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王生活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技生活 > 正文

科技生活

为什么说传统媒介机构的媒介融合(媒介融合下传统媒体的发展)

admin2022-11-27科技生活124

媒介融合的原因

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媒介组织进一步走向联合,“媒介融合”已经成为一个无处不在,影响巨大的现象。

一方面,随着卫星技术、数字化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进步,以及这些技术在广电、通信领域的全方位渗透与应用,传统媒介的界限渐渐模糊,新媒体形式层出不穷,媒介终端可实现功能逐步强大。

另一方面,社会经济及文化潮流的发展与进步引发社会阶层的“碎片化”,并由此延伸到市场的“碎片化”和受众的“碎片化”,大众时代过渡为分众时代,媒介受众由以往的单向阅听人的角色转变为需要为其量身订制娱乐、资讯服务的用户。媒介与消费者的互动更加充分,传媒产业正以日益丰富的信息娱乐元素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如何融合发展

1、传统媒体的管理者要有较高的融合意识。

高层管理者必须端正态度,首先自己就要对融资有一个明确的态度,有坚定不移的决心,重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资,全方位树立对两者的融资发展意识,要亲力亲为,以亲身行动去影响下属,

间接性的引起他们的高度重视,影响感染员工时期投入其中,并保持较高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大家共同协作,树立共同的融合意识,才能保证融合工作的顺利进行。

2、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领导者要完善融合方案。

首先,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领导者要事前做好充分的计划准备工作,明确融合后果并队之后的一系列工作做出详细规划,如:用人所长,每个岗位需要怎样的员工,明确新闻信息的生产过程,注重传播与新闻推广的同时进行。

其次,针对于采编、经营和行政三大模块来讲,对其工作做要具体分工,尽可能的详细,做到各机构互助互爱,充满工作激情,创造好的工作氛围,将各机构进行融合,方便交流沟通,从而能够让媒体工作者更能轻易地感知到用户的需要。

3、加强对新闻信息传播的关注。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之后,还是要把新闻信息的传播放在首位,为了融合后更好的发展,重视对新闻内容的创建,保证信息的有效性与高价值,加强对信息的制造、传播、接收等的严格把控,

全面提高相关工人员的素质能力,借助新兴媒体的优势,吸引人们的兴趣,加强人们对它的依赖程度,从而使得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后的媒体机构利益最大化。

4、搭建平台,提供综合服务。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之后,要打通用户平台,让用户通过平台的搭建能够享受到较多的资源,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融合后的媒体机构可以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媒介,将两者之间的信息数据进行全面分析与过滤,要利用新兴技术媒介将广大用户吸引过来并对其产生依赖性,从而实现媒体信息的高效利用。

5、技术与人才兼备,提高融合竞争力。

对于好的企业来讲,有好的领导者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伯乐和千里马都应同时具备,也就是说人才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媒体机构来讲,同样如此,要注重人才的培养,

同时也要加大技术的投入力度,人才与技术同时具备,通过用其所长、因岗设人的原则,使得融合后的媒体机构发展越长久,大大提升媒体机构的竞争力。

如何看待媒介融合

媒介融合的实质是消费者可以用无所不能的终端通过无处不在的网络,获取各自所需要的服务。

1.无所不能的终端和无处不在的网络

新技术使得各媒介终端的功能日趋强大。以电视为例,有了IP机顶盒、数字机顶盒、DVR数字存储器等设备作支持,用户可以轻松的通过遥控器编制个性化的数字节目收视菜单,上网冲浪,收听数字广播,实现电子商务,下载数据,浏览电子杂志,创建家庭相册……同样,手机、电脑及其他DMB(数字多媒体广播)设备也凭借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技术的升级,能够实现多媒体功能。传统媒介的区隔已日渐模糊,传统媒介的名称只成了媒介形态大小、可否移动的标识。每一个媒介终端似乎都“无所不能”,而这个特征,正是媒介融合最主要的特点。

同时,终端的“无所不能”是基于各种传输网络实现的。“无所不能”要求未来的广电网和电信网绝不止提供一种服务,无论是广电的地面微波传输网、卫星传输网和有线网,还是电信的移动蜂窝网、双绞线固话网、卫星通信网及计算机互联网,都可被改造或升级,以支持消费者随时随地利用任何网络享受各项数字内容服务。日本学者据此根据美国施乐公司Palo Alto研究中心的Mark Weiser博士提出的“Ubiquitous computing”概念衍生出“Ubiquitous Network”,即“无处不在的网络”。

2、内容整合与产业渗透

(1)媒介融合需要面对的第一个问题是内容缺口

技术进步使得新媒介种类丰富,并且,传输容量也大幅提高。数字付费电视、IP电视、手机电视、数字助手PDA等都需要大量与各媒体特性相符的音频、视频、图文及数据内容。然而,由于数字新媒体发展初期所处的用户短缺的困境及收益分配模式的不明朗,内容创作者的积极性较低,投资者的投资也格外谨慎。这种情形下,运营商们发展数字新业务的动机首先是“跑马圈地”,内容提供商和服务提供商纷纷上演“空手套白狼”。市场需要培育,政府却只在用户层面发力,内容平台和服务平台的建设过于薄弱,传媒产业已有的内容资源缺乏整合,数字新媒体市场的内容缺口短期内难以填补。

媒介融合名词解释是什么?

媒介融合名词解释如下:

是指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所依赖的技术越来越趋同,以信息技术为中介,以卫星、电缆、计算机技术等为传输手段,数字技术改变了获得数据、现象和语言三种基本信息的时间、空间及成本,各种信息在同一个平台上得到了整合。

不同形式的媒介彼此之间的互换性与互联性得到了加强,媒介一体化的趋势日趋明显。

媒介拓展式的融合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传统媒体的渠道优势不再。2005年,中国报业遭遇拐点,广告与受众的流失使得传统新闻业陷入生存危机,渠道的霸权优势被互联网挤占。在这种危机状态下,传统新闻业开始变革,传统媒体对媒介融合最开始的摸索就是进行报网互动。

报网互动是纸质媒体从传统报业向数字报业战略转移的一次选择,将报纸内容放在网上供网民浏览,从而扩大受众面,提升影响力。

这一时期的报网互动主要是传统媒体利用品牌、内容、读者等资源,打造自己的特色网站,并利用网络优势对报纸内容进行二次传播,最大程度地弥补报纸速度慢、覆盖区域小等劣势。

媒介融合

      20世纪80年代, 媒介融合的概念首先被提出, 并简单地被定义为将原属于同一类型的媒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此, 美国艾·浦尔认为, 媒介融合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发展趋势。近几年中, 新传播科技与新资讯媒体以更加迅猛的速度发展并普及, 以数字化为表征的新媒体对媒介环境乃至社会环境正在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其媒介融合的发展进程也被大大促进了, 并涌现出了众多以媒介融合为基础的传媒集团, 通过不同媒体之间的资源重整与优势互补, 生产出融合型的信息产品, 从而达到了单一媒体无法企及的传播效果。我们要实现媒介真融合而非假融合。

    媒介真融合实际上是传统媒体利用网络媒体的优势, 开拓新思维, 运用新技术, 给消费者良好的用户体验, 使自身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化的“融合”, 也即传统媒体利用新媒体优势, 将自身内容进行再加工, 让同样的新闻利用不同的报道形式和发布方式, 达到融合化的效果。这其中有几个重要的关键点, 即技术支撑、理念先行、用户体验。例如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率先研发建成融媒体智能化传播服务平台“媒立方”, 为媒体深度融合提供了关键支撑。该平台采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最新技术, 集舆情研判、统一采集、多种生成、多元分发、效果评估于一体, 统筹采访、编辑、审核、传播、评估, 不仅为新闻报道、舆论引导提供有力支持, 而且为实现跨媒体、跨业务提供了统一平台。“媒立方”从真正意义上建立起融合纸媒、网站、APP、两微等多种媒体形态的内容生产和传播平台, 进而促进团队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在未来十年媒介融合会获得极大的进展,媒体+互联网、媒体+金融、媒体+地产等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首先是新旧媒体的内容融合。媒体内容的融合, 即分属不同媒体形态的内容生产、交换和消费平。台, 利用数字和网络终端, 逐渐形成多类型、多层次的“内容融合”产品。在信息时代, 传统媒体要想获得竞争优势, 就要掌握大量的信息, 然而传统媒体自身却难以对规模化的信息进行充分的生产和传播;作为新媒体的代表, 网络技术的先进优势将大规模的内容生产变为可能, 但资金的缺乏却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由此可见, 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内容的高度融合势在必行。其次是媒介融合趋向于多元化。随着信息产业技术的发展更新和体制改革的深入, 媒介融合将涉及更多相关产业, 媒介产业融合形式在信息产业并购和信息产业战略联盟的主导下更加多样化, 将进一步打破电信业、计算机业、大众传媒业的技术壁垒, 并趋向跨地区的媒介融合。媒介跨媒体、跨地区的融合, 以及媒介产业和其他产业跨行业的多元化融合, 改变了媒介的组织结构与工作流程, 极大地增强了媒介的影响范围和作用力, 使得媒介经济得到有效增长。技术的发展使得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内容融合有了更多可能并且不断深入发展。现有技术的发展使得不同媒体介质实现了媒体产品的联合生产和传播, 推进了内容生产、制作和传播的立体化发展, 技术创新不仅推进了内容融合, 还推进了内容融合的立体化发展, 促使媒体内容在联合生产平台上的表现方式更完全、表现手段更多元、表现效果更立体。技术的进步客观上带来了媒体生产技术的革新和迭代, 互联网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无人机技术的交互使用对媒体行业产生了巨大的综合效应, 这些技术的创新使用提高了媒介融合的层次和水平。

    2015年财新视频利用VR (虚拟现实) 技术开启了国内VR新闻报道的先河, 对深圳山体垮塌事件进行全角度立体式的针对性报道;2016年新华社综合运用VR、无人机、直播云镜头等技术搭配新华社新闻移动客户端, 对两会进行360度现场直播;还有运用全息影像周杰伦演唱会中与邓丽君的对唱, 日本“初音未来”的演唱会等都令人耳目一新。推进了内容融合的立体化发展, 使得内容生产多元化, 在内容融合过程中延展了融合的宽度和广度。报纸+网络+移动化的报道, 一次高质量、立体化的新闻采集, 同时实现不同网络端口的分发, 电视台、电台、互联网新媒体平台、移动客户端在内容上实现了资源共享、内容共通、立体制作, 很好地达成了内容的多层次传播, 而这都是源于技术的进步和创新使用带来的福祉。媒体传播渠道发展出“内容+渠道+服务”的形式, 形成一个媒体内容对接移动终端的传播模式。互联网、社会化媒体技术的不断延伸发展, 促使传播的内容产品变成服务, 渠道在终端以社会化媒体技术的统一实现融合。不论是以何种渠道传播得益于接收技术的统一都可以在终端实现转换。推进渠道融合向终端融合的方向发展是在新技术条件下对渠道融合的完善和补充。微信、微博的迭代升级, 附带衍生的各种小程序, 使得渠道、内容和服务很好地在终端实现了融合, 不仅实现了媒体内部业务的融合, 传统媒体和其他新媒体借助类似的手段也实现了新旧媒体的渠道融合和扩张。现有传播渠道的扩张是以“渠道+应用”的形式出现的, 也就是传播不仅是信息的单一传递, 还附以服务、互动和反馈。例如目前大热的“今日头条”依靠人工智能技术、云技术和算法的不断开发与运用建立了“渠道扩张+联合服务”的模式。

      我心目中的媒介融合是从媒介融合到未来媒体。传统媒体进行媒介融合大多是从传统媒体的角度去整合新媒体, 或者将新媒体技术手段作为一种介质或信息出口去占领, 习惯于用传统媒体的思维去思考新媒体发展的战略, 最终造成融合多年还是停留在烧钱的层面, 没有获得根本性转型。未来的媒体并不仅是媒体, 或者说并不是简单的介质, 更多的是对当前媒体融合现状的一种解构式想象。传统媒体融合的概念更多是从此岸出发, 希望摸着石头过河到达未来媒体的彼岸;而未来媒体的概念则是脱离此岸, 直接想象彼岸的一切可能性, 以真正到达彼岸。媒介融合的目标应该从媒介融合的窠臼跳出来, 转向对未来媒体的关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严格意义上说属于两个不同的物种, 传统媒体融合试图在其自身嫁接新媒体的做法很难成功。媒介融合未来的路径选择是从单一产品融合向媒体基因彻底再造转向。单一产品融合很容易实现, 但不具备长久性, 打造一时的爆款产品容易, 但创造持续吸引人的爆款很难, 必须从解决媒体基因的角度入手, 真正打造出适应新传播环境的未来媒体。

媒介融合名词解释是什么?

媒介融合是指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所依赖的技术越来越趋同,以信息技术为中介,以卫星、电缆、计算机技术等为传输手段,数字技术改变了获得数据、现像和语言三种基本信息的时间、空间及成本,各种信息在同一个平台上得到了整合。

不同形式的媒介彼此之间的互换性与互联性得到了加强,媒介一体化的趋势日趋明显。

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媒介组织进一步走向联合,“媒介融合”已经成为一个无处不在,影响巨大的现象。

一方面,随着卫星技术、数字化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进步,以及这些技术在广电、通信领域的全方位渗透与应用,传统媒介的界限渐渐模糊,新媒体形式层出不穷,媒介终端可实现功能逐步强大。

另一方面,社会经济及文化潮流的发展与进步引发社会阶层的“碎片化”,并由此延伸到市场的“碎片化”和受众的“碎片化”,大众时代过渡为分众时代,媒介受众由以往的单向阅听人的角色转变为需要为其量身订制娱乐、资讯服务的用户。媒介与消费者的互动更加充分,传媒产业正以日益丰富的信息娱乐元素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