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王生活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技生活 > 正文

科技生活

为什么不去互联网公司(不想在互联网公司干了)

admin2022-11-18科技生活99

互联网公司,平均6万的月薪,经常加班,你愿意去吗?

最近,一位微博实名认证用户在网上提到“深圳有一家奇葩网络公司”的加班制度,内容有趣描述生动,被上班族广泛传播,引发热议。

我们来看下微博原文:

再来看下网友评论:

@TheBigDream_懒羊羊:都干到十点了。索性就跟同事一起睡在公司吧。懒得回家了。省@的转天还要早起等班车挤公交叫滴滴。

@沐沐1木子:满满的套路,我们公司连套路都没有,就是硬生生加班到很晚!!!!

@霂未泽:想想在家嗷嗷等你们的女朋友们。垃圾公司,换我男票

@整体家装顾问小代:还要人吗?要开分公司到成都吗

@你是压抑了我青春的那个谁:阿里巴巴:那个,打地铺的同事,麻烦让一下,天亮了嘿

@旧交老友:有这时间为什么非要加班?五点钟下班看会电影不就十点钟了么?为什么一定要加班?大家都这么励志我是不是太咸鱼了

@蒋水jjrd93:我在想五点半下班也挺好的,要加班也有加班的好处,选择了许久我才发现我进不了腾讯

@东北一家人_达达杀猪菜:可能跟软福利无关吧。大家都加班。你不加?你好意思到点就走?你好意思走公司就好意思说你工作态度消极

@Benjamin4微博:别扯这些没用的,就说平均六万的月薪,谁不愿意去?

综合来看,网友的观点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 一是吐槽深恶痛绝的加班制度;二是羡慕腾讯加班竟有这么好的待遇,宁愿自己被套路啊!

国内互联网公司的加班文化已经“深入人心”,像这几年被推上风口浪尖的华为(是否为互联网公司还没定性),加班一直被诟病,有人就编了段子:我有个同学毕业后去了华为,就再也没联系上了……

其实,加班也不是国内才有的,国外的很多大型科技企业加班也是常态,我们来扒一扒它们的加班文化。

国外的大型科技企业的加班文化

1、苹果员工:长时间加班压力很大,但工资够高

有员工总结说,在苹果上班就像是在高压锅里,压力很大,自上而下的偏执化管理是公司文化的写照。

但是苹果的工资够高,还会提供员工宿舍,想出去住还能申请租金津贴,最重要的是能和全球的优人才一起工作,这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2、微软员工:我加班是因为我愿意

微软的企业文化一直强调,不要求多快,重要的是有合理的估计!此外,国外的加班都是自愿的,清楚知道自己要解决什么问题。

国内的很多加班是不定性的,有时候领导突然跟你说要做个什么东西,而你根本不知道后续要用来干嘛!

3、谷歌员工:加班11小时,但我依然最爱我的雇主

谷歌能够连续6年蝉联《福布斯最佳雇主排行榜》榜首,绝非只是“工资给的高”那么简单。谷歌也经常加班,有可能“加班”到11+小时,但这其中是包含20%的自由工作时间的,午餐休息时间,甚至健身房活动时间。

此外,谷歌还打造轻松漂亮的办公环境,力图营造舒适的工作氛围。

4、亚马逊:公司主动缩短工时,然而并没有人去休息

亚马逊被称为“堪比中国华为”的一家公司,奉行的是加强版的中国式“996”。既然这么累,为什么员工还愿意呆在这呢?因为起薪高,学得东西多,办公环境也好,这才成就了硅谷最伟大的公司之一。

我在上面介绍了那么多,无非是想告诉大家,加班是企业不可缺失的文化,特别是对于互联网公司和初创型公司来说,大家拼的是速度,稍微放慢脚步就有可能被淘汰。

但问题的关键点在于是否自愿加班以及能否匹配相应的加班待遇?

那么,自愿加班的情况有两种: 第一,任务多时间紧,需要加班来完成;第二,自我提升的需要。

很可惜的是,目前国内大部分公司的都只看重第一点,最大化压榨员工的劳动价值。如果有人提出异议,就会被扣上“工作效率低”、“能力不行”的帽子。

这样带来的后果就是,员工觉得反正都要加班,白天上班不注重效率,全拖到晚上来做。长时间加班,又导致员工没有时间进行自我学习提升,这就形成恶性循环。

关于能否匹配相应的加班待遇问题,我相信绝大多数公司的做法是尽量提供好的加班福利,就像腾讯所做的一样,提供班车、晚餐,还有打车报销,至于直接算加班费的公司少之又少。

相对国内来说,国外做得就比较好。想必大家还记得 “华裔加州扫地铁年薪183万!美国人民都炸了!” 的新闻吧,其实这些收入中约60%是来自加班收入。

美国的政策法规对于这块管理的非常严格,因为工会的存在,政府包括企业在加班文化、制度的改进上一直比较主动,比如,硅谷这些大型的科技企业因为员工加班被起诉的案例也不少见。

当然,加班对于员工的负面影响也是不言而喻的,最直接的就是健康问题。很多人年轻的时候,精力旺盛,连续加几个月的班都没什么问题。但是,这种状态干个几年后,落下一身病,得不偿失。

还有,比较多的就是私人生活问题,有家庭的没有时间陪伴家属,单身的没时间找对象,虽然钱挣得多,但是精神很空虚,长期下去必然会对员工的心理造成影响。

最后,我们来看下中国及经合组织各国2014年劳动者年平均工作时间,经合组织平均水平1770小时,中国2000-2200小时。

专家称,“目前中国仍是‘汗水型’经济,靠创新技术获取利润的份额并不大,这种情况下只能靠拼汗水与劳动时间来赚钱”,很多欧美发达国家都属于‘智慧型’国家,在单位时间内靠创新技术创造的财富较多,即使人均工作时长较短,也能获得较多的财富。

所以说,当前的国情决定了我们这代人必定要吃苦,等到生产力水平提升上去,人均创造的财富增加,我们的后辈也能像发达国家的劳动者一样,真正的把生活与工作分开,做到少加班!

为什么互联网公司的人离职率很高

互联网公司的人离职率很高的原因是:

一、互联网公司竞争相对激烈,导致很多刚接触这个行业的劳动者,工资待遇不是很好,压力大。

二、由于公司的规章制度和管理不是很完善,导致很多员工进入这个行业才发现,自己不是很适应,加班多,福利不是很多,工资水平低等。

在互联网公司工作是种怎样的体验?

要看你做什么位置的,如果是客服的接待话就还算轻松,如果是从事开发的话就很累,很烧脑,而且互联网公司很忙一般都会要加班,待遇的话开头几年都是不高的,但是可以养活自己,还有加班只要不是指明了说,领导要求要加班,都是个人意愿加班,一般都是没有加班费的,不过正规企业,应该都是会有加班费的。个人建议不要去互联网公司工作

为何很多人认为程序员到了三十五岁就在互联网行业里待不下去了呢?

我认为这主要是因为互联网公司本身就没有正确对待员工,很多程序员本身也没有做好相应的职业规划。

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当程序员进入社会以后,程序员会发现自己的工作非常吃香,自己也可以拿到比同龄人更高的福利待遇。但当程序员的年龄到达30岁甚至35岁之后,我们就会发现程序员基本上已经在互联网公司待不下去了,很多人也会选择被迫转行。这是一个非常无奈的现象,毕竟程序员本身就需要大量加班,一个人35岁之后,因为这个人的身体素质相对变差,同时也需要照顾到自己的家庭,所以35岁之后的程序员普遍不适合加班,这就意味着互联网公司一般不会选择录用年龄过大的程序员。

最主要的问题是互联网公司。

虽然这个情况在国内非常普遍,但对于国外来说,很少会有人在35岁以后担心自己的失业问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因为我们国内保护员工的权益并不健全,很多人在35岁之后也会遭受到相应的就业歧视,所以这个问题的主要责任方在于各个互联网公司。

这也关乎程序员本身的年龄问题。

正如我在回答一开始所说的那样,当程序员的年龄越来越大的时候,因为程序员本身已经不适合频繁加班了,所以这个时候的互联网公司会选择优先录用年纪比较小的员工。在这种情况之下,年龄比较大的员工自然就会被淘汰掉,程序员的工作正是如此。

以我个人来看,我们需要充分保证包括程序员在内的各个岗位的基本工作待遇问题,特别是当员工的年龄变大以后,一家企业不能因为年龄的问题而歧视员工,更不能出现主动裁掉员工的行为。

京东创始人退位,从马云开始,各路大佬为啥都纷纷离开了互联网这个香饽饽?

2022年4月7日,刘强东离任CEO,又一位互联网大佬加入“退位潮”。面对强哥的突然卸任,网友们纷纷调侃称“OKR竟然把老板逼走了”,当然这只是玩笑话。但大佬们扎堆“离职”的背后,偶然更多还是必然使然?从马云开始,各路大佬为啥都纷纷离开了互联网这个香饽饽?

我认为是反垄断调查下的明哲保身

除了企业本身发展需要之外,更多猜测集中在了反垄断趋势上。实际上,科技巨头创始人在反垄断大环境中“退休”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多年前因“微软、网景浏览器大战”,美国司法部和20个州的检察长对微软提起反垄断诉讼。微软内部邮件更透露,公司的计划就是要“切断网景的空气供给”,因此当时的微软在公众眼中,执行的是反竞争、不公平、攻击性极强的商业策略。

盖茨本人反垄断听证会上的傲慢态度也让他的公共形象一落千丈。加上盖茨婚外情人的“背叛”实锤了微软的不正当竞争,使得华尔街抛售微软股票。层层压力下,盖茨卸任CEO。有了盖茨的前车之鉴,后续谷歌、亚马逊等巨头掌门人都纷纷在反垄断压力下“被迫”退位。而国内情况与国外也如出一辙。

众所周知,之前阿里巴巴因涉嫌垄断被立案调查,蚂蚁集团的上市计划也被暂停,在互联网平台反垄断趋严的大背景下,刘强东的离职很难说没有这方面的考量。

不过,即使大佬们已经卸任,实际上仍然可以遥控指挥企业中的任何事务。且一旦有机会,创始人回归也是顺理成章。像刘强东发布的声明一样,“我脱离开CEO的工作,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长期战略设计,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年轻领军人才培养和乡村振兴当中去”。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