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王生活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技生活 > 正文

科技生活

为什么知乎访问频次(知乎最常访问是什么意思)

admin2022-12-04科技生活137

知乎为什么要限制提问次数?

知乎上之前并不限制提问次数,最近应该是限制了提问次数,可能是有一些人利用提问的机会,变相宣传参加自己的产品

那个知乎上为什么整天推荐的都是婚姻两性的话题?

知乎推荐算法是根据您访问的频次、关注点、输入法抓取数据来计算的,可能是平时您对这方面的内容关注比较多,因此向您推荐的便以这方面居多

无法打开知乎,“您好,您当前 IP 访问频次过快,已被暂时限制使用”

是因为你每次登陆的时候被访问的网站自动获取了你的IP,在某一时间段采集到的IP超过一定量的时候就会报这个错,有时候是为了防止恶意刷访问量的。

PS:知乎是一个真实的网络问答社区,社区氛围友好与理性,连接各行各业的精英。用户分享着彼此的专业知识、经验和见解,为中文互联网源源不断地提供高质量的信息。

知乎网站2010年12月开放,三个月后获得了李开复的投资,一年后获得启明创投的近千万美元。知乎过去采用邀请制注册方式。2013年3月,知乎向公众开放注册。不到一年时间,注册用户迅速由40万攀升至400万。

2017年4月,知乎对知乎Live进行了全面升级,推出了“7天无理由退款”功能,并升级了评价体系、给予流量补贴以及更高效的版权服务。2017年8月,知乎推出新功能「想法」,形式为短内容记录,与大家所熟知的朋友圈、微博相似。

为什么打开知乎特别慢

1)可能你网络的问题。

2)可能是知乎访问量大,服务器处理的慢导致的!

知乎对用户的四个吸引力

记得知乎刚出来的时候,圈内掀起了一股求知乎邀请码的热潮,包括我自己在内,很多人都希望能一睹知乎的面容。知乎之所以在刚上线就这么受追捧,多半要归功于Quora。这个由前Facebook员工创立的问答网站,有着相当高的知名度,所以当中国出现类似产品时,大家自然想看看其面容了。

知乎的最开始的一批用户是互联网行内的人,其实这不奇怪,一来因为行内的人是对新产品获知渠道最快的,再者大家对新产品总是抱有很大的好奇心特别是那些做产品的人,总想看看新产品是什么样。作为知乎的用户就说说自己的使用感受和一些思考。

1、为什么上知乎?或者说知乎给自己的吸引力是什么?

两个问号其实都是一个问题。我在知乎上关注的都是一些互联网行业的问题,这跟自己的职业和兴趣有关。关注本行业内的问题主要有三个目的:一个是学习一些关于产品方面的知识;第二个是想从知乎上了解一些互联网行业内的小道消息;第三个是看一下大家对某些产品的看法。

上知乎一段时间以来,我发现在知乎上不仅满足我所说的以上三点需求,而且在知乎上还能了解一些产品圈内的一些牛人,听到各大公司的一些趣事,虽然有些消息无法验证其真假,但是从用户的角度来说知乎这点还是蛮有吸引力的。上面所说的三点是我访问知乎这个网站的动力,而在此基础上还能额外的得到一些,也增加了我对这个网站的好感。

2、为什么有些信息显示在知乎上?

发现信息的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三种:一种是自己主动去找,非常典型的就是搜索,用户想找什么信息主动的到搜索引擎上查询;第二种就是被动的接受,这方面主要的体现就是推荐服务了,网站会给我们推荐音乐、图书、电影等,国内的豆瓣一直在这条路上耕耘着;第三种就是纯粹的偶遇了,比方说当我在QQ空间、微博上偶尔看到某个视频时,会点击查看,如果真喜欢的话还会点击收藏,不过这种方式是可遇不可求。

问答网站是用户完全自己参与创造的的汇集信息的平台,在这过程中信息的筛选和创造权利都交给了信息的来源方——人,而人又是受很多因素影响的,其中就包括氛围,所以说网站的氛围不同就会就会造成网站上聚合的信息不同。怎样让用户在你的产品中创造更多的信息就会成为产品努力的一个方向。

从产品形态上讲,博客是典型的信息聚合体。有些是信息可以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聚合,但是也有很多信息是松散、琐碎的,而这样的信息就非常适合在问答网站上展示,从另一角度来说也是问答网站将这样的信息挖掘出来了。

3、我在知乎上做什么?

我相信绝大多数用户访问问答网站的最初动机都是找答案,在一个不是垂直型问答网站上,谁也没有自信说不管什么样的问题我都能回答。而作为不是行业专家,也不是什么大人物的我,在知乎上也只是发表一下自己对某些事情的个人看法而已。

4、访问知乎的频率有多高?

我自己访问知乎的频率并不高,平均一天2—3次,在线时长20—30分钟。看起来自己在线时间挺长的,但其实我往往是挂着,打开知乎然后去干别的事,偶尔去看一下,毕竟不是所有问题自己都感兴趣,所以只会看一些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我每次上知乎基本只点击一次“更多“按钮,不喜欢那种不断下拉页面去查看信息的方式,这跟个人习惯有关。

互联网产品有自己的定位,但是究竟怎么去用这款产品,就要看用户自己了。以微博为例,我曾经看到自己的一个朋友,把微博当书签使用,当他看到一些新网站时,就会把网站链接发到自己的微博上,用这样的方式保存信息。有些人用微博是为了拓展人脉,有些人上微博则纯粹是为了打发时间等等。这让我想起了见或不见体:不管你怎样使用,不管你对这个产品是持什么看法,产品都摆在那,不离不弃。

只要用户使用产品的单一服务的频次很高,那么这个产品也是有存在的价值的。继续延伸,我们就会讲到产品价值与商业价值是否能达到平衡的问题,这两者的平衡就关系到产品能否生存下去的问题。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