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什么地方控制运动(大脑什么位置控制肢体行动)
大脑分为哪些功能区
人脑的结构分为大脑半球、内囊及皮质下白质、基底神经节、间脑、脑干和小脑几部分。大脑半球的功能极其复杂,除运动、感觉外还与人的认知、情感、语言、行为等高级神经活动有关。内囊及皮质下白质与运动感觉以及听觉和视觉有关。基底神经节,与大脑皮质、丘脑、小脑、脊髓都有广泛的纤维联系,它的功能是与大脑和小脑协同,调节随意运动,肌张力姿势及复杂的行为活动。总体来说人脑的功能是维持觉醒和思维的。脑干:脑干与脊髓相连,负责控制许多无意识的行为——呼吸、心跳、消化等。脑干的位置在人的颈部往上一点。
小脑:小脑属于后脑的一部分,在脑干的上面一点,负责肌肉的协调、神经反射和身体平衡。
大脑:可以理解为大脑的外层——大脑皮层,包括前脑的新皮质,是人类思维产生的最主要部分。
左半脑:控制人的具体行为,如演讲、写作、语言和运算。
右半脑:控制人的想象、空间思维、音乐、直观感受。
额叶:控制一个人的个性、情感、计划行为,包括分辨是非、抽象思维。
顶叶:与触觉和四肢活动相关,与枕骨连接处控制着说话和语言理解能力。
枕叶:与视觉相关。
颞叶:在脑的两侧,与耳朵齐平,负责听觉和短时记忆。
支配运动的是大脑哪个区
(参考百度百科——大脑皮层)
大脑皮层控制躯体运动的部位称为皮层运动区。
(一)大脑皮层运动区大脑皮层的某些区域与躯体运动有密切的关系;刺激这些区域能引起对侧一定部位肌肉的收缩。这些区域称为运动区,主要位于中央前回。
运动区也有一些与大脑皮层体表感觉区相似的特点:
①对躯体运动的调节是交叉性的,但对头面部的支配主要是双侧性的。
②有精细的功能定位,其安排大体呈身体的倒影,而头面代表区内部的安排是正立的。
③运动愈精细复杂的躯体的代表区也愈大,例如手和五指的代表区很大,几乎与整个下肢所占的区域同等大小。
④刺激所得的肌肉运动反应单纯,主要为少数个别肌肉的收缩。
此外,在猴与人的大脑皮层,用电刺激法还可以找到运动辅助区;该区在皮层内侧面(两半球纵裂的侧壁)下肢运动代表区的前面,刺激该区可引起肢体运动和发声,反应一般为双侧性。
大脑皮层运动区对躯体运动的调节,是通过锥体系和锥体外系下传而实现的。(二)锥体系及其功能锥体系一般是指由大脑皮层发出经延髓锥体而后下达脊髓的传导系(即锥体束,或称皮层脊髓束);然而由皮层发出抵达脑神经运动核的纤维(皮层延髓束),虽不通过延髓锥体,也应包括在锥体系的概念之中。因为,后者与前者在功能上是相似的,两者都是由皮层运动神经元(上运动神经元)下传抵达支配肌肉的下运动神经元(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和脑神经核运动神经元)的最直接通路。
以前认为锥体束下传的纤维均直接与下运动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但现在知道有80%~90%的上、下运动神经元之间还间隔有一个以上中间神经元的接替,仅有10%~20%上、下运动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是直接的、单突触性的。电生理研究指出,这种单突触直接联系在前肢运动神经元比后肢运动神经元多,而且肢体远端肌肉的运动神经元又比近端肌肉的运动神经元多。由此可见,运动愈精细的肌肉,大脑皮层对其运动神经元的支配具有愈多的单突触直接联系。
锥体系的大脑皮层起源比较广泛,中央前回运动区是锥体系的主要起源,但中央后回以及其他区域也是锥体系的起源部位。中央前回运动区的第五层大锥体细胞发出的纤维组成锥体束中直径较为粗大的有髓鞘纤维,第三至六层的小细胞也发出纤维进入锥体束;中央后回等区域也发出纤维参与锥体束的组成,但运动辅助区的下行纤维不进入锥体束。(三)锥体外系锥体外系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在解剖学中,锥体外系是指不通过锥体系的、调节肌肉运动的系统,因此把基底神经节和小脑等对肌肉运动的调节系统都归属于锥体外系。但在临床上,锥体外系仅指皮层下某些核团(尾核、壳核、苍白球、黑质、红核等)对脊髓运动神经元的调节系统,它们的下行通径在延髓锥体之外。所以,临床上的锥体外系概念比较窄,而且似与大脑皮层无关。但是,现在知道这些核团不仅接受大脑皮层下行纤维的联系,同时还经过丘脑对大脑皮层有上行纤维的联系。因此,目前把由大脑皮层下行并通过皮层下核团(主要指基底神经节)换元接替,转而控制脊髓运动神经元的传导系统,称为皮层起源的锥体外系。(四)新皮层在动物实验中电刺激新皮层,除了能引致躯体运动等反应以外,也可引致内脏活动的变化。刺激皮层中央前回的内侧面,会产生直肠与膀胱运动的变化;刺激中央前回的外侧面,会产生呼吸及血管运动的变化;刺激中央前回外侧面的底部,会产生消化道运动及唾液分泌的变化。这些结果说明,新皮层与内脏活动有关,而且区域分布和躯体运动代表区的分布有一致的地方。电刺激人类大脑皮层也能见到类似的结果。
人的行动受大脑的哪里控制
对大脑半球的功能,可归纳为以下几点认识: 大脑分左右两个半球,每一半球上分别有运动区、体觉区、视觉区、听觉区、联合区等神经中枢。由此可见,大脑两半球是对称的。 在神经传导的运作上,两半球相对的神经中枢,彼此配合,发生交叉作用:两半球的运动区对身体部位的管理,是左右交叉、上下倒置的;两半球的视觉区与两眼的关系是:左半球视觉区管理两眼视网膜的左半,右半球视觉区管理两眼视网膜的右半;两半球的听觉区共同分担管理两耳传入的听觉信息。 两半球的联合区,分别发挥左右半球相关各区的联合功能。 在整个大脑功能上,两半球并不是各自独立的,两者之间仍具有交互作用;而交互作用的发挥,乃是靠胼胝体的连接,得以完成。 在正常情形之下,大脑两半球的功能是分工合作的,在两半球之间,由神经纤维构成的胼胝体,负责沟通两半球的信息。如果将胼胝体切断,大脑两半球被分割开来,各半球的功能陷入孤立,缺少相应的合作,在行为上会失去统合作用。 人类大脑的两半球,在功能划分上,大体上是左半球管右半身,右半球管左半身。每一半球的纵面,在功能上也有层次之分,原则上是上层管下肢,中层管躯干,下层管头部。如此形成上下倒置,左右分叉的微妙构造。在每一半球上,有各自分区为数个神经中枢,每一中枢各有其固定的区域,分区专司形成大脑分化而又统合的复杂功能。在区域的分布上,两半球并不完全相同:其中布氏语言区与威氏语言区,只分布在左脑半球,其他各区则两半球都有。 小脑(cerebellum)是后脑的最大部分,也是中枢神经系统中仅次于大脑的第二大器官。略呈卵圆形,位于脑桥和延髓背侧,三者之间有一空腔即第四脑室。小脑中部狭窄,称为小脑蚓部;两侧膨大,称为小脑半球。小脑表面被一层灰质覆盖,称为小脑皮质(或小脑皮层)。皮质上具有多数横行的浅沟和较深的沟和裂,把小脑分成许多小叶。小脑内部为由神经纤维构成的白质,称为小脑髓质。髓质中心埋藏有数个灰质核团,称为小脑中央核,其中最大的一个叫齿状核。小脑与低位脑干有双向纤维联系,所以小脑可调节躯体运动,并与前庭核、红核等共同调节肌紧张,调节躯体反射活动。小脑与大脑也有双向纤维联系,因此小脑对随意动作起着调节作用,使动作的力量、快慢与方向得到精确的控制。此外,小脑对植物性反射中枢也有调节作用。 脑干的功能主要是维持个体生命,包括心跳、呼吸、消化、体温、睡眠等重要生理功能,均与脑干的功能有关。经由脊髓传至脑的神经冲动,呈交叉方式进入:来自脊髓右边的冲动,先传至脑干的左边,然后再送入大脑;来自脊髓左边者,先送入脑干的右边,再传到大脑。
肢体动作由脑的那个部位控制?思考思想由大脑的那个部位控制了?
丘脑、大脑额叶、纹状体、小脑都与运动有关,各自分工合作,共同完成运动的意向、计划、指挥、控制和执行。丘脑主要合成发放丘觉产生各种运动意识;大脑根据视听等传入信息分析产出样本,这个样本是关于我们应该进行什么样的运动,是完成任务、达到目的的运动意向;纹状体、小脑分析产出的样本是控制运动的程序、指令,纹状体、小脑是运动的具体控制、指挥者。运动的执行是由肢体(如头、手、脚)或效应器来完成的。
大脑是怎么指挥身体的?大脑(端脑)和身体的关系有哪些?
大脑是人体的控制中心。人类的思维、说话和写作都是由大脑指挥的。大脑的形状就像一个左右分离的半球。它的左半球控制着右半身的运动,右半球控制着左半身的运动;大脑的上半部分控制着人体的下半身,下半部分控制着人体的上半身。大脑很棒。它总是通过神经接受各种神经的信号。同时,它迅速发出各种指示,使人们做出相应的反应。
大脑精细管辖着全身的感觉运动和反射活动。它发出的神经纤维通过脑干,然后脑干发出颅神经来支配头部和面部肌肉运动。同时,大脑发出的神经纤维通过脊髓传递到四肢和躯干的肌肉。脊髓就像一条信息高速公路,接受大脑发出的信息。同时,身体和内脏的感觉信息通过脊髓向上传递给大脑。大脑根据反馈信息及时准确地调整身体。
人体各器官的活动应通过神经与大脑连接,大脑发出信息,各器官接受指示,从而产生相应的动作。因此,人们经常把大脑比作人体的指挥部和指挥中心。但人脑由两个半球体组成,分工明确。左脑指挥身体右半部分的活动,右脑指挥身体左半部分的活动。真正创造大脑活动的细胞是神经元,它们只占大脑细胞总数的十分之一。神经元可以传递电流,细长的神经元可以一直传递到身体的躯干,星形的神经元可以向四面八方传递信息。
脊髓是人体的主神经,它从大脑底部向下延伸到脊椎骨。它与大脑一起形成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控制和协调全身的化学反应和活动。脊的许多神经被分支到两侧,从大脑到眼睛、耳朵和其他器官,被称为周围神经。人类的意识可以通过身体的细胞来遗传或传导。人类的大脑是身体的工具,是监督和理性地管理和维持身体的外部。大脑和身体不是相互控制的问题,而是相互提示的信息关系。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