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王生活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技生活 > 正文

科技生活

印象笔记是什么东西(印象笔记是做什么的)

admin2023-01-27科技生活98

手机QQ浏览器印象笔记是干什么的

可以把网页上自己喜欢的内容直接保存到印象笔记。以后直接进入印象笔记就可以看到所有保存的内容了。对于收藏有用的文章,博客,新闻之类的很有用。我一直在用。

如何正确使用印象笔记(Evernote)的标签功能?

对于一个工作繁忙的人来说,经常会收集到各种各样的讯息,那么四面八方的事务会让我们大多数人感觉到很焦虑。而极少数的时间管理达人们是如何管理自己 的时间呢?( 印象笔记 )工具就是他们的利器。

接下来,我把自己对作者整理的方法,简单的输出为自己的语言文字。大家如果想了解更多,更加详细的文字可以点击“  尼古拉四儿 “查看原著。

 学习的瓶颈不是怎样记住东西,而是把东西装到哪里,你真正需要的不是一颗聪明绝顶的脑袋, 而是分门别类的一个个信息和知识的容器。印象笔记 就是我们所说的容器。

当遇到容器储存越来越多的时候,如何来解决 快速查找 的问题?所有的关键是围绕如何检索,以达到我们的目的。

情景一:”这篇文章在我做某个专案的时候用得到,但同时又能激发我联想做其它事,现在不记下来我可能忘了。” 如何快速收集呢?

情景二:上次收集的文案,被我存在印象笔记中,笔记里不知道放在哪个笔记本里了,怎么找到它,急死我了? 如何快速查找?

#标签系统#   散碎知识点。(从建立层层笔记本的习惯到建立标签体系的习惯的改变)

 知识点1   创建一个标签来取代一个同名的笔记本。例如做“Skydiving(跳伞运动)”

知识点2: 从树状结构(Tree)变成了网状结构(Map)。 分析:树状结构为大量的笔记本树状构架。网状结构更为复杂但也更容易检索信息。

知识点3:标签镶套。例“海报设计”标签的嵌套下,标注“海报设计版式”标签

知识点4:印象笔记的三大武器:笔记本分类,搜索,标签。 我们在搜索重要且急需的内容时候都是用这三种方法来寻找的,如果我们找不到,基本上不会再花大量时间在印象笔记了。

下图是笔记本分类的简化使用。( 本人认为,印象笔记要把笔记本分类功能与标签功能有效的结合起来,建立适合自己的知识框架,才能让我们更好利用我们的工具。 )

基于上述内容,下图为思维导图,更清晰标签体系的思路。

所以,笔记本适度分类,重用标签管理,建立搜索词条以有助于快速精确搜索,善用系统化思维工具如思维导图(mindjetmindmanager或Xmind),习惯GTD流程的思路处理日常印象笔记管理(杂事收集--进度日程管理--整理待办行动清单,回顾反省系统),如上,把印象笔记作为所有信息资讯收集的箱子,在印象笔记里完成闭环的GTD流程,沉淀信息资讯最终内化为知识,以求术业专攻,锻炼心智模式,修身悟道。注明出处。

文章大部分引用于作者  尼古拉四儿 。

以上均为个人整理,如有引用,请标明作者出处。

微信公众号搜索:郭小华  

微信号:ly_juker

印象笔记是什么??用途有哪些??

EverNote是一款在国外非常著名的笔记软件,界面与功能十分类似Onenote。它不仅具备强大的笔记捕捉功能,还采用了独特的分类方式,而且支持filter的自动整理、即时搜索。系统需求:Windows 2000/XP/2003 Server/Vista 同时兼容linux,unix以及Mac OS平台。EverNote3已支持移动设备,如黑莓手机等。最新版本支持网页文本截取功能,支持中文输入。 EverNote 已经完全支持中文。 Evernote正式中文名称及Logo为:“印象笔记”。

印象笔记(Evernote)好用吗?

Evernote现在在好几个操作系统数据互通了,只用一台设备就可以登录各个平台,我觉得现在来说是非常方便大众了。

Evernote到现在为止已经有了几十款平台应用了,这对一款软件来说已经非常好了,基本上能想到的应用都有。

而且我觉得它的推广做的非常好,比如很多浏览器的插件APP平台和阅读平台等等,都很好的结合在一起,这样它就和整个互联网融为一体了。对我来说主要是因为可以收藏到evernote、instapaper、pocket这些,对evernote来说也这样,作为一款免费应用我所能想到的应用大部分它都有了。这个应该就叫国际水准了。

对于Evernote的未来展望我觉得应该会往办公室软件放方向发展吧,毕竟现在很多云储存技术相当成熟了,还有很多软件都是免费的。如果大家办公软件都用evernote了,它不仅掌握大量所谓“数字记忆”,还可以拓展其它应用及盈利模式。

总结:

我认为Evernote还是很有潜质,至少在目前来说,竞争力已经发展的非常大了,在技术的掌握和拓建应用方面已经做的非常出色了。

从入门到进阶,印象笔记那些事

在大学,每到考试周我的书包里就会多出不少笔记本,但因为自己从小写字潦草经常会出现第二天认不出前一天记了什么的尴尬场景,在准备考研的阶段我还不幸有过笔记丢失的悲惨经历。 写字太乱加上笔记本买买丢丢 ,是我最初产生把纸质笔记转变为电子笔记的原因。另外,纸笔形式更适合 短期高强度 的记录,高中大学之后类似于考试周之类的场景愈发减少。

对于一部分人来说,笔尖划过纸面的感觉是他们舍弃不掉的,不过现在屏幕和纸笔的体验其实已经越来越接近,如 kindle 之于纸质书,iPad pro 配上手写笔之于传统纸笔。

你可以回忆下自己三天前在笔记本上记录过什么,或者回忆下上一个笔记本写过什么。传统的纸笔记录本身存在一个不可逾越的 物理界限 , 即不同笔记本之间的必然分离 。你不可能拥有一个无限厚的笔记本,也很难把所有笔记本都随身携带。而无纸化可以满足你随时记录和同步的需求,它让笔记之间,笔记本之间不再存在物理界限,这是无纸化相对于传统纸笔而言最大的优势。

西方有一句古老的谚语 an elephant never forgets ,说的是大象相比于其它生物而言具有极强的记忆力。而印象笔记(最早为诞生于2008年的evernote)作为一款笔记软件,可以让你随时随地在所有平台或设备上记录所思所想,所见所得,并能迅速的搜索到任何记忆。印象笔记作为一个人的第二大脑,不仅可以成为你的个人资料库,也是认知和思维工具。

如果一定要列出印象笔记的三个优势,我想第一个是 连接一切 ,即所有你能看见的东西都可以放进印象笔记;第二个是 搜索一切 ,即所有你印象笔记里存在的内容都可以搜索;第三个是 其它 ,原谅我在这里抖个机灵,因为印象笔记的历史版本、Office和图片深度扫描、格外惊喜的pdf编辑器和不时之需的演示器功能等等都让我爱不释手。(下面四幅图示来自官网)

信息的录入整理和输出是非常大的话题,其中每一部分拿出来都可以变成一次完整分享。在这里只能挂一漏万,挑重点写写。

对于录入而言,我们要把握的一个原则是 不害怕做加法 。

考虑到你或许还没有开始自己的无纸化记录之路,我们有必要先说两点题外话。一是一个人的记录习惯一定不始于印象笔记,例如回忆下自己杀马特的QQ空间,略显侨情的人人主页或者曾经过的博客,这些都是你记录开始的地方。

二是如果你不知道从哪儿下手,不妨先为自己的兴趣(或者工作)建立一个电子笔记本。如果有旅游计划,你可以把搜集到的攻略、行程安排和路途见闻及照片存到印象笔记;如果最近在健身,可以把平时自己查到的健身知识、健身感悟和健身效果存到印象笔记;如果迷上了一款游戏,不妨把游戏攻略、通关心得以及最重要的胜利截图存到印象笔记。

接下来首先谈谈大多数人每天必不可少的 微信 ,微信端印象笔记有非常全面的保存机制,既可以保存聊天记录,也可以一件保存公众号文章。除此之外,印象笔记的待办清单小程序也可以和印象笔记无缝衔接。

读屏时代我们每天看到的内容大部分都是一个又一个网页。针对网页保存,印象笔记为大多数浏览器适配了 剪藏插件 。使用剪藏插件可以直接对网页内容进行标注,用一段时间后它还会自行匹配笔记本,更加重要的是剪藏插件提供了多种网页保存形式,让我们免受页面广告的干扰并美化格式。

从前的日子很慢, 车,马,邮件都慢。但电子时代来临之后人们对于重要信息的传递方式发生了快速的更迭,先是从电话比短信正式进化为短信比微信正式,紧接着又从短信比微信正式进化为邮件比微信正式。我们每天收到的各种工作或者交流邮件中都存在这大量的重要信息需要记录。对于 邮件 的保存,印象笔记也有着一套完整的方法。

注册之后你会拥有一个专属印象邮箱(可以在个人的设置界面查看),收到别人发来的重要邮件可以直接转发给印象邮箱,如果要发送重要的邮件可以直接密送印象邮箱。这样一来,邮件连同其中的发件收件人信息和附件都会一并保存在你的印象笔记中。

如果说录入需要不怕做加法,那整理就是要学会做减法。下面是几个基本的笔记整理思路。

首先最直观的是 笔记本 ,笔记本的概念来自于传统的纸笔记录所以使用起来非常易于接受。我经常会听到一些关于印象笔记笔记本只支持三个层级(笔记,笔记本,笔记本组)的抱怨。笔记本在电子笔记中存在的意义更多应该是方便日常浏览,而不是搜索和具体分类。因此三个层级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足够,从印象笔记上限支持250个笔记本来看也能对它的功能重点略有体会。

在这个部分,我想特别强调的是如果在印象笔记中你过度依赖笔记本这个层面的功能,只能说明你还停留在传统的纸笔思维中,笔记本间的“物理界限”依旧没有被打破,也就注定无法做到高效。

标签 是印象笔记最为重要的工具,从每条笔记上限支持100个标签,每个账户上限支持100000个标签来看,你也可以感受到它相对于上限为250个的笔记本而言拥有更高的权重和可操作性。在印象笔记中,标签本身也支持层级结构,可以用来筛选和搜索,我们可以把标签理解为一个和笔记相关的关键词。

笔记每添加一个标签其本质上就被赋予了一个不同的维度。这个维度可以是笔记来源,可以是笔记涉及的知识类型,可以是某个项目的进展情况,也可以是任何你能想到的东西。正是标签的存在,让笔记和笔记之间跨越了物理界限,能否用好标签是能否用好印象笔记的关键所在。

关于笔记本和标签可以简单总结为:笔记本用来大致区分,标签用来详细关联。

除了笔记本和标签,在整理的过程中我们还应该学会利用笔记合并功能以及笔记内关联功能。利用笔记内关联功能可以在任一条笔记中插入其它笔记,甚至可以为一系列笔记制作一个目录。

在输出层面,首先可以利用笔记本组功能进行管理。如为了保证多项目顺利并行可以命名一个“项目”笔记本组,并在其中添加“待开展”,“开展中”和“已完整”笔记本,从而方便在不同项目间切换;也可以命名一个“写作”笔记本组,在其中添加“有想法”,“半成品”和“可公开”笔记本,从而知道有哪些文章写了一半,又有哪些可以同步到博客上去。

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利用标签把自己的项目,文章和素材等不同的笔记统统联系起来。让同一个笔记具有不同的维度,不同的笔记具有同一个维度。

这一部分,我们谈谈使用印象笔记应该了解的一些操作技巧以及应该规避的雷区。首先是高级操作,依旧从录入整理和输出三个层面来罗列,为了节省篇幅很多内容无法展开,建议读到文章的你打开客户端去亲自试试。

录入

整理

输出

让专业的工具做专业的事情

第二大脑变为随身垃圾桶

曾经有朋友和我说他放弃印象笔记的原因是因为里面的笔记太多了,这就是典型的把“第二大脑”用成了“随身垃圾桶”。虽然录入阶段不用害怕做加法,但这不等于不需要做筛选和整理。

人为给电子笔记添加物理界限

只用笔记本不用标签或者只会记录不会搜索都等于人为又给电子笔记增加了物理界限。如果你每次找一条笔记都是从笔记本组到笔记本再一条条翻,就需要转变自己的使用观念了。

这一部分内容作为文章结尾,也是整篇文章最主要的部分。我们学习一个工具的用法其本质是学习其所代表的思路和方法。 我们研究工具但不应该被工具所裹挟,我们追求高效率但是这条路通常没有尽头,某种程度上的适可而止也不失为一种高效率策略。

在各种各样的效率类文章中我们总能看到类似于“高效”、“体系”这类字眼,在各种各样的笔记类文章中我们总能看到各种类型的笔记。

关于什么是高效,我个人有三点理解。

如果不知道笔记里能记录什么,不妨想想自己所处的角色和责任,如社会角色、工作角色、家庭角色和自我角色等等。每一个角色都会有不同的关注点,例如作为工作角色,我有在读博士,博客作者等几个身份,从每一个身份出发都可以找到不同的需要记录的内容。

此外,我们还可以每天重复一件简单的事情,例如每天用100字总结当日收获,每天拍摄一张照片加上10字以内说明。这次参加印象笔记六周年生日会,东东枪老师关于照片记录生活的分享内容就给了我很大的触动。每天一张照片,记录生活看似平常的点滴,一年时间你就可以出一个只属于自己的摄影展。

概念和关联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基础,价值观和方法论是在基础上进一步行动的前提,而基于价值观和方法论的践行则是我们感受世界和自我迭代的唯一途径。

所谓体系,首先要 有秩序 ,这个秩序可能是时间维度也可能是逻辑维度,比如事情是需要做还是想要做,来源是自我总结还是二次加工。

其次要 有关联 ,体现在印象笔记中就是笔记内部链接和相似笔记推荐功能以及标签体系赋予的不同笔记同一维度。

之后要 有实践 ,所谓实践就是没有任务创造任务也要上。针对一个被动接受的任务,我们可以依次进行概念回忆、笔记搜索、思路整理、任务尝试和效果复盘;针对一个主动创造的任务(例如写作),我们可以依次确定主题、罗列概念和相关笔记、整理思路、初步写作、修改发表和总结反馈。

实践后的终极目标则是 有迭代 ,根据实践效果或者文章读者反馈来进一步完善和升级自己的知识体系。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