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王生活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技生活 > 正文

科技生活

内燃机禁止上路是什么时候(内燃机什么时候出现)

admin2022-12-21科技生活193

在相关的法律法规中,摩托车是如何被定义的?电动车属于摩托车的范畴吗?

摩托车就是使用“内燃机”的车辆

电动车不属于摩托车的范围

把电动车也归于摩托车中,不合理

违反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管理规定条例

2005 年5 月1 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明确了电动自行车作为非道路车辆,只要符合GB 17761《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的要求,就可以上路行驶,使得电动自行车上路行驶合法化,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电动自行车发展的“身份”问题,适应了现阶段我国交通需求。而在另一方面,相当数量的产品,在最高车速、总质量、电动输出功率、以及驱动方式等方面超出了电动自行车标准要求,甚至实际已为电动摩托车范畴,但由于没有相应的标准法规和产品准入机制,遭遇了机动车道不能上,非机动车道上行驶违法的尴尬局面。

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作为截然不同的非道路车辆和道路车辆两类产品,以其环保、低噪、便捷、经济以及能源友好性,在国外均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我国台湾省也较早实现了电动自行车和电动摩托车的商品化。目前我国商务部等五部委出台的加强摩托车出口管理的要求中,也对电动摩托车的准入检验标准提出了要求。因此,为满足我国道路交通管理及市场需求,借鉴国外经验,尽快制定我国电动摩托车标准法规和企业及产品准入机制,将电动摩托车产品纳入道路车辆,进行规范管理已十分迫切。

1 我国电动摩托车的演变过程

实际上我国的电动摩托车是由电动自行车发展起来的,我国是自行车生产和使用王国,上世纪90 年代末,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庞大的自行车使用群体中有部分消费者追求便捷、省力,于是电动助力自行车便应运而生,并悄然在各地快速发展,到2005 年突破了600 万辆(这其中包括了大部分的电摩化的“电动自行车”)。

作为新生事物的电动助力自行车,在发展初期,由于对其机非定位认识不统一,产品技术标准法规滞后,在国家的层面上对其规范管理没有及时到位,而部分地方政府因其巨大的市场需求,通过地方法规的方式予以认可,使电动助力自行车在一段时期内处于合法与非法的两重尴尬局面。不规范的发展过程带来一定程度上不规范的发展结果,一方面,随着电动自行车市场扩大,用户需求也呈现多样化,车体宽大、造型时尚、动力强劲的电动自行车受到了越来越多用户的喜爱和欢迎,由于管理不规范和市场竞争,为了迎合人们的口味,我国的电动自行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轻摩化的趋势。到了2003 年这种轻摩化的电动自行车,取消了已经成为摆设的人力骑行功能,取消了脚踏、链条和飞轮,电池容量扩大,全面采用了轮系和优秀的制动系统,最高时速接近40km/h,甚至更高,车辆轮胎加宽,重量加大,已经完完全全成为了一辆摩托车。而另一方面,由于电动摩托车的标准和准入还不完善,且作为非道路车辆的电动自行车管理相对于道路车辆的摩托车管理门槛低很多,这些已电摩化的车辆,甚至一些原来专门用于出口而生产的电动摩托车也面向国内销售,并基本上以电动自行车的面目在路上违规行驶,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安全隐患。

2 电摩化的“电动自行车”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

首先,电摩化的电动自行车取消了人力骑行功能,车速比电动自行车更快,重量、外观都趋于了摩托车,这样的车辆行驶在非道路车辆的路上,势必给路上的行人等带来了安全的威胁;另外,目前的电动摩托车其实大部分就是做了一些技术改动的电动自行车,这种不烧油、速度快,价格在两三千元,和电动自行车差不多,还不用上牌照的“电摩”得到了很大的追捧,市场销售一度紧俏,但市面上的这种“电摩”存在很大的缺陷。

指标超标:国家规定作为非机动车的电动自行车车速不大于20 公里/小时,重量不大于40 公斤,有脚踏行驶能力,电动输出功率在300W 以下。而从电动自行车“改良”成的“电摩”,各项指标均超标,没有脚踏行驶功能,车速40km/h 甚至更高,输出功率在500w 以上,整体重量大于50kg。

质量缺陷:电动摩托车由于速度较快,在行驶时放电强度过大,所以电池使用寿命极短,据介绍,目前生产电动摩托车的厂家为降低生产成本,选择低档部件,经常发生故障。电机、控制器等主要部件技术不过关,整车使用年限低。因为,目前没有出台电动摩托车的国家标准,无法按照标准进行检测、鉴定,安全、性能指标如何无法确定。

安全隐患:电动自行车改装成的“电摩”,车身重量增加,在正常匀速行驶过程中,车身原有零部件的压力都会明显增强,在加速、高速以及路况不佳的情况下,车身承受巨大的压力,极易出现翻车、车身断裂、四大主件失灵、失控等事故,遇到紧急情况很难成功刹车,易导致交通事故发生。

其次,《道路交通安全法》只把电动自行车归为“非机动车”,目前,并没有对电动摩托车有明确规定,也没有上发改委的产品公告,没有给电动摩托车颁发过相应的生产许可证。道路交通法实施后,各地对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采取了不同的态度,对于合法化的电动自行车很多地方接受,加强管理,允许登记上路,而不符合电动自行车标准的电摩,态度是一样的,一律禁止上路,上路违法警察发现即罚款。

3 电动摩托车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在我国私人购买汽车能力还不普及的情况下,摩托车成为人们普遍欢迎的交通工具,这也就是我国为什么成为摩托车生产和销售大国的原因。而摩托车能耗大、排放污染由于技术问题比汽车还要严重,又因其轻便灵活,噪声排放污染分布更加广泛,由于技术和成本的原因,这些问题难于从根本上解决,在能源安全以及环保呼声日益强烈的今天,摩托车的发展只有寻求新能源才有前途。

电动摩托车具有操作简单、骑乘舒适、维护方便、噪声低、节能环保等优点,既可以作为普通市民上下班的代步工具,又可以作为中老年人的休闲用车,是名副其实的绿色环保交通工具,也是大中城市公共交通必不可少的补充,同时也是传统燃油摩托车理想的换代产品。

我国曾在“八五”“九五”“十五”规划中将电动汽车的研发,产业化列入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在电动汽车的各个领域均取得了成果,因电动汽车技术是一项集机械、电机、电子控制、材料、电化学制造为一体的系列工程,很快大批量的上产和商业化存在着一定的难度,而对于电动摩托车技术不如电动汽车高,电动汽车的研制成果可以直接被利用,使电动摩托车领域率先进入产业化、商品化成为现实。

电动摩托车结构简单,部件少,随着电子技术、电池技术的发展和改进以及批量生产,其性能价格比将显著提高。随着油价的不断上涨,而电机的效率较发动机的运行效率要高很多,电动摩托车的节能效果显著;采用快速充电技术和利用晚上充电,避开用电高峰;利用目前研究开发的单位体积下高储能电池,这都成为电动摩托车发展的可能。

目前我国规模较大的摩托车企业早已研制出技术较为成熟的电动摩托车,因缺乏相关标准,电动摩托车准入制度不健全,一直没有进入产品公告,同时因电动自行车管理不严,大批的电动摩托车进入了电动自行车行列。适时因势利导、疏堵结合,抓紧制定和颁布技术标准和管理法规,将电动摩托车纳入规范管理,必将为电动摩托车和摩托车行业

带来一个新的春天。

4 电动摩托车标准制定的原则

电动摩托车与传统摩托车相比在动力源和驱动系统方面上有其特殊的方面,而其他方面与其传统的摩托车的要求一致,因此电动摩托车要符合传统摩托车应符合的相关标准要求,同时还要对其特出的方面制定相应的标准。

电动摩托车标准制定的基本原则:1)与传统摩托车要求一致的不再重新规定,执行现有传统摩托车标准,例如:灯光、扶手、凸出物等方面的要求;2)对一些与电动汽车共性的标准,借鉴或直接引用电动汽车标准,也不再重新制定,例如,术语、电池标准等; 3)与传统摩托车标准没有抵触只是需针对电动摩托车特殊方面增加少量内容的,修订原有标准,补充相关内容,例如:操纵件、指示器标志等;4)对电动摩托车特有,不能与传统摩托车以及电动汽车标准兼用的,要单独制定;5)标准的制定由急到缓,有易到难,逐步制定完善电动摩托车的标准体系;6)与电动汽车标准的制定形式相同,考虑制定为推荐性标准且大部分以行业标准的形式制定,如果政府部门在对电动摩托车产品的准入管理中采用,则考虑哪些项目和内容是必需执行的。

5 标准制定的组织形式和首先考虑的项目

因电动摩托车涉及电驱动及摩托车,因此,在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下由电动车辆与摩托车分标委会共同组成标准研究制定工作组,以工作组的形式开展标准的制定工作。工作组成员由电动车和摩托车两个专业方面的人员组成,标准中既要针对电动车的特性提出要求,还要符合摩托车生产企业以及摩托车产品的应用,提高标准的可操作性。两个标委会秘书处人员为工作组主要成员,同时吸收有意愿参加该项工作的企业参加。

首先要考虑制定的项目:1)安全要求标准:电动摩托车为电驱动,动力源使用的是蓄电池,驱动系统采用电机,因此电动摩托车在其结构上要考虑电安全、蓄电池安全、充电安全;同时因驱动方式不同还要考虑与传统摩托车不同的机械安全;电动摩托车的使用安全要求,保证电动摩托车的规范发展。2)性能评价标准:电动摩托车性能是评价电动摩托车好坏的非常重要的指标,如果没有统一的试验方法标准,那末所标注的性能指标参数就可能有很大的水分,车辆的好坏不具有可比性。包括a)电动摩托车的续驶里程以及能耗试验方法标准。电动摩托车用动力蓄电池在完全充电的状态下依据标准的试验方法,能够行驶的总里程为续驶里程,所消耗的能量为能量消耗量。目前电动摩托车的续驶里程短是与摩托车相比不足之处,因此,车辆续驶里程和能量消耗量的多少是购车者首要考虑的一个重要指标。b)电动摩托车整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电动摩托车因动力源、驱动方式的不同,其动力性能(最高车速,加速性能、爬坡能力等)、可靠性、耐久性评价的试验条件、试验方法与传统摩托车不同,因此要评价电动摩托车整车性能,就要制定相应的试验方法标准。3)定型试验标准:这是我国机动车辆产品准入管理需要的标准。4)电动摩托车电机输出功率测量标准:电动摩托车电机输出功率是电动摩托车的一个重要指标,可能在标准的制定过程中会成为界定摩托车、轻便摩托车的一个指标,因此该标准也是首要考虑制定的。

6 其他

关于电动摩托车的称谓,一些人认为电动摩托车这个称谓本身就不对。理由是因为偏离了“motorcycle”的原意,摩托车就是使用“内燃机”的车辆,换成电力驱动,则丧失了“内燃机”的概念,电力驱动和内燃机驱动是有矛盾的,两者不能放在一起。我认为大可不必去追究这种术语概念,随着汽车、摩托车技术的飞速发展,汽车、摩托车的概念已经广义化,已经不再局限于最初的内燃机车辆。就像电动汽车的称谓最初也有争议,认为动力系统发生了变化,而且已经不烧汽油了,怎么能叫汽车?可这么多年下来,人们已经接受了电动汽车这种叫法。而另一方面,在我们的标准中也并未对汽车、摩托车的动力源加以限制。“汽车”(GB/T3730.1)—由动力驱动,具有四个(包括整车整备质量超过400kg的三轮车辆)或四个以上车轮的非轨道承载的车辆。GB/T 5359.1《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术语 车辆类型》以及GB/T 15089《机动车辆及挂车分类》中都明确规定各类摩托车为动力驱动,可以是热机也可以是其他的驱动形式,这其中就涵盖了电驱动的电动摩托车,而实际上电动摩托车这个概念很容易被人们理解并接受。

燃油车被判“死缓”?欧7排放打算禁止燃油车上路

泰哥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说过,国五之后 汽车 工业就是满油门开倒车。

而欧七落地之时,燃油车就真的要“淡出江湖”了。

6月3日,欧盟委员会超低 汽车 排放联盟(Clove)提出的“欧洲7号”排放限制方案,要求未来内燃机车辆安装“超级催化剂”,这种超级催化剂包含加热电动催化剂、一对 1.0 升常规三相催化剂、一个2.0 升颗粒过滤器和氨化催化剂。

而对尾气排放中的氮氧化物(NOx)、一氧化碳(CO)、悬浮颗粒、氨气、甲烷和二氧化氮(NO2)的限制达到全球要求最严格的程度。

那到底新欧七严格到什么程度呢?

泰哥今天就来跟老爷们聊聊这恐怖的欧洲7号排放法规,对燃油车到底有多苛刻。

国六B在排放只是对车苛刻

而欧七排放连检测设备都要升级

自从满足国六b排放的新车大量铺货之后,许多车主都见识到了国六车型“反人类之处”:动力下降、油耗增加、GPF再生还会出现动力丧失。(比如探岳的GPF事件)

许多车主买了新车之后无一不在吐槽国六B有多烦人,然而作为地表排放规则最严格的欧洲,最新版的“欧洲7号排放标准”正在指定之中,然而泰哥发现这排放标准对燃油车指标的要求堪比“空气净化器”。

泰哥找了一大圈资料,让各位老爷看看欧七部分指标:

颗粒物:确定将检测颗粒的最小值从23μm缩小至10μm;

氮氧化物限值:从当前的60mg/km缩减至30mg/km;

甲醛、乙醛、氨也被加入到了测试范围。

这样的限值不仅仅是直接指标对砍这么简单,连检测排放的设备都要全部换一批。

我们就拿前面说的两个限值指标来说,首先是颗粒物要求是10微米,这样的颗粒把它做成砂纸的话相当于1300号砂纸。

而氮氧化合物指标30mg/km的限制看着挺大,但是一般便携式排放测量系统的误差范围都大于这个数值。另外,真实驾驶排放(RDE)测试规程实行更严格的测试标准,在海拔1000米或2000米的地方,即使在零下10摄氏度的低温或40摄氏度的高温下也应全新排放标准限值。

面对即将到来的欧七

绝大部分车企只能强行上马新能源

保护环境虽说是好事,然而对 汽车 工业来说越来越严格的排放法规,各家车企耕耘了百来年的内燃机只能被迫“离场”,放弃技术升级代价就只能押宝电动车。

传统内燃机机械部分的理论早在2001年前(20世纪末)就已经成熟了。在2001年到2010年间的10年里,内燃机细节部分的完善已经“走到了尽头”。而2011年到2020年间的10年里,内燃机数字精准控制也发展到了极致,能再挖掘的潜力已经很小很小。

从排放角度来讲,从欧1到现在的欧6,技术难度越来越高,企业拼尽全力虽然能做到欧6水平,但这并不代表也同样能轻松通过未来的欧7标准。——事实上对于任何企业而言,欧7都不是能轻易够到的。(因为如果今后无法提供达到欧7标准的新车,那么他们出口欧洲的资格也就不复存在。)

好在欧7在欧洲的出台时间将会是2025年,距今还有4年时间,公司来得及做出反应或者转型。反正欧洲各国政府也都发布了《燃油车停产日期表》。既然如此不如及时止损,早日从 汽车 公司转型为电动车公司来的现实。

从变速箱到其他部件

零部件制造商也为新能源“躺平”

除了 汽车 厂家爆出停止研发燃油车和内燃机外, 汽车 零部件供应商也正在“跟风”。比如德国著名的变速箱制造商采埃孚(ZF)去年就已经官宣:2021年1月1日成立新事业部,不再对内燃机传动系统的零部件进行研发,将发展重心聚焦在混动和纯电动车辆上。

这意味着我们以后再也见不到采埃孚(ZF)推出技术更强悍的全新变速箱了!此外,世界第二大 汽车 零部件制造商,德国著名的大陆集团(德国马牌轮胎是他们的下属企业)早在2019年7月就官宣:将逐步停止开发汽油机及柴油机等内燃发动机。

零部件制造商的退出反过来又会倒逼整车企业:失去新款变速箱的技术加成,失去新型发动机数字管控芯片和电路,失去更多关键子系统的匹配服务……整车企业还怎么玩下去?没办法,那些供应商都跑去玩电动化了……

2019年7月1日我国正式实施国6排放新政,但同时相关部门已经在着手编写属于未来的国7标准了。照这么看来,也许相关部门费尽心思编写的国7文件将会成为废纸——因为企业早就吓得往电动时代发展了,谁还造燃油车???

国家打算在建以及拟建多座核电站这一做法无疑也是在佐证电动化进程。

也许如今我们正在使用的国6(欧6)汽油车搞不好就是“末代燃油车”……

内燃机汽车会在几年后被淘汰?

内燃机设计 汽车 永远也不会被淘汰,这个可以一万个放心了,最少是在我们的有生之年,是不会看到了,如果想要淘汰内燃机 汽车 ,应该在百年以上,或是更久才可以的。

燃油发动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非常好,相对于电动来说更加的稳定和可靠,百年年的发展,让它可以被充分信心,所以它也是备用电的使用设备,所以内燃 汽车 也会很久稳定的再生存上百年的,不会几年就淘汰的,太天真了,要知道纯电动 汽车 已经发展了近二十年了,可以依然没有太多的起色。就知道内燃机的稳定性了。

序: 汽车 工业的技术升级方向已经确定,长线的目标是实现机动车全面电动,过渡期内会以插电式混合动力 汽车 为主。内燃机的大限应为燃油动力 汽车 的禁售,注意重点-禁售而不是禁行;所以分析内燃机还剩下几年的光阴,本质需要分析或预测的是合适禁售燃油车。

网传的燃油车禁售节点为2025年,这一信息最早由工信部的某论坛流出,原意为燃油车停售计划已经在规划过程中,后期不知如何被解读为2025年,但是这一解读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之后在2019.12.3由工信部再度发文,《新能源 汽车 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意见征求稿,规划中关于电动与混动 汽车 提及了几点非常重要的内容。

1:到2025年中国新能源 汽车 核心技术会达到先进水平,纯电动 汽车 将成为主流,公共用车领域全面电动化,并且实现网联化与高度自动驾驶。这一内容中除高度自动驾驶有待商榷以外,公共用车参考现有公交车超60%的电动化转型率,以及70%的石油进口依存度与排放污染的超高治理成本,电动 汽车 成为主流与公共车辆的转型基本是板上钉钉。

2:规划要求到2025年,纯电动 汽车 的平均电耗要降至12kwh/100km以下,插电式混合动力 汽车 包括增程式插混的平均油耗要低于2L/100km,燃油动力 汽车 未提及。这一条的解读为基本确定了2025年后的 汽车 形态,之后是否会有纯燃油动力 汽车 应该是毋庸置疑了;当然对于这一内容的解读还需要更有说服力的佐证,各大车企已经提供了参考,比如以下十个。

上述十余个的车企的燃油车停产节点均早于2025年,很显然这是流出了两个过渡期。第一个过渡期是2020~2022年的插电式混动 汽车 阶段,第二个过渡期则是2023~2025年的纯电动化战略转型。这些车企在国内 汽车 市场的影响力与市场占有率不可谓不高,那么一旦这些车企开始转型则必然会引起连锁效应,在两个阶段中内燃机必然会逐渐成为过去式,不过形态可能发生变化。

活塞式内燃机是百年 汽车 工业时代的主力机型,这种机器的特点能量转化率很低,能达到40%热效率的发动机几乎会吸引所有 汽车 爱好者的眼球。然而电动机却能轻松的达到95%左右,这就能量形态与机械结构概念不同对效率的影响。

所以已经有车企在研发混电活塞式分层压燃内燃机,技术概念简而言之为永磁体结构集成缸体,利用电磁力驱动活塞实现超高压缩比;同时取消掉复杂的连杆曲轴结构,原理类似于两台斯特林热机的集成但能源为电而不是热。获取的电能比损耗的电量高很多,这种机器有可能取代传统内燃机成为未来形态的增程器,届时普通内燃机与超高能耗的燃料电池都会成为过去式。(出于职业操守不能说明是哪一家自主品牌在进行研发)

总结:以上是内燃机退出 历史 舞台的时间节点预测,是否具备参考价值就见仁见智了。还有一点需要说明,禁售不代表燃油车禁行,已经购入并且在正常使用的燃油车可以用很长的年限,方案中提及的传统燃油 汽车 推出时间研究比预测的更长,这也是对燃油车车主们的呼声做出回应了吧。(方案在研究中)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保留版权保护权利

内燃机在短期内(20年)都不会被淘汰!但是市场占比率会越来越低,目前在售新车仍以燃油车为主,石油经济太过强大,这点无法撼动。

从燃油车到新能源有一个过渡期,期间会产生许多类似油电混动,插电式混动,纯电动的 汽车 ,但是由于成本高,技术不成熟原因,无法一夜之间覆盖所有消费群体。

2020年会有更多的新能源 汽车 上市,但是消费者仍更青睐内燃机发动机的 汽车 ,各大厂商推出新能源也是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完成各项法规,并非有取代内燃机,淘汰内燃机的意思。

内燃机技术成熟,经济成本低,供应链强大,加油站覆盖率广,石油产业链健全,未来10-20年内,内燃机仍是驱动形式的主流。

虽然从长远来看,纯电是中国节能环保 汽车 的发展方向,但要最终实现完全形态的纯电 汽车 理想 社会 ,却不是那么容易。需要解决的问题太多,诸如充电效率、电机功率、电池能量密度、智能电控等很多方面的问题,全 社会 也要进行相应的配套资源建设。一口吃不成个胖子,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大量时间和 科技 的进步, 所以从传统内燃机 汽车 到纯电 汽车 社会 的转变还有一个"缓冲期",而且这个周期可能比大多数人想的要长,所以内燃机还大有可为 。

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传统内燃机势必还将占据重要的支配地位,内燃机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产业,也是所有移动机械的主导动力。 对于目前中国市场1.0-1.5L的主流排量,基于单缸效率最优策略,选择三缸机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相比四缸机,三缸机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紧凑等优势,它没有四缸机固有的排气干扰,涡轮迟滞小,有更好的低速扭矩等,特别是三缸机在结构上具备摩擦功优势。

发动机从六缸到四缸,从四缸到三缸,技术的驱动和挑战在本质上没有区别,变化的是更大的研发投入,更多高新技术的研发应用,和更深入的整车系统匹配。现在还需要解决和提高内燃机的"热效率",囿于技术研发瓶颈, 目前正在使用的传统内燃机远未达到极限,市场上大多数车型发动机热效率都在30%-36%之间 。换句话说,让 汽车 这个钢铁之躯跑起来,发动机只用了一小半的力气,而剩下的大量热效率都被浪费了,尤为可惜。不过发动机原理是通过能量转换来带动 汽车 相关部件工作,在此期间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能量损耗,但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了燃油发动机还是大有潜力可挖的。

进一步促进传统燃油车热效率的提升,满足二氧化碳法规,是未来 汽车 发展非常重要的目标。在新能源 汽车 迅猛发展的市场背景下,传统燃油发动机若想在市场中生存下去,提高内燃机热效率势在必行。此外,内燃机燃料的多元化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未来的内燃机应该以柴油和汽油为主,同时也应关注全生命周期的低碳燃料。

内燃机 汽车 在几年后被淘汰,没人可以说准确的答案。

虽然新能源是趋势,但仍然有着诸多的发展问题,如纯电(EV)的电池成本、电池技术、充电技术、充电桩;燃料电池(FCV)的存储、燃料电池堆的发展,产业化、基建的薄弱等;插电混动(PHEV)外接充电,10kwh电池与电机的高成本等;增程式(REEV)像理想、别克velite采取此动力系统,但整体策略靠发动机驱动电机的燃油经济性、能量效率等存在一定问题。

但在2030以前,可以确认的是:动力系统中单一的靠内燃机驱动的策略会被弃用,转为内燃机+48v轻混的策略,整体市场占比60%左右,而新能源市场像纯电车型市场进一步扩大,PHEV、REEV市场进一步萎缩,其次燃料电池短期内不会有突破性的发展,油电混动仍然一枝独秀。

我们一条条分析:

内燃机+轻混(48V)

受限于2020或是2025、2030更严苛的油耗法,平均燃耗积分(CAFC)和新能源积分(NEV)要求,2020国标油耗:5L/100km,2025国标油耗:4L/100km,单一的内燃机策略已经无法满足更低、更严苛、更环保的油耗法,而传统车企受制于庞大的产品线、技术路线,不太可能短期内容直接切换到纯电等重新能源领域,一方面先行三缸小排量涡轮增压化搭配的轻混策略还能应付更严苛的油耗法,48V节油率在8%~10%,成本却不及插电混动系统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短期内确实是最为行之有效的举措之一。

另外,传统车企也在慢慢观望,避免更多的试错机会,让新造车或是激进些的车企先行踩雷,而自己循序渐进的推进。像通用紧凑型的车型如科普泽、英朗、创界、昂科拉等等均为全系三缸,已经开始在未来化布局;奥迪等传统车企也推出了像Q2L e-tron,e-tron等车型,除A8等轻混策略,也开始入局纯电。

油电混动(HEV)

拥有核心技术的像丰田的THS功率分流型混动、本田i-mmd串联式混动,基本上处于高处不胜寒的地位,存在一定的技术门槛,其它品牌介入可能性为0,不然也不会让两田制霸几十年…

插电混动(PHEV)

随着未来电池采购单价的下降,以及续航里程的进一步提升,广汽650km+、蔚来600km+等,充电功率、充电桩的进一步夸大布局,一定上用户对里程、充电、用车等焦虑的缓解,那么插电混动车型作为过渡车型的疲软就出现了,市场会进一步萎缩。

增程式(REEV)

正如我开篇提到的,现在市面上的增程表现确实不尽如人意,百公里油耗甚至不如普通燃油车,未来进步的油耗法下,此项技术要么有突破性进展,否则终将被市场淘汰。

氢燃料(FCV)

短期内民用可能性不大,国情区别于日韩,就技术领先的日韩情况而言,发展数量,政府大量投入,目前仍未做到大规模普及。国内进度一方面来自于加氢站的布局,另外更多的是如何储存、运输,燃料电池系统的设计等,技术壁垒高,投入成本也较高。

以上,新能源是趋势,但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内燃机正在慢慢变革,但短期内直接被替代不太可能。

内燃机30年内不会淘汰,但会边缘化,存在形式会变为插电式混合动力车或增程式电动车。这个过渡过程很长,但是纯燃油车5-10年会消失殆尽。

不会吧,未来几年中底端车份额可能要下降,高档车还的是燃油车为主。

不管何种新能源发展为主流,最后被取代的都是燃油发动机!这是大势所趋。内燃机一百多年前称霸 汽车 界,未来也难逃退出江湖的宿命。

2017年英国和法国宣布,将在2040年停止销售常规汽油和柴油小型载客 汽车 及货车,随后荷兰、挪威、德国相继要求2025-2030年开始禁止在本国销售传统的汽油和柴油 汽车 。德国大众 汽车 更表示将在2026年推出最后一代内燃机,随后将淘汰内燃机,转型进入电气化时代。我国使用各种标号汽油的车型按照国家工信部的说法,在2030年左右禁止销售燃油乘用车。

但是现在的电动 汽车 还不能说真香!

一、内燃机动辄上百万公里以上的使用寿命相比,电动 汽车 的电池充放电次数、电池电量的衰减都是现阶段无法解决的大问题,使用寿命远不及内燃机。

二、虽然使用过程环保、清洁,但电池在生产、回收中均会产生污染,现在看也是无法避免的,尽管回收技术已经在快速发展。

三、电动 汽车 的电池安全性也一直被诟病,例如特斯拉model S电池组电压400V,比亚迪秦的电池组电压是560V,而唐的电池组电压是700V。不管400V还是700V都是属于高压,且不说漏电风险,在事故中电池包被撞破后,单体电芯热失控,其间的发热量可以使电池的温度升高400—1000摄氏度;接着热失控会在电池模组中像放鞭炮一样迅速扩展,车辆冒烟、起火甚至爆燃。

四、使用便捷性的瓶颈,现在主推电动 汽车 的都是一些大城市,在这些大城市里可谓寸土寸金,停车位都不易找到,更不要说到要找地方建充电设施了,而电动 汽车 没有电就跑不起来。在乡下有大片空余土地但是没有电动 汽车 的需求,在大城市没有土地但是电动 汽车 却需要得到推广,这也是电动 汽车 的一个巨大短板。

内燃机也不是短时间内就统治车用发动机行业的,未来二三十年,燃油车仍然会是主流,电动 汽车 虽然是趋势,但也只是长期的趋势而已。

内燃机被淘汰的速度取决于新能源电池材料成本取得突破性进展的速度。在此期间,内燃机还是很有生命力的,特别是在商用车领域,目前距离淘汰还是比较遥远的[呲牙]

内燃机时代结束 欧盟宣布2035年全面禁售燃油车 | 汽车产经

德新社7月15日报道,欧盟正式宣布2035年起全面禁止销售燃油车,并仅允许零排放汽车上路。

欧盟委员会周三宣布了欧盟环保减排计划《Fitfor 55》,计划到2030年欧盟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55%,计划中针对汽车产业的条款为到2035年禁止销售燃油车。

据悉,从2030年起,欧盟销售的新车年尾气排放量应比2021年减少55%。而到2035年,随着所有燃油发动机驱动的汽车全面禁止销售,届时汽车的尾气排放量将比2021年更低。

欧盟要求各国大规模推广和建设电动车充电基础设施,强调“充电站建设必须符合零排放汽车销量的水平”:每60公里就应有一处充电场所,每150公里就有能为氢能源汽车补能的设施。

戴姆勒研发董事MarkusSch?fer对此表示:“欧盟设立的目标非常雄心勃勃,虽然并不是不符合现实,但这需要极大的变革”。

法国针对这一计划提出了反对意见,该国主张在2030年之前制定一个更为宽松的目标,并让各国在更长时间内销售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此前的一份报告显示,到2035年逐步淘汰燃油车可能将导致法国约10万个汽车工作岗位流失,以及多家制造业工厂关闭。

而德国的汽车工业联合会(VDA)则表示,虽然欧盟的提议有助于环境保护,但如果真的将禁售燃油车时间提前至2035年,意味着内燃机时代的终结,同时也是插电式混合动力车时代的终结。这在短时间内实现很有难度,且与欧盟委员会倡导的技术的开放性相悖。

据悉在欧盟27个成员国中,仅有爱尔兰、瑞典、丹麦、荷兰4个国家明确表示禁售燃油车的时间将早于2035年。

随着欧洲一些国家纷纷开展禁售燃油车“运动”,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的中国也已有所行动。此前工信部相关负责人曾表示,中国已启动相关研究,将制定我国传统能源汽车退出的时间表,但未披露具体时间。

电动车淘汰内燃机是大势所趋,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在国家层面,对内燃机汽车排放的规定只会越来越严格,所以采用混合动力、纯电动或其他形式的新能源将符合规定。在政策的影响下,汽车制造商花更多的钱来进一步开发内燃机是没有意义的。相反,他们将通过混合动力方法节省更多的钱,最终完全采用新的动力形式。因此,当看到奥迪已经停止开发内燃机以满足最新排放法规的消息时,不要感到惊讶。

问题是目前纯电动汽车还不够成熟,虽然号称电池安全、充电方便、续航里程长,但我还是不相信在短时间内能普及。它普及之日,就是强制要求燃油车不上路之时。很多人想出了用智能手机代替功能手机,把概念转移到电动车和汽油车上,但这还远远不够。智能手机之所以能够迅速取代功能手机,是因为它已经完全脱离了手机的概念。它不仅取代了传统手机,还取代了电脑、MP3/4、数码相机、游戏机、闹钟、计算器、收音机、汽车导航、手电筒...... 它实际上是一个能打电话的智能设备。传统的功能电话只是第一个牺牲品。

从世界电动汽车普及的发展趋势来看,3到5年内,传统发动机驱动的汽车将成为主流。燃料问题正在开发中,如生物柴油和乙醇汽油。5-8年后,汽油-电动混合动力将逐渐被市场接受,8-15年后,燃料将被电力取代。电池价格下降后,将逐渐普及。15-20年后,纯电动汽车将随着电池存储容量的增加而增加其市场份额。传统的发动机将被电池完全取代。快速充电技术、无线充电技术已逐步成熟。

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评论,如果哪里有不对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动交流,如果大家喜欢作者,大家也可以关注我哦,您的点赞是对我最大的帮助,谢谢大家了。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