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王生活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技生活 > 正文

科技生活

屠呦呦获奖争论说明什么(屠呦呦获奖的原因是什么)

admin2022-12-28科技生活84

屠呦呦连续六年提名诺贝尔奖说明什么

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从不公布谁是推荐人,但新华社记者5日在采访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科学家的过程中,意外得知今年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的推荐者——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路易斯·米勒,而且这位知名疟疾研究专家从2010年就开始年年向评委会推荐屠呦呦。

屠呦呦获奖,在国内存在一定争议。苏新专说,他也是2011年去北京后,才听说屠呦呦跟一些人闹了很大意见,屠呦呦也对他证实了确有矛盾存在。“所以任何人跟她要(证明发明人的)资料,她也不给。她为什么给我们,可能是觉得我们没有利益关系”。

在《青蒿素:源自中草药园的发现》文章中,米勒和苏新专写道:“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我们毫无疑问地得出结论: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药研究所(中药所)的屠呦呦教授是发现青蒿素的首要贡献者。”

苏新专对新华社记者解释,他们认为屠呦呦名至实归,有5大原因:

第一,“523计划”始于1967年,当时屠呦呦并没有参与进来,但从1971年在广东开会的会议记录可以看出,研究一直没有取得太大进展。屠呦呦后来加入进来,并于1972年南京召开的会议上首次提到青蒿素可有效杀疟原虫。“东晋人葛洪的著作早就提到青蒿的抗疟作用,但带到项目里面来,是她(屠呦呦),是她把青蒿带到项目里面来”。

第二,在1972年的会议上,屠呦呦也报告,当时青蒿提取物效果不稳定,而葛洪著作提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为什么要用冷水泡,她就想到常用煎熬和高温提取的方法可能破坏了青蒿有效成分,所以便由用沸点78摄氏度的乙醇提取改为用沸点35摄氏度的乙醚提取。所以,提取温度也是她第一个解决。

第三,1972年8月,屠呦呦带领一个团队到海南做临床试验,包括她和几个同事首先在自己身上试药,证明了没有太大毒性。她们总共做了30例,基本都有效。所以她是第一个做临床试验的人。

第四,国内有个争论,就是中药所的提取成分没有其他机构好,确实是这样,但其他机构的提取方法是根据屠呦呦提供的材料改进的。无可否认,屠呦呦参与了研究青蒿素的化学结构。

第五,她是青蒿素衍生物双氢青蒿素的发明人。青蒿素是脂溶性药物,水溶性不好。水溶性不好,药性就不好。而提高水溶性,服用后就比较容易吸收。双氢青蒿素吸收性能就比较好。

屠呦呦的非常诺奖之路说明了什么意思

这说明了中国是一个非常非常不诚信的社会,在人人讲诚信的西方国家,屠呦呦获得成果的第一天,所有的知道屠呦呦是这个成果的首创者的人都会兴奋的到处宣扬说:哇,屠呦呦是这个成果的首创者,真了不起啊,并且,屠呦呦会获得一个又一个的荣誉,立即成为全国人人知道的大科学家,而不是几十年默默无闻,直到西方国家的科学家打听谁是这个成果的首创者后,才有一个叫饶毅的人把屠呦呦是这个成果的首创者告诉了西方国家的科学家。这种事例在西方国家是很常见的,如,默默无闻的业余爱好者爱因斯坦的论文一发表,立即引起了西方国家的科学界的轰动,大家都是先互相兴奋的说,这是一个伟大的科学新发现,然后才是互相打听这个陌生伟大的科学家是谁,西方国家的人的这种不首先查看对方的身份,不首先与对方讲好利益交换的条件,就立即如实承认别人的成果的做法,在每一个中国人看来都是很傻很天真的,因此,这种事例在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发生过一个!每一个中国人在评论科学问题前都一定要先打听对方的身份,唯一的目的就是为了讲假话!

与屠呦呦类似的中国业余爱好者陆家羲的好几个重大的科学成果,所有的知道其成果的中国人或者中国科学家也是几十年守口如瓶,而西方国家的科学家一看到就立即承认陆家羲的成果是伟大的科学新发现,然后,在诚实的西方国家的强烈要求下,中国科学家才被迫如实承认了陆家羲的科学成果,当陆家羲获得78年的国家科学大奖时,他本人已经在有病长期没有钱治疗的贫困中去世了。

类似屠呦呦这种有重大的科学成果的中国科学家,由于不善于搞人际关系导致其成果几十年也得不到一个中国人的承认的事例还有很多个,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如何看待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

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这既是一次中西医完美结合的典范,也是屠呦呦40多年不懈追求精神的完美回报。

屠呦呦是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首位中国得主。她获得诺贝尔奖带给我们多重启示。立足客观、全面的角度,我们看待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才不会跑偏。

首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是中西医完美结合的成果。一直以来,国内外关于中西医的争论持续不断,容易犯厚此薄彼的错误。事实上,中西医都是人类的文明成果,对人类健康的贡献都是有目共睹的。今天,我们要做的是,充分认识中西医各自的价值,将两者结合起来,而不是一味地作没有意义的辩论。

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评委让·安德森教授说,中医关于中草药有着丰富的知识,而西方科学家可以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对中草药进行分析提炼。屠呦呦的获奖说明,东西方医学研究携手合作,会得到丰硕成果,它是一加一等于三,而不仅仅是二。安德森的话表明,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离不开中医,也离不开西医。正如屠呦呦所指出的,用现代科学手段不断认识中医药,这是我们这一代和下一代科研工作者的责任。瑞典卡罗林斯卡大学研究员顾丰也表示,屠呦呦的发现和研究工作为我们做出了一个非常好的榜样,就应该像她这样,从分子学角度研究出中医中药的药物作用,为人类造福。社会特别是医疗工作者要摆脱狭隘的偏见,充分利用好中西医这两大医学宝库。合作共赢,不仅经济领域适用,在医药界一样适用。

其次,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是精神之光爆发的巨大力量。40多年来,青蒿素成为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一线抗疟药,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40年后,屠呦呦终于得到诺贝尔奖的桂冠。这背后,屠呦呦等人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当她成为85岁的老太太时,因为用一株小草改变了世界而赢得了整个人类的赞誉。

从1969年1月开始,历经380多次实验、190多个样品、2000多张卡片,屠呦呦和课题组以鼠疟原虫为模型,发现青蒿提取物对鼠疟原虫的抑制率可达68%;研究中,为了破解难题,她重新把古代文献搬了出来,细细翻查,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的几句话让她茅塞顿开;屠呦呦和她的两位同事亲自试服,证实了药物安全,然后才投入临床给病人服用,因为环境差,屠呦呦得了中毒性肝炎……就像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所说的那样,屠呦呦“埋头苦干、潜心钻研、坚韧不拔、持之以恒”。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绝不是偶然的,她的身上始终闪耀着精神之光。

《功勋》中,屠呦呦获诺贝尔奖时,为什么会有众多争议和质疑?

在《功勋》当中,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时候有很多争议和质疑,当时就有国内学者认为,青蒿素是523项目组集体科研的成果,并非屠呦呦一个人的荣誉。后续,中国的科研团队又对青蒿素进行了更深层次的研究,在青蒿素功臣名单当中,屠呦呦的排名并不靠前。

屠呦呦发现青蒿素

1969年,屠呦呦接受“523项目”成为北京中药研究所523项目组组长,从此之后,便开始了漫长的研究工作。1971年,屠呦呦小组成功提取出了青蒿素,对疟原虫的抵制率达到了100%。随后,屠呦呦在中医中药专业组会议上提交了关于青蒿素的报告,引起了全体科研人员的关注。随后为了让青蒿素能够尽快应用于临床试验当中,屠呦呦和同事以自身做实验,发现没有毒副作用之后,才广泛应用于临床。

中国科研人员为青蒿素发展做出的努力

屠呦呦提交报告之后,山东省寄生虫病研究所,云南省药物研究所,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都在研究和改进青蒿素的提取方式,并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除此之外,全国各地的研究所都在为青蒿素的结构进行改造,而上海药物研究所发现的双氢青蒿素,比普通的青蒿素效价高一倍。桂林制药厂研发出的青蒿素衍生物,效价比青蒿素高3到7倍,并在临床验证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屠呦呦得奖的争议

在研制青蒿素的过程当中,全国各地的科研小组都有参与,可以说,这个荣誉是属于所有参与研发的科研小组的。在中国科学院发表的青蒿素功臣名单当中,屠呦呦排在第六位,即便由个人来领这个荣誉,似乎也不该是屠呦呦。但是诺贝尔奖一般是授予个人的,他们的评选标准和国内不一样。

屠呦呦的功绩是发现,她是第一个成功分离出青蒿素,并且把它带入到523项目当中。也是第一个提取出有100%抵制率的191号,并且是第一个应用到临床当中的。可以说,屠呦呦是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这恰巧是科研当中最难的一部分。在发现青蒿素这一块,屠呦呦的功绩毋庸置疑。

而屠呦呦为了科研,不惜牺牲身体健康,牺牲家庭,忍受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与煎熬,这种精神也是极其可贵的。

怎么看待屠呦呦获得诺奖

屠呦呦获奖,表明了中国和中国人对全人类的贡献。古往今来,中国和中国人在持续地努力贡献于全人类的事业。一个国家做出各种体系和制度的改善,并不仅是为了瞄准诺贝尔奖,也不仅是寻求在各种荣誉锦标上刻上本国或本国人的名字,而是为了更好地激发国民的活力、创造力,让优秀者脱颖而出,让普通人尊严生活,从而最终贡献于全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在这个意义上,青蒿素的发现,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其意义和价值已经远远超越了时下的各种争论。

屠哟哟获得诺贝尔奖有什么意义

屠呦呦因为从中药中提炼出青蒿素用于治疗疟疾取得巨大成功而获得诺贝尔奖。屠呦呦这名普通的科技工作者因此一夜成名。屠呦呦获诺奖对推动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无疑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也将给广大科技工作者以巨大鼓舞,甚至会引导许多年轻人学习科学知识,投身科学事业。这对我们的民族来说自然是一件大好事。

屠呦呦的研究成果早在40年前就做出来了。4年前她就获得了有诺贝尔奖风向标之称的美国生物医学大奖“拉斯克奖”。但奇怪的是,这么有成就的科学家在获诺奖以前却很少有人知道她的名字。

据说屠呦呦曾几次申报中科院院士,但都没有如愿。原因是她没有博士学位,没有留学背景,没有院士头衔,被人戏称“三无”科学家。她的同事说“屠呦呦不善交际,性格直率,也不会拍马屁。”这可能才是屠呦呦落选院士的真正原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