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王生活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技生活 > 正文

科技生活

什么时候我们计算时间(我们是怎么计算时间的)

admin2022-12-03科技生活135

在远古时代还没有历法的时候,当时的原始居民究竟是如何记年月日的?

原始人类没有准确计算时间的方法,他们只能大概的知道太阳的升起和降落作为时间的标准。要准确的计算年月日是非常复杂的,其实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历法。历法是根据自然现象来得出一套严谨计算时间的方法,在文明落后的原始年代,那个时候人类还没有这个能力创造出这样的一套历法,他们还不知道如何计算年月日。

但是曾经出现过一个文明他们制造出了一套历法,但是他们存在的年代至今无法确定。这套历法就是玛雅历法,这个文明就是玛雅文明,玛雅人的出现至今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但是从他们留下来的建筑遗址来看,这个种族绝对是超出了当时人类文明发展的程度,所以很多人都说他们是外星人,他们本来不属于地球。

不管他们来自哪里,但是他们留下的玛雅历法对我们现在的历法有重要的影响。玛雅历法中太阳年的长度是365.242129天,这个和我们现在的理解年的概念基本上吻合,可见玛雅人的历法之精准。玛雅历法中还把52年作为一个周期循环,这其实很符合金星的运行轨迹。

玛雅人历法的精准让很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同时也赞叹玛雅文明的厉害之处。玛雅历法中有一种长纪年历,推算时间的方法极为的复杂,这种历法共分为九个等级,最高的等级代表6300多万年,这样的计算方法就是现在也很难做到。

古代人没有现在的时钟钟表,那么他们靠什么计算时间呢?

明朝的万历二十八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中国传教时,将钟表带进中国。那么,在没有钟表的岁月中,我们的祖先通过什么计时呢?子时,丑时这些时刻又代表了什么?与我们现在的时间有什么关系呢?

让我们先看一看古人是如何表示时间的吧。

“小时”是怎么出现的?古人什么时候上班?什么时候吃饭?

最常见的一种计时方式就是十二地支计时法。古人把一天分为12个时辰,采用十二地支作为时辰名称。到了北宋时候,古人又把一个时辰分为“初”和“正”两部分,因为这是一个时辰的一半,比一个时辰短,所以就叫做“小时”,这也是现代汉语中“小时”的来历。

时辰的起点是子夜,也就是子时。子时分为两个部分,就是“子初”和“子正”,也就是我们今天的23:00 – 01:00。

丑时是我们现在的01:00 – 03:00,因为古时候的这个时间段里,鸡已经开始打鸣了,所以丑时又叫做“鸡鸣”。

寅时是我们现在的03:00 – 05:00,这个时候天已经渐渐要亮起来了,所以寅时又叫做“平旦”和“黎明”。

卯时是我们现在的05:00 – 07:00,这个时候太阳已经出来了,所以卯时有叫做“日出”。在这个时间段里,古人已经开始上班了。衙门里的官吏在这个时候开始查点上班的人数,又叫做“点卯”,可见古人上班还真是够早的。

辰时是我们现在的07:00 – 09:00,古人一般在这个时候开始吃早饭,所以辰时有叫做“食时”。

巳时是我们现在的09:00 – 11:00,这个时间段是临近中午的时候,又叫做“隅中”。在隋唐以前,古人一天只有两餐,没有中午饭。隋唐之后,古人才开始“一日三餐”,也就是在巳时开始吃午饭。

午时是我们现在的11:00 – 13:00,这个时间段太阳升到天空的正中,所以午时又叫做“日中”。古人一般在这个时候午睡,因为他们认为这个时间段小睡一下对健康有好处。

未时是我们现在的13:00 – 15:00,这个时间段太阳开始向西沉下,所以未时又叫做“日昳”。

申时是我们现在的15:00 – 17:00,古人在这个时间段开始吃晚饭,所以申时又叫做“哺时”。

酉时是我们现在的17:00 – 19:00,这个时间段,太阳已经向西落下,所以酉时又叫做“日入”。

戌时是我们现在的19:00 – 21:00,这个时间段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所以酉时又叫做“黄昏”。

亥时是我们现在的21:00 – 23:00,这个时间段夜色已深,古人都已经停止活动,安然入睡了,所以亥时又叫做“人定”。

午时了解过了,“午时三刻”的“刻”又是什么?

我们已经知道了古人使用漏刻计时。古人把一昼夜,也就是十二个时辰分为100刻,刻在漏刻的刻箭上。如果换算成现代计时单位,那么1刻就等于14分24秒。明朝始终传入中国后,古人发现百刻制中的1刻不是整数,于是到了清朝,古人又把一昼夜分为96刻,这样1刻就是现在的15分钟了。

那么,我们来算一算,“午时三刻”是什么时候呢?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更”又是什么呢?

汉朝的皇宫中,值班的人员被分成五个班次,轮流更换值班,所以古人把这五个时间段称为“五更”。

一更就是戌时,二更是亥时,三更是子时,四更是丑时,五更是寅时,对应现代的时间段可以在上文寻找。

古人报时的方法是击鼓和敲钟,还在城市中建立钟鼓楼,用来向全城的百姓报时。唐代实施晨钟暮鼓,傍晚时分,鼓声响起,城门关闭,实行宵禁;黎明时分,钟声响起,城门开启,百姓们就可以自由行动了。这也是“晨钟暮鼓”这个成语的由来。

上一篇文章我们带着孩子制作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日晷(详见文章《五一丨出门人挤人,不如在家跟孩子这么玩!》),现在又了解了古人对时间的表达方式,可以在孩子观察日晷的时候,把这些小知识讲给他听。我们期待下一次国学课堂的相遇!

申时是什么时候

申时是什么时候

申时是什么时候?我们现代计算时间的方式是按照二十四个人小时来计算的,古代是分为十二个时辰计算的,不少人好奇古代的申时是什么时候。接下来就由我带大家了解申时是什么时候的相关内容。

申时是什么时候1

申时乃下午三点到五点,五行表金,主忠厚,诚信,乃太阳温暖,美好之时。申时出生之人性格睿智,口齿伶俐,善交际,风风火火,心思细腻,知书达理,聪颖,有前瞻力,自身能力强。激情澎湃,善谋断,喜好取巧,心思灵动,有出人意表之能。

申时之人,事业能力尚可,自身工作能力强悍,头脑灵活,人缘好,富有个人魅力,有贵人相助,一世峥嵘,缺乏坚韧之心。不喜平凡之工作。与同事关系上佳,善于应对突发事件。

申时之人,,对家庭认真,婚配适龄,中年家庭美满,晚年幸福安康。负责,子孙盈满,夫妻爱慕,对爱情憧憬,钱财优越,子孙安宁。一生温良温良淳善。

申时是什么时候2

申时具体是什么时候

申时具体是15时正至17时正。

古代将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每一时辰相当于现代的.两个小时。

古人根据中国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子时23~1点,丑时1~3点,寅时3~5点,卯时5~7点,辰时7~9点,巳时9~11点,午时11~13点,未时13~15点,申时15~17点,酉时17~19点,戌时19~21点,亥时21~23点。

扩展资料:

十二时辰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将历法上的12月名称应用到天文方位上。

北方为子位,南方为午位,东方为卯位,西方为酉位,一昼夜太阳运行12个方位回到原处,这样便产生了太阳位于一个辰位为一个时辰的概念,一昼夜为12个时辰,人们便可以用太阳在天空所处的方位来确定时间。

这套计时方法为人们所接受并沿用下来,《汉书·翼奉传》中载有元帝初元元年“日加申”,意为太阳位于申的时刻,后又进一步简化为“午时”等,用十二地支单独命名。

此外,人们还用“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这样更加形象的别称,分别对应子时、丑时、寅时等十二时辰。

中国从什么时候计算日期年份的?怎么计算?中国日历从哪年开始的?是1年吗?

公元纪年是以基督耶稣的出生日开始。

我们国家是从1912年民国建立才开始使用公元这个之间纪时的。

因为辛亥革命的爆发,我们彻底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因为孙中山先生受到西方新思想的熏陶和影响,他提议到用公元来计时,我们也正式开始了公历这样一个时间纪实。

但是,我们也没有放弃自己国家原来的计时及方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出台新规,两种方法同时使用,那我们的新年依旧是按照阴历来过。

扩展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纪年采用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公元纪年制度,这是1949年9月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协商决定的。会上,大家一致认为,应采用现代世界大多数国家公用的纪年制度,即用公元为新中国的纪年。

它以耶稣诞生之年作为纪年的开始。在儒略历与格里高利历中,在耶稣诞生之后的日期,称为主的年份Anno Domini(A.D.)(拉丁)。

而在耶稣诞生之前,称为主前Before Christ(B.C.)。但是现代学者为了淡化其宗教色彩以及避免非基督徒的反感而多半改称用公元(Common era,缩写为C.E.)与公元前(Before the Common Era,缩写为 B.C.E.)的说法。

在中国,早在公元前4000多年就有了自己的历法。从黄帝纪年开始,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中国使用的是“干支纪年法”,即把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分别组合起来,每60年为一个周期。

由于公元纪年的起点是公元1年,所以大多数对公元纪年有充分了解的科学家和世界上大多数权威天文机构,都明确支持21世纪始于2001年的说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公元纪年

时间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计算的 我想知道

耶稣诞生为界限之前是公元前之后是公元后,在中国大概在汉朝刘衍时算起

农历中一天的开始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古人是用什么计算时间的?

子半即12点算新一天开始,这在古代历法中是常识。

在历史进程中,祖先在不同的时期发明和制造了各种适应当时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需求的计时器。其中主要有圭表、日晷、漏刻、机械计时器等。

圭表

圭表是我国最古老的一种计时器,古代典籍《周礼》中就有关于使用土圭的记载,可见圭表的历史相当久远。圭表是利用太阳射影的长短来判断时间的。它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直立于平地上的测日影的标杆或石柱,叫做表;一为正南正北方向平放的测定表影长度的刻板,叫做圭。既然日影可以用长度单位计量,那么光阴之“阴”,及时间的长短,,用“分”、“寸”表达就顺理成章了。

日晷

日晷也是通过观测日影计时的仪器,主要是根据日影的位置以确定当时的时辰或刻数。从出土文物来看,汉以前已使用日晷,在机械钟表传入中国之前,日晷一直是通常使用的计时器。日晷的主要部件是由一根晷针和刻有刻线的晷面组成,随着太阳在天空运行,晷针的投影像钟表的指针一样在晷面上移动,就可以指示时辰。

漏刻

圭表和漏刻都是用太阳的影子计算时间的,然而遇到了阴雨天或黑夜便失去作用了,于是一种白天黑夜都能计时的水钟便应运而生,这就是漏刻。漏,是指漏壶;刻,是指刻箭。箭,则是标有时间刻度的标尺。漏刻是以壶盛水,利用水均衡滴漏原理,观测壶中刻箭上显示的数据来计算时间。作为计时器,漏刻的使用比日晷更为普遍。我国古代诸多文人骚客留下了许多有关漏刻的富有诗情画意的章句。如唐代诗人李贺:“似将海水添宫漏,共滴长门一夜长。”宋代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在机械钟表传入中国之前,漏刻是我国使用最普遍的一种计时器。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