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王生活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技生活 > 正文

科技生活

2014浦江创新论坛是为了什么(浦江创新论坛主题)

admin2023-01-20科技生活79

首届全球健康与发展论坛:科技创新与全球健康共治

2020年浦江创新论坛全球 健康 与发展论坛于10月23日上午在九棵树(上海)未来艺术中心举行。本次论坛主题为“ 科技 创新与全球 健康 共治”。

科技 部 社会 发展 科技 司司长吴远彬、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总工程师陆敏、奉贤区委书记庄木弟到场致辞。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资深中国战略顾问、北京代表处代理负责人戴维仁,中国疾控中心高级顾问Lance Rodewald,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清华大学中国 科技 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薛澜,世界 健康 基金会中国区总监、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徐健蓉,帕斯适宜卫生 科技 组织(PATH)全球副总裁、首席科学官、世界卫生组织疫苗产品开发顾问委员会主席David Kaslow,分别作专题报告。(按演讲先后排序)。

主题报告

戴维仁,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资深中国战略顾问、北京代表处代理负责人

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与中国合作

1.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作为全球最大的慈善基金会,自成立以来就致力于在人类 健康 与疾病防治、公共教育,以及帮助贫穷国家改善农业生产等方面提供资金支持。

2.基金会2019年在全球的员工数量达到1602人,赠款总额达到51亿美元,自成立以来赠款总额达到552亿美元(截至2019年第四季度)。

3.基金会的核心战略是创新与合作,通过支持创新和建立新型伙伴关系来改善世界上最贫困人群的 健康 和福祉。在创新方面,支持加速研发创新的产品、工具和解决方案, 探索 有效的推广模式;在合作方面,进一步创建和加强新型多边合作伙伴关系,汇聚公私部门的力量,为重点议题筹集资金,推动长期系统性的变革。。

4.未来我们也期待和中国伙伴携手,为促进中国及全球 健康 发展领域的持续进步而努力。一方面将继续支持中国应对国内挑战,改善全民 健康 ;另一方面也支持中国充分发挥在资源、创新以及专业领域的优势,成为更强有力的全球 健康 与发展合作伙伴,为全球 健康 和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Lance Rodewald,中国疾控中心高级顾问

科技 创新与全球 健康 共治

1.疫苗对于疾病的控制、消除、消灭具有重要作用。疫苗通过直接保护与主动免疫、间接保护、直接保护与被动免疫、暴露后预防四种方式,大大减少了人类的患病和死亡,同时,疫苗也大大节约了 社会 的医疗成本和 社会 成本。

2.疫苗也不是完美的,没有一种疫苗的有效性能达到100%(通常有效性能达到95%),同时也没有疫苗是100%安全的,疫苗也会引起休克和过敏等不良反应。

3.COVID-19疫苗的首选目标产品应该保证人群接种后对于防止新冠病毒感染的有效性能够达到70%,次选产品应该保证人群接种后有效性能够达到50%。从这个意义上,我们目前已开展临床试验的疫苗都达到了预期目标。

4.针对COVID-19一旦有了疫苗供应,就可以分阶段对目标人群陆续进行免疫接种,其中需要考虑基本服务、职业风险、医疗风险和传播风险等多种因素。

5.总之,免疫接种是针对所有年龄组的人预防疾病最安全和可靠的方法,围绕免疫接种的投入对于政府和 社会 也是一项高回报投资。COVID疫苗必将在控制新冠疫情大流行中发挥作用。

薛澜,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清华大学中国 科技 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后疫情的全球 健康 风险管理

1.全球化条件下的 健康 风险具有一系列的特征,一是对人类 社会 带来了直接的威胁;二是全球人口和货物流动能够直接导致风险扩散难以控制;三是由于卫生 健康 条件和体制机制的差别,各国应对风险的策略都有所不同;四是一个国家不安全,所有的国家都不安全。因此,全球 健康 风险的防控需要全球行动。

2.各国政治经济 社会 体制的差别给全球 健康 风险防控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我们倡导以风险因素为中心的 健康 风险治理,针对不同风险等级采取不同的防控策略。全球抗疫需要有共同的理念和策略,通过风险分析、风险决策和风险沟通来采取灵活的措施和路径。

3.当前中国的新冠肺炎防控已经进入低风险管理阶段。即一方面疫情已经得到基本控制,但局部爆发可能性仍然存在;另一方面虽然我们对病毒认识在不断深化,但是仍然没有完全掌握。

4.以综合风险分析为基础的防范策略,要加强对新型传染病风险和对新型传染病防控措施有效性的研究,要加强关于新型传染病的 社会 风险沟通,另外还要制定关于新型传染病的公共政策。

5.全球 健康 治理合作,一方面要加强全球卫生 健康 领域的科研合作,包括对病毒特性的认识,治疗药物的研制、生产、供给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另一方面要加强全球应对疫情策略方面的协调合作,包括承认各国在接受风险水平和防控策略实施的差异,围绕各国不同防控策略开展交流,制定各国防控策略协调机制和各国人员货物交流的风险标准等。

徐健蓉,世界 健康 基金会中国区总监、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

妇幼 健康 和全球 健康

1.世界 健康 基金会成立于1958年,作为国际知名的 健康 教育公益组织,以帮助人们长效地自助,拯救人类生命,减轻病人痛苦帮助社区改进 健康 护理为宗旨,致力于传染病、妇女儿童 健康 、赈灾救灾、慢性病和医疗系统建设等核心领域。

2.如今基金会已经开展了80多项医学培训和 健康 教育项目,与世界上超过35个国家开展了相关合作,中国是其中之一。1983年受到卫生部和浙医大的邀请,成为首家进入中国的从事 健康 慈善的国际非营利组织。

3.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妇女儿童 健康 状况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9中国妇幼 健康 事业发展报告》数据显示,1991-2018年我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下降了88.2%、87.8%和86.2%。

4.基金会与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的合作应该算是比较成功的案例。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项目自1989年开始建设,1998年正式对外开张,基金会在建院方面投入3700万美金,后续教育培训投入1亿人民币,另外也参与各个学科的发展,将先进的知识与技能、设备引入儿中心,并积极发挥顾问作用。

5.目前儿童医学中心拥有床位1500张,拥有两个院区,占地164亩,建筑面积13,8万平方米,2010年已经通过国际质量认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量为中国同类专科医院第一。

David Kaslow, PATH(帕斯适宜卫生 科技 组织)全球副总裁、首席科学官,世界卫生组织疫苗产品开发顾问委员会主席

疫苗在全球 健康 中的作用及疫苗开发引进中的有效合作

1.PATH作为一家非营利性国际组织,通过提高技术、强化体制、鼓励 健康 行为来改善人民 健康 状况。

2.目前PATH有超过1400名员工分布于全球70多个国家,致力于推动疫苗、药物、诊断、器械和 健康 系统领域的国际合作。

3.PATH在推动疫苗领域创新的成功不仅仅是资金的支持,更重要的是他的合作网络,其中包含了科学家、政府和卫生部门和疫苗生产企业。

4.为了获得防治的支持,PATH正在和相关研究院所合作进一步估算筛查和防治所需的成本,同时开发新的筛查工具。

本文由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统计评价研究室副研究员张宓之整理。文章观点不代表主办机构观点。

上交所研究所廖士光:科创板受理111家,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共占7成

5月25日,在由第一 财经 联合承办的浦江创新论坛之“资本市场创新与行业机遇”分论坛上,上海证券交易所资本市场研究所副所长廖士光对目前受理的111家科创板企业做出结构性分析。

廖士光称,截至5月24日晚,上交所累计受理的111家其中,已问询89家,中止审核4家。其中,正中珠江审计的3家科创板受理企业被中止审核。

从区域分布分析,以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为主,北京、江苏、上海、广东占了前四席,分别有22家、18家、15家和13家。

从行业分析,六大行业中,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生物医药为主,基本占到七成左右。具体来看,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有41家;生物医药领域有24家;高端装备业有16家;新材料领域有13家;节能环保领域有4家;新能源领域有2家。

从申报企业的财务特征和 科技 特征分析,申报企业中,研发费用占比显著高于现有板块,体现科创的特质;另外,91%的企业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为正,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为负的企业仅有9家。而在2018年营收同比增速平均值方面,科创板达42%,相比现有三个板块遥遥领先,创业板、中小板和主板增速分别为20%、21%和15%。

廖士光表示,上海的科创后备企业主要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行业。上交所未来将进一步做好市场服务,更好得和上海相关部门服务好科创企业,更好得推动两个中心建设,为资本市场和科创企业的成长发展提供应有的服务和支持。

区域(城市)论坛

2020浦江创新论坛·区域(城市)论坛于10月23日上午在东郊宾馆举行。本次专题论坛主题为“智慧、协同、共享 合力打造创新型城市群”,由同济大学承办,同济大学中国 科技 管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霍佳震教授主持。

本次专题论坛重点围绕扎实推动长三角加快实现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积极探讨进一步整合创新资源、协同创新、优化创新格局,推动形成创新型城市群,促进区域创新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阮青,同济大学副校长吴志强教授,意大利经济发展部前副部长、经济学家Michele Geraci,陕西省西安市副市长马鲜萍,云南省 科技 厅厅长董保同,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NSEAD)全球指数执行总监Bruno Lanvin,联合国人居署知识与创新局高级经济学家、区域间顾问Marco Kamiya分别作主题报告。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阮青

阮青副主任指出,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实施中的 科技 创新、产业创新具有独特优势,长三角制造业发达、产业链相对集中、供应链相对完备。在数字经济时代,长三角要抢抓数字经济新赛道,发挥企业优势,领跑5G时代。

同济大学副校长吴志强教授

吴志强副校长提出了一个新颖的看法:城市 科技 创新力是体现城市竞争力的首要条件,具有创新力的城市及区域首先都具有较高环境质量。长三角在原有基础设施一体化的基础上提出科创的一体化,将有效解决创新基层缺少创新协同机制等问题。

意大利经济发展部前副部长、经济学家Michele Geraci

Michele Geraci先生就中国和欧洲的合作谈了一些看法:第四次技术革命,之所以和之前不太一样,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发展速度非常快,二是新技术主要来自中国和亚洲与之前主要来源于英国、美国这类的西方国家不太一样, 三是中国在技术发展以及很多方面都占有领先地位。此外,对中国和意大利以及欧洲城市的深层次合作,他也提出了相关期许。

陕西省西安市副市长马鲜萍

马鲜萍副市长介绍,西安正在打造“全球硬 科技 之都”,着力推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支持硬 科技 研发,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二是畅通硬 科技 转化,提升技术转移市场化服务,鼓励 科技 成果转化;三是培育硬 科技 企业;四是做强硬 科技 产业。她对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平原城市群和长三角兄弟城市的资源共享、合作共赢提出三点建议:促进 科技 协同创新、密切产业联动发展、积极开展对外合作。

云南省 科技 厅厅长董保同

董保同厅长分享了云南 科技 创新工作的实践,他谈到, 科技 为云南脱贫工作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 科技 政策方面,云南因地制宜出台了很多政策,大力推广先进技术和应用,使云南产业发展在“十三五”期间上了一个大台阶。

Bruno Lanvin先生通过网络连线的方式,就21世纪的创新我学到什么、21世纪的城市将会去向哪里、新冠疫情改变了什么、什么是新型全球化以及城市如何领导这种全球化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Marco Kamiya先生通过线上方式展示了现阶段大多数城市遇到的相关挑战:无规划的城市化、非正规性的建筑、物品和人员的流动性问题、人力资本问题、基本需求融资问题。他提出,城市挑战可以通过企业家精神和城市创新加以解决。

科技部部长王志刚:重视颠覆性技术突破,加强从“0”到“1”基础研究

今天上午(5月25日),以“ 科技 创新新愿景新未来”为主题的2019浦江创新论坛在上海开幕。

科技 部部长王志刚作主旨演讲时指出,全球新一轮 科技 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需要科学共同体和科研人员之间加强交流合作。 中国将始终坚持开放合作理念,与世界各国就 科技 发展交流互鉴,共同为解决全球性问题、增加人类 社会 知识积累、增进人类福祉作出贡献。

王志刚说,党中央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 科技 创新“三步走”的战略目标。中国将着力增强 科技 创新的体系能力,提高国家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 高度重视颠覆性技术突破,加强从“0”到“1”的基础研究。用 科技 之力助推精准脱贫、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为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提供更多 科技 支撑。

他表示,培育更多区域创新增长极,加快推进北京、上海 科技 创新中心建设。为国外人才来华工作创造良好条件,营造良好学术生态,激发“人”的关键作用,发展“负责任的 科技 ”。强化创新能力开放合作,深入实施“一带一路” 科技 创新行动计划。

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研发人员总量预计达到418万人,居世界第一。在完善创新生态、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上,我国政策频出。《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去年年初发布;去年7月印发《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而今年1月举行的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也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500万元奖金提高到800万元。

以上海为例,如今,上海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 科技 创新中心已进入深化推进阶段,在提高 科技 创新“热度”和“浓度”的同时,上海也在原始创新能力、核心技术和“卡脖子”领域重点发力,并 探索 科技 体制改革。例如2015年发布的《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 科技 创新中心的意见》,还有今年3月刚出台的科改25条,都从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推动促进 科技 成果转化、吸引人才上有了很多突破。

目前,上海全 社会 研发投入占GDP比例达4%,比五年前提升0.35个百分点。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7.5件,比五年前翻了一倍。5年间,中国每年的十大科学进展,上海均有成果入选,50项重大进展,上海牵头或参与11项。

洞见未来——未来最值得关注的N个领域

2019年5月24日,浦江创新论坛“洞见未来—最值得关注的N个领域”科技创新青年造就者圆桌峰会在上海科技馆举办,峰会邀请了十位青年先锋科学家,为我们展示了未来 最值得关注 的十个领域。

香港中文大学终身教授、腾讯杰出科学家,腾讯优图X-Lab负责人贾佳亚向我们展示了AI领域的发展,并且提出科技是一个中性的东西,AI将引领科技向善,助力未来科技更多更好的服务与人类。

图/网络

从1G到4G这些阶段,所体现的需求是完全不一样的。1G时代主要体现的是语音,2G时代是文本信息的数据,在3G的时代是一些视频和移动互联网,4G更多的是物联网的应用,到5G的时候是万物互联。

5G使用的领域主要有两个大的应用,一个是移动互联网,一个是移动物联网,实现了整个网络业务的融合。4G目前时延是100毫秒, 5G的时候是1毫秒。当远程控制无人驾驶进行刹车的时候,4G要先跑出去1.3米,5G可能只跑了1.3厘米。可靠性完全不同。此外在数据吞吐率、移动性、灵活组网方面5G也有大幅提升。4G在1平方公里的并发用户数只有1万,5G则能达到100万。这也是万物互联的基础、现在5G的应用会体现在两个大的领域,第一个在AR,第二个在VR。5G网络能虚拟场景体现的更加丰富。

图/网络

物联网也可以叫做互联网的边缘。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物联网里面,包括各种各样的IOT物联网的设备,包括照明的灯或、房间的传感器、摄象头等。这些设备开始具备越来越强的智能分析和计算的能力,就是我们所谓的边缘计算。

硬件设备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分享到云端可以训练出算法,再把这样的算法植入到前端的边缘计算的设备。算力不断的增强,不断产生出新的数据培养训练出好的算法,同时让这个算法的精度能够进一步的提高。这样就形成了良性循环的闭环。随着新零售经济的不断发展,边缘计算、视觉赋能所产生的作用越来越大,它们发展的也越来越迅速。它们最终将服务于人类,为人类生活打造越来越舒适的环境。

图/网络

新加坡国立大学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校长荣誉助理教授、博士郑志强提出迈入5G时代有很多存在与想象的科技实现于生活,但是想要继续实现人们想象中的科技生活就离不开更加具有生物亲和性、更加可持续的材料。并且在如今的时代电子垃圾的产生与日俱增,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需要能够循环的经济模式和材料基础,减弱甚至消除科技带来的自然压力,为我们带来更可持续的发展,为我们的后代创造更好的环境。

燕山大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院长,长江学者,德国洪堡学者华长春针对于现如今的发展态势提出——用无人系统带来一个安全的世界。并且指出高危应急处置与救援遥操作智能无人系统是未来发展的趋势,而机器人高精度遥操作技术是关键。

图/网络

北斗导航卫星副总指挥沈苑展示了北斗系统的三方面优势,一是实现了从区域向全球的拓展,可以一秒钟之内实现两颗相聚7万公里以上卫星信号捕捉和通信。二是解决了授时这一导航的制高点问题,北斗三号卫星都配置了高精度的氢原子钟,十天长期预报的精度优于五纳秒。三是精度也实现了更高的跨越,全球区域实测均值达到的水平3.6米,高程6米,测速精度0.05米/秒。并指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经于2018年开启了全球时代。

图/网络

贫穷是世界上最大的公共健康问题,世界上最穷的国家和最富的国家人均寿命相差30年,并且贫穷是有遗传的,穷人家的孩子所获取的生存和发展资料都很少所他们机会更少更容易贫穷。一般我们认为贫穷是社会性问题,但是上海纽约大学神经学与认知科学助理教授,纽约大学全球特聘助理教授Jeffre Erlich却提出贫穷同神经科学有一定的联系。该领域的研究将有助于改善人类生存状况。

这个领域更像是中医药草药学的西方化,或者说是运用西方的思维来探索中国的中草药。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组长Evangrlos Tatsis向我们展示了这个领域巨大的发展潜力,并且将推动人类健康水平的发展。

图/网络

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教授,加拿大首席科学家,国际电化学能源科学院(IAOEES)副主席陈忠伟认为电动车的发展历史悠久并且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在陈博士的讲述中电动汽车未来的发展重点在于电池或燃料电池技术的研究发展,未来燃料电池必须向更低成本,更高耐久性发展。电池技术则需要进一步提高能量密度,改进正极、负极材料,并研究金属空气电池等下一代的电池技术。

清华大学博士后,2016“未来女科学家计划”得主,2018“青年科学家奖”得主万蕊雪展示了她的研究领域真核信使RNA剪接体复合物——结构基础与分子机理。这两年的诺贝尔生物学奖都与这个领域有着莫大的关联,该领域的研究有助于加深人类对于RNA剪接这个非常基本的分子生物学事件的理解,同时可以对于相关疾病的研究产生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并对它的治疗和药物研发产生很积极的作用。

感兴趣的小伙伴

可通过下方链接查看完整直播哦

END

关注【 大学生竞赛部落 】,获得更多竞赛干货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