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王生活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技生活 > 正文

科技生活

互联网庞氏骗局是什么(互联网金融庞氏骗局)

admin2022-11-23科技生活235

什么是庞氏骗局?

概述

“庞氏骗局”(Ponzi scheme)是对金融领域投资诈骗的一种称呼 [1] ,在中国又称“拆东墙补西墙”,“空手套白狼”,即利用新投资人的钱向老投资者支付利息和短期回报,以制造钱的假象进而骗取更多投资的行为 [2] 。

由来

向老投资者支付利息和短期回报,以制造赚钱的假象进而骗取更多投资的行为。“庞氏骗局”源自于一个名叫查尔斯·庞兹的意大利裔投机商,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庞兹便趁世界经济体系混乱之际向美国大众宣扬自己的投资计划。他向一个事实上子虚乌有的企业投资,许诺投资者将在三个月内得到40%的利润回报,然后把新投资者的钱作为快速盈利付给最初的投资者,以诱使更多的人上当。由于前期的投资人回报丰厚,庞兹成功地在七个月内吸引了三万名投资者。这场阴谋持续了一年之久,才让被利益冲昏头脑的人们清醒过来 [3] 。

表现形式

美国证券与交易委员会(SEC)认为,庞氏骗局是一种投资骗局,本质是从新投资者提供的资金中向现有投资者支付预期回报的骗局。

庞氏骗局的组织者通常通过承诺将资金用于投资高回报低风险的项目来吸引新的投资者。由于骗局本身没有或很少有真正的收益,庞氏骗局需要源源不断的资金投入才能得以维持。因此,庞氏骗局无法避免崩溃的结局。

庞氏骗局在中国又称为非法集资,如中国银监会曾点名的三类非法集资骗局:虚拟货币、消费返利、私募股权投资。伴随着互联网金融技术的发展,庞氏骗局会产生新的形式,例如采用P2P、虚拟货币等模式进行行骗。但本质依旧是吸收新投资者的资金回报原有投资者的骗局 [4] 。

为了能源源不断地吸引投资者,庞氏骗局一般有以下表现形式:

高利率低风险高利率低风险是庞氏骗局最明显的特点,其表现载体主要是一些期限不定的定期理财产品。定期理财产品等于投资者把资金交给机构代为运作,运作资金的过程中要承担的风险由机构来承担,所以定期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比较低,属于保本型的理财产品。但庞氏骗局中的理财产品常常通过远高于市场利率的回报率吸引投资者的目光,其产品收益极高,有时可超过国家银行利息的4倍,但看上去风险却是极低的。如某投资平台对投资者的要求是只要完成广告任务就可获得40%至60%的年化收益率,这对投资者来说,简直是致命的诱惑。最初庞兹在美国任职的银行就是利用远高于市场水平的利率来吸收客户的存款,由于存在连续不断的投资者,以致有些庞氏骗局不仅能运行数年之久,而且“信誉”还很好。滚雪球式的繁盛遮盖了投资者的理智,助长了庞氏骗局的威力。。

收益率稳定

收益率稳定是庞氏骗局吸引投资者的另一重要原因。金融市场的收益率本质上是不稳定的,但庞氏骗局的产品收益率几乎不受市场波动的冲击,只要投资者投资后,就可以稳坐钓鱼台稳拿利息,这对那些没有时间没有能力或是偷懒的投资者来说,简直就是最好的投资方式。美国最大庞氏骗局案中,麦道夫的对冲基金在运行的二十年中收益率极其稳定,完全不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明显背离了市场规律。

隐藏投资诀窍

庞氏骗局为了能够吸引投资者进行投资,一般要编造一个天衣无缝的“故事”,描绘出一个极具有投资价值的赚钱项目,然后渲染出一种神秘性,标榜自己的专业性。如某投资平台就标榜自己是国内首创的通过引入保理机制实现投资者资金自由赎回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庞氏骗局的受害者多是没有相关金融知识的一般群众,他们看不懂庞氏骗局中抛出的一个又一个专业的术语,只是单纯地受利益的影响而落入圈套。归根结底,庞氏骗局是利用普通投资者不关心如何赚钱只关心赚多少钱的想法而设的局。

投资者呈金字塔式的拓扑结构

通常情况下,庞氏骗局会为投资者创造一个金字塔式的拓扑结构。发起者站在最顶层,然后拿着1+1层投资者的钱回馈第1层投资者。故庞氏骗局发展到最后就走向了传销,即通过拉人入伙,收取佣金抽成盈利,建构起一个金字塔结构的投资赚钱方式。在这种机制下,即使有投资者明白这是一场骗局,他们还是抱着侥幸的心态加入了进来,寄希望于作为上层投资者在恰当的时间点脱身。其实,这种投资赚钱方式已经变成了典型的传销。

性质

1、以低风险、高回报为诱饵。一般情况下,风险与回报成正比,而“庞氏骗局”却反其道而行之。骗子们往往以远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回报率吸引不明真相的投资者,却从不强调投资的风险因素。

2、拆东墙、补西墙资金腾挪。由于无法实现承诺的投资回报,他们只能依靠新客户的加入或其他融资安排来实现老客户的投资回报,这对“庞氏骗局”的资金流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因此,骗子们总是力图扩大客户范围,拓宽吸收资金的规模,以获得资金腾挪回补的足够空间。

3、投资诀窍秘而不宣、由于缺乏真实的投资和生产的支持,骗子们没有可供仔细推敲的“生财之道”,因此他们竭力渲染投资的神秘性,努力塑造自己的“天才”或“专家”形象,以避免遭受外界质疑。

4、投资者结构的金字塔特征。为了支付先加入投资者的高额回报,“庞氏骗局”必须不断发展下线,通过利诱、劝说、亲情、人脉等方式吸引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参与,从而形成“金字塔”式的投资者结构,塔尖的少数知情者通过榨取塔底和塔中的大量参与者谋利。

成因

庞氏骗局自存在以来到现在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虽不断被揭穿、被打击,但至今依旧绵延存在,究其根源是抓住了人性中的某些弱点,然后利用新技术对自身加以包装,以可信的表象出现在社会中。具体成因如下:

易得性偏差

易得性偏差是指投资者在做投资决定的时候过于看重自己已知的或容易知道的信息,而忽略了对其它信息的关注和深度挖掘,最后造成了判断的偏差。在庞氏骗局中,投资者过于轻信网络上宣传的信息或熟人传播的信息,缺少来自自身的理性思考和观察判断。钱宝网曾在纽约时代广场投放广告,使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大力宣传,吸引了很多投资者,就是对易得性偏差的应用。

羊群效应

羊群效应指的是人们容易盲从、从众的心理。在互联网金融市场刚刚出现的时候,绝大多数投资者并不明白其项目是如何运作的,对诸如ICO、IPO、外汇交易、期货期权等概念一无所知。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人们容易受到其他投资者的感染,模仿其他投资者的决策而不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一哄而上。钱宝网的很多投资者就是在亲朋好友的推荐和诱惑下,没搞清楚钱宝网的实质就入了局。

幸存者偏差

幸存者偏差是一种常见的逻辑谬误,指的是只能看到经过某种筛选而产生的结果,而没有意识到筛选的过程,因此忽略了被筛选掉的关键信息。普通投资者获得信息大多来自赚钱者的信息。为此,投资机构会着力鼓吹有多少客户赚到了多少钱,但会刻意忽略亏损者的信息。广大投资者在接受信息时,往往只能看到幸存者(赚钱者)的信息,而听不到死人(亏损者)的声音。最后的结果是,他们对活下来的传奇争相效仿,但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半道上折戟沉沙。如很多投资者却很少看见有投资人爆仓跳楼的现实。

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是指当认知者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还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本质上是一种以偏概全的认知方式。庞氏骗局在初期的回报往往都是按时兑付的,绝对的保守信用,以致能运行数年之久甚至更长。长年累月的利息兑现会给投资者留下极好的印象,同时也博得了投资者的信任。而当庞氏骗局运行艰难甚至即将覆灭时,投资者往往很难发现其中的倪端,一如既往的对其保持信任,“信任使投资者陷入骗局。”

证实偏差

证实偏差是指当人们确立了某一个信念或观念时,在收集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寻找支持这个信念的证据倾向。也就是说他们容易接受支持信念的信息,忽略、否定甚至还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和认知资源贬低与他们看法相左的观点。投资者在投入自身大量的财产后很容易产生证实偏差,尽力收集对自己有利的信息支持自己的投资行为,而忽略其中存在风险的信息,常常会陷入“自圆其说”的窘境。

危害

较之一般的金融诈骗,“庞氏骗局”具有更大的社会危害,具体表现为五大方面。

1、受害者人数众多。“庞氏骗局”固有的金字塔型投资者结构和欺骗拉拢下线的传销方式决定了受害者必须达到一定规模,方能有效维系骗局所需的现金流。因此,典型的“庞氏骗局”受害者往往人数众多。

2、受骗金额巨大。“庞氏骗局”的肇始人从未想过偿还投资本金,因此他们从不担心涉案金额过大,并且骗子们认为集资金额的增大,有助于提升自己的知名度,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因此,在滚雪球效应累积下的“庞氏骗局”,其涉案金额住往高于一般的金融诈骗。

3、社会影响面广,影响层次众多。“庞氏骗局”的受骗人数和受骗规模决定了其社会影响面远超过一般的诈骗案件。其影响层次呈现出多元化的走向,既有政府官员和社会名流,也有金融投资从业人员,更有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一般民众和退休人员。

4、危及投资信心和金融稳定。鉴于“庞氏骗局”的影响力和危害性,其对投资者信心的打击是致命的,每次“庞氏骗局”过后,总要用相当长的时间去修复受损的金融秩序,而恢复投资者的投资信心更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

5、骗术的欺骗性和隐蔽性造成监管追查的困难。高明的“庞氏骗局”多采用晦涩难懂的投资技术,使生财之道看上去似是而非,仿佛切实可行,辅之以稳定的超额回报,能够有效地欺骗一般投资者甚至专业投资者。“庞氏骗局”的知情者往往掌控着集团的核心信息,并严格保守集团的财务秘密,从而降低了被外界揭露或查处的风险。

对策

在金融科技不断创新的今天,以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技术力量不断促进金融业的发展。互联网金融的技术有助于构建更加技术化、更加高效化和更具竞争力的金融体系,同时也潜藏着巨大的金融风险。对互联网金融的技术应用和风险二者之间进行平衡和把握就成为了监管者的难题。为了应对这一难题,香港监管机构推出了“监管沙盒”(Regulatory Sandbox)这一特别的监管体系。这一机制旨在为金融机构或给金融服务提供相应支撑的非金融机构测试金融创新提供一个时间和范围有限‘安全空间’在这一监管体系下,监管者利用“底线思维”设定各种规则和条款,对拟进入沙盒的跨行业项目进行测试。此外监管者还设立了监管聊天室与参测企业进行沟通和交流并为其行动提供一定的指导 [5] 。

同时监管者会对申请进入“监管沙盒”的企业和项目进行审查和授牌。在审核授牌的步骤中,监管者帮助投资者对风险进行甄别和筛除,可以有效避免庞氏骗局,保护了消费者的权益。与此同时,“沙盒监管”拓宽了金融科技产品及服务的应用领域,拓展了互联网金融技术的发展空间。在吸收香港金融监管的前提下,应对庞氏骗局的措施或许可以从以下角度考虑。

从监管者角度而言

(1)担任识别项目的责任。监管部门要承担起识别金融项目的责任,这是保护消费者权益、阻拦庞氏骗局的第一道门槛。

(2)设立预警机制。预警机制是指预先发布警告的制度,即通过及时提供警示的机构、制度、网络、举措等构成的预警系统,实现信息的超前反馈,为及时布置、防风险于未然奠定基础。监管部门要充分使用大数据、云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进行预警监管。因为庞氏骗局不可能做到天衣无缝,期间的资金运转一定存在着漏洞,监管部门应当对其资金流的运转保持追踪和了解,在出现问题前及时预警,在项目风控出现问题时及时叫停,以此保障投资者的权益。

(3)从投资者的角度而言学习了解基本金融理财知识,建立起理性的投资观念。作为一般投资者,必须明白,任何理财产品都存在风险。

市场根据风险等级的不同,把理财产品分为五个等级:分别为PR1(谨慎型)、RP2(稳健型)、PR3(平衡型)、PR4(进取型)、PR5 (激进型)。谨慎性出现亏损是几乎不可能的,稳健性亏损的几率极低。从PR3开始,平衡性、进取型、激进型都有大概率亏损的可能性。

从社会教育角度而言加强公众金融投资教育

伴随着中国经济快速稳步的发展,人们对投资理财的需求也日益旺盛,但中国义务教育中并没有投资理财相关的内容,这就导致普通群众理财意识辨别不高,防骗能力不强。而庞氏骗局的主要受害者多是普通百姓,他们被互联网上各种金融宣传和高额的利息所吸引,最终上当受骗,进而引起各种社会问题。这就需要政府和社会从各个层面加强对投资理财知识的普及,从思想上提高人民群众的防骗意识。

如政府可以多投放一些理财辨识能力的公益性广告,在不同类型的媒体上开设理财科普节目等等,最重要的是可以在中国义务教育教材中增添相关知识内容等。通过在全社会普及理财知识,尽可能从根源上杜绝庞氏骗局的存在市场。

防范

为有效防范“庞氏骗局”的发生以及其带来的严重后果,我们应从投资者、市场和监管层面吸取教训,积极采取措施应对。

一是投资者应学习和培养对投资的规律性认识

“旁氏骗局”存在大量反投资规律的漏洞:低风险、高回报反常的特征通过细致甄别是很容易被发现的,但大多数投资者通常不关心投资清单、分析流程和获利途径,他们只关心投资的最终盈亏。从而给骗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二是投资者应建立风险防范和管理意识

没有一项投资是完全无风险的,投资者应尽可能选择在监管机构监管下的合格理财机构进行投资。在投资前,投资者对可能面临的风险因素须加以有效的识别、评估和分类,然后施以有效的风险管理手段、在风险爆发时,应及时保全证据材料和资金财产,避免遭致更大的损失,或为今后的维权做好准备。

三是加强对投资理财产品透明度的市场评价与监管

“庞氏骗局”得以成立的一个关键条件是缺乏透明度,即投资者无法核实骗子所声称的那些交易或投资是否真的发生了,无法查证投资或交易的获利途径与方式。而狡猾的骗子多利用私募产品、对冲基金、衍生产品等游离于监管体系外的金融工具,利用其不公开披露投资信息的特质从事“黑箱运作”。因此,在对涉及公众利益的投资理财产品监管上,应施加足够的透明度要求。虽然这一要求可以比公开发行的证券较低,但至少基金经理和管理者必须向投资者充分披露其投资策略、获利渠道和重要的投资决策。

四是完善中介机构对投资理财产品的契约监督。虽然对大多数私募产品和对冲基金没有强制的信息披露要求,它们也不受官方的外部监管,但通过有效的契约安排,基金托管方和外部审计机构仍然可以实现对投资理财产品的市场监管 [6] 。

首先,应保证有一个独立的第三方托管基金资产,以确保客户资金、证券等资产不被侵占或挪用;其次,应保证有独立的专业审计机构定期对投资理财产品的运作情况作出审计,并向监管机构和投资者提供公正的审计报告;此外,与该项投资产品存在交易关系的中介机构应履行尽职调查义务,审慎审查投资管理人的资信、投资策略的可行性和投资可能遭遇的风险。

参考

细数比特币十宗罪之一:庞氏骗局中的比特币是货币吗?

关键词:比特币、货币、区块链、比特币分叉

2008年爆发全球金融危机,同年11月1日,一个自称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的人在P2P foundation网站上发布了比特币白皮书《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陈述了他对电子货币的新设想,比特币就此面世。2009年1月3日,比特币创世区块诞生。比特币不依靠特定货币机构发行,它依据特定算法,通过大量的计算产生,比特币使用整个P2P网络中众多节点构成的分布式数据库来确认并记录所有的交易行为,并使用密码学的设计来确保货币流通各个环节安全性。

最初的比特币并没有产生太多的影响,它更多的象是在社区论坛里面的积分值或 游戏 币。当时比特币的挖矿获取非常容易。小部分的极客用家用的电脑就可以参与挖矿行动并且得到数量可观的比特币。很多极客手中都拥有动辄上万的比特币却不知道怎么去使用它,大部分人都把比特币送人。你可能认为自己从未听说过Laszlo Hanyecz,这名在线上零售公司GoRuck上班的佛罗里达程序员。而事实上你错了——Hanyecz就是在2010年5月22日用10000枚比特币从棒!约翰(Papa John’s)购买两个披萨饼背后的那个人。而这个两个披萨饼当时价值是50美元。由此,比特币得到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次的公认汇率:1比特币=0.005美元。后来的比特币爱好者把这一天称为比特币披萨日。

从2008年开始,QE导致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从2008年的1万亿美元增加到了2014年的4万亿美元,美联储这种史无前例,前所未有的速度印钞,这被称为无限QE。在这场史无前例的货币和财政刺激中,投资者正在寻找各种方法,以抵御通货膨胀带来的负面影响。由于比特币的稀缺性与独特的发行机制,越来越多的人看好比特币,之前乱世囤黄金,现在同样乱世囤比特币

之后的事情就大家都知道了,由于大量投资客的加入,比特币的价格一路飙升。2017年12月17日,比特币达到 历史 最高价19850美元。2020年7月27日,比特币再次突破1万美元关口。现在币圈盛行的一句话就是一币美女,一币一别墅。

在比特币这个领头羊的带领之下,其他所有的加密货币都出现了价格暴涨。瑞波币在2017年以36018%的涨幅高居所有加密货币之首,而比特币在2017年的涨幅仅为1318%。其他的空气币、山寨币也浑水摸鱼大赚一笔。虚拟货币交易所如雨后春笋一般繁荣。各种数字货币钱包如饺子下锅层出不穷。各种区块链媒体招兵买马摇旗呐喊。各种高大上包装下的ICO扎堆上市。各种白皮书七拼八凑,东抄西借者有之;上穷碧落下黄泉,一门心思割韭菜者常见;愿景产麟凤,落地成绵羊者,更是数不胜数。在此乱象之下,各国政府开始出手打压和进行规范化。在政府的重压之下。行业乱象得到一定程度的治理。比特币的价格也随着开始出现了过山车行情。正所谓币圈一日人间一年。

繁华之后只剩下一地鸡毛,人们在踏空之后开始静下心来,开始去思考比特币的价值。问的最多的就是比特币是货币吗?比特币具有投资价值吗?比特币的价格到底在什么位置?我们买比特币到底能赚钱吗?所有的问题归结到一点。那就是比特币,它到底是不是货币?如果是,他是一种怎么样的货币?

毫无疑问,答案是否定的。他不是货币。其实从最初的比特币白皮书中,我们就可以看得出来。在中本聪书写的比特币白皮书中,他把比特币称为COIN。而不是CASH。更加不是currency。COIN这个英文单词,它的意思是硬币的意思。他一般是指数额很小的无关紧要的硬币。所以说从最开始比特币它就不是一种货币。最多他只能说是一种 游戏 代币。一般来说货币具有4种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储存手段。我们可以从这4个方面来分析。

货币从本质上来说它是一种商品,或者说是另外一种商品价值的参照体系。作为商品的货币它本身是具有价值的,我们之所以可用尺子来衡量长度,是因为尺子本身是有刻度的,它本身是具有长度的。我们之所以用天平上的砝码去衡量质量,就是因为这个天平的砝码,它本身是有质量的。所以说作为价值尺度的货币。他本身必须要具有价值。

黄金白银具有天然的稀缺性,所以他具有价值。法定纸币由国家主权对他进行信用背书,而国家主权的背后是国家财富,所以说他也具有价值。比特币只是一段代码。甚至说是一段毫无意义,杂乱无章的代码。他本身没有使用价值。我们拿着这一串代码,既不能吃饭也不能穿衣服。并不能满足人民的生活需求。没有使用价值,没有机构对他进行信用背书的货币。肯定是不具有价值尺度功能的。

货币的流通手段是价值尺度的派生功能。也就是说货币能够当做一般等价物的商品用来做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现货交易行为。我们用黄金白银或纸币去购买现货是非常方便的,因为当面交易是即时性的。即使网银转账我们也是做到秒到账。但是比特币作为流通手段时会有很大的麻烦。因为它不能秒到账。比特币每秒可处理的交易量主要受以下两个因素的限制:

1.区块产生速度(10分钟1区块)

2.区块规模限制(现在默认是1MB)

这两个参数共同影响着比特币网络每秒可以处理的交易数量。目前比特币是每秒7笔。 显然,这样的速度也不能满足大多数应用场景。举例来说,如果我今天支付1个比特币去购买一部 汽车 ,如果每秒7笔的话,在比特币网络排队后,可能要等上70天 汽车 4S店才会收到我的这笔付款。VISA每秒7万多次交易速度,支付宝近8万次交易速度,银行同业结算的每秒交易速度也近7万次。

最后一点我们来说明一下储存手段。储存手段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财富的的形式储存起来。人们储存一种商品的主要目的就是,这种商品它很可能升值,或者说它至少不会贬值。目前世界上大部分的比特币都作为储存手段储存起来。因为人们看好他的升值属性。

先看一下比特币为什么能升值,按照中本聪的设计思路,比特币是这样升值的。比特币网络上的节点,每成功竞得一个区块,便可获得50枚新发比特币奖励。从2009年创世区块开始,奖励数量每隔21万个区块(大概4年时间)就会减半,变成25个;再过21万个区块(即4年左右),奖励额再度减半到12.5个,以此类推。虽然比特币奖励是一个增量,却是一个不断减少的增量,通过数学计算,可以发现比特币的供应上限在2100万枚, 类似庄子所说的的“一尺之隔”。所以说,比特币网络被人为的设计成是一个通缩的货币。正是这种通缩的理念与以美联储的无限宽松的通胀政策形成鲜明的对比。但这种想法本身就是一种镜中花、水中月,天马行空、一厢情愿的想法。

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决定一种商品的价格。稀缺性只是其中的因素之一。还有几个因素也会决定商品的价格。比如说可替代性、说供求关系、先进性。

首先,我认为比特币的供应端是固定的,需求端是递减的 。因为比特币没有没有现实的需求。人们并不是需要用比特币来实现自身的需求。它不能买东西,也不能带来自我实现。那么有人马上会嘲笑我的太天真,太幼稚,太年轻了。说我不懂金融。拿经济学的老观点来看待代理了新型生产关系的区块链革命。他们会说,比特币没有生产性需要,但是它有投资性需求。也就是说,只要比特币的价格一直在涨,一直在升值,就会一直有人买,反过来可以推动比特币的升值。这个观点本身没有错,这就是金融学是傻博理论,就也是说,不管比特币有没有具体的经济价值,只要找到一个比自已更傻和傻蛋,并愿意出更高的价格,那么主可以大胆的买入这个商品。不言而喻,这是一种典型的庞氏骗局,最后倒霉的那就是个高位接盘侠。这种击鼓传花的 游戏 最终的结果可能会导致类似荷兰郁金香那种巨大泡沫。是泡沫迟早有一天会破裂的,但是什么时候破裂却无人知晓。

其次,我要强调一下比特币分叉的问题 。比特币价格的形成,正是依托于其唯一性、总量恒定、不可篡改、无限可分的类黄金属性,可分叉事件的出现,一方面让不少市场参与者觊觎并获取其中巨大的潜在利益或捍卫既得利益,而另一方面,分叉次数的增多,让比特币的辨识度愈加模糊,影响了其IP价值的唯一性,更破坏了市场对比特币稳定性的预期。事实上,密集分叉所带来的利空此前亦有体现。去年底,BTC就进一步分叉出ABTC、SBTC、LBTC等不少于9条子链,而密集分叉后的BTC在触及2万美元之后直接下跌,进入长达近一年的熊市。也就是说,当初中本聪设计的比特币总量2100万的理想已经被现实的利益即得者做出修改。比特币并不是总量固定的,它的总量是无穷多,说比特币是稀缺货币已经没有现实意义。

再次,比特币有可替代性。 比如说我们要吃早餐。如果发现包子的价格最近现在涨的厉害。那么我们就可能去吃那个没有涨价的馒头。又比如说我们想去买一张椅子。发现木材的价格上涨的厉害。那么我们就可能去买价格没有上涨的塑料的椅子。这就是商品的可替代性。从比特币的角度来说。因为比特币所有的代码都是开源的。所以说仿照比特币并且修改其中的规则,而形成其他的山寨币,是一件非常容易轻松的事。而且这些山寨币。在充分的吸收比特币的优势的基础之上,做了一些或大或少的改变。相对而言比比特币更具有技术性优势和后发优势。虽然说比特币的种子是固定不变的。但是比特币的替代商品是层出不穷的。所以说比特币不可能无限制的上涨。

第四,比特币是一种过进的商品,不具备先进性 。互联网领域存在一个摩尔定律。也就是说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将会成指数级的加速。比如说软件系统的更新。 IOS最早是三年更新一代。后来已经是一年更新一代。现在已经是半年更新一代。也就是说 科技 产品它的更新换代将会呈现指数级的增长。他的加速度会越来越快。作为第1代区块链产品的比特币。随着区块链产品和各种供应链产品的成熟。他的可拓展性。一致性。安全性。会逐渐的被新的技术所挑战,甚至取代。比特币最引以为傲的安全性。也是建立在51%的攻击制度基础之上。而且现在电子计算机的技术突破。在不远的将来,将会很轻松的破解比特币的加密算法。也就是说新技术的出现和新的安全技术的进步,将会使比特币的最终价值将会变得一文不值。

庞氏骗局崩塌前的迹象

庞氏骗局一般都是以高收益作为诱饵, 所以新增资金的快速增加又会快速提高资金的消耗速度, 而一个骗局可能吸收到的总投资人是有上限的, 庞氏骗局一般能撑多久?以下是blanche我分享给大家的关于庞氏骗局崩塌前的迹象,一起来看看庞氏骗局崩盘预兆吧!

庞氏骗局崩塌前的迹象

原标题:庞氏骗局阴影下的平台还能挺多久?

自从当年互联网金融概念不胫而走引发社会关注之后,P2P平台就以狂飙之势迅速迅猛增长。在市场规则和监管部门的相应举措之下,P2P行业虽然历经长时间的淘汰洗牌仍然保持着庞大的平台数量以及巨大的交易量。与此同时,不断有新的资本和机构投资者进入,整个行业始终充满着浮躁和急功近利的气息。

今年互金指导意见出台,互金监管年由此开始,同时加上多年的风险累积,今年以及接下里的P2P监管细则出台前后一段时期,P2P行业的剧烈整合持续进行。而截至2015年10月底,全国问题平台数累计已达1166家,占全部平台的比例高达32.7%。2015前10个月,新增问题平台数累积达777家,未来这一比例料将持续上升。在问题平台中,涉嫌自融、资金池以及非法集资等触碰监管红线的行为简直是找死,而庞氏骗局是是众多跑路倒闭平台中典型的作死方式。

庞氏骗局的前世今生

查尔斯·庞兹(Charles Ponzi)是一位意大利裔美国人,上世纪初他设计了一个投资计划,许诺投资者将在三个月内得到40%的利润回报,而投资的企业并不存在。其将新投资者的钱作为投资回报付给最初投资的人,从而造成禁不住高利润诱惑的投资人大规模跟进。当时的庞兹被一些愚昧的美国人称为与哥伦布、马尔孔尼(无线电发明者)齐名的最伟大的三个意大利人之一,而他也过上了无比奢华的生活。最终资金运转不下去终于谎言被揭穿,庞兹也因此入狱,最后穷困潦倒地死在巴西一个慈善堂。

如今庞氏骗局是对金融领域投资诈骗的称呼,也成为金字塔骗局的始祖,众多非法的传销集团的惯用伎俩就来源如此。庞氏骗局的典型特征就是利用新投资人的钱来向老投资者支付利息和短期回报,以制造赚钱的假象进而骗取更多的投资,简言之就是拆东墙补西墙。一旦资金和投资人难以为继,骗局就不可避免崩溃。

自庞氏骗局产生至今,虽然本质众人皆知,但是花样翻新的骗局依然让人措手不及。本世纪初的麦道夫诈骗案是新世纪影响最大的庞氏骗局。伯纳德·麦道夫是前纳斯达克主席,利用奢华场所建立高质量人脉网,麦道夫利用朋友、家人和生意伙伴发展下线,下线受佣金刺激不断发展更多人投资。而且与一般骗案的不合理高回报相比,麦道夫每年向客户保证回报只有约10%,这样便令许多存有疑心的客户也不虞有诈。他花费了长达20年的时间精心炮制这一惊天骗局,当这骗局被发现时汇丰银行、野村证券等多家知名投行、对冲基金、慈善机构等深陷其中,诈骗金额超过600亿美元,麦道夫也于2009年6月29日被纽约联邦法院判处150年有期徒刑。而我国之前的“万亩造大林”骗局、泛鑫 保险 诈骗案以及近期的泛亚事件、MMM互动金融社区以及河北卓达集团与无界纠纷案都笼罩在庞兹骗局的阴影之下。

庞氏骗局自诞生之日起就衍生出多种纷繁复杂的花样,但是基本特点还是很容易识别的。首选,违背风险与收益相称的市场规则。骗局设计者往往对外宣传超高收益,并且大肆宣扬保本保息、低风险甚至无风险, 完全无视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的市场铁规。当然,类似麦道夫那种对外宣称10%左右收益率,看起来挺合理的骗术则较为隐秘,难以发觉。其次,借新还旧的资金周转手法。由于无法取得之前承诺的高回报,只能用新加入的投资者的资金来偿还老投资者的收益和本金,一旦有什么风水草动引发投资者恐慌性挤兑,资金链必然断裂。再次,金字塔式的投资者结构。要想维持骗局就必须不断有新资金进入,那么通常的做法是利用佣金、返利、人情等手段不断发展下线,业务量从上层往下层层下压,资金流从下往上集中,上层通过剥削下层获利。最后,投资的神秘性。骗局往往虚构一个投资 故事 ,要么是前无古人的技术创新,要么是虚构或者借助名人乃至国家政策,要么是极尽吹捧神化某个骗术制造者等等,造成投资者不明所以、难以辨别真相。

笼罩在庞氏骗局阴影之下的P2P

细数进入P2P行业的各大平台,除了某些出生好的银行系、国资系、上市公司系以及国资系之外,不少是由小贷公司、典当行等民间借贷实体转变而成,甚至某些是在P2P风潮之下被裹挟进来的。且不说是否具有互联网基因,了解互联网运营特点和运营模式,但就金融运作能力都是极其差的,更别提运营核心的风险管理。日前,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课题调研组发布的《2015中国网贷运营模式 调研 报告 》就直接指出整个行业的风控一直在红线边缘。

一方面是国家层面的“互联网+”和双创活动等政策性支持,另一方面是银行业低迷以及全民的资产配置荒,P2P似乎是一个前景不错的资本新风口。但鱼贯而入之后不免泥沙俱下,有些平台进入行业的动机极不单纯,或者为关联企业融资,或者意图以钱生钱,借用投资者的钱去炒楼、炒股、置办自有产业,自以为可以瞒天过海,自以为可以应付得住资金扩张的同时风险累积的状况。岂不知市场规则是无情的,普通投资者也有朝一日会醒悟过来。还有一部分平台进入行业的初衷是好的,但由于经营不善,最终被迫开启借新还旧的骗局模式。众易贷CEO韩明辽指出,一些平台自身没有做好前期调研就抱着普惠金融的理想情怀贸然进入P2P行业,既缺乏金融和互联网运作 经验 又缺乏相关人才,按照传统企业的思路去搞互联网金融岂有不死之理。有利网CEO吴逸然也认为,不同于低门槛的O2O,p2p行业需要较高的金融专业度。部分甚至过度依赖某些借款大户,也不懂行业周期,在借款人出现问题时为了挽回损失、掩盖企业经营问题,不惜发布高息虚假标用投资人的钱弥补资金漏洞,这种饮鸩止渴的做法在行业内并不鲜见。据公开资料,全国目前大约三分之一的平台出现问题,可是谁都知道这个数值远远不止,那些还在死撑着骗局的平台还能挺多久?

在涉嫌庞氏骗局的平台中,主要包括这么几种典型模式。其一,期限利率错配。某些平台虚构借款人、编造高端借款项目或者将借款需求归集起来设计成理财产品对外发布,将借款人的钱转移至平台账户形成资金池,利用借款期长短不同、借款利率不同来从中腾挪资金。其二,设计复杂的理财产品。某些平台利用超强的金融产品设计能力,开发出某某宝、某某计划等貌似高大上的理财产品,投资者根本不知道自己资金的去向,或者产品合同极其复杂,或者谎称是与基金公司和保险公司产品挂钩。监管层一直强调P2P平台的信息中介性质,如此的产品设计俨然一副信用中介的样子,资金的运转方式成为一个只有平台自己知晓的秘密。其三,高息承诺。在当今实体经济形势相当严峻的条件下,不少平台仍然给投资者承诺年化20%、30%乃至更高的收益率。在不少行业整体利润率持续下滑甚至全行业亏损的状况下,某些P2P平台动则高息或秒标的行为与普惠金融的属性实难相符,让人不得不怀疑其中的真伪。

眼下监管细则尚未出台,对于某些违法违规平台来说仍然存在相当的时间窗口进行调整,一旦监管细则问世,监管层的大规模整顿也就开始,设计再精巧的骗局也会被揭穿。而日前在普惠金融CRO全球峰会上,全国人大 财经 委副主任吴晓灵在接受采访时更进一步表示“不是监管意见造成互联网金融平台风险,是它们过去不规范,监管意见不出它们也熬不过这个冬天。”众易贷CEO韩明辽也表示,年底通常银行业面临严格业绩考核要求,惜贷、抽贷现象多发,加上投资人面临着庞大的资金流出需求,违法违规P2P平台到时候更将面临着巨大的流动性风险,操纵着骗局的平台还能挺多久?。时值年底,投资者要加倍谨慎小心。投资过程中,既要考察平台是否合法注册,更要了解其吸收资金行为是否符合金融管理法律规定,考察平台真实的资产、理财产品性质、透明度以及运营状况,分析其承诺的收益是否合理,不要被“耀眼的招牌、诱人的项目、高额的收益”等表象迷惑而盲目投资。同时要增强风险意识,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非法、不规范的金融活动蕴藏着巨大风险。投资者首先要考虑资金安全,不要受高息、暴利的诱惑而动心,从而陷入庞氏陷阱中。

庞氏骗局的共性特征

各种各样的“庞氏骗局”虽然五花八门,千变万化,但本质上都具有自“老祖宗”庞兹身上沿袭的一脉相承的共性特征。

低风险、高回报的反投资规律

众所周知,风险与回报成正比乃投资铁律,“庞氏骗局”往往反其道而行之。骗子们往往以较高的回报率吸引不明真相的投资者,而从不强调投资的风险因素。各类案件的回报率可能存在差异,有些高得离谱,如庞齐许诺的投资在45天之内都可以获得50%的回报,有些则属于稳健的超常回报,如麦道夫每年向客户保证回报只有约10%,但他非常强调“投资必赚,绝无亏损”。但无论如何,骗子们总是力图设计出远高于市场平均回报的投资路径,而绝不揭示或强调投资的风险因素。

拆东墙、补西墙的资金腾挪回补特征

由于根本无法实现承诺的投资回报,因此对于老客户的投资回报,只能依靠新客户的加入或其他融资安排来实现。这对“庞氏骗局”的资金流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因此,骗子们总是力图扩大客户的范围,拓宽吸收资金的规模,以获得资金腾挪回补的足够空间。大多数骗子从不拒绝新增资金的加入,因为 蛋糕 做大了,不仅攫取的利益更为可观,而且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大为降低,骗局持续的时间可大大延长。

投资诀窍的不可知和不可复制性

骗子们竭力渲染投资的神秘性,将投资诀窍秘而不宣,努力塑造自己的“天才”或“专家”形象。实际上,由于缺乏真实投资和生产的支持,骗子们根本没有可供仔细推敲的“生财之道”,所以尽量保持投资的神秘性,宣扬投资的不可复制性是其避免外界质疑的有效招术之一。当年《波士顿环球时报》的记者曾经撰文揭露庞齐的骗局,却被庞齐以“不懂金融投资”为由加以批驳。

投资的反周期性特征

“庞氏骗局”的投资项目似乎永远不受投资周期的影响,无论是与生产相关的实业投资,还是与市场行情相关的金融投资,投资项目似乎总是稳赚不赔。万亩大造林计划仿佛从不受气候、环境、地理因素的影响,麦道夫在华尔街的对冲基金也能在二十年中数次金融危机中独善其身,这些投资项目总是呈现出违反投资周期的反规律特征。

投资者结构的金字塔特征

庞氏骗局有什么特征,怎么识别?

还记得早年的“LCF项目”,是已经过去很久的庞氏骗局。当时有个朋友非常兴奋地告诉我这个项目,说能发大财,还给我发了一堆字号特别大,五颜六色而且加粗了的文章。

一看到罗斯柴尔德的名字,我心生疑问,自己之前因工作缘故接触过罗斯柴尔德公司的人,他们不搞投资咨询服务,搞起了数字货币?仔细看一下,各种新名词充斥着这个所谓的低风险高回报“项目”:区块链、物联网、数字货币……

“假的,庞氏骗局!”

没想到朋友还不死心,又给我发来了项目公司的注册文件,还有一堆配上官方人物照片的文章,再加上一堆微信群参与人的截图,以此作为佐证。

“别做梦了,以上”。

朋友竟然又回复了“xxxxxx”六位数股票代码,说公司即将在“新四板”上市,还给出了具体的日程!

“新四板?这是什么鬼?”

后来我找到这个官网声明,我那朋友却依然没有回过神来,说这个网站是其他竞争者搞出来诬陷的……

查尔斯·庞兹(Charles Ponzi)

也许有人还不了解什么是“庞氏骗局”,我这边简单地解释一下。所谓庞氏骗局,即发起人以空壳项目招募投资者并承诺高收益,再让投资者继续招募下一级投资者,并以下级投资者的部分新进资金作为上级投资者的收益来源。之所以叫庞氏骗局,是因为它的始祖是查尔斯·庞兹(Charles Ponzi)。

原理很简单:一旦“项目”能如期兑付“收益”,投资者便对“项目”的真实性抱有更大的信心,便呼朋引伴加入“赚钱”的行列。而当后来投资者的资金开始无法偿付前面投资者的收益时,“项目”崩盘就在眼前。

按这样说的话,理性的投资者应该在庞氏骗局开局前期进入,并在崩盘之前退出,以此赚钱高额收益。但是,你知道哪里是开始,哪里是结束吗?我们伟大的《人民日报》还说过4000点是牛市的起点呢!

为什么如此明显的骗局,还有那么多人相信呢?

1. 对高收益的贪婪

……几十个甚至几百个围在赌台旁边的那些惶惶不安、贪得无厌的人,一心想赢得快些,赢得多些……

——陀思妥耶夫斯基《赌徒》

作为“八宗罪”之一的“贪婪”,是人性根深蒂固的弱点;而“贫穷”在当今社会几乎是一种不可饶恕的罪。因此,“暴富”似乎已经成为了许多人的梦想。承诺低风险高回报的庞氏骗局正好精准地击中了这个痛点。

2. 新名词加持

人们总是对新事物抱有敬畏之心,并给予过多的“信仰”。这一点,几乎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能得到印证,投资方面尤其明显。举个例子,2016年被称为VR(虚拟现实)产业的元年,那时的相关概念的股票(如暴风集团)涨势凶猛,现在不妨再回去看一下?

暴风集团K线图(周K)

庞氏骗局很好地利用人们这种“无知的信仰”,抛出诸多新名词来忽悠受众,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数字货币、物联网、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生态圈、新模式、共享经济……当你看到低风险高收益的项目包含着你看不太明白的名词时,请多留一点心眼。

3. 洗脑式营销

以前庞氏骗局的做局者会租个场地,西装笔挺,拿着麦克风,大谈“高大上”的商业模式,解释各种新名词,并大谈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把你绕晕,再灌你一缸鸡汤。

今非昔比,现在微信群营销是庞氏骗局的标配。和真实场地比起来,成本低廉得多,美滋滋。

4. 佐证护体

鲁迅说过:不抓住今天的机会,你就不会拥有明天。

——关普勒

还比如LCF项目的佐证:

总而言之,就是各种有影响力的人被“站台”。

那么,我们如何识别庞氏骗局?认清以下三大特点:

1. 低风险高收益

各位,月息如果能到3%,年化就36%,再上去就是法定的高利贷了。当年庞氏骗局3M理财喊出30%的月息,如果我投1万,36个月之后是12646.22万。你咋不上天呀?!

2. 无脑式洗脑

用各种难懂的名词,复杂的模式绕晕你,再以“财务自由”的梦想鼓舞你,然后,你就无所畏惧,套信用卡也要上呀!

3. 需要发展下线

下级投资者的进入是保障“项目”顺利运营的关键,所以一个标准的庞氏骗局肯定需要投资者进一步发展下线。一一般的套路是:下线发展得越多,你的回报越高。其实这种模式也会用在合法的商业上面,只是庞氏骗局的“项目”没有实质性的产品或服务。

虽然辨认庞氏骗局对我来说毫无难度,但我还是习惯性地在自己的微信里养几个它们的做局者,下面让大家欣赏一下它们是如何写朋友圈的:

最后,真爱生命,远离庞氏。

揭秘“MMM”庞氏骗局套路(一)深度剖析运作机制

现在相信大部分小伙伴都知道“MMM互助金融”是一种金融骗局了吧!但是你清楚它的骗局的本质吗?下面我先举一个例子吧。

在一个小镇上,每个人都债台高筑,靠信誉相互赊欠度日。这是,从外地来了一位有钱的旅客,他进了一家旅馆,拿出1000元钞票放在柜台,说想先看看房间,挑一间合适的过夜。就在此人上楼看房的时候,房主抓起1000元钱,跑到隔壁屠户那里支付了他欠下的肉钱。屠户有了这1000元钱,有付清了养猪户的猪本钱。养猪户有那这1000元钱,出去付了他欠下的饲料钱。卖饲料的有拿着1000元钱冲到旅馆付了他所欠的房钱。旅馆店主忙把这1000元钱放到柜台上,以免旅客下楼生疑。此时,那人下楼拿起那1000元钱,说没有挑到满意的房间,于是把钱放入口袋,出门走了。

这一天,没有人产生了什么东西,也没有人得到了什么东西,可镇上的人都把债务还清了,大家都很高兴,“如果现金没有流通,店主不动那1000元钱,每个人都还是债台高筑,对每个人来说也就没创造财富。”

这个简单的故事可以可用来解释资金的流通原理,但很显然,故事中的资金运作模式违背了价值的规律,资金运转难以长期维系,如果故事中某一个环节的人背信弃义,将资金据为己有,那么这个暂时稳定的资金循环链条就会断裂。

为了让小伙伴们不再卷入此类骗局之中,下面我将以“MMM金融互助平台”(一下简称“MMM互助金融”)涉嫌欺诈的案件为例,揭开此类骗局的面纱。

像病毒一样扩散

“MMM互助金融”的全称是马夫罗季全球存钱罐(Mavrodi Mondial Moneybox),1989年,“MMM互助金融”创立于莫斯科,创始人为谢而盖·马夫罗季先生。1994年,“MMM互助金融”公司的股票暴跌,几百万投资者血本无归,马夫罗季被捕入狱。2007年5月,马夫罗季建立了一个慈善互助金融体系——“MMM互助金融”,并先后进入印度、南非、印尼等国家,会员人数超过1亿人。

2015年初,“MMM互助金融”隐秘进入中国,最早出现在福建、浙江等发达地区,之后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蔓延。与那些烧钱打广告的P2P平台相比,“MMM互助金融”几乎没有花费过一分钱的广告费,就聚集了上百万的投资者及数百亿的资金规模,扩散可谓神速。

公司资料显示,“MMM互助金融”的传播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方面,是用户之间的口口相传。一名投资者对媒体表示,知道“MMM互助金融”源于朋友的推荐,她周围的同事、朋友包括闺蜜大家都在投资“MMM互助金融”,一开 始也有点怀疑,但看到亲戚提现以后,就基本消除了戒备心理。另一方面,是“MMM互助金融”公司内部人员的自费推广。“MMM互助金融”领导人每成功推荐一位用户,可以获得不菲的佣金。实力稍弱的领导人靠贴吧、QQ微博、微信等互联网方式推广,实力雄厚的领导人则大手笔投入百度推广。

高息诱惑,无法抵挡的贪婪

警方调查资料显示,“MMM互助金融”主要通过设置一整套精密的系统对会员的资金进行匹配,让会员之间相互帮助来实现金融资源的共享,获得利益。在该联合组织中,会员提供资金入场叫做“提供帮助”,将资金提现离场叫做“获得帮助”,提供帮助的会员用投入的资金购买系统中的“马夫罗”虚拟货币,用于会员间的交易。会员先确定投资额度,(60元-6万)和币种(比特币或人民币),再由系统匹配需要卖出的马夫罗币的会员。系统每次匹配的时间为1-14天,在匹配排队时,扔享受每天1%的收益,收益以账户里增长的马夫罗币体现。

也就是说,每个会员在为期一个月的投资过程中,需扮演投资人和借款人两种角色。当匹配成功后,买家A可以看到卖家B的网名、电话、银行卡号或支付宝账号,以及卖家B“上线”的相关信息。买家A需要在72小时内通过银行或支付宝转账给卖家B,并上传打印凭证。卖家B也需要在72小时内确认收款。卖家B完成他的投资并获利退出,而买家A的投资人身份发生转换,买家A投资后获利。

资金分配模式

简而言之,“MMM互助金融”就是新入场的会员将手中的马夫罗虚拟货币转账给之前入场的会员,帮助之前入场的会员实现增值。新入场会员的马夫罗增值将由下一批进场的会员转账获得。

根据“MMM互助金融”网站上挂出的复利投资回报表计算,如果一名会员投入了500元的资金,以复利的方式滚动计算,一年本金加利息可收益11633元;以最高6万元投资额为例,12个月后就能变成1397873元。

这也是“MMM互助金融”最吸引人的地方。有受害者表示:“朋友聚会时大家都在谈“MMM互助金融”多么能赚钱,刷微信的时候也能看到大家对它的宣传和评价,低投入、高收益,面对诱人的30%的月收益率,周围的好多人都在投资“MMM互助金融”。”

受害者王某对媒体表示,听了朋友的介绍,好像加入了一个奇怪的组织——“MMM互助金融”社区,听人说每月收益可达30%。李某表示,仅她母亲加入的微信群就有三四百人参与,其中不乏银行从业者、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等。为了能够赚到更多的钱,他们通常还会拿别人的身份开户,实际上投资 远超6万元。

资金不断循环的秘密

“MMM互助金融”的模式简单来说就是借新还旧,用后来加入的投资人的钱来支付之前加入的投资人的利息和短期回报。与P2P、众筹等常见的互联网金融模式相比,“MMM互助金融”没有实体项目,“提供帮助”和“接受帮助”的人之间不存在借贷关系,取得的收益也不属于投资回报。那么“MMM互助金融”支付给会员的30%的高收益从哪来?

搜索“MMM互助金融”社区的网页发现,30%的月收益率只是其中一部分。除了利息外,“MMM互助金融还设立“推荐奖”和“管理奖”:“推荐奖”即每个会员可以获得其邀请参与者的投资额10%的奖励;而“管理奖”则针对拥有团队的领导人设置。

对于其发展的第一代会员,领导人可以获得所有第一代会员投资额5%的奖励,而对于第一代会员与第二代会员,领导人可以获得3%的奖励,以此类推,第三代会员的奖励为1%,总共可累计到第四代会员,奖励为0.25%;而如果经过MMM认可并培训成为经理的话,则可以不限于会员的层级,拿到“无限代”的奖励,最低层级为0.01%。

一名投资人指出,“MMM互助金融”并不是靠项目和产品来赚钱的,而是靠发展新会员赚钱,简单来说,“MMM互助金融”的模式就是会员间的资金不断进出循环,资金流产生利润。

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MMM互助金融”涉及的资金最少上百亿元,每日产生的利息高达1亿元。“MMM互助金融”在国内运营超过200天,按照平均一天1亿元的利息算,至少产生200亿元的利息。这秒么大的资金量,崩盘是迟早的事。”这位知情人士说,在国外能够运营几年,那是因为细水流长;在国内不到一年倒下,那就是山洪暴发。一则是资金量太大了,二则是负面报道引来挤兑,加速了“MMM互助金融”的崩盘。

暗箱操作,投诉无门

有投资者表示,自己投进“MMM互助金融”的几十万资金无法体现,去派出所报案,单公安机关并未受理。

由于“MMM互助金融”在中国并没有注册公司,也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就连服务器都放在在海外,“MMM互助金融”就像影子一样,公安机关根本无法介入调查。

也有法律界的人士表示,“MMM互助金融”的打款方式是个人对个人,受害者投诉MMM平台根本就没用,唯一的可能就是利用打款记录去起诉收款人。A去追查B的钱,B去追查C的钱,而彼此之间并无直接的沟通和联系,证据的获取难度很大。

对于海量的受害者而言,除了等待奇迹的发生或许别无他法。

重点提示

在中国境内没有注册公司的平台,投资者不要参与。如果不知道该类的平台利润从哪来,投资者不要参与。

在点滴中成长 ---成长是伴人一生的修行,人生中的点点滴滴能教会我们很多东西

庞氏骗局策划者伯尼·麦道夫在狱中去世,曾经的那场骗局有多疯狂?

庞氏骗局策划者伯尼·麦道夫在狱中去世,享年82岁。伯尼·麦道夫精心策划,上演了一场经济钱财方面的骗局。总共诈骗金额高达650亿美元,被骗人数高达4800人。富豪一夜变乞丐的例子数不胜数,有投资者人把全部身家压在了这场经济钱财的博弈中,普通工作者将存了大半辈子的钱存进了这场骗局中。甚至还有老人,每日节衣缩食,也只是为了一点点的经济利息,令投资者倾家荡产。贪心能使蛇吞象,只怕一夜白了头啊。.

一、伯尼·麦道夫使用庞氏骗局诈骗高达650亿美元

庞氏骗局由20世纪初意大利人查尔斯·庞兹发明,庞氏骗局是收取老百姓的本金,承诺着高额利息,开着虚无的公司,拿着后来者的钱财来给先来投资人大额利息。先来的投资人得到大量回报后,又会加大投资以换取更多的利益。投资者前扶后拥,。先来的投资者亏得血本无归,后来的投资者还在源源不断往里面砸钱。雪球越滚越大,终有一天,被人们醒悟过来。长达七年的庞氏骗局卸下了帷幕。而伯尼·麦道夫就是借鉴了庞氏骗局的骗钱方式,以投资为名,设计了一个拆东墙补西墙的骗局方法,诈骗金额在650亿美元。伯尼·麦道夫被逮捕后,在狱中感觉很后悔以庞氏骗局的方式骗了投资者,又觉得是投资者贪图高额回报,所以才会上当受骗。

二、庞氏骗局骗的就是人的贪心

庞氏骗局总是顶着一副高大上的面孔出现在人们的视线,打着投资的名义,割着一波又一波的韭菜。现在互联网的崛起,使得庞氏骗局更容易展开来。甚至还有人声称,谁都知道这就是个骗局,所以我要做一只领头羊,只赌它会不会崩盘!只要我在它卷钱逃跑前及时收手,就能一百元变一百三十元。贪心的人想着在收割韭菜前先博取大额回报。真把钱投进去了,支取不出来了,才发觉上当受骗。韭菜没割成,反被割了韭菜的例子数不胜数。

其实,生活中遇到庞氏骗局不可怕,可怕的是人的贪心。你有没有遭遇过庞氏骗局的事情呢?评论区说一下吧。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