么时候被收购的?

第一阶段,“华为3Com”的诞生。

上世纪末,数据通信行业两大巨头思科和3Com进行了激烈的竞争,最终思科取得了胜利,成为了当时该行业的霸主,但就在两大巨头打的不可开交之时,华为悄然崛起,并成功进入美国市场。2003年,思科向美国法院起诉华为知识产权侵权,想借此手段将华为挤出美国市场。为了应对思科的起诉,争取美国网络通信市场,华为与美国的3Com公司联合成立了合资公司——“华为3Com”,当时华为控股 51%,3Com 控股 49%,总部位于杭州。

第二阶段,华为出售全部股权,H3C(华三)正式成立。

2006年-2007年,华为分两次将“华为3Com”2%和49%的股权出售给了3Com公司,并将全部企业网业务给了H3C,自此“华为3Com”成为 3Com 全资子公司,并正式更名为 “H3C”(华三),至于出售的原因并没有一个官方的说法。

第三阶段,惠普收购华三,业务急剧下滑。

2008年3Com由于经营不善打算出售华三,华为当时一直专注于运营商市场,而华三在企业网市场位居前列,因此华为想要收购自己一手创建的华三以全面抗衡思科,但由于美国政府的干预未能成功,其中思科应该使了不少坏心眼,最终,3Com连同华三一同被惠普收购。

不过,华三在惠普的日子并不好过,先是自己的大量业务被惠普剥离,紧接着由于“斯诺登事件”引发的信息安全呼声越来越高,再加上阿里巴巴提出的“去IOE运动”(IOE即为IBM 、Oracle、EMC ,去IOE是使用国内产品替代上述三家公司的产品,目的是减少对国外产品的依赖),因此当时抵制国外产品的情绪高涨,华三作为外资公司自然也不好过,业务大幅下滑。当然惠普更难,2014 年,因经营不善将公司分为 “惠普公司(HP Inc.)”和“惠普企业(HP Enterprise)。

第四阶段,浴火重生,“新华三集团成立”。

经历了多年的煎熬后终于在2016年迎来曙光,紫光集团以25亿美元的价格从惠普手中收购了华三公司51%股权,惠普企业(HPE)持有另外49%的股权,紫光集团成为华三的控股股东,自此华三有了梦寐以求的国企背景和国内企业身份,并正式成立了“新华三集团”,之前失去的和被剥离的业务也开始慢慢回归。

现在新华三是紫光集团的核心企业,拥有芯片、计算、存储、网络、5G、安全、终端等全方位的数字化基础设施整体能力,有9大产业和7个海外分支,50多个销售和服务机构,产品服务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专利申请数量超过12000件,其中90%以上为发明专利。公司有大量的产品位居国内前列,其中企业级WLAN、以太网交换机、non-x86服务器、刀片服务器、云管理平台、国产品牌服务器虚拟化、SDN软件、IT统一运维软件等产品国内第一,X86服务器、存储、企业网路由器、超融合等产品国内第二,同时,新华三还是HPE服务器、存储和技术服务的中国独家提供商。

未来的“新华三集团”前景一片光明。

大众与华为,一场或被政治左右的收购 | 汽车产经

撰文 | 杨光出品|汽车产经

全球最大汽车制造商之一的大众,与全球领先的ICT企业华为,距离走到一起或许只是时间问题了。

尤其当两方不约而同对传闻选择了不予置评,吃瓜群众们更有理由相信两者间不可能没点什么。

而大众与华为的故事,其实可以从2015年开始说起。

当年的CES Asia上,两方宣布在车联网领域展开全球范围内的合作。

一个想本地化,一个想全球化,大众华为的一拍即合符合一见钟情的最基本特征。

而彼时负责谈判的余承东还是个出言谨慎的非嘴炮型人设,彼时的大众也还是个把燃油车卖得风生水起的传统企业。

余承东说,汽车正在成为最大的移动智能终端,华为希望借助自身丰富的通信经验和在智能手机领域的积累,提供更好的车载智能设备和交互体验。

不过在接下来的七年时间里,除了中间华为与奥迪就智能网联汽车签署过一份合作备忘录外,谁都没再更进一步。

直到去年下半年多条重磅消息的先后曝光,也让两者间一下又有了新的故事与遐想空间。

NO.1[反转]

这是一条并不起眼的消息。

2021年7月7日,华为宣布与一家大众零部件供应商签订了专利授权协议,该协议涉及车内4G互联设备,预计将覆盖3000万辆大众品牌汽车。

值得一提的是,华为称此次是其在汽车行业中签下的最大一单。

也正是在这个月,身为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智能驾驶产品部部长的苏箐因在某活动上发表了“特斯拉杀人”言论而引发巨大争议,随后其被免去原职务并转入预备队接受训战和分配。

2021年10月底,华为与大众的"恋情"首次被曝光,有消息称两方计划组建合资公司,共同研发自动驾驶技术。

按照彼时的说法,新公司旨在作为供应商向大众集团提供相关技术方案,合作方式之一为大众出钱成为控股方,而华为主要出技术IP(知识产权)。

不过华为第一时间便辟谣称“不属实”,而大众方面则选择了沉默。

2022年1月,大众中国CEO冯思瀚首度正面回应了去年底的传闻,他表示,“华为是家非常强大的中国科技企业,我们与华为保持着沟通,但现阶段没有任何可以确认的信息。”

而当月,华为方面证实苏箐已从公司离职,有传言称他将带团队加入大众在中国设立的自动驾驶公司并出任CTO,不过该消息并未有后续。

仅仅一个月时间后外媒再度爆出猛料,称大众计划收购华为自动驾驶部门,不过经国内媒体的重新校正后,大众的真实目标或只是一个700人规模专门从事自动驾驶的业务单元。(*彼时整个华为自动驾驶团队的人数已超过2000人)

按照外媒的说法,两方已就该项目谈判了数月之久,不过价格上华为的心理预期为50亿欧元,大众只愿给到30亿,两方或因此陷入僵局。

NO.2[变数]

迟迟未有新进展的双方,也在近期多少感受了来自于政治层面的无形力量。

首先是默克尔结束了自己16年的任期,这位前德国总理在任时曾12次访问中国,并且促成了两国在汽车领域的多个重大合资合作项目,尤其在这中间也令大众汽车受益颇多。

其次是德国新一届内阁的重组完成(首次改由三党共同执政),其中绿党对于中国的强硬态度在外媒看来,或将影响到两国此前的良好经贸合作关系。

不过作为德国连续五年最大的贸易伙伴,今年又恰逢中德建交50周年,在这样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年份里,华为与大众的合作一下变得微妙起来。

当然,变数不仅仅存在于潜在的政治风险上,对于华为来讲,这两年来多次遭遇美国制裁后最为直接的影响便是大幅下降的营业收入数据。

2021年华为实现营收6340亿元,出现了同比29%的下滑,而在2020年还有着54%收入占比的消费者业务,这一数字在去年上半年已经跌到了42%。

从另一个角度看,此时的华为比任何时候都需要现金流,这也令出售自动驾驶部门在原则上具备了可操作性。

因为按照余承东的说法,目前华为车BU共有超过5000名员工,一年的花费则达到近10亿美金,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其重金打造的高级自动驾驶系统在终端市场的艰难落地。

作为全球第一款搭载华为ADS智能驾驶系统的量产车型,极狐阿尔法S华为HI版已经多次出现推迟交付的情况。

虽然当前在售的赛力斯SF5与问界M5搭载了华为智能座舱等在内的不少先进配置,但是却还没有任何来自于华为自动驾驶部门的技术加持。

除了正在加速量产交付的极狐外,算上还在路上的阿维塔以及仍在规划之中的广汽新车型,显然以上这三者在短期内都无法承担起快速走量的任务。

一边是高额的资金支出与人力成本,一边是终端规模化效应的缺失,当自动驾驶技术还暂时无法在当前的商业场景下实现盈利,华为的态度也开始变得微妙起来。

NO.3[利弊]

大众对于提升自己智能化的诉求有多迫切,对于收购华为自动驾驶板块的热情就有多高涨。

作为转型最激进但包袱也最重的传统汽车制造商,大众宣布未来五年里将在电动汽车及数字化领域投入高达890亿欧元,同时还斥资70亿欧元成立了软件部门“Car.Software”,并表示该部门将在2025年内扩充至5000人。

尽管大众已经十分努力,但受制于这些传统巨头们庞大的组织架构以及冗长的决策机制,当其在一些需要快速迭代的新技术领域方面进行全栈自研时,那种无力感就会十分明显。

也因此在很多专业人士眼中,传统车企想做好自动驾驶要么选择将其独立并赋予更高的市场自由度,要么直接去收购一个成熟的团队。

所以一旦大众能够拿下传闻中的华为自动驾驶部门,哪怕只是一小部分,都可以让大众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一家中国供应商的加持也能够有助于大众应对中国政府对自动驾驶数据的严苛监管。

对于华为而言,大众汽车在中国近乎统治级的市场地位、庞大的市场保有量以及激进的智能化电动车战略,都能够给华为带来更高量级的曝光度与装车量,而这恰恰是现阶段极狐也好阿维塔也好所无法即刻兑现的。

牵手大众的另一个好处在于,这笔交易有望换来华为所一直渴望打开的国际市场大门,从这个角度出发,两者间20亿欧的价格分歧似乎也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不过在业内看来,一旦华为的这套自动驾驶技术出现问题,那么由此带来的负面效应也会是同等量级的曝光,而若大众真的完整收购了华为自动驾驶部门,那么无论是北汽、长安还是广汽,未来在关键技术的落地上也可能会面临更为复杂的情况。

综上这些问题都是华为需要去综合权衡的,当然以任正非的口碑和人设,显然不会不去考虑已有合作伙伴的感受。

NO.4[得失]

2015年时身为华为消费者BG CEO的余承东第一次让华为与全球车企产生了业务关联,不过7年后同样是他,差点因为一段即兴发挥让华为得罪了大半个汽车圈。

若不是大众收购华为自动驾驶单元的新闻"及时"冒出,一次危机公关或在所难免。

所以在没有任何实质进展之前,华为与大众这次均选择了不予置评。

通过近几年与各大车企的合作,华为或许已经更加深刻的认识到,自动驾驶是一个长周期且高投入的产业,如果实现不了规模效应那么迭代就是一句空话,而这对于需要大量数据源的自动驾驶领域而言无疑是致命的。

所以当“研发-量产-上路-反馈-迭代”这一闭环无法打通,那么在自动驾驶领域的烧钱就会变成一个无底洞。

在业界看来,完全放弃自动驾驶部门的做法能够为营收大幅下滑的华为换取更多现金流,而部分放弃则至少是一种积极的试探信号,无论最终采用哪种模式,相信都是各方基于对自身利益最大化所做出的最优解。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来自国家层面的考量与意愿,或许将对两方的合作起到更为关键的作用。

华为08年就被美国制裁,并购美国企业失败,屈辱从此开始

我们大部分网友认为美国制裁华为是最近几年的事,其实不然,早在2008年,美国就开始打压华为了,具体体现在恶意阻挠华为并购美国高 科技 企业中。

华为1988年创立,经过20年的不懈努力和创新,当时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网络设备制造商,年销售额已经突破650亿元,而且近半收入来自海外。

但是华为如果想在海外扩张,和美国思科竞争,就必须收购一家美国高 科技 企业,以便继续深入开展海外业务,而美国 科技 企业3Com就是最好的目标,但是当年华为和国际同行相比还比较弱小,如果并购美国企业,还的找一家国际资本共同持股,最终,华为选择了和贝恩资本合作。还有一点,在2003年,华为和思科打官司不利,如果和思科的老对手3Com合作,或者收购3Com,那么和思科的竞争更加有利。

那么3Com到底是一家什么样的企业呢!大家知道,罗伯特·梅特卡夫发明了以太网,他在1979年创办了3Com公司,是世界公认的网卡和调节器优质提供商,有很优秀的网络解决方案,在各种网卡技术方面遥遥领先其他同行,但是在辉煌过后因为不思进取,经营不善,最终被惠普收购。

在惠普收购前,华为已经和3Com达成收购要约,因为华为早在2003年就和3Com成立了合资公司,至于合资原因,一方面为了应对思科对华为的诉讼,一方面也是为了3COM的技术专利,合资公司由任正非担任首席执行官,华为股份占比51%,可以说合作很顺利,如果华为收购每况愈下的3Com,应该说是非常顺利的事情,但是后面事情进展并不顺利,可以用坎坷形容。

2007年,3Com公司经营困难,但是和华为合资的H3C公司利润空前,3Com的利润中有95%来源于此合资公司,随后让人想不到是合资公司被3Com全资收购,华为出局,但华为51%的股份卖给3Com,也得到了9亿美元左右的收入。

2007年9月28日,华为和贝恩资本联合出资22亿美元计划收购3Com公司。

对于华为和贝恩资本收购3Com公司,美国感觉很紧张,其中美国外国投资安全委员会对此项提交的收购案审查了75天,2008年2月21日,此项收购计划最终被CFIUS判定以危害美国政府信息安全为由被拒绝。

危害美国政府信息安全?这是美国一贯的说辞,大家都耳熟能详了。当时,美国政府和军方机构的电脑网络设备中,有很大一部分为3Com提供。

虽然也有美国相关部门觉得,华为不会获得敏感的美国技术,恩资本也游说过,但最终决策权在CFIUS手中,CFIUS大权在握,在加上美国情报机构参与其中,并声称,美国技术向我国转移是非常严重的问题,最终CFIUS叫停了华为并购案,这导致被美国商界看好的中国私营企业有史以来最大的商业并购计划落空,让有3COM遭受到了难以估量的损失,因为当时3Com根本不值22亿美元。

@传动办公室 认为,从这次并购案中可以看出,美国对待我们中国 科技 企业的态度从来就没有变过,从2008年就开始了,甚至更早的时候。

美国政府以安全为由处处针对和打压我们国家 科技 企业,随便找个理由就开始打压,纳入实体清单, 科技 霸权主义的大棒从来就没放下过,从2008年开始到2012年,华为参加的6项和美国公司有关的并购和合作计划都被美国叫停,可见处处针对我们,虽然我们曾经在战场上战胜过不可一世的美国,但是 科技 领域却处处遭受欺凌,可见华为的屈辱 历史 从2008年就开始了。

连载:华为被制裁简史2

【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惠普,3com,H3C,华为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1、H3C的前身是华为-3com,也就是华为和3com的合资公司,后来经过多次股权变更,最终3com取得了华为-3com公司的全部股权。

2、因此这个公司更名为H3C,也就是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3、后来华为曾经尝试收购3COM,但是被美国贸易安全委员会以危害美国国家安全为由阻止。

4、现在3COM被HP收购,H3C成为HP的全资子公司。

H3C目前是惠普旗下子公司,主要经营IP类产品,这个公司的诞生最初起源于华为和思科的专利之战。

2003年思科在美国突然起诉华为,为应对诉讼华为和3Com在杭州成立了华为3Com,其中华为拥有51%的股权,3Com拥有49%股份,华为将中低端交换机等产品放到了华为3Com开发,整个开发、销售团队也转移到了华为3Com,华为3Com的CEO郑树生以及销售主管吴敬传都是老华为人,其开发团队大部分也是由华为转入,当时华为3Com的新员工入职培训和华为新员工入职培训是在一起的,都在深圳的坂田华为基地。

在2005年的时候,3Com公司从华为手中又购得2%的股权,2006年3Com以8亿多美元收购了全部股份,同时华为3Com正式更名为H3C。

早期H3C的骨干人员基本上由华为人组成,继承了华为的狼性文化,两家公司的基因非常像,现在H3C已经是完完全全的外企了,不晓得现在的企业文化是怎样的。

目前H3C和华为主要在企业网市场存在竞争。

荣耀被谁买了

华为宣布整体出售荣耀业务资产,收购方为以深圳市国资委为大股东的深圳市智信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此外,包括苏宁易购等30余家荣耀代理商、经销商也联合参与投资。对于交割后的荣耀,华为表示不占有任何股份,也不参与经营管理与决策。

多家公司在《深圳特区报》发布的公告称,深圳市智信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与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签署了收购协议。根据该协议,深圳市智信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作为收购方,完成对荣耀品牌相关业务资产的全面收购。

扩展内容:

深圳市智信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由深圳市智慧城市科技发展集团与30余家荣耀代理商、经销商共同投资设立。30余家公司包括天音通信有限公司、苏宁易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深圳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松联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顺电实业有限公司、山东怡华通信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冀顺通投资有限公司、河南象之音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福建瑞联优信科技有限公司等。

收购方表示,此次收购既是荣耀相关产业链发起的一场自救和市场化投资,能最大化地保障消费者、渠道、供应商、合作伙伴及员工的利益;更是一次产业互补,全体股东将全力支持新荣耀,让新荣耀在资源、品牌、生产、渠道、服务等方面汲取各方优势,更高效地参与到市场竞争中。

参考资料:人民网-华为宣布整体出售荣耀业务资产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