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王生活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技生活 > 正文

科技生活

罗胖卖的是什么样的(罗胖有多胖)

admin2022-11-30科技生活90

如何把学到的知识输出成能力

把知识变成能力并不容易,现如今很多人都有读了很多书、上了很多课、学了很多知识,能力依旧没有多少提升、本事也没什么长进、仍然没有把生活过好的烦恼。

导致这种情况的因素有很多,比如书选错了,选了跟你自身需求相关性弱的书籍。但其中较为关键的一个因素在于,把知识停留在了“浅层次的认知”层面,没有做到知行合一。就比如“运动有利于健康”这个知识,我们都是知道的,但对很多人来说这种知道只是信息、只是浅层次的知道,它并不会促使你去行动。只有当你在运动的过程中,感受到了运动给你带来的好处,比如身心越来越轻松、越来越有干劲。这个时候“运动有利于健康”这句话才真的被你的大脑认可,形成你的潜意识,将这个知识落实下去。

所以,要想改变自己,仅仅具备浅层的认知是没有用的,我们还要把浅层次的认知转化为更深一层次的认知。其方法就是尝试,就是展开行动。

一个想改变,且知道了改变方法的人,依旧没有改变,一定是还没有做过某种尝试的人。就像之前一个网友看了我的文字,跟我说他想多读点书,想提升一下自己,问我如何提高读书效率。我给他分享了赵周的便签读书法,精英特速读记忆软件 的快速阅读法等多种可以提高读书效率的方法。可过了一阵子又问我还有没有其他更好的方法,我又给了他我自己实践整合出来的对答案的读书方法。

可后来依旧如此,他总是在找方法、看方法,学到了一个方法,又担心没有用,或者嫌麻烦,不能静下心来,去实践一下。结果就是,他知道了很多读书的方法技巧,可依旧没有提高读书的效率,依旧没有实现多读点书的愿望。

如果你只是把信息停留在信息层面,其实还是一种无知。知和行是一体的,如果你不把学到的东西付诸于实践,即使你懂得再多,你还是原来的那个你,永远不会改变,难以变得优秀。

罗振宇即将上市,靠“贩卖焦虑”年入过亿

他没想到用户一旦读了书,就不那么好骗钱了。

贩卖焦虑的“罗胖”罗振宇即将上市。

9月25日晚,罗振宇创办的知识付费公司北京思维造物信息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思维造物”)在创业板发行上市获得受理。

思维造物成立于2014年,目前公司拥有得到APP、罗辑思维微信公众号等线上平台,并在线下开办得到大学、每年举办“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

创办以来,思维造物相继获得5轮融资,背后资方包括顺为资本、梅花创投、真格基金、红杉资本等。在2017年9月份启动D轮融资时,思维造物的估值涨至80亿元,而罗振宇的个人身家也一度到达过30亿元。

钱,罗振宇早就得到了。他只是始终没能得道而已。

也许是因为曝光太多,70后明星创始人罗振宇的舆论形象非常拧巴。

首先,他是个“文人”,最起码是个有学问的人。

罗振宇是90年代华中理工(今华中 科技 大学)的大学生,而后一路读到中国传媒大学的研究生。毕业后,24岁的他顺利进入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系,成了于丹的同事。

因为体制内工资不多,罗振宇在任教3年后果断放弃了大学老师这个铁饭碗,并在机缘巧合下进了他在读书时就梦寐以求的央视。凭借一手好文笔,罗振宇在4年内就从一个临时编制的编辑做到了《对话》栏目的制片人。

在担任制片人期间,罗振宇借着策划会接触到各行各业最顶尖的专家学者,这其中就包括日后在《十三邀》里采访他的许知远。时隔多年,罗振宇在《十三邀》中回顾这段往事时,把当初这种请专家到央视给自己“上课”的行为定义为是“贪污腐败”。

“这就等于用公费重新上了一次大学,而且是最顶级的大学。”

不过到了2008年,已经当了4年制片人的罗振宇还是从央视这所大学“毕业”了。有人说他离开央视是因为看到了传统媒体即将没落的大势,也有人说是因为深居幕后的他不甘心节目的风光都集中在台前的主持人身上。

但按罗振宇自己的说法,最直接的原因是他和领导闹掰了。当时罗振宇的顶头上司郭振玺想把他从《对话》节目拿下,换到另一个名气更小的节目去当副制片人。降职自然是心高气傲的罗振宇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的。

离开央视那年罗振宇35岁,但是全然不曾受困于职场中年危机。在百业待兴的新媒体时代,顶着央视光环的他一口气收到了8个offer。因为一心想站在台前,罗振宇选择了去第一 财经 担任《中国经营者》节目的主持人。正是这次露脸的机缘,让他在2010年结识了NTA创始人、原《创业家》杂志的主编 申音 。

一边是传媒公司,一边是全能主持,双方一拍即合。 2012年在申音的主导下,读书类视频节目《罗辑思维》上线,并开通了每天推送60秒语音的同名公众号。

在《罗辑思维》里,主讲罗振宇成功塑造了一个“有种有趣有料”的读书人形象。也在此时,罗振宇的另一个重要身份——商人,上线了。

在那个营销混沌、用户狂热的年代 ,罗振宇借助人设红利卖会员、卖书,甚至卖月饼、卖茶叶,短时间内积攒了大量财富和声望。在名利的驱使下,超级网红罗振宇最终动了自立门户的念头。

2014年5月,罗振宇在微博上和申音“和平分手”,并在一个月之内火速搭上了新欢脱不花(原名李天田)。二人联合成立了罗辑思维的运营新主体:思维造物。当然,这一次话语权更大的是罗振宇。

变更运营主体一事没在C端激起什么水花,大众看到的依然是罗振宇的事业一路繁花 着锦 、烈火烹油。

2015年,罗振宇在水立方举办了全长4个多小时的首场个人跨年演讲会,并和到场的上千个观众立下了20年之约,场面之热烈堪比TFBOYS周年演唱会。

同年,罗振宇推出知识付费平台得到APP,完成了罗辑思维 历史 上最重要的一次转型。

2018年,卖课卖到头部的得到又先后推出了得到大学和少年得到。前者是客单价上万的线下课程,力求拔高;后者是面向中小学生的线上课程,意在垂直。

至此,罗振宇的商业版图已然十分明晰,但他的个人形象却落得混浊不堪。

“文人”罗振宇曾说,自从在16岁时读到了威尔·杜兰特的《哲学的故事》,他便可以不再为“稻梁谋”,纯粹为求知而读书。

而“商人”罗振宇所宣扬的,却是通过P2P和变卖资产的方式一夜暴富,以及用“恐吓式营销”售卖碎片化知识的功利思维。

“网上骂我的人,骂得我都睁不开眼,其实我挺care这件事的”。谈及自己糟糕的风评,罗振宇在《奇葩说》中的示弱让人在厌恶中看出了一丝可怜。

但当年那个端坐在书架前面“ 死磕自己、 娱乐 大家 ”的读书人,看起来分明很快乐。

内容向来难变现,但罗振宇的商业化路径似乎出奇的顺畅。至少在2016年以前,罗振宇还一直在向市场释放良好的盈利预期。

公开信息显示,在《罗辑思维》节目上线仅8个月时,罗振宇就发起了一次号称“史上最无理”的 会员招募计划 。按照计划,罗辑思维的会员名额5500个,价格分200元和1200元两档,但是不透露任何会员权益,买不买全凭缘分。

没想到这个神经病一样的会员服务竟在5个多小时内就被销售一空,罗辑思维一举入账160万。

几个月后,罗振宇又如法炮制了“不告诉你盒子里有什么书”的售书事件。同样的,8000个单价499元的“神秘图书礼盒”从开售到全部卖光,只用了一场电影的时间。

2015年底,罗振宇首场年度演讲的4000张门票被售罄,还吸引了几百万人通过视频直播观看。值得一提的是,罗振宇在首场演讲推出的99张定价4万元的20年联票,以及300张定价3万6千元的19年联票,均被一抢而光。

仅这一场演讲,罗振宇就进账几千万。

后来的得到时期,罗振宇继续深耕卖货,缔造了不少网红课程和明星讲师,比如因《奇葩说》而为人熟知的网红经济学家薛兆丰。资料显示,《薛兆丰的经济学课》定价143元,在面世一年后销量就超过100万册,这意味着仅靠营销薛兆丰一人,罗振宇就能轻松入手一个亿。

真实情况确实如此吗?

从招股书披露的经营数据来看,自2017年至2020年Q1,思维造物营业收入分别为 5.56亿元、7.38亿元、6.28亿元和1.92亿元。对应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187.79万元、5329.76万元、1.17亿元及1327.82万元。

需要注意的是, 非经常性损益对思维造物贡献了占比不小的利润 。

2017年及2018年,思维造物通过投资理财获取的收益分别为1193.43万元及1286.41万元,该收益在此后消失。2018年及2019年,公司又获得超过2500万元的政府补助,该部分收益在今年一季度锐减至5300元。

招股书还提到,2020年Q1,思维造物的毛利率仅为42.01%,低于竞品掌阅 科技 的42.99%、中文在线的56.09%和中公教育的57.66%。简单来说,从营收来看罗振宇不算吹牛,但公司的利润确实不尽人意。

从营收结构来看,思维造物的营收分为线上知识服务、线下知识服务和电商三个板块。招股书显示,最近三年公司线上知识服务的营收占主营业务营收的比例分别为58.9%、68.7%、66.3%及54.7%。也就是说,卖课依然是目前思维造物的营收主力。

然而就具体数据而言, 卖课业务或许也没有太高的增长前景 。

招股书显示,思维造物的线上知识服务业务从2018年的5.07亿元下降到2019年的4.12亿元,同比下降18.75%;而在今年一季度,思维造物线上知识服务业务收入为1.05亿元,也仅为2019年的四分之一,这意味着该部分业务在今年不会有明显增长。

在利润下行、核心业务没有明显增长的背景下,目前思维造物的市场预期已较2017年缩水不少。

数据显示,本次思维造物拟募集资金10.37亿元,以发行募资计算,公司的整体估值为41.5亿元。按罗振宇合计持股比例41.67%计算,公司上市后,其个人身家约为17亿元。

如果罗振宇可以顺利敲钟,思维造物就是名副其实的“知识付费第一股”。要知道在罗振宇冲击资本市场之前,已经有两个同行铩羽而归。

第一个是 财经 作家吴晓波。

吴晓波的公司巴九灵成立于2014年,并于2018年3月改制为股份制公司。工商信息显示,巴九灵公司包括 财经 自媒体“吴晓波频道”、培训项目“企投家学院”、整合营销部“新匠人事业”等。其中,“吴晓波频道”作为 财经 领域的自媒体大V,是巴九灵的核心资产。

2019年,培训领域上市公司全通教育宣布拟以15亿元收购巴九灵96%的股权,此为吴晓波借壳上市冲刺A股的策略。然而这次的重组并未成功。

2019年9月27日,全通教育官宣“终止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

根据深交所的问询函,吴晓波借壳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交易存在“吴晓波个人IP证券化”的问题。换句话说,监管层认为吴晓波的个人IP和巴九灵深度捆绑,或将对公司经营造成负面影响。

从这个层面来讲,罗振宇也和吴晓波存在相同的困境。

在罗振宇运营冠其姓氏的《罗辑思维》时,真格基金创始合伙人王强就曾在某次交流会中提出质疑,伴随罗振宇个人名望的不断流失,高度依赖其个人IP的罗辑思维也终将走下神坛。但好在得到APP上线后,思维造物的整体运营开始踏入“去罗振宇”的正轨。

另一个知识付费领域的失意者是喜马拉雅。

早在2015年,还在做免费音频的喜马拉雅就想通过VIE架构登陆美国资本市场,但因为当年出台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所限,喜马拉雅放弃了美股上市计划。同年11月,喜马拉雅开始转战A股,但同样因为政策对企业盈利指标要求等原因,喜马拉雅的上市计划再次泡汤。

事实上,喜马拉雅面临的问题和吴晓波、罗振宇的“名人反噬”有所不同,其障碍主要在于公司内部的版权和变现困境。

据业内人士所述,喜马拉雅类似于声音领域的出版社,收入主要依靠广告收入和付费业务,成本则主要来自版权的购买和推广。可以说,版权是喜马拉雅公司运营的根基。

据网易 财经 消息,喜马拉雅从2018年至今,陷入版权类司法纠纷的记录高达600多起,被喜马拉雅侵犯著作权的当事人中既有人民文化出版社有限公司、腾讯等企业,也有多位知名创作者和演员。

版权纷争之外,喜马拉雅的变现之路也走得艰辛。

据品玩报道,2018年底,喜马拉雅创始人兼联席CEO余建军曾透露平台上有95%以上的内容免费,5%的内容付费。大比例的免费内容体现出当时已经成立5年的喜马拉雅,依然在用户教育不足、获客乏力的市场环境中挣扎。

近年来喜马拉雅愈发倾向于集中开发头部IP合作,并与流量艺人合作,集平台之力制作独家内容;但巨额投入对于迄今为止尚未透露盈利信息的喜马拉雅来说明显是一种负担。

总而言之,吴晓波和喜马拉雅的身先士卒,让今天站在深交所门口的罗振宇显得尤为不易,毕竟知识付费的行业风口早就过去了。

在行业爆发的2016年,千聊、 值乎 、知乎Live、喜马拉雅、微博问答等玩家轮番登场,红杉、腾讯、高盛、顺为等大资方相继入局。2017年,入局知识付费的平台在增多的同时,也在逐步向细分领域深耕发展。

然而伴随知识付费的市场规模不断壮大,资本圈的声音却越来越小。投资界数据显示,知识付费投资在2017年有52起投资事件,到2018年降到41起,到2019年仅有不到10笔投资。

资方已经不再相信知识付费的宏大叙事,情急之下,登陆资本市场或许已是最后的选择。

得到就像一个药妆店,在这家店里,你可以买到治疗焦虑的“药”,或是用来塑造个人形象的“化妆品”。

2015年推广得到时,罗振宇曾做过这样的比喻。不过到了今天,罗振宇也不得不焦虑了。

根据艾瑞数据,随着用户对内容的辨别和筛选能力的提升,即使是中上游玩家的在线知识付费产品平均复购率也仅为30%。企鹅智酷的数据也显示,在有过知识付费行为的消费者中,28%表示体验满意,49.7%表示一般,12.3%表示不满意,认为自己可以找到免费途径来获取。

理论上只有用户多读书,罗振宇才能多赚钱。但他没想到用户一旦读了书,就不那么好骗钱了。

罗振宇是不是骗子,为什么?

导语:罗振宇是不是骗子,为什么?

关于“罗振宇是不是骗子,为什么?”这个问题,小编整理了多个来源的用户回答,供大家更全面的了解。

1、精彩回答:

“认识”罗振宇是《罗逻思维》开播的时候,记得当年都是守在电脑前打开优酷等着节目刷新,后来罗胖开通了微信公众号,每天60秒也是天天听.再后来守在电脑前看罗胖的“跨年演讲”也许我知识有限或许是我眼界比较窄、但我始终觉得罗胖的节目做的很好、虽然有些观点不符合主流,但就是这些另类的角度给了我一个重新厘定认知的视角.后来罗胖卖书了,卖会员了、再后来什么都卖了、商业的意味就变的越来越浓厚了.很多人就开始讽刺、批判、谩骂。其实是从目标客户上剪羊毛的手法出现了偏差、继而一错再错、像罗胖这样的思想节目受众基本上都是一群“文艺青年”他们的特性是敏感、聪明、羞于谈钱、鄙视文化商业化.我不想赘述.最后简单的说一下罗胖团队的运营套路、他们是以文化产媒体的方式通过节目内容吸引受众客户、再由客户保有量开发节目的周边商品、这样的套路本身很稳健,但他们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中国的互联网用户习惯于吃“免费午餐”一旦收费就会形成逆反心理!

2、精彩回答:

真正值得讨论的是,罗振宇及其缔造的得到、这两年兴起的知识付费,在历史上将呈现怎样的意义?“得到”的定位,准确说法是“知识中间商”。它解决的是在知识领域内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扮演的是将难度知识转化为大众能理解的中间人角色。人为什么需要学习知识?学习知识究竟有什么用?知识满足什么需求?有价值的知识,可以换来权力、财富。前互联网时代的知识变现。书籍报纸时代,诞生金庸、古龙、余秋雨这些知识变现的领军人物。工业时代以来的传统课堂学习仍在,但对人的作用正在下降,学习方式在信息时代正在发生深远而不可逆的变化。

3、精彩回答:

不能算骗子,但内容粗制滥造严重,模式重复,最近每期都会卖书。这感觉就好像懒得写文案,就找来十个文案粘贴复制一样。不存在多么高深的理论,一切都只是换个名头。第一步:制造内容,这个时期的《罗》内容很有吸引力,而且节目时间没有现在长,节目的节奏感把握的比较好,基本几分钟会有一个“包袱”吸引你看下去。制造内容随之而来的是流量。要把流量聚拢起来,就需要一个“根据地”,线下叫沙龙,线上他给取名叫“社群”。“社群”之目的与其说是“互动”和“互联网思维”的“根据地”,不如说是卖家通过聚拢买家,培养买家习惯而让买家在想找到卖家的时候知道卖家在哪里,从而达到降低推广成本,提高再次购买率。这和淘宝卖家给买家开的QQ群差不多(当然会有不同)第三步:形成订单。在形成订单的过程中,按老罗自己的话说“我们做了很多互联网思维的尝试”。终于在不断努力之后老罗发现了赚钱的新大陆,“卖书”。(我猜原因可能有两个:一个是怕开始就卖书,人都跑光了,毕竟他老罗不是美少女,没人愿意看老头,比如某讲红酒的视频,我就是愿意看,和内容无关,就是因为人漂亮,话说这位美女就在知乎…手机码字,先到这里。

4、精彩回答:

最开始的时候罗振宇做的是逻辑思维,是一个视频节目,平时在视屏里最后都会说句,死磕自己愉悦大家,罗振宇自己的说法是,做一个读书人,说给大家听后来的视频节目一直都是在优酷平台播出,一开始的视频是20分钟左右,发展都最后,一个视频最少都是在50分钟,同时也开了微信公众账号,里面卖一些书,读书用品,每天公众账号会推送60秒的语音,并同时拥有自己的app得到在2017初,逻辑思维离开优酷,搬回自己的平台,得到,视频节目,换成了,每天一段10分钟的音频介绍下得到,是一款学习的app,每天都有很多知识界的大咖,比如李笑来老师,薛兆丰老师(我也定了他的专栏),等等,还有没天听本书,其中罗振宇,和李翔商业内参是免费听每年12月低,逻辑思维都会做一场跨年演讲,主要是罗振宇,一个人,连续演讲4个小时,今年是第三界,会在上海的奔驰中心,虽然我没钱买票去看,每天都会看直播,去年直播在优酷看的,花了30充了优酷会员才能看首先有人在网络发过,在得到上学习了没用,个人觉得学习,不管学什么都是会有用的,只是没那么快得到回报,算是个长期的投资

5、精彩回答:

这个定义莫名其妙啊罗胖只是转述知识,你愿意花钱就听收费的不愿意花钱就听免费的,为什么说人家是骗了?骗的意思是捏造事实,他所有的知识点都是有出处的。换句话说,很多人是眼红他的规模不断变大,你不仅仅可以学习罗说的书,还可以学习他说话的方式,他说话的预期啊知识付费,本身就是对的,你付了小钱,获得大量知识,这是等价的但是,不要以为听了罗胖的几次声音,几次书的评说,你就能成功,他不是成功学,他要求你的知识要有积累,要有基础,要有一定的经历,再辅以他的付费知识,才有前途

KOL的价值观正在悄悄影响着你的消费行为

对某一事物、某一个人的认可度,导致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在改变。当你在选择一款商品的时候,你往往是从商品的品类开始考虑的。优先考虑品类的购买方式,往往是对选购的商品有明确的目的性的。比如,你想买手机、想买电脑,想买衣服,想买化妆品... ...

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再有计划地去购买,很多时候是因为身边的人在用某个品牌的商品,激发你的购买欲。很多时候,人们也慢慢地不再自主去思考该为自己,为生活添置什么新物品。人们购买产品依据其实是对某一个人、某一个价值观、某一个生活方式的认可度。

其中,KOL(关键意见领袖)的价值观与生活方式对很多人都有一定的影响。“逻辑思维”就是一个很好地例子。

关注罗辑思维公众号的人都知道,罗胖卖好多东西,比如书、茶叶、包、玩偶、书、课程,最厉害当然要数得到App了。只要符合他们的调性,啥都可以卖,也大量的粉丝去购买,从来不愁销路。粉丝根本不需要考虑品类的问题,只要罗胖说好,一窝蜂的人就去买了。这样的一位意见领袖,根本不是走传统营销的套路,更别说定位理论了。说不定哪一天,罗胖还能取代传统出版商的地位呢。

特别是得到APP里面的订阅,粉丝都不用听完语音或试看,就会直接购买。实际上,罗胖用自身来背书所销售商品或服务,同时粉丝又认可罗胖的人格和价值观,才去毫不犹豫地购买他不同品类的商品。

本质上,用户购买的不仅仅是商品,而是对他们“高性价比”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认同感。所以聪明的媒体公司和平台,很早就发现了KOL意见领袖的价值,所以才有了现在的KOL营销。其中,微博的一些大V转发分享就是KOL营销中的一环,已经形成一条清晰的产业链。

而Viral Acces作为玩转KOL网红营销的先行者,与海KOL网红达人合作,帮助越来越多的企业有效地推广他们的品牌,提高品牌知名度。利用KOL的价值观及生活方式提高人们对特定品牌的认知及认可。规模化的操作,使得合作推广高效进行,已经成为行业的佼佼者。

现在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正在慢慢地改变,我相信品类战略依然有效。但是在前行的道路上,别忘了抬头看看周围的变化。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