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王生活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技生活 > 正文

科技生活

迅雷创始人程浩现在干什么(迅雷创始人程浩现在干什么了)

admin2023-02-05科技生活113

「科创人独家」专访迅雷/远望资本创始人程浩,没错就是那个迅雷

接触过程浩的人,定会被他昂扬的语气和随时可能爆发出的笑声感染,只要30秒就能产生这样的感觉:这人,实在。

对话中,程浩复盘了他成长过程中几次关键决策背后的思考,《科创人》尽量原汁呈现。

“在美国尤其是硅谷,人都不太安生,我年轻没负担,就想回国折腾下。”

2001年,程浩回国加入百度,仅仅一年之后,他便辞去了百度高级技术经理职位。原因有二,其一,江湖上早有传闻的是“程浩发现李彦宏也是个普通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他干得我也干得”,这说法得到了程浩的确认,但他也补充了另一个原因:百度当时有门户搜索和企业搜索两大业务线,程浩供职于后者。前者迅速腾飞,助百度跻身BAT之列;但后者发展不佳,最终被战略优化。“幸亏走得早,没走几年就砍了;可如果再成熟点,也许会多待几天,把模式、产品和资金落实一下再走。”

离职之后,程浩与他的杜克大学同窗邹胜龙在国内和美国分头找钱,“忙了一个多月,一点进展都没有,哥俩一合计,干脆省吃俭用凑点钱先干着再说”。

2002年,互联网凛冬尚未回暖,新浪股价仅仅1元,网易更低,“有百度的朋友问我该不该买点,我说这个形势不太好,谨慎吧,结果耽误人赚钱了(大笑)”。是年底,没产品、没模式、没钱的“裸创者”程浩,拉着两个大箱子南下深圳,平生第一次坐了25个小时火车。几天后,深圳诞生了一家名为三代 科技 的新公司,寓意“成为继张朝阳、李彦宏之后的第三代海归创业者”。在蛇口玫瑰园小区,程浩一行一行敲出了自己的第一款创业产品:基于分布式存储技术的大容量邮箱。

仅仅半年之后,程邹二人便不得不尝试转型,“邮箱的需求实在不大”。

浩哥说:那时候真是无知者无畏,但凡成熟一点,可能也不会走上创业这条路。做了投资之后感触更深,每一个企业,你都能找出10个理由说他值得投,可要让你再说10个不值得投的理由,也一定找得到。什么都想清楚,也别创业了。

初尝挫败感之后,程邹二人分析了当年互联网的五大需求:搜索、即时通讯、门户、邮箱、下载。

彼时,搜索、IM、门户、邮箱均由巨头把控,唯一未被巨头染指的只余下载,虽然当时网际快车占据80%市场份额,“这不是问题,下载比的是速度,我们做分布式计算天生就适合做这事”。

从居民区搬到不至把人吓走的办公室,“靠忽悠、期权、画大饼”招兵买马,每天工作到凌晨两点,程浩本人则是产品、运营、推广、HR一肩挑……多年后,他在分享精益创业心得曾说“迅雷初创时,能做的功能很多,但客户最需要的是快,那就先解决快的问题”。提起这茬,坐在对面的浩哥又是哈哈一笑,“那都是后来总结的,其实我们一开始做的迅雷也是很笨很大的一坨。”

2004年初,漏洞百出但下载速度超快的迅雷诞生,不久后获得IDG 200万元天使投资。

同年,程浩面见雷军,对比测试后说服后者推荐金山的 游戏 用户使用迅雷下载——由此,迅雷与雷军和金山系展开了一段跨度16年的恩怨纠葛,但那是另一个故事了。

2006年,华军软件园联合同业多家网站,组成反迅雷联盟。数日后双方达成和解,此役之后,迅雷在下载市场纵横捭阖,势不可挡。

浩哥说:“迅雷”这个名是我起的,参考了百度的起名风格,众里“寻”他千百度。我们做的产品特色就是快,那就迅雷不及掩耳。

至于软件联盟那个事,你不提我都有点想不起来,解决方法就是互相为对方提供资源,我们会给他们一些流量。这个事可能外面人觉得动静挺大,可在我看来是件很小的事,完全影响不到迅雷的发展。

2011年,程浩赴美,迅雷第一次尝试IPO。遗憾的是,由于一连串的负面消息巧合叠加,比如东南融通造假、支付宝VIE事件让中国企业出现信用危机,加上迅雷发展模式在海外并无对标公司……等等,导致booking不足,IPO折戟。

待到上市成功,已是2014年,移动互联网势不可挡,网络基础设施不断升级,迅雷下载业务的两大基础,“PC场景”被移动端分食,“速度慢”的痛点随着带宽扩容、4G登场也由痛转痒。

值得一提的是,上市后迅雷股权结构变成了:小米31.8%、金山13.0%、邹胜龙9.5%、程浩3.8%。雷军系占了44.8%,创始人团队仅占13.3%。有媒体评论:“迅雷不太像是一家独立上市公司,更像是一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小米子公司。”

浩哥说:2011年那次尝试,不提名字了,有一家重要的机构临阵撤单。我们当年狠狠纠结了一下,要不要降价?当时形成的结论是投资人追涨不追跌,即便降价可能还是不行。

但事后来看,当年我们都没有注意到移动互联网的巨大潜力,如果我们注意到了,并且及时调整业务、让迅雷能够在移动端打造出全新增长模式,这三年延时就更有价值,可惜事情并不是这样。所以,降价有可能不行,但再来一次的话,我倾向于咬咬牙试一下。

《科创人》:上市之后的酒局上您喝哭了,有媒体猜测是因为自己的孩子被别人捧走了的憋屈,真正的情况是什么样的?

浩哥说: 那是没有的事儿,我当时纯粹就是开心。上市之后我们一帮人跑去拉斯维加斯玩了几天,那是我人生中最快乐的几天,什么都不用想。那几天手气特好,扔骰子赚了不少钱,还帮身边朋友也小赚了一笔——后来选择做投资多少也是因为我性格中带点赌性,喜欢运气、意外带来的额外收益。

开心完了还得干活,回去接着忙活。转过年,我的太太孩子赴美读书,那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我需要经常跑美国,大家一看这公司老板总是不在,肯定不太合适。正好我一个以前的下属去了投资公司,问我要不要考虑出来做投资?我想来想去,做老板时间不方便,再去打工,我也不愿意、人家也不能要是吧?那就做吧。

2016年1月28日,程浩选择在迅雷创建13周年的纪念日,正式宣布离职,“虽然之前也和公司很多朋友打过招呼,但正式离职的日子是这一天,我自己选的。喝的红酒,熟人一个个来,不太熟的几个人一起来,最后实在不行一个部门一杯得了……差点没给我灌趴下。”

科创人:大部分经历过市场毒打的创业者都会倾向于谨言慎行,但您决定做投资的时候说过一句话:“我要再做一个红杉资本,虽然我还不知道该怎么做”,这么“嚣张”的话是给自己鼓劲,还是倒逼自己一下?

浩哥说: 都有吧,我的目标就是红杉,但路径肯定是曲折的。做投资无非也是一次创业,只要是创业,我就一定要做一个牛逼的公司,目标还是要远大一点。我觉得自己做投资有优势,比如更理解企业家的喜好和思维模式,有旺盛的好奇心,能聚焦某一领域持续深耕的韧性。

这话说完好多人都问为什么这么说,其实红杉也就是个指代,我参加红杉大会觉得人家做得特成功,就拿来当榜样了。

科创人:以您的标准,回到2003年,见到两个带着迅雷计划书但没什么创业经验的年轻人,您会选择投资他吗?

浩哥说: 会啊,首先这俩孩子底子不错是吧,杜克大学毕业、硅谷工作过、百度工作过、赛道选得也挺有意思,而且价格还不贵,才1000万,即便是当年的标准也不贵,干嘛不投(笑)。

科创人:做投资和创业,其中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浩哥说: 不能骂人了(笑)。自己当老板的时候劈头盖脸,现在也会偶尔忍不住,但大部分时候脾气得好点,人家是司机,你也就是副驾驶。

科创人:另一组比较,如今您投资的这批创业者,和当年跟您同期的那批创业者,有哪些相似和不同的特征?

浩哥说: 经历层面有相似的地方,尤其做AI的这波兄弟跟我当年非常像,硅谷归来、百度从业经历,几乎就是我当年的画像。但做SaaS的朋友大都年龄比较大,有充足的行业经验。

另外有一些理念跟当年完全不一样了,比如眼下的创业者愿意购买第三方服务,心态很开放,我们投资的擎朗智能,给海底捞提供端盘子机器人的那家,电脑都是租的,出了问题一个电话就有人来修,不用雇人。

还有,当年我们创业,老百度的兄弟问我们多少人,我说“20多个”,挺不好意思,太小;现在谁要说“我公司200多人”,大家第一反应都是干嘛这么多人啊?这个时代强调精益,强调投入产出比,别盲目上规模。除了核心业务,能外采的都外采,我们公司法务财务都是外面找的,即便我有心找一个坐班的律师,也找不到最顶尖的是吧?

科创人:都说投资就是投人,什么样的创业者比较对您的胃口?

浩哥说: 我们喜欢行业老炮+超级销售,那些行业经验丰富、自带客户的,启动阶段的业务量不用太担心。当然,不符合这个画像绝对不代表你不行,创业和投资的任何一条规律都有一大堆的反例,只是概率相对高还是低的问题。

科创人:除了AI,您还看好哪些行业?有没有别人看好但您绝不会碰的行业?

浩哥说: 准确说,不是跟AI有关的我们都会碰,偏基础技术的比如AI芯片、云计算基本不碰,“拿着锤子找钉子”这种在年景好的时候还能投一下,眼下这个世道一轮两轮下来被投企业必须拿出业务数据。远望资本喜欢的是能帮传统行业改造提升的AI产品。机器人和自动驾驶是我最看好的方向之一,不但已经投了,而且我现在可以说是这方面的专家,明天我就要去大兴试乘百度的无人车(笑)。我还比较看好AR、航空航天、医药等等,以后看机会,眼下暂时cover不住这些行业。

有热度但我不会碰的行业……共享充电宝吧,一下能想起来的就是这个,手机电池越来越大,快充技术越来越成熟,这个行业我觉得不是时间的朋友。

科创人:4年投资经历中,有哪些特别遗憾的项目,有哪些意外的收获?

浩哥说: 我们做的时间比较短,谈不上特别遗憾的。意外收获倒是有,做投资需要持续学习、深度学习、系统学习,我发现自己非常享受这个学习过程,已经成了我生活的一大乐事。

科创人:作为著名王者荣耀玩家,在 游戏 里感悟到了哪些道理?

浩哥说: teamwork,这是第一位的,我的快捷语里第一句就是猥琐发育、我们能赢,心里可能骂翻天了,但为了赢还是要鼓励队友(笑)。我是黄忠绝活哥,黄忠是个后期英雄,不管开局丢多少人头和地图资源,只要别浪、别送、稳住,发育到后期我就能carry,翻盘就是一波团的事。

这 游戏 不光解闷,还是我跟孩子的联系纽带,当初我一个打俩,现在不行了(笑)。

曾经很火的迅雷,为什么现在不怎么火了?

以前用迅雷的时候,真正用来下载正版资源或者自己文件的时候很少,主要都是用来下载盗版资源,一些免费的电影、盗版软件、破解的 游戏 之类。那个时候确实因为网速有限,用迅雷真的可以增加下载速度,所以都会用下载软件从网上找东西。记得最NB的是迅雷7,我最喜欢的迅雷精简版,貌似从来没有买会员。

但是现在来说,一方面打击盗版资源的力度越来越大,灰色资源的量和需求都在变少,自然用到下载软件的需求也在急剧下降。其次,因为网速的提升,下载文件资料电影几乎用不到下载软件。再则,大部分拥有资源的云盘都有自己的加速功能,像迅雷这样的软件其市场也在变少。迅雷内部原因就不说了,我也不知道。

不过,现在很少看到有人用迅雷软件,不代表迅雷就被淘汰了,现在迅雷找第三方合作卖技术貌似做得不错,看到很多手机、浏览器、App的下载功能,都有迅雷技术的支持,说明迅雷的技术还是有用的,只是没能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及时搭建好自己平台。听说现在迅雷在开始做币了,不知道情况如何。

-

你用迅雷下载什么文件?

我是十年的老会员,从普通会员到白金会员到钻石会员再到现在的超级会员,我都是一充就充一年,而且是两个号,但是这个月24号我大号会员就到期,我也不想续费了,原因只有一个,引以为傲的离线下载、高速通道全部都是敏感资源不能下载,我家里300M的光纤,不用会员也能达到满速,实在没什么意思,现在也就迅雷快鸟能用用,开了迅雷快鸟网速能到500M,但是速度太快对硬盘不好…我机械硬盘因为迅雷下载坏了得有十块了,但是百度超级会员我会充年费,起码还能有5T的网盘存东西

如果一家公司衰落,可能有各种原因。最后说来说去,最大的原因还是老板,迅雷也是如此!

由于创始人太沉迷于技术,而忽略了营销、公关、传播。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包括一向低调的马化腾、雷军都因为公司业务需要,纷纷站出来为公司代言,借助微博等社交媒体发声,但是从没有见过迅雷老板邹胜龙程浩雷为自己的产品代言。程浩也是卸任后写了一些自己的反思。其实不管是视频、浏览器、软件商店,并不是高技术门槛的事,更多是要靠市场、公关、传播,一系列组合拳才能有可能成就一家伟大的公司,。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创始人,迅雷创始人邹胜龙被一致评价“抠“。放不开,凡事都精打细算,过于计较,对于一个创业公司,省钱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需要放手一搏,All in的时候,就必须果断投入。可惜的是,邹胜龙从没有这样做过。不管是视频、浏览器、软件商店、移动互联网等等,迅雷账面上的现金一度是远远高于市值的。而马化腾为了拿到移动互联网船票,全力以赴开发微信,甚至不惜损失公司最核心的QQ业务,最后成了移动互联网最大赢家。

在迅雷内部,有一种说法,如果邹老板盯上什么产品,这个产品绝对会挂掉,就会烂掉。在迅雷 历史 上,有好几个里程碑式的大版本,比如说迅雷6,但是最终用户是没有升级过这个版本,因为迅雷6根本没发布。而这个版本,正是在邹老板亲自关心开发的,最后不了了之。这个说法,在迅雷在职和离职的多位人士沟通中得到了验证。

迅雷一款曾经很火的明星软件,是很多人年少的回忆,蓝色的蜂鸟,世界上最快的鸟,代表着速度最快的下载软件,而现在却很少有人再提及,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网速的加快?爱奇艺、腾讯、优酷等视频网站的兴起?百度网盘的竞争?还是公司内部真的出现了问题?

我们一起走进迅雷看一看,曾经很火的迅雷,为什么现在不怎么火了?

国民软件迅雷的发展史

2002年邹胜龙和程浩在美国杜克大学毕业后,开始在硅谷创建迅雷,2003年1月底,回国正式成立深圳市三代 科技 开发有限公司,简称“三代 科技 ”。

2004年公司推出第一款产品“迅雷”,同时也获得了IDG VC的风险投资,迅雷有了最基础的发展资本。

2004年中国互联网总人数约为8700万,互联网处于刚刚起步时期,网速非常的低,网民们迫切需要一款下载工具,而恰好“迅雷”诞生了,迅雷的出现解决了速度不稳定、不能满速、断点续传能力差、界面难看等很多问题,最为关键的是迅雷是免费的。

2005年5月正式更名为深圳市迅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简称“迅雷”。

2006年,迅雷用户突破1亿,成为了仅次于QQ的第二大软件,获得了中国企业"未来之星"称号,是年度最具创新性和成长性企业的杰出代表企业。迅雷开始快速地发展!

迅雷5发布后,它一度成为了国民级应用,在当时的确找不到可以替代它的其他产品。但是这种P2P的下载模式,也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比如局域网内开启迅雷会大量占据他人带宽,版权、色情内容、时至今日依然无法根除。

2007年,迅雷完成了第三次融资,引入了策源创业、晨兴创投、谷歌等,除了庞大的资金支持,更带来了行业资源和国际市场。

2011年是迅雷最风光时候,每天为几十个国家提供数千万次下载,和盛大、新浪、金山等龙头公司合作,并在中国下载市场份额达到了78%,迅雷成为了高速下载的代名词,这或许是迅雷最高光的时刻了吧!

2014年6月24日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原本是一件非常高兴的事情,但是对于此时的迅雷来讲,却没有那么高兴,因为迅雷遇到了发展瓶颈,迫切需要转型,迅雷切除了搜索业务,尝试了电子商务、 游戏 、视频等行业,均已失败告终。

随着时代与 科技 的快速发展,再加上迅雷的几次变革,迅雷逐渐被淡忘了!

网盘的兴起,BAT与迅雷开始全面竞争

2012年,迅雷还很强大,但是市场上已经出现了竞争对手,那就是网盘工具。

网盘是一种可以用户基于互联网登录网站进行信息数据上传、下载、共享等操作的信息数据存储空间。也称为:网络磁盘、网络空间、网络U盘、网络优盘等等。

最开始占有优势的是360网盘,方便好用,下载东西速度也快,而且不需要客户端就能下载。很多盗版的电影和无损音乐都可以在115网盘上下载。

当时的网盘提供的容量都不高,也就MB 或 GB的级别,因此大家仍需要U盘、移动硬盘等存储工具。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的快速发展,网盘领域也快速的改变,目前用户数最多的是百度网盘。速途研究院在调研时发现,用户只要在百度搜索引擎中,输入“网盘”关键字,搜索结果排在前面的就是百度网盘。百度掌握了搜索入口及渠道优势,在用户数上比其他网盘公司略有优势。目前,其用户数在8000万左右,随着时间的推移,用户数一定会过亿。

而百度网盘的离线下载相当于一个 BT 软件,不过因为百度网盘体量大,很多人都把文件上传到百度网盘中,而这些文件百度都有权访问,所以你在百度网盘下载 BT 的时候,百度网盘会首先查找你下载的资源文件百度网盘服务器里有没有(其他用户上传或者离线下载过),如果有就建立一个软连接到你的网盘(服务器里只存放一份文件,不过多少人保存过,这也是为什么百度网盘干提供 几TB 容量的原因),给你一种下载速度很快的感觉。

而迅雷盘居然公然吸血,偷偷上传文件,占用带宽,以及迅雷盘提供的空间并不多,要下载,必须要有客户端因此导致迅雷的用户量也是越来越少。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速大幅提升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人们大部分时间都在玩手机、平板,PC渐渐被冷落,成了办公的工具。依靠PC的迅雷自然很少有人使用了。

移动互联网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更多的是在线用户,方式变了,工具也由PC变成了手机,因此很多用户不再使用迅雷,而此时迅雷本应该找到方式方法来适应这个趋势,然而迅雷并没有做好。

随着爱奇艺、腾讯、优酷等视频APP的兴起,很多资源直接在手机上就可以观看,而且这个APP都支持下载,留给迅雷的土壤越来越少。当华为、小米、OV等手机厂商有了自己的应用商店,再加上腾讯和百度和360的杀入,迅雷连生存都有困难了。

依靠下载技术的迅雷,日子越来越难过了。

迅雷下载的技术主要是:多线程下载、P2S下载、P2P下载、高速CDN下载、DCDN加速。

以上是迅雷加速的几种原理,用户能够获得远远高于原始下载的速度,这就是迅雷下载,这些方法在当时网络不发达的年代还是很实用的。

如今,随着网速的升级,很多资源直接从浏览器上下载都是很快的,例如:IE就是多线程下载,很多时候下载速度要比迅雷快。

随着迅雷的上市,很多下载内容都被规范化管理了,而正规的资源可以在爱奇艺和腾讯视频上观看,能够直接看,我干嘛还要下载呢?

迅雷的内斗,导致迅雷停滞不前

迅雷在上市后,公司内部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2016 年 1 月,联合创始人程浩宣布离职,保留董事职务;

2017 年 6 月,创始人邹胜龙卸任 CEO 一职,留任董事长,子公司网心 科技 CEO 陈磊接任 CEO;

2017 年 9 月,CFO 武韬辞职;

2017 年 11 月,副总裁於菲被免去一切职务

2017 年 12 月,邹胜龙卸任董事长一职,由王川接任。

创始人的离职对公司影响是很大的,迅雷也不例外。

2020年10月8日一则“指控前CEO涉嫌职务侵占”的公告上了热搜,知情人士消息称,“陈磊通过前高级副总裁董鳕网罗了一批董鳕黑龙江鹤岗的老乡、闺蜜,安插在公司关键岗位,通过虚构交易环节、编制虚假合同等非法手段,套取公司资金,涉及金额巨大。”

陈磊10月9日晚回应,迅雷方面指控的背后,实际另有隐情。一时间,双方交锋,各执一词。

我们姑且不讨论陈磊的有没有职务侵占,单单凭一些列的高管离职,创始人离职,指控CEO等等,这些事情足以说明迅雷内部的混乱,这样的公司能够发展的好吗?这样公司的产品还能继续火下去吗?答案当时是 “不能” 。

问答总结

曾经很火的迅雷,现在真的不火了,无非是这几点原因:

我是 科技 铭程,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有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不作就不会死。为了钱,为了会员,人为设置下载速度,本来不是会员的可以1M下载,非要限速给你弄个1K下载,时间久了,谁还陪你玩?再说现在带宽和以前不可同日而语,普通多线程就足以满足大众需求,谁还P2P?

另外充了会员也不让下,这更坑!

这个我深有同感,我不了解迅雷公司,所以不做评论,我只说用户感受!

我的网是100MB的电信,大前天晚上睡觉前因剪辑视频,需要下载一些1080超清的漫威电影,6个资源找好了,放在迅雷里下,我买的是迅雷的超级会员,30元一个月,一开始显示超级加速已开启,我一看感觉还挺好,没想到三分钟不到,就全变成了0B/秒,我检查一下我的网,发现无任何问题,我想可能是临时情况,等等就好了,然后我就去睡觉了,结果第二天早上起来,一个电影都没下载下来,还是0B/秒,在大骂迅雷之后,前天晚上无奈的又买了一个月百度网盘的超级会员,27元一个月,还是这6个资源,我又加了两个,放置好下载我就去睡觉了,昨天早上一看,8个电影全部下载成功!

我下载的电影每个都在15G左右,这不是推广软文,这是我的亲身经历,如果有一句话是假的,我出门被车撞!

一部分是迅雷内部的原因,另一部分是时代发展的原因。

迅雷的火爆来自于当年宽带系统刚刚普及之时,那时候的家庭网络带宽不像现在,尤其是在人们开始 探索 遨游互联网初期,对于下载的需求非常强烈,所以当年下载软件也是互联网公司最热衷的产品。迅雷因为良好的软件交互操作和稳定的性能赢得了越来越多用户的认可。

迅雷的衰落是从移动互联网兴起开始的,因为大批用户的碎片时间被手机和平板夺走了,在这些移动设备系统中,人们对于下载的需求几乎是零,这直接导致 PC 端的迅雷用户活跃度开始大幅下降。

团队的原因在于,没有及时跟上时代的步伐,在其他厂商都开始转战网盘技术时,迅雷的节奏似乎慢了许多,再到后来有点跟不上。许多工程师都离开了迅雷,创业的创业,跳槽的跳槽,内部的缩水让迅雷逐渐失去了以前的光芒。

如今,家庭带宽几乎都是光纤了,在这种高带宽支持下我们几乎不需要任何下载软件的支持就能直接以高速率下载东西。移动互联网也是一样。你可以理解为:人们不再需要它了,或者是它没有再做到让人们有需要了。

所以不火了呗!

我一直是会员,但现在不是了。曾经排名比较高,现在弃坑,原因很多,但我只说3个。

1外部原因 百度云盘崛起,现在没有百度云,你都下不了东西,百度云怎么样不在这里聊,但没有百度云行吗?

2外部也是内部原因,取消离线下载和在线播放种子。这个是净网的要求,阻止了什么大家都知道。但是,没有这些功能我还买会员干什么?

3无奈理由,下载软件其实已经无用了,下载软件出现的环境是什么?那时候我拨号上网,下载100m软件几乎不敢,几十兆,好吧,用下载软件,因为可以多任务下载,尽量满速,还有就是断点续传,现在呢,50g我大约用15分钟,用浏览器下载足矣,除了有些资源必须用软件下,其他都用浏览器,所以,迅雷作用小了

从前的迅雷的确很火,装机量仅次于QQ,且备受国家领导关怀。2006年时,迅雷被公投评为“中国互联网用户满意十佳品牌”,还受到中宣部部长、国务院总理等人亲自考察。如此好的发展基础,按理说,它早应该成长到腾讯的量级了,但迅雷好像还在原地踏步,迅雷还是原来的迅雷,软件还是原来那个软件,只不过如今多了些搔首弄姿的直播女郎。

要说努力,迅雷绝对是互联网的佼佼者,2011年做应用商店,2013年做移动搜索,2014年做共享计算,2015年做直播,2016年做VR,2017年做人工智能,他经历了整个中国互联网发展史,所有的风口也都尝试了,但没有一个没有好的结果。多年以来,迅雷好像是闯进了一个迷宫,不仅没有发现绝世宝藏,而且根本走不出去,更可气的是,“下载工具”的声音,始终围绕着迅雷,这像噩梦一样,躲不掉也避不开。

总的来说,因为迅雷这些年做的事情太多了,导致迅雷的重心严重涣散,聚焦不够集中,他们自己内部都还没看懂这些业务,更何况是用户们呢?这在软件首页上就可以看见,用户体验十分差劲!

以前,用户看迅雷是这样子的 而现在,用户看到的迅雷是这样子的

多年的迷失之中,迅雷的乱窜乱撞,不仅没让他找到新的爆发增长点,反而导致用户舆论的不断恶化。

2013年,迅雷内部某员工避开公司正常流程,私下指示技术人员,擅自动用子公司资源并冒用迅雷数字签名,制造带有流氓行为特征的插件,让超过2800万用户中招,这是板上钉钉的事情,让迅雷当时损失了大量的用户。2016年以来,迅雷又被爆料出悄悄给用户“限速”,强制用户购买VIP会员,虽然迅雷至今不愿承认,但其中用户损失肯定不小。

以前呢,或许在国内,是迅雷一家独大,大众不是太容易找到其他替代品。不过树大招风,制定的很多规则不适用于大众,广告满天飞,不充钱就不给下,甚至很多资源被其屏蔽。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很多下载工具出于社区。开源软件Aria2在大众视野的出现打破了这一格局。Aria2 是一个多平台轻量级,支持 HTTP、FTP、BitTorrent 等多协议、多来源的命令行下载工具。不过由于本身需要命令行操作,对于普通用户来说上手仍然很困难。不过幸好,在Github有很多基于Aria2的开源项目,很多都是图形化可视界面的操作,对用户友好。

可能对大部分用户来说,IDM (Internet download manager)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其清晰明了的界面,可观的下载速度,几乎没什么不能满足。不过遗憾的是,IDM 并不支持BT协议,仅仅支持HTTP 与FTP, 这算是美中不足吧,不过总的来说,IDM 都将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另外,强烈推荐EagleGet,不但下载迅速,其资源嗅探功能也是非常强大,有兴趣可以试试。

Linux用户不得了,老夫只需要wget,哈哈!

创业过程中有哪些大佬投资了我党

程浩

拥有南开大学数学系学士学位和美国杜克大学计算机系硕士学位,之后在硅谷工作,并于2001年回国加入百度。程浩在科技互联网领域拥有极高影响力和丰富人脉资源,是国内人工智能和互联网创业领域的权威专家。2003年初,他和杜克大学同学邹胜龙联合创办迅雷,领导了迅雷多条业务线的产品、研发和运营。凭借着对互联网行业的深刻认识,以及个人敏锐的观察、分析能力,程浩率领团队成功将迅雷几条核心业务线做到了上亿的用户规模。2014年,迅雷在美国NASDAQ上市。2016年1月28日,程浩正式宣布离职迅雷。

对于选择离开的原因,程浩表示:“离开迅雷的想法已经酝酿一段时间了。曾经有个流行语,‘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当时(指迅雷上市一年多之后)的我,也是类似的心理。要想一辈子活出两辈子的精彩,就不能永远停留在一个事情上。”

2015年9月,远望资本成立,是由前迅雷创始人程浩与松禾资本的厉伟、汪洋共同发起设立的VC基金,程浩任远望资本创始合伙人。远望资本专注于天使到A轮,主要投资方向为企业服务、互联网金融、投资VR(虚拟现实)或者AR(增强现实)技术以及人工智能。远望资本先后投资了趣店、Roadstar.ai、可以科技、擎朗机器人、简寻、哈哈零兽、熵智科技等人工智能领域的创业公司。据企查查显示,远望资本综合实力为96.75分

连年亏损的迅雷,还在靠什么活下去?

文/阿江

编辑/林三

近日,迅雷发布了第二季度财报,会员同比上一个季度大幅下滑,再次引来了“迅雷是不是糊了”的质问。

财报显示,Q2迅雷集团总营收为4430万美元,环比下降8.3%;会员业务营收为2070万美元,环比下降11.4%。截至2020年6月30日,迅雷会员用户数为390万,而上一个季度为460万。

把时间线放得更长远点,曾经的迅雷也是一颗新星。

迅雷诞生于2002年,凭借过硬的技术创新横扫下载软件,在2006年就迎来高光时刻:下载市场份额超过50%,覆盖用户超过1.1亿,成为了当年第二大用户体量的客户端软件,第一则是QQ。

海量的用户是迅雷的优势,但随着宽带服务发展,各类在线视频网站坐拥版权,下载需求逐渐变小,迅雷的“流量”锋芒早已去矣。

作为一个单纯以下载立身的工具型软件,迅雷拿到的剧本颇为悲情:

当它打败腾讯旗下的QQ旋风,成为行业赛道第一时,这个行业已经江河日下;迅雷在技术创新上非常迅猛,也曾做出过转型,但几次与风口失之交臂;在付费意识浅淡的国内,一个纯工具软件的商业化之路格外尴尬。

迅雷脱胎于草莽互联网初期,一切规则尚未明晰,但当迅雷已经借此赚钱起来,羽翼渐丰满时,各种版权争议、资源封杀,迅雷为此吃了不少亏。

2014年上市首日,迅雷股价收报14.90美元,按收盘价计算市值为10.3亿美元。而按目前的股价3.59美元来看,迅雷市值为2.44亿美元,缩水近7亿美元。

假若你是一个老网民,在下载龟速、资源匮乏的21世纪初,你一定见过或者用过这些下载软件:网络蚂蚁、快车FlashGet、VeryCD(电驴)、BitComet,还有后起之秀的迅雷、QQ旋风。

在这个队伍里,迅雷是唯一的胜者。但,也是剩者。

迅雷两位创始人是“海归”校友,都曾读于杜克大学计算机专业。2003年,两人回国一起创业。最初期,迅雷的代码技术也都由两人亲自操刀。

迅雷初期发展得非常快,几乎没有什么大的阻碍。凭靠超快的下载速度,迅雷从众多软件杀出来。创立第一年,迅雷就拿到了IDG的100万美元融资。

初期的发展中,迅雷独创的P2SP(Peer to ServerPeer)技术让其迅速超越同行。在这种技术下,迅雷能够让用户从多个资源地址同时下载,大大加快了下载速度。不过,这种技术背后存在隐患。简单理解,它是靠“共享”其它用户的资源来加快下载速度,彼时也给迅雷引来了“盗链”的争议。

2006年,迅雷在下载软件市场已经占领了超过50%的市场份额,成为当年和QQ并列的装机必备软件之一。与此相对的,是迅雷巨大的用户数量。

不过随即,迅雷遇到了当时最大的竞争对手QQ旋风。QQ旋风产品页面简洁,少广告插件,非常讨喜。而且,当时迅雷能做的,QQ旋风也能很快推出。譬如,迅雷的离线下载功能上线后,QQ旋风也推出了离线下载功能,面向QQ会员免费开通。

迅雷在深圳创立,腾讯也在深圳。彼时迅雷创始人常常对不远的腾讯大厦头疼。无论在技术和用户量上,迅雷都不再占有优势。但,QQ旋风最终也没有进一步动作。

据业内人士分析,“腾讯当时推出QQ旋风仅仅是想遏制迅雷,而QQ旋风始终是依附于腾讯社交体系之上,并无独立之意。”随后,QQ旋风的动作越来越小。直至2014年其宣布云播放功能暂停服务,2015年团队缩小,版本也再无更新。

在腾讯退出的背后,其实是下载软件行业前景的萎缩。巨头放弃了这个赛道。

宽带服务发展下,用户的下载需求越来越小,视频网站能够满足用户在线播放需求,浏览器也能覆盖部分的下载需求;况且,版权问题始终会招惹来麻烦。

迅雷付费用户的流失就已经说明问题。2014年Q1,迅雷付费会员数量达到517万,当时还是中国互联网第二大付费会员平台;到2017年Q1,会员数量为408万,再到2020年Q2,会员人数为390万。迅雷的付费会员数量缓缓下沉,几乎是一个不可逆的趋势。

这种背景下,虽然迅雷已然成为了行业霸主,但在许多人眼里,这根本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

QQ旋风退出还有一大原因,就是持续补贴而导致的亏损。对于下载这类C端工具软件,变现是一件头疼的事情。

可以说,迅雷的步步求变也显现出了一个工具软件在国内的艰难求生。

对迅雷来说,有了流量后,变现的最初构想就是接入广告。最初,迅雷的商业模式是在软件内置广告、设弹窗广告来赚钱。但这种方式不仅严重影响用户体验,甚至因为涉嫌传播色情低俗内容一度被国家网信办叫停。

迅雷的第二种办法是推出付费会员模式,用户成为付费会员后,可离线下载、并且享受高速下载。但这种变现同样引起用户的反感和差评。

至今,当用户打开迅雷,仍然会看到乱七八糟的广告插件和各种画风堪称“辣眼睛”的视频引导,再加上对非会员的限速,迅雷的口碑呈现不可挽回之势。

迅雷的另一个压制点在于版权,而这个问题是致命的。2011年拟上市时,迅雷就因为版权问题在美国资本市场碰壁。2013年,美国电影协会甚至把迅雷列入了全球非法发行影片和电视节目的黑名单。

版权问题是无解的,迅雷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但脱胎和成长于良莠不齐的互联网环境下,迅雷想要转身,已经不容易了。除非能够抓住转型风口,迅速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迅雷才能够重新迎来高光时刻。

可惜的是,迅雷的确试图想搭上转型的快车道,但是每一次,都与此失之交臂。

迅雷创始人程浩卸任后,曾经复盘过自己在任期间三次比较可惜的错误。其中一个就是迅雷看看播放器。

他提到,彼时还没有成气候的视频平台,而迅雷看看在头两年的发展势头很不错,完全有机会去抢夺市场。

但随着业务扩张,迅雷发现这个新赛道比拼的核心能力是内容、销售和媒体,团队认定“这与迅雷的技术基因有很大不同,脱离了公司核心竞争力。”于是也渐渐边缘化。

再譬如,迅雷曾经致力于将自己打造成平台化产品,尝试过浏览器、 游戏 、视频网站等等,但是无一成气候。迅雷内部团队重视技术,以研发为核心,但也被认为过分保守。

程浩将这种错误归为“战略问题不该战术化”;但此时的迅雷,已经灾难找到下一个能飞起来的风口了。

虽然关于迅雷,现在在很多人眼里它已经大势所趋,没有搭上移动互联网的快车道,PC端产品也口碑激降,但似乎也保持在一个凑合过的状态下。迅雷现在到底活得怎么样?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或许可以从财报里读出来。

首先,连年亏损是一个大趋势,但近几年亏损在收窄。

从2016年起,迅雷年收入总体呈现上涨趋势,到2018年到达一个小顶峰。

但迅雷却一直没能盈利。2019年全年营收1.81亿美元,净亏损达到1810万美元。在过去三年2018、2017、2016亏损则分别为4430万美元、4420万美元、3080万美元。

为了求生,迅雷近几年战略业务也一直在转移,核心收入业务发生过两轮变化。

在2011年,当时迅雷主营收是靠广告业务。根据迅雷招股书,2011、12年均是广告收入占比最大,超过40%;再到了2013年,点播收入崛起,广告收入占比迅速下降,占比只有26%。而云点播背后对应的,则是迅雷的付费会员。

也是从2017年开始,迅雷的官方财报里开始推介云计算产品。从2014年开始,迅雷布局“水晶计划”,也凭借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迅雷的确为自身找到了新的想象力。譬如其旗下星域云,已经揽获了Bilibili、快手、小米、爱奇艺、熊猫直播等一众企业客户。

据锌 财经 了解,目前迅雷有五百人,而其下专注星域云和迅雷链的子公司网心 科技 超过两百人,后者团队中超过80%的成员都专属技术研发。对迅雷来说,当初势起是因为其在技术创新上的突破,而错失转型快车也是因为过于拘束核心技术,不肯尝试新业务。

时势造英雄的时代已经过去。迅雷或许可凭云计算等新技术分到一块新蛋糕,稳步过日,但曾经的高光时刻已经无法回来了。

或许像雷军在小米十周年时所说,“今天的局面足够复杂,要想躺在过去的业绩上过日子已经不可能,要想不管不顾、猛冲猛打,这条路也走不通;唯有继续拿出‘重新创业’的热情,才能破局。”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