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王生活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技生活 > 正文

科技生活

什么是用户真正的需求(用户需求有哪两种)

admin2023-02-03科技生活95

如何理解产品需求和用户需求

用户需求是用户自以为的需求,也是用户提出的解决方案。比如一匹更快的马,很明显这不是用户真正的需求和最好的解决方案。产品需求是经过分析找到用户需求背后的真实需求,并为之提供解决方案。汽车是福特为用户提供的更好的解决方案。

从用户需求到产品需求的过程就是需求分析的过程,找到用户内心真正的渴望,也就是「 速度 」,福特用汽车满足了它,现在的解决方案更多了,高铁、飞机、火箭。

此外,产品要做的并不仅仅是将用户需求转化为产品需求,更要设计详细的解决方案,带领团队实现产品满足客户需求。也就是整个过程包括前端收集需求,分析需求;中端处理转化需求,设计产品找到解决方案;后端实现,带领团队设计产品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

需求,不是通过技术来实现,是通过技术满足客户的内存多个层级的需求,或重点在哪个层级的需求。也就是说,用户的需求本身就是分层分级的,如上所述,随着时间与环境、形势的变化,原来的某一层次的需求,可能就跃迁到了不同的层级。

如原来喝饮料只求解渴,现在可能需要符合自己的个性甚至社会层次特征。也可能产生升级式变化,比如说对手机的需求原来就是一个通话的工具,那么现在可能就是生活的一种依赖了,需要通过它来拍照、沟通、学习、购物、互动等等。

什么是用户需求?

需求的定义包括从用户角度(系统的外部行为),以及从开发者角度(一些内部特性)来阐述需求.

关键的问题是一定要编写需求文档.我曾经目睹过一个项目中途更换了所有的开发者,客户被迫与新的需求分析者坐到一起.系统的分析人员说:"我们想与你谈谈你的需求."客户的第一反应便是:"我已经将我的要求都告诉你们前任了,现在我要的就是给我编一个系统".

百事通

而实际上,UGGs,需求并未编写成文档,因此新的分析人员不得不从头做起.所以如果只有一堆邮件、会谈记录或一些零碎的未整理的对话,你就确信你已明白用户的需求,那完全是自欺欺人.

需求的另外一种定义认为需求是"用户所需要的并能触发一个程序或系统开发工作的说明".有些需求分析专家拓展了这个概念:"从系统外部能发现系统所具有的满足于用户的特点、功能及属性等".这些定义强调的是产品是什么样的,而并非产品是怎样设计、构造的.而下面的定义则从用户需要进一步转移到了系统特性:

需求是指明必须实现什么的规格说明.它描述了系统的行为、特性或属性,是在开发过程中对系统的约束.

从上面这些不同形式的定义不难发现:并没有一个清晰、毫无二义性的"需求"术语存在,真正的"需求"实际上在人们的脑海中,这个人们主要是指客户,但一般情况下,用户并不能描述自己的需要,只就需要系统分析人员根据用户的自己语言的描述整理出相关的需要再进一步和客户核对.系统分析员和客户需要确保所有项目风险承担者在描述需求的那些名词的理解上务必达成共识.

任何文档形式的需求(例如如下将要描述的需求规格说明书)仅是一个模型,一种描述.

2.需求分析的任务

开发软件系统最为困难的部分就是准确说明开发什么.最为困难的概念性工作便是编写出详细技术需求,这包括所有面向用户、面向机器和其它软件系统的接口.同时这也是一旦做错,将最终会给系统带来极大损害的部分,并且以后再对它进行修改也极为困难.

目前,国内产品的庞杂,一家企业可能有几个系统并立运行,它们之间接口是系统开发人员最头痛的问题.

对于商业最终用户应用程序,企业信息系统和软件作为一个大系统的一部分的产品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对于我们开发人员来说,并没有编写出客户认可的需求文档,我们如何知道项目于何时结束?而如果我们不知道什么对客户来说是重要的,那我们又如何能使客户感到满意呢?

然而,即便并非出于商业目的的软件需求也是必须的.例如库、组件和工具这些供开发小组内部使用的软件.当然你可能偶尔勿需文档说明就能与其他人意见较为一致,但更常见的是出现重复返工这种不可避免的后果,而重新编制代码的代价远远超过重写一份需求文档的代价,这些血的教训正在国内的软件开发者身上发生.

近来,我遇到一个开发小组开发包括代码编辑器在内的一套内部使用的计算机辅助软件.不幸的是,当他们开发完这个工具后,发现这个工具不能打印出源代码文件,使用者当然希望有这个功能.结果这个小组只好手工抄写源代码文档以供代码检查.这说明那怕需求明确无误并构思准确,如果我们没有编写文档,软件达不到期望目标也只能是咎由自取了.

相反的情况,我曾见一个要集成到"错误跟踪系统"中的简单界面写了一页需求说明.而操作系统系统管理员在为处理脚本时发现简单的一张需求清单竟是如此有用.他们依据需求对系统进行测试时,此系统不仅非常清晰地实现了所有必需功能,而且未发现任何错误.

事实上,需求文档在开发过程中一直起指导作用.

什么是用户需求?

读《用户****模式》-第1阶段 :

为什么阅读:用户需求是什么?分析用户需求:目的、行为和原因,成就用户或让客户成功。

用户需求:就是一个字“更”

所以互联网公司天生是“用户型”的公司,必须真正尊重用户,真正掌握用户需求,才能利用新技术优势获得用户认可,实现提升或颠覆传统技术和产品,因此互联网时代“用户需求驱动”应该成为每个人和每个企业的基因。

(1)发现用户需求:发现用户的“真实需求”和找到“粉丝用户”。

(2)分析用户需求:需求采集方法和需求提炼。

          验证用户需求是否存在。

         完成需求过滤、需求排序和用户分层。

(3)描述用户需求:用户需求分析完成后,用“3个‘一’”对用户需求进行说明。

“互联网时代“用户需求驱动”应该成为每个人和每个企业的基因”

2.1 发现用户需求:2个发现

第一步,是产品经理根据日常观察、数据分析或自己糟糕的经历,发现用户问题,这些问题就是用户需求。发现用户需求是起点,要进一步对“需求”和“用户”进行聚焦,甄别出“真实需求”和“粉丝用户”。

“真实需求”是要确定用户真正的需求是什么,而“粉丝用户”则是要找到对需求最敏感的用户。

“用户+需求,用户群体特征、使用场景、使用频率分为普通用户、目标用户、粉丝用户,需求分为真需求和假需求,真需求用户镇长的需要什么”

2.1.1 真实需求:更

用户需求:马斯洛需求理论VS互联网用户需求

互联网用户的描述方法是通过用户特征、用户场景、需求频率3个维度来进行定义的

用户描述的第一个维度是用户特征,包括用户性别、年龄、习惯等基本属性;第二个维度是用户场景,设想用户产生需求时的时间、地点和情景等;第三个维度是需求频率,即一个时期内用户平均的使用次数。

发现用户需求,关键是发现用户的“真实需求”。根据需求确定用户,关键是找到“粉丝用户”,粉丝用户就是对产品最有需求的用户,并且是使用频率最高的用户。

(1)互联网用户的真实需求是4个“更”:更快、更多、更便宜、更好玩。

(2)互联网产品不是满足用户需求,而是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

"更快、更便宜都是相对的,如果比传统至少快10倍、便宜10倍,在核心用户群做精致,不一定要更多,更好玩(指用户有成长认知)"

2.1.2 粉丝用户:小

如何确定哪些用户对这个需求最敏感,从而实现根据需求“找到用户”,并将有需求的用户描述清楚

(1)根据发现的需求找到粉丝用户,粉丝用户的特点是“小”。

(2)互联网产品不是满足用户需求,而是首先能够更好地满足粉丝用户的需求。

2.2 分析用户需求:目的、行为和原因

2.2.1 需求采集:4种方法

通过4种需求采集分析方法,要验证需求是否存在,量化用户需求的目的、行为和原因。

定性地说:用户访谈。定量地说:调查问卷。定性地做:可用性测试。定量地做:数据分析。

用户访谈

调查问卷

可用性测试

数据分析

2.2.2 需求提炼:2个结果

需求过滤和汇总

需求提炼的第一步是完成需求过滤和汇总。需求过滤首先排除用户明显不合理需求、小众偏门需求和没有应用场景的需求

(1)需求。

问题:用户主要反馈的问题及数据是什么?这些问题就是用户的基本需求。[插图]行为:用户的反应、行动及数据是什么?[插图]原因:用户问题和行为的原因及数据是什么?原因就是用户的“真实需求”。(2)用户。

属性:主要包括用户性别、年龄、职业、收入、喜好等数据。

场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什么情况下用户产生需求,以及场景数据。

频率:用户需求的周期及数据。

用户排序

根据用户需求的次数、比例以及用户反馈的重要性,进行需求排序

(1)用户上视频网站主要的目的(问题:基本需求)。

(2)用户通过什么方式访问视频网站(行为:渠道和操作)

(3)用户选择视频网站的因素(原因:真实需求)。

用户分级

(1)普遍用户:理论上有需求使用新产品或新功能的用户。

(2)目标用户:在普遍用户中有明确的用户属性、用户场景和较高使用频率的用户群体。

(3)粉丝用户:在目标用户中,频繁使用产品并有传播力的忠实用户。

根据用户信息及用户需求频率、强度,确定普遍用户、目标用户和粉丝用户

分析需求:发现→验证→量化→过滤→排序→分级

2.3 描述用户需求:3种形式

1. 一个文档

需求调研背景和目的

需求分析团队及分工。[插图]调研方法和实施描述。[插图]需求描述:需求提炼后的内容,包括用户基本需求、用户行为及用户真实需求。[插图]用户描述:需求提炼后的内容,包括普遍用户、目标用户、粉丝用户和场景描述。

2. 一个画像

用户画像是目标用户群主要特征的提炼,是目标用户或粉丝用户的综合原型,用户画像不是一个真实的用户,而是一个虚构的代表人物。

团队对目标用户达成一致理解。

   具化形象,引起感性共鸣,让团队真切感受用户。

    集中资源,明确目标,提升效率为用户服务。

根据用户需求文档描述,通过用户画像的方式,进一步对用户和需求进行描述,其中包括用户特征和需求

用户画像不是一个用户的具化描述,而是提炼用户同性,找到典型特征,虚拟出来的“用户”画像

3. 一个故事

用一个虚拟故事的方式,将典型用户的需求和应用场景进行描述

这个故事就是对目标用户的描述,通过故事将用户和需求放在熟悉的场景内给予模拟呈现,便于产品、技术同事把握用户需求的关键点。

2.4 总结:一张图看清用户需求

互联网也充分暴露了人性中善良、互助、好学、向上的一面,更暴露了人性中懒惰、荒诞、好色、残忍、从众的一面。用户需求的“更”就是人性,互联网可以说是人性的放大器!

将需求拆分为目的、行为和原因。目的是用户的基础需求,原因是用户的真实需求,行为是用户为实现需求目标所要操作的所有步骤,这个过程就是需求的全过程。

2.5“互联网+”和创业建议:2点

错觉1:需求不是来自用户,而是来自自己

大部分企业是因为有资源要做互联网(当然也有企业是因为有资源不做互联网),这样一开始可能就错了。其实这些所谓的强大资源,反而可能是失败的主因。强大的资源容易导致需求迷失,往往会从自身需求出发,而不是单纯地从用户需求出发,设计产品和展开运营。

为什么这些优秀的互联网产品却在不断地改变和颠覆,核心就是用户需求驱动。正是因为没有任何可凭借的资源,这些创业家只能纯粹地、质朴地挖掘用户需求,牢牢把握用户需求,设计和开发出能够更好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获得用户的认可,这就是用户需求的重要性

优秀的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或者互联网创业的公司,一定要抛掉资源和优势,退回到用户需求的源点思考,找到用户真正的需求,再加上优势的资源,这样的结合,才能让“互联网+”或创业成功率提高。

"做互联网产品的一切源点,是发现了用户需求。用户需求驱动是产品的起点,绝大部分失败的产品不是死在路上,而是死在一开始。"

错觉2: 做APP就是做互联网

这就是发现初始需求和找到初始用户的时候,讲师愿意通过微信群讲课获得收益,群友愿意通过微信群培训。

发现需求,如没有通过验证和分析,直接开发一个功能强大的APP,失败的可能性非常大。最好的办法是,继续在微信群中组织微课,持续扩大微课的规模。如果微信的用户群主动提出,微信已经不能支持在线微课,这才是用户产生了APP需求,这时再做独立APP

互联网是工具,我们应利用互联网新技术、新模式和新思维,研究如何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所以,做APP不是做互联网,不论什么互联网产品形态,只要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就是应用互联网的成功。

"互联网是工具,我们应利用互联网新技术、新模式和新思维,研究如何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