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王生活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技生活 > 正文

科技生活

猪为什么不好养(猪为什么不好养了)

admin2022-12-06科技生活90

猪为什么越来越难养?

现在养猪越来越难了,这是养猪行业里每一个从业者的共识,不论是散户饲养或者规模饲养,都有共同的感受,现在遇到的问题是:猪为什么越来越难养?

这个问题的答案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

1、猪发病越来越多,疫病是原因之一。

       改革开放前,大家养猪常见的猪病主要是猪瘟、猪肺疫、猪丹毒和仔猪副伤寒等、猪场完全可以非常有效地控制,即使发病也比较容易治愈(猪丹毒、猪肺疫、仔猪副伤寒等),对养猪生产基本没有产生太大危害,更没有出现过如同2006年那样影响范围广的神秘猪病(蓝耳)。现在则不然了,猪病太多了,危害最为严重的猪瘟变成非典型了,又出现多种严重危害养猪生产安全的猪病:蓝耳病(还在发生变异)、圆环病毒感染、伪狂犬病、猪流感、细小病毒感染、萎缩性鼻炎、传染性胸膜肺炎、副猪嗜血杆菌感染、链球菌病感染等等,而且感染形式复杂化,大多是混合感染,单一病原感染的情况基本上不存在,以至于通过临床剖检,看什么病像什么病(主要脏器的出血性素质变化已经不具有特异性了),通过实验室检验,一定是多病原感染。由于疫病种类太多,(如蓝耳病、圆环病毒感染等)没有便捷可操作的控制办法,所以,养猪人都抱怨:猪越来越难于饲养,控制疫病非常难。

2、免疫抑制类疾病(蓝耳、圆环等)是原因之二。

       1996--2006年,我国开始流行猪繁殖和呼吸障碍综合征,又称蓝耳病,自此,猪病的流行和危害“更上一层楼”,由于蓝耳病病毒,还包括猪瘟病毒、伪狂犬病毒、猪流感病毒,都可以影响猪的免疫功能,又称为免疫抑制病毒,一旦被这类病毒感染后,猪的免疫能力下降,免疫应答水平降低甚至丧失,因此猪完全被暴露在多病原包围的环境中,结果只能被感染发病,造成的危害是持续的和持久的,成为生产安全的持续杀手,现在我国的养猪生产被这类病原感染的现象是十分普遍的。

3、高生产力水平的廋肉型猪对饲养管理条件有更高的要求是原因之三。

       现在养猪生产采用工厂化生产工艺,对猪品种要求很高,要求产仔数量多(每窝产仔11~15头,每年产仔2.3~2.6窝)、生长速度快(每天长1公斤)、饲料转化率高(2.5公斤饲料长1公斤活重)、肉质品质好(肌间脂肪)等等。现代的瘦肉型猪品种的遗传潜力可以实现这样的目标,但必须配套相应的环境条件(营养和饲养、环境控制等),和减轻不良环境的刺激。在传统养猪生产中,一般的饲料,甚至不用全价饲料就可以把猪养好,但是饲养瘦肉型猪就很不一样了,在现代化养猪生产中,对饲料、饮水、密度、温度、有害气体等都有严格的要求而,为了预防疫病的发生,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大量抗生素、营养增强剂、免疫增强剂、抗应激制剂等等,而且产品五花八门,推销人员如同蚂蚁一样多,介绍产品口如悬河,多种产品良莠参杂,造成猪场管理者眼花缭乱,不知如何选择?

4、在切断传染源锁链缺乏有效的控制机制是原因之四。

       传染病流行离不开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这三个环节,这三个环节构成传染病流行的传染锁链,因此控制疫病也必须从有效切断传染锁链的角度考虑。从扑灭传染源的角度来讲,必须首先解决种猪场带毒(病)生产的问题,种猪场是养猪生产的源头,我国有庞大的种猪生产规模,2007年我国种猪场447个,当年出栏种猪近1120万头,相当全年存栏母猪数量的25%,种猪场的影响已经覆盖全国,种猪的健康水平影响全国养猪生产的安全,至关重要。但事实上,相当多的种猪场同样存在多种疫病感染和带病生产的问题。为了有效控制疫病影响,把种猪场的健康管理起来十分必要。

       扑灭传染源的第二个问题就是染疫猪的合理扑杀补贴和及时到位。为了在最短的时间控制和扑灭疫病,获得疫情信息是非常重要的,现行的疫情报告制度依靠养殖场户自觉报告和各地的动物卫生监督部门监督发现。实践中,饲养场畜主是最先获得猪群疫病信息,甚至也知道得了什么病,本来他们应该最先报告给有关部门,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但是现行疫病报告制度没有给报告人带来任何帮助,报告人没有因为报告疫情而得到必要帮助(如治愈疾病),也没有因为报告疫情扑杀染疫猪而得到合理的经济补偿,反而带来一系列麻烦,(配合扑杀染疫猪、追查疫源、划定封锁、主管部门的批评等)畜主不但承担经济损失,还要搭上时间等。如果将病死猪卖了,不仅可以得到经济收益(那怕少一点),当追究他时,他完全可以用“不知道”而搪塞,而疫病管理部门对此没有一点办法,(甚至管理部门也不乐意知道,因为知道后也必须逐级上报,谁也不乐意报告本地有疫情!现行的疫病管理办法是报告制度,报告了就有,不报告就是没有,其实不报告不一定没有!)这样做的结果是扩大了疫病的传播。

       造成猪越来越难养的原因简单总结为:发病多、病后难治疗、生产成绩差、传染源控制机制差。尽管硬件设施、饲养管理和营养水平都改善了,依然问题很多(发病多、难治愈、生产成绩差)。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发病多?病后难治疗?生产成绩差?

我们历经十年研究发现:

1、导致猪越来越难养的直接原因是猪自身健康模型出了问题、机体的组织 器官损伤是导致发病多、病后难治疗、生产成绩差的最直接原因。

2、导致机体组织器官损伤的核心原因是毒素,毒素有量变发生到质变,损伤组织器官,导致免疫力低下,疫苗效果差,病后难治愈。

3、猪群发病模型

毒素--损伤组织器官--机体常在的病原菌趁机繁殖--免疫力低下--生长不均匀--疫苗效果差--病后难治愈。

究竟是什么毒素导致的组织器官损伤?

       饲料原料的重金属残留、农药残留、六号汽油等毒素,是引起机体组织器官损伤,是猪难养的核心原因,普通的药物难以清除这些毒素,这些毒素比霉菌毒素要厉害的多,且国家没有标准,很多专家找不到原因就把矛头指向霉菌毒素,试想一下20年前饲料发霉严重还是现在饲料发霉严重?答案肯定是20年前饲料发霉严重,但20年前猪发生霉菌毒素中毒比例较少,这就说明霉菌毒素有危害不等于饲料里面的霉菌毒素有危害,因为现在饲料里面的霉菌毒素较少。

       当前临床疾病绝大多数是组织器官损伤为罪魁祸首,病毒、细菌作为继发病症出现,所谓的用药效果差或反反复复的疾病都是原因没找到,治疗方向错误,抗病毒控制继发感染都是解决的标证,解毒修复,恢复机体自愈功能才是治本的关键,组织器官无损伤,病毒发病率很低,即使发病很容易治愈。针对当前猪难养的核心原因,清除毒素、修复受损组织器官、恢复机体自愈功能是保障猪群健康的有效方案。

技术交流热线:18037796925  13783603865

猪之所以不好养是因为没有地瓜叶吗

养猪行业有人养好有人养得差,除人与人的素质的差距因素,我们还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一、环境因素:环境的好与坏是决定养猪效益的重要因素,环境因素说起来也很复杂,如猪舍的朝向、排污设计、夏季的降温、冬季的保暖、新鲜空气的交流、采光等等,总之你诺给猪猪们安排一个它很舒服适宜的环境,它们会很快乐的成长,即使品种差点、营养差点它们也是很满足了。反之,你品种再好、营养再好它们也整天很压抑,很应激,很亚健康!

二、水的因素:万物之源是水,水是生命之源,水的质量也是决定猪场效益的重要因素,有好水才能养出好猪。所以要关注猪场的水质量。

三、品种因素:好的品种组合在同等的营养水平下,它的全程料肉比在2.4至2.8之间,不好的品种组合它的料肉比在3.0至3.4之间,所以后者的造肉成本直接吃掉了猪场利润。

四、营养因素:不同的品种、不同年龄阶段的猪有着不同的营养需求,如但发现母猪乳水少、发情不正常时要考虑配方中的营养水平或饲喂量,但发现 保育猪、小猪的长得慢毛长毛粗,就要考虑饲料中的能量与粗纤维是否搭配合理,总之营养来之于预混料、 玉米、豆粕、麦皮等饲料原料。

五、防疫与保健因素:定期的特异性疫苗接种和定期驱虫消毒是猪场健康生产的有力保障,定期驱除体内外寄生虫、寄生菌的保健是提高猪场猪群的抵抗力。如夏季添加vc就是增强猪抗热应激的能力。总之防疫就是构建猪的特异性免疫力,保健就是提高猪的非特异性免疫力。有了过两种免疫力,猪群就健康了。

六、管理因素:猪场的管理因素就是:细节决定成败,而且是环环相扣,所以每个环节管理者都要做到细致尽善尽美,为什么夫妻档的猪场的生产指数要比规模厂高,其实就细节做得比他们到位。

七、经营因素:经营就是买和卖的问题,买进来的不最贵的就最好,可以通过测试和对比来选择性价比最好的产品来提升猪场效益。卖猪要有敏锐的判断力,该出手时就出手,该压栏时就压栏,就是说养的好,也要卖的好,这样效益才可观

猪的食量很大的不容易养的是什么意思

猪的食量很大的不容易养的意思是幼猪吃的东西很多的话不好饲养。通常都是刚刚断奶2到3个月的猪,他们的消化功能以及胃肠壁吸收功能都还没有健全,如果采食过量的话将很容易导致他们消化不良甚至有些还会对猪造成肠胃功能的极为严重的损坏,所以才会有猪的食量很大的不容易养这样的说法。

养母猪难,母猪难养,到底是什么原因

后备母猪难发情,品种母猪当肥猪卖

现在后备母猪的发情逐渐成了一个大问题。正常饲料供应、公猪的适时诱情、驱赶刺激、药物调理。各种方法都用遍了,后备母猪发情率却一直上不去,每批后备母猪都剩下不少。小后备养成大后备,大后备养成老后备,最后不得不忍痛淘汰。

究其原因在于后备母猪130斤以上生殖腺开始发育却没有及时的调理,造成母猪生殖系统发育异常,母猪卵巢功能低下,对公猪的刺激反应冷淡。这样的母猪即使药物催情,强行配种。产仔数一般也不会很高,利用年限也很低。

二、一胎断奶不发情,年纪轻轻就淘汰

一胎母猪难管理,产仔数低,容易发生难产,产后奶水少,小猪长得慢断奶体重低。这些都是后备母猪在产房容易发生的。此外,断奶一胎母猪还容易发生断奶发情迟缓,断奶不发情现象,增加母猪的非生产天数,更严重的直接造成淘汰。

分析原因在于卵巢经过一个怀孕期的休眠,母猪产后卵巢很快进入一个发育期,为第二次发情排卵做准备,此时如果饲养管理跟不上,母猪雌激素分泌不足,不仅会引起泌乳不足,而且会引起卵巢二次发育障碍。造成母猪断奶后的发情迟缓,甚至不发情。

三、母猪产程延长,死胎增多

母猪产程过长是让许多养猪老板头疼的问题。产程延长不仅会造成母猪产后感染几率大增,而且会造成窒息死亡仔猪(白胎猪)的增多,更严重的会造成死胎滞留,引起严重的子宫感染。

造成这种原因除了运动不足,饲料单一之外,还有更大的原因就是母猪雌激素分泌的不足,造成母猪的宫缩无力,引发母猪的产程延长。由此可见母猪雌激素的分泌多少是直接关系到母猪生产能力的大小。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