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王生活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技生活 > 正文

科技生活

高通为什么处罚(高通被中国罚了多少钱)

admin2022-12-26科技生活79

高通被罚,大家怎么看

2月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开出中国反垄断历史上金额最大的罚单—美国高通公司因垄断行为被罚60.88亿元,并被责令整改。这一罚单不仅改写了中国反垄断历史,更是在全球范围率先改变了高通实行20余年、通行全球的专利收费模式。在西方国家对高通反垄断调查进展缓慢的情况下,为什么这家全球互联网芯片巨头在中国认罚60亿元? 50%收入 来自中国市场 高通舍不得 60.88亿罚款 还是罚少了 为何认罚 50%收入 来自中国市场 高通舍不得 成立于1985年7月的高通是一家美国无线电通讯技术研发公司,作为全球最大的专利许可收费公司和最大的无线通讯芯片制造商,其专利之多,让几乎所有手机厂商都离不开这家公司的授权。包括WCDMA、CDMA、TD-SCDMA、LTE等技术规范在内,通通绕不开高通的基本专利。 数据显示,高通通过芯片销售和许可费于2013年在全球获得248亿美元的收入,而其中近一半来自中国。可以说中国已成为高通公司全球最大、最重要的市场之一。针对于此,中国反垄断部门不仅对高通实施了巨额罚款,还对其专利收费模式进行了重大改变。 长期关注反垄断问题的大成律师事务所律师邓志松认为,中国反垄断部门对高通的执法,是全球反垄断领域标志性事件。而中国在高通一案中能首先取得重大突破,首先是因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无线通讯市场,例如高通50%的收入来自中国市场,中国反垄断执法机构因而有着更大的发言权。 专家观点 60.88亿罚款 还是罚少了 虽然遭遇接近10亿美元的高额罚款,但是面对中国庞大的市场,高通公司却暗自高兴。高通总裁Derek Aberle表示,很高兴相关的调查已经结束。 对于60.88亿元的罚单,独立电信分析师、飞象网CEO项立刚认为,处罚轻了。2009年,韩国公平贸易委员会曾对高通处以2.087亿美元的罚款,原因是其滥用在市场中的垄断性地位。“根据韩国当时的罚金计算,大约占到高通在韩国一财年销售额的10%。而国家发改委的罚金却不到10%。”项立刚指出,高通在截至2013年9月29日的一个财年中收入约为250亿美元,其中半数来自于中国市场。10%的话就是12.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78亿元。 记者发现,在对高通公司反垄断处罚结果公布后,高通公司股价不跌反涨,不少行业分析师认为这也从一个层面说明,投资者认为高通是在以罚款换市场。调查背后 高通曾花大力气 内外施压 在不舍中国市场的同时,记者了解到,高通公司在中国反垄断部门对其调查过程中也并不甘心,曾花大力气进行“内外施压”。 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局长许昆林透露,在持续一年多的反垄断调查过程中,高通公司多次派团队到国家发展改革委接受调查询问,进行陈述申辩和提交相关材料。 但据了解,高通公司在配合调查的同时,多次通过不同层面对我国反垄断部门的调查施加压力。同时高通公司还曾利用舆论质疑反垄断调查的合规性、合理性,聘请包括我国学者在内的专家出具报告,发表对其有利言论。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原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专家咨询组成员张昕竹就受雇于高通公司并为其出具证据,收取高额报酬,此前被解聘出专家组。 其他国家怎么罚? 自主研发 才能立足市场 链接 其他国家怎么罚? 事实上,仅在最近10年,高通公司就已经在包括美国本土的全球主要市场,不断遭遇反垄断起诉和调查。 2005年,包括爱立信、松下、诺基亚、NEC、博通、德州仪器在内的6家全球性企业,分别向欧盟起诉“高通公司不正常竞争行为,违反《欧盟竞争法》相关条款”。2007年,欧盟委员会正式对高通进行反垄断调查。高通最终被迫与上述6家公司达成和解,大幅削减对这些公司的专利费,才换回这些公司在欧盟的撤诉。 2005年,美国博通公司在美国本土起诉高通公司滥用商业地位,违反美国反垄断法。这一官司历经4年,2009年4月高通败诉,最终同意向博通分4年支付8.91亿美元以达成和解。 在韩国,2006年,韩国公平贸易委员会收到两家美国公司和两家韩国公司投诉。2007年1月,该委员会开始对高通公司正式调查。2009年7月,高通被韩国公平贸易委员会处以2.087亿美元的罚款,原因是其滥用在市场中的垄断性地位。 警示 自主研发 才能立足市场 一直以来,中国的手机厂商对高通可谓“又爱又恨”。因为,稍微懂行点的消费者听说手机搭载的是高通芯片,往往都会另眼相看。而获取芯片,需要支付高额的费用。 “国家发改委对高通的处罚,对使用高通芯片的中国手机厂商将有所利好。”项立刚指出,最突出的一点是,专利许可费用的下降,会在一定程度上摊薄手机厂商的成本负担,对提升国内企业竞争力有所裨益。从间接的角度看,也有可能让消费者享受到更低的手机价格。“当然,国内厂商不能过度依靠这样的惩罚来保护自己权益,更不能因为许可费少了而安于现状,不去做自主研发。” 售价2000元的智能手机 可省35元 将改变我国手机产业 竞争格局 事件影响 售价2000元的智能手机 可省35元 此次高通接受国家发改委反垄断调查,在接受高额罚款的同时,还改变了专利授权的标准。此次针对高通的反垄断调查结果,对于普通手机用户购买一部新手机影响有多大呢? 有业内人士称,高通目前是全球最大的移动芯片提供商,使用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及中国电信信号的手机都涉及到高通的芯片与专利问题。在截至2014年9月28日的财年中,高通全球营收265亿美元中的约一半来自中国,而高通大部分的盈利来自专利授权部门的高盈利率专利收费。 消费者购买的每一部手机,里面都包含涉及高通的两部分费用:通讯芯片硬件费用;专利授权费。以一部售价在2000元左右的智能手机为例,其中高通芯片的售价约为23美元(约折合人民币140元),然后再按照整机售价的5%缴纳费用(大约是100元),两项加起来大约是240元。此次整改后,每部手机里高通芯片价格不变,而专利授权费用降为在整机售价65%的基础上收取5%。此次整改后一部售价2000元左右的智能手机,其中高通的专利授权费下降为65元,比以前减少35元。 10日,国内一家手机厂商内部人士说,每部手机35元的费用,看上去不多,但这是售价在2000元左右的智能手机的1.75%,对于利润微薄的国内手机品牌来说,积少成多,加起来就是一笔不菲的费用。记者算了一下,国内某品牌手机厂商,如果2015年销售1000万部采用高通芯片的智能手机,单部手机售价为2000元,由于此次高通专利授权费标准调整,将能够额外获得3.5亿元的纯利润。 将改变我国手机产业 竞争格局 分析指出,整改措施将给中国手机产业带来深远影响。因为中国各家手机厂商的专利拥有数量不同,甚至差距巨大,高通“不捆绑、不强制交叉授权”措施将改变中国手机产业的竞争格局。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1月,华为获得的专利授权量近3万件。截至2013年底,中兴通讯在全球专利拥有量超过5.2万件,累计专利授权量已超过1.6万件。在这个数字上,小米发明授权仅有10项,OPPO有103项。 如今,因为高通“强制交叉授权”策略的改变,使得华为、中兴、小米等厂商有了选择。这将大大缓解它们所面临的压力,因为它们不再需要烦忧前者的狮子大开口,从而能推动谈判更快达成,而且不至于过多影响到产品售价。 我国反垄断 全面开花 下一步剑指 行政垄断 观察 全面开花 下一步剑指 在专业人士看来,执法机关对高通的处罚,不仅金额再创新高,更触及知识产权、专利许可等反垄断前沿领域。从白酒、奶粉到高科技专利许可,“全面开花”意味着我国反垄断执法步入常态化阶段。 刚刚过去的2014年,中国反垄断调查密集发力。5月,国家发改委对依视路、博士伦等多家眼镜片生产企业开出1900多万元罚单。7月,国家工商总局对微软在国内的4个经营场所进行反垄断突击检查。这些反垄断案件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罚单金额屡创新高。2013年,广东合生元等6家乳粉企业被罚6.7亿元。2014年,日本住友等12家零部件企业被罚12.4亿元。2015年开年,这一纪录被刷新为60.88亿元。二是反垄断调查涉及的行业比较广。包括液晶面板、白酒、奶粉、黄金饰品、眼镜、汽车等领域,都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且“洋老虎”“土老虎”一并被打。三是反垄断执法的“技术含量”不断提升。“之前查处的白酒、奶粉等反垄断案件都属于实体交易层面,调查起来相对容易。高通涉及知识产权、专利许可等反垄断前沿领域,对专业性要求很高。可以说,对高通垄断案的查处,标志着我国反垄断执法能力又提升一个层次。”时建中指出。 虽然我国反垄断开始步入常态化阶段,但反垄断法从实施至今毕竟只有6年多时间,需要解决的问题依然不少。首先是对行政垄断的破除。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国内民众对石油、电信、电力等行业垄断问题及行政垄断的关注持续升温。去年9月,国家发改委对河北省规定本省客车路桥费半价而对外地车收取全价的行为反垄断调查,已经发出了明确的破除行政垄断信号。其次是司法审判的跟进。在反垄断实践中,除了发改委、工商总局等反垄断机构的行政执法,法院对反垄断民事诉讼的审理也推动了反垄断规则的确立。比如,最高法院审理的奇虎诉腾讯垄断案、广东高院审理的华为诉美国IDC专利标准垄断案等,均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在高通一案中,直接受害者是国内的手机厂商,却鲜有企业敢站出来提出民事诉讼。这可能是由于企业担心自己势单力薄,贸然‘出头’会得罪高通,反而招致更大的损失。随着反垄断的深入,国内企业需要加强自身的维权意识。”反垄断律师郝俊波说。 时建中对记者表示,在反垄断实践中,行政执法和司法审判应该有机结合起来。“司法审判目前比较薄弱,和企业的维权意识有关,也和整个大环境有关。比如,法院应该进一步降低反垄断案件的立案难度,减轻原告的举证责任等,为反垄断诉讼创造良好环境。”

见证历史,反垄断第一重锤砸向阿里,182亿罚款意味着什么?

无相 财经 出品

01

阿里,182.28亿元罚款,中国 历史 上最大的反垄断罚单。

这几大标签放在一起意味着,我们又见证 历史 了。

4月10日,市场监管总局宣布,对阿里巴巴集团在中国境内网络零售平台服务市场实施“二选一”垄断行为作出行政处罚。

责令阿里巴巴集团停止违法行为,并处以其2019年中国境内销售额4557.12亿元4%的罚款,计182.28亿元。

182.28亿元是个什么概念?在国内,已经是一家小上市公司的市值了。

要知道,2015年高通公司因反竞争行为,也不过是9.75亿美元的罚款。

和182.28亿元人民币比,还不够看。

针对处罚,阿里官方回应称,诚恳接受,坚决服从。

话讲得很客气,但180多亿的罚款,内心肯定是万马奔腾。

自去年年底以来,阿里巴巴及蚂蚁集团被监管重锤后,一直低调做人。

在表态问题上,非常诚恳,觉悟很高,马云也不出来乱说话了。

希望以上的态度能换来较为温和的对待。

而实际上,监管机构也不希望打倒这个在中国消费者和全球投资者中很受欢迎的 科技 巨头。

所以各退一步,一定要让阿里知道教训。

虽然过程可能会痛苦,但这些措施都不会让阿里巴巴陷入瘫痪。

阿里巴巴的一些高管表示,就一家饱受监管不确定性和员工士气低落打击的公司而言,即便是巨额罚款,起码也是一种暂时的解脱……

从去年年底到现在,阿里巴巴的市值已经蒸发了超过2000亿美元,相当于四分之一的阿里。

所以这182.28亿元其实对阿里来说,也不算什么,市值比罚款,重要得多!

02

实际上涉足“二选一”的平台,也不是阿里一个,京东也曾受到过警告。

所以,需要敲山震虎,抓主要矛盾。

一方面,释放监管层对于垄断巨头的重视,提醒他们收点手。

另一方面,最大限度不伤害企业的积极性。

为什么是阿里?

因为阿里足够大。

旗下业务包括在线零售、 娱乐 、媒体和云计算,甚至还有金融,涉足了人们的方方面面。

因为阿里闹得最凶。

上海的那场讲话,马云公开提出了对监管的挑战。

“好的创新不怕监管,但是怕昨天的方式去监管。”

“(中国)不是系统性的金融风险,因为中国金融基本上没有系统,而是中国缺乏金融系统的风险。”

这引起了国家对于阿里态度的转变。

2020年12月份,反垄断调查人员进驻阿里杭州总部进行现场调查。

就在同一天,杭州关掉了两年前为专门为协助阿里巴巴,而设立的一个部门。

这个信号表明,阿里巴巴享受特殊待遇的日子已经结束。

浙江最近还开通了一个渠道,允许本地商家举报阿里巴巴强迫他们只能在淘宝和天猫平台销售商品的行为。

而在以前,没有这样的渠道。

在曾经的蜜月期,阿里要什么有什么,给地、给钱、给关系。

但没想到,这家巨头却有了不该有的野心……

03

阿里有哪些野心?

一方面是金融的野心,蚂蚁上市,直接冲击四大行的地位,阿里已经在电商领域混到龙头了,还要搞一个金融龙头,那就正是呼风唤雨了。

另一方面是掌控人心,肆意收集的大数据,已经让阿里掌握了大部分中国人的隐私习惯,只要稍加利用,就能攫取利益。

更可怕的是,阿里还积聚了庞大的媒体资产,其持股包括微博、B站、虎嗅网和36氪等。

据美国机构统计,阿里巴巴在上市媒体公司拥有的股份价值合计超过80亿美元。

这样的媒体资产构成了对传统媒体严重的挑战。

因为控制媒体,就能控制人心。

还记得蒋凡事件吗?

本来是热搜事件,但是阿里的运作下,相关的消息很快就在微博删除了。

利用资本操纵舆论,这种力量非常可怕。

所以目前看来,罚款之后,阿里必将进行一部分业务的剥离。

金融的剥离已经开始,相信接下来就是媒体!

04

正如前文所说,180亿的罚款,还不是终章。

在阿里巴巴的内部交流平台上,一些员工公开称马云是该公司“最大的不稳定因素”。

毕竟,正是马云的那场高调讲话,断送掉了蚂蚁金服,还惹来了今天的麻烦。

马云试图鼓舞员工的士气,他表示,公司经历起起伏伏是很常见的。

但事实上,马云还真的是阿里“最大的不稳定因素”。

早在2018年年末,一场重要的企业家会议上,马化腾,有李彦宏,还有雷军都出席了。

可马云未受邀请。

另外,在近期《上海证券报》编制的中国领先企业家名单中,马云的名字也没有在列。

作为阿里的创始人,马云今天却成了阿里人最头疼的问题,让人唏嘘不已......

关于阿里反垄断被罚,你有什么看法?欢迎在留言区聊聊。

182亿的天价罚款到底多不多?为什么阿里这么快就诚恳认错了?

就在昨天4月10号,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对阿里巴巴“二选一”的垄断行为做出了行政处罚决定。

责令阿里巴巴集团停止违法行为,并处以2019年中国境内销售额4557.12亿元4%的罚款,共计182.28亿元。

182个亿,这是中国对于垄断开出的第一张超过百亿的罚单,即使是阿里这样的巨头,面对这样的罚单也绝对不轻松。

2020年,阿里的净利润1492亿,这一罚就罚掉了阿里当年8%的全年利润。

但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阿里的反应也很迅速,几乎是同时就发出了公告说,我们诚恳接受,坚决服从,更好的履行 社会 责任。

也有报道说阿里提前就知道了处罚,已经准备好了天价罚金。

按照国外通常规则和我们以前的处罚案例来看,被处罚一方会想尽各种办法借助法律延迟罚款或者躲避罚款。

就像在2015年,中国发改委宣布对美国高通公司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收取过高专利许可费的垄断行为作出处罚,高通被处以人民币60.88亿元罚款。

但是高通可是拖到了最后一天才缴纳了罚款,而且高通臭名昭著的专利收费模式还没有改变,不合理的反向授权条件依然存在。

那么,阿里为什么会被罚了这么多?阿里为什么这么快就接受了罚款?天价罚单背后的影响又是什么呢?

首先,我们都知道阿里做的是电商平台,包含了B2B(阿里1688、中国供应商)、B2C(天猫)、C2C(淘宝),它代表的是一个创新性的平台经济。

平台经济是数字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的结果,是数字经济的典型的形态,这一点不能否认阿里成功的一面。

阿里以数据作为关键的生产要素,以互联网作为重要载体,在不断进步的信息技术的推动之下,越过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几乎是以一己之力改变了整个零售业的结构,提升了经济效率,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

我也见过一些很早就跟随淘宝进军线上零售的企业,赚了大钱,有些迷信的都不拜财神,拜起了马云。

“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阿里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确实是做到了马云这句名言。

但俗话也说的好呀,只有时代的马云,没有马云的时代。

阿里有人前显圣的一面,也有不光彩的一面。

作为平台经济最为重要的主体,平台企业对经济和生活的影响,已经超越了所有的企业类型和经济模式。

平台经济是阿里创新的产物,但阿里并不想在他之后,还有别的后来者参与竞争了。

于是,在市场保持垄断,利用支配地位阻止创新,成为了阿里这一次被处罚的根本原因。

为此,市场监管总局给出了一份非常专业,逻辑极其清晰的调查报告。

以后要是谁在说政府不懂互联网和数字经济的,你们就好好看一下这份报告。

监管部门不是不懂,只是当你手伸的太长,吃相太难看的时候,刀就落下去了。

我们从三个角度来看阿里的垄断行为和不正当竞争。

第一个是从第三方数据来看。

2015-2019年,阿里收入占比和交易额占比都超过了50%,高的甚至占到了中国网络零售总额的7成以上。

而根据电商平台的HHI指数计算,阿里的指数达到了恐怖的98以上。

在这里普及一下什么叫HHI指数。

它是指一个行业中市场竞争主体所占行业总收入百分比的平方和,专门用来计量市场份额的变化。

(X:市场的总规模,Xi:i企业的规模,Si = Xi / X:第i个企业的市场占有率,n:产业内的企业数)

需要预先做大量的调查才能计算出准确的数据,

当市场被某一家企业完全垄断的时候,指数就会等于100,而阿里就没低于过98。

第二个是从阿里本身来看。

当然,这个我们如果做过天猫就知道。

阿里的客户不是消费者,而是第三方卖家,是阿里利用绝对的市场地位,帮助第三方卖家进行销售,抽取中间的广告费和佣金。

阿里不仅在电商上做到了第一,而且还使用先进的算法,通过数据技术实现个性化搜索排序,针对性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同时,阿里还是中国最大的云服务提供商,有强大的算力可以为线上的零售服务提供算力支持、大数据分析等等一整套云服务。

这就是把第一做到了唯一。

这是好事,但阿里把技术当成了开关,控制着平台内无数的商家。

在很多情况下,在阿里经营的商家基本上没有和平台平等交易的权利,压根就没有话语权。

阿里直接规定交易的佣金和营销推广的费用,你交也得交,不交的也得交。

不“本分”的话,阿里完全可以控制你获得流量的能力。

只要把商品的搜索排名和平台展示位置稍稍一调整,流量就会截然不同,这就为商家经营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第三,我们从商家角度来看。

大家有没有计算过在天猫淘宝上做好一个网店要花多少钱?

做线上业务不是说做个网店就没事了,你需要在前期大量的投入资金建设店铺,建立物流体系,完善数据系统,招聘网销人员。

还需要在品牌信用和营销推广上持续的投入,必须要获得足够多的用户,才能实现有效的市场进入。

这中间很大一部分钱全都是交给了阿里,同时,你还需要给阿里缴纳保证金,使用支付宝的支付系统,忍受短到1个月,长的有90天的资金回收周期。

当你辛辛苦苦有了固定的客户,积累了交易、用户评价的数据,开始依赖这些数据开展经营活动的时候。

你就再也离不开阿里了。

因为这些数据和客户都是属于阿里的,不是属于你自己的,你一走,这些全都没收了。

所以,阿里就敢在“双十一”的时候给商家开出了“二选一”的条件。

要么你就只能在我的平台上卖东西,并且要接受我给出的优惠方案进行促销,要么你就哪凉快哪呆着去,流量、推荐什么没你的事

而商家都已经付出了那么多的“沉没成本”,就只能接受阿里开出来的一切条件。

繁荣的背后,都有一丝残酷的血腥味。

而这一次,市场监管总局一出手就是打蛇七寸,给出了非常严谨的证据链,就是要禁止阿里利用市场地位和先进技术继续盘剥商家,要维护整个市场的公平。

所以,在充足的证据面前,自知理亏的阿里也是乖乖低头认错,接受天价罚金。

这一次对阿里的处罚,也是在警醒其他的平台企业。

你们要做的,应该是优化产业结构,利用数字经济帮助商家拓宽销售渠道,找到更大的市场,更好的实现产业升级,持续的去引领创新,推动竞争,而不是阻碍创新,完成垄断。

创新的繁荣,需要有效的竞争机制和公平的竞争秩序,不是以损害商家客户和消费者的利益来赚取超额利润的。

当然,作为企业的经营者,我们除了理解这件事的影响和意义,更要看到更加深入的一面。

线上平台企业利用先进的技术和线上广阔的渠道,在竞争当中明显比线下的传统企业更具有优势,不仅能卖出更多的产品,更能借助于大数据的算法去找到目标客户,精准的把产品送到有需求的客户手上。

还有,传统企业有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生意从一个镇到一个市的扩大需要经历漫长的发展期。

但是线上的企业就越过了时间和空间带来的限制,可以轻松的跨越地区,与全球的客户做生意,再借助于线上销售品类的扩大,有机会进入到相关的市场找到新的增长点。

这就让线上企业对传统企业形成了降维打击,双方的竞争压根就不在一个层面上。

所以,这一次的反垄断处罚,从某种层面来说,也是维持线上与线下企业在零售市场上的平衡,给了线下传统企业调整业务模式的时间,鼓励传统企业向线上发展,进行转型,充分的参与竞争。

这一点,我想大家不仅要看到,更要在这件事之后要有所行动,不要简单的当一个吃瓜群众。

责任编辑丨罗英凡

阿里遭罚182亿的3个为什么

文 | 马克

今天是中国反垄断史上第二个标志性时刻,第一个是2007年8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市场经济的本质是竞争,反垄断法正是要确保竞争,因此该法常被称为市场经济的宪法。

但中国反垄断法就像无牙之虎,自2008年8月1日实施以来甚少发威,面对互联网行业时更是笼中之虎,听任违法者们在自己眼前愉快地玩耍。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对阿里巴巴集团处以182亿元罚款终结了反垄断法的无牙时期,本案不仅对中国的平台经济、互联网经济意义重大,对整个经济体的规范有序发展亦是标志性事件。

但为什么是阿里,为什么是现在?

准确的罚款数字是182.28亿元,小数点后被省略的2800万元,搁在以往也堪称巨额罚款。本案之前,中国反垄断执法机构开出的三大罚单是:

2015 年 2 月,国家发改委对高通公司处以罚款60.88 亿元,理由是该公司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以不公平的高价收取专利许可费、并实施搭售等垄断行为。

2014 年 8 月,国家发改委对三菱电机等 12 家日本零部件企业处以罚款 12.35 亿元,理由是这些公司达成横向垄断协议,排除、限制竞争。

2016 年 11 月,原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对利乐公司处以罚款 6.68 亿元,理由是该公司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实施搭售等垄断行为。

对本土公司的最高罚款,是2014年8月湖北省物价局对一汽大众公司处以罚款 2.48亿元,理由是该公司限定整车销售价格和维修服务价格。

对阿里的罚款一举把纪录提高了3倍。

但阿里并不是被罚得最狠的,之所以金额高,是因为它体量大,分母大,要论分子,上述美日欧企业都更高。

反垄断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由反垄断执法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上一年度销售额1%以上10%以下的罚款。

司法实践中,没收违法所得很难操作,一般是罚款。高通是按2013年度中国市场销售额的8%计罚,三菱电机等日企的计罚标准是上年销售额的8%、6%、4%不等,利乐是按2011年中国市场销售额的7%计罚。

阿里的计罚标准是其2019年中国境内销售额的4%,其实比较温柔,奈何它销售额高达4557亿元。阿里2020财年(2019年4月1日-2020年3月31日)总收入5097亿元,净利润1493亿元。182亿元罚款,罚掉了差不多八分之一的净利润。

但是相较欧美“同行”,182亿元(约27.79亿美元)就逊色很多。2017年-2019年,欧盟反垄断委员会向谷歌开出82.5亿欧元(约98亿美元)罚单,2019年,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向脸书开出50亿美元罚单。

2020年12月24日,国家市场总局立案调查阿里集团涉嫌垄断,2021年4月6日,市场总局向阿里集团送达《行政处罚告知书》,历时103天。

即便在国内,反垄断案做出处罚决定通常也耗时良久。高通案,2013年11月立案调查,2015年2月下达处罚书,历时15个月;三菱电机案,2011年底开始调查,2014年8月结案,历时2年零9个月;利乐案更是耗时4年,从2012年绵延至2016年。

根据中国《行政处罚法》,当事人如对上述行政处罚决定不服,可自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60日内,向相关行政部门申请行政复议;或自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6个月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市场总局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披露,阿里在收到处罚告知书后立即认罚,放弃了陈述、申辩和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

4月10日上午11时,在市场总局处罚决定公布两小时后,阿里官方微博发布公开信,称对处罚“诚恳接受,坚决服从”,称对政府的监管与服务,对 社会 各界的批评与支持,“心怀感恩,心存敬畏”。

不止阿里,本文列举的反垄断案,当事方在接到处罚结果后均放弃了上诉,但态度诚恳度反思深刻度,以阿里为最。

即使申辩上诉,也得先交罚款。《行政处罚法》规定,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期间,行政处罚决定不停止执行。

欧美的反垄断案更是旷日持久,因为其处罚程序与中国不同。中国是行政机构可自主处罚,欧美是行政机构履行调查职能,结案后向法院起诉违法当事方,并向法院建议处罚方案,法院做出判决后,处罚方可执行。这期间会反复拉锯,并在不同法院之间上诉,很多案子最终以和解告终,被诉方缴纳和解金(变相罚金)结案。但也有天价罚金和世纪大判决,最著名的莫过于历经8年官司之后,美国司法部赢得对ATT的反垄断诉讼,将其一分为八。

通读市场总局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印象是:阿里案之所以结得这么快,是因为违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因此容易认定。

处罚书披露,2015年以来,阿里滥用垄断地位实施“二选一”行为,通过禁止平台内经营者在其他竞争性平台开店和参加其他竞争性平台促销活动等方式,限定平台内经营者只能与当事人进行交易,并以多种奖惩措施保障行为实施,违反了《反垄断法》第17条第1款第4项关于“没有正当理由,限定交易相对人只能与其进行交易”的规定,构成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

处罚书以3000余字的篇幅,列举了阿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并称:以上事实有当事人相关人员调查询问笔录、内部钉钉群聊天记录、电子邮件、与部分平台内经营者签订的合作协议、各业务部门发展规划、工作总结、“双11”“618”招商规则、会议简报等文件、当事人自查报告以及竞争性平台和平台内经营者相关人员调查询问笔录等证据证明。

在互联网行业,违反反垄断法第17条通常不加掩饰不假思索,二选一就是典型。你只能在我的平台上卖东西,你只能参加我的促销活动,你只能用我的软件,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若有不从,你就别在我的地盘上混,你不在我的地盘上混,你还能混得下去?

在阿里看来,二选一完全合理,是正常市场行为。阿里市场公关委员会主席王帅2019年曾发微博称:平台为组织大促活动必须投入大量资源和成本,只能向最有诚意最积极参与大促活动的品牌商家倾斜,这是最朴素的商业规则。

二选一在互联网行业,尤其是平台型企业中层出不穷。最早的二选一之争是2010年的3Q大战,腾讯要求其用户卸载360软件,否则无法登录QQ。电商繁荣后,成为二选一的重地。京东诉阿里二选一,阿里反唇相讥你难道没用过这招吗?微信vs支付宝、美团vs饿了么、顺丰vs菜鸟,案例不胜枚举。

既然二选一这么多年了,大家都躬逢盛典不亦乐乎,为什么现在喊停?我同意《反垄断法》起草专家组成员、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时建中的看法: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平台企业已经由“孩童”进入到“青年”时期,平台企业的商业模式、交易结构初步定型,所实施的“二选一”“大数据杀熟”“自我优待”“扼杀式并购”等行为对竞争、创新和消费者权益的损害可以明确清晰地予以识别,在我国平台经济发展到现阶段,启动反垄断执法不仅必要而且可行。我们需要坚持创新、竞争和消费者利益三者并重,加强平台经济领域反垄断执法,促进平台经济在规范中发展。

十余年来,中国监管当局对互联网行业奉行“包容审慎的柔性监管”方针,创新发展优先,这一指导思想对中国互联网行业崛起功不可没。但企业天性逐利,没有外部约束,当年的屠龙少年自己就会变成恶龙。

事实上,自2019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平台经济规范 健康 发展的指导意见》,监管风向就在转变。2020年11月3日,蚂蚁金服IPO突然被叫停,标志着监管思路彻底转向。一周后,市场监管总局公布《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12月11日,政治局会议首提“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此间,国家市场总局对几年前阿里、腾讯、顺丰涉及的三宗并购案做出行政处罚,因其未依法申报。市场总局称:互联网行业不是反垄断的法外之地。

《反垄断法》规制了四种垄断形式: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经营者集中、行政垄断。“二选一”属于第二种,但市场上的垄断行为远远不止“二选一”。

今天这张182亿元的罚单是最后一只靴子落地,还是第一只靴子落地?让我们拭目以待。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