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游未盡:世界藝術名城旅行筆記》:旅行,重新認識自己
“新華薦書”是經新華社領導批準,在中國出版協(xié)會、韜奮基金會指導下,由新華出版社聯(lián)合新華每日電訊、半月談、新華社新媒體中心、參考消息、瞭望、經濟參考報、中國證券報、上海證券報、新華網(wǎng)、中國經濟信息社、中國搜索、中國圖片社和新華書店總店等共同發(fā)起的社會性公益文化活動。
“新華薦書”始終堅守“以精品好書引領全民閱讀”的初心和使命,堅持弘揚中國精神、傳播中國價值,目前已發(fā)布24期,向社會大眾推薦優(yōu)秀圖書246種。近年來,“新華薦書”持續(xù)發(fā)布年度十大好書,產生廣泛社會影響。“新華薦書”已成為業(yè)內知名薦書品牌和新華社服務全民閱讀國家戰(zhàn)略的重要載體。
為進一步服務全民閱讀,“新華薦書”將聯(lián)合廣大出版機構,開展日常薦書活動,讓好書更好地與讀者見面,也歡迎廣大讀者向我們推薦好書。薦書熱線:010-63077104(也可關注“新華出版社”微信公眾號,后臺留言互動)。
本文推薦的圖書為《藝游未盡:世界藝術名城旅行筆記》,該書由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出版,為2024年度“新華薦書·山水閱讀書單”初選圖書之一。
表面上看,旅行是為了絢麗的風景、恢宏的建筑、獨特的美食、多彩的藝術、豐富的體驗……但更為潛在的目的是,旅行會讓我們有“開盲盒”一般的意外感受。置身其中感知不同的文化,能帶給我們更多觀察世界的維度。這個維度越多,我們對世界的理解就越深。旅行的這一作用,很難有其他方式可以取代,即便是在信息如此發(fā)達的今天。所以我們才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行過萬里路才能讓書里的知識立體起來,讓書里的故事生動起來,讓書里的智慧鮮活起來。
《藝游未盡:世界藝術名城旅行筆記》一書收錄了作者吳濤游歷世界的旅行筆記,所到之處包括巴黎、倫敦、羅馬、威尼斯等38座城市,涉及13個國家。與以往游歷記錄不同的是,作者以“藝術”作為旅行主題,全書著重介紹了作者游歷的數(shù)十座博物館、美術館、教堂、劇院,從盧浮宮、大英博物館這樣的打卡景點,到托爾斯泰墓、馬格利特博物館這種小眾去處,用深入淺出的文字,帶領讀者穿梭于各國藝術名作之間。
作者吳濤有過將近十年的博物館志愿講解員的經歷,也講解過國際交流藝術展。于是他把自己出境游的主題設定為“以藝術為主、兼顧其他”,這也讓他的旅行目的更加清晰,收獲更加豐富。
個人的主題旅行相比團隊出行,更具自主性和靈活性。不過,符合自己口味的主題并不是僅憑思考和想象就能確定下來的,這需要在旅途中去摸索。主題的選擇是多方面的,除了藝術、建筑,還有自然風光、野生動物、文明遺跡、主題樂園,還有歷史、音樂、舞蹈、戲劇、文學、電影……這些都算。
比如作者去巴黎的時候,在規(guī)劃行程時就開始思考“玩什么”的問題。他在此期間讀了一些書,其中最關鍵的兩本書是《蔣勛的盧浮宮》和《走進一座大教堂》。前者是因為盧浮宮是必去的博物館之一,做行前功課很有必要;后者則介紹了法國境內的哥特式大教堂,哥特式建筑正是起源于法國。于是吳濤的行程規(guī)劃逐漸清晰起來:不如就把巴黎之行定為“大教堂之旅”。而他到了巴黎才發(fā)現(xiàn),在盧浮宮看名畫是一件多么有意思的事,旅行真是一個讓人發(fā)現(xiàn)自我的好手段。從那以后,“藝術”就一直是吳濤旅行中最重要的主題。
旅行,能讓我們對這個世界充滿善意。想象一下,你是否有這樣的感受?喜歡所有去過的地方,感受并欣賞它們的亮點,認識并理解它們的缺憾。每當在電影中看到自己曾經去過的地方都很高興,在新聞中看到曾經去過的地方發(fā)生災禍都會很不安,似乎在心理上已經與那些腳步踏過的土地建立了情感鏈接。只希望有一天重返那些地方時,它們還能保持原來的美麗,或者更加美麗。(孫聞)
本文推薦的圖書為《藝游未盡:世界藝術名城旅行筆記》,該書由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出版,為2024年度“新華薦書·山水閱讀書單”初選圖書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