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王生活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技生活 > 正文

科技生活

为什么中国没有骑兵(中国现在还有没有骑兵)

admin2022-10-29科技生活94

中国有骑兵吗?

我国是世界上较早拥有骑兵的国家之一。中国在春秋时代以前作战以车战为主,步兵仅起辅助作用,兵车的数量多少成为军事实力的象征,基本没有骑兵这一兵种。到春秋时期步兵开始兴起,军队成为车步并重,各国的军队中有了少量的骑兵,同战车步兵混编,仅是一种无足轻重的辅助力量。到了战国时代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战术的多样化及同北边游牧民族的战争需要,骑兵作为一种独立的兵种正式登上战争舞台。

战国时代:(含秦代)

历史进入战国时代,战争已经从早年的死板的兵车战术的正面战,转向更为机动灵活的作战方式。骑兵作为一种独立的兵种出现了,当时各大国均建立了骑兵部队,如秦、赵等国均号称“车千乘,骑万匹”军队作战由步骑为主渐渐转变为车骑并重。进行最大变革的首先是赵国。地处北边的赵国,与楼烦,林胡,匈奴等少数民族为邻,深受其扰边之苦,而赵国传统的车步兵,在与灵活、快捷的胡人骑兵作战时十分不利。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富国强兵,赵武灵王在国内进行了“胡服骑射”的改革,他声明“今吾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削减军中的车兵,增加骑兵;要求改汉族传统宽袍大袖的衣服为胡人式的紧身服装,方便于进行骑射。从这里开始中原各国中骑兵地位逐步提高,成为军队的一支主要力量。赵国也因为有了这支强大的骑兵,使之成为战国后期军事上能与秦国抗衡的强国。

战国时开始大量的使用骑兵作战。赵国以步骑兵攻林胡,楼烦“略地千里”,李牧用万余骑配合步车兵大破匈奴歼敌十余万。秦国也以骑兵精良著称,秦赵长平之战,秦将白起用五千精骑截断赵军,对长平一役全歼赵军四十余万起到了关键作用。楚汉战争时刘邦也曾为了对抗项羽的骑兵而用秦国降将李必、骆甲为校尉训练骑兵;韩信在破赵之战(就是列背水阵那次)中也是用两千轻骑偷袭敌军大营。

战国及秦代的骑兵配有齐全的鞍鞯,但是没有马镫这对马上的格斗战十分不利,所以当时的骑兵主要武器为弓箭,作战以骑射为主,少量的使用青铜剑、戟作战。(劈砍时剑容易折断,以戟为主)并且这时已有专用的马甲出现。(用于保护战马的防具)从出土的兵马俑可以看出当时秦军已是采用车、步、骑混合编队,鞍马俑以持弓为主,戴小帽,穿紧腰窄袖袍,披短甲,足蹬短皮靴,装束便于骑射。这一时期兵法中也有了对骑兵使用的论述。《孙膑兵法》就曾说“险则多其骑”。

两汉时代:

进入两汉时代,迎来了中国骑兵发展的黄金时代,因为对匈奴等游牧民族作战的需要,骑兵迅速壮大,军队作战从以前的车骑并重转变为骑兵取代车兵,骑兵成为决定胜负的力量。

说到汉代骑兵的发展就该说匈奴骑兵,匈奴是北方的游牧民族,全族均为能骑善射之士汉初处匈奴已号称“控弦之士”三十万,时刻威胁着汉朝的北部。匈奴人是典型的亚洲式轻骑兵,他们作为游牧民族,从小生长在马背上,长于骑射,他们马术精良,射术奇佳,只穿轻便的皮甲十分灵活。汉的晃错曾在《言兵事疏》中说匈奴有三大长处为汉军所不及:其一,上下山阪,出入溪涧,中国之马弗与也;其二,险道倾厌:且驰且射,中国之骑弗与也;其三,风雨罢劳,讥渴不困,中国之人弗与也。这也就指明了骑兵较之车兵的较大优势,车兵只能在平原之上才能发挥威力,而骑兵在较狭小的地形也能做战,比车兵更为机动灵活。

到了汉朝时为了改变对匈奴作战的不利被动局面,汉朝大力发展骑兵,至武帝时已能运用十余万骑兵主动出击,对匈奴作战历时数十年,汉的名将卫青,霍去病等多次率数万骑兵,采用迂回包抄,深入敌后等战法大破匈奴。其公元前119年武帝以卫青,霍去病二人各带五万骑出击,以步卒数十万,马十余万匹转运辎重。霍去病部深入匈奴两千余里,大破敌军封狼居胥山(在今蒙古)而还,传为佳话( 英雄业绩真是令人神往呀!)

为什么中国古代没有发展重骑兵?

因为重骑兵在机动灵活方面不如轻骑兵,重骑兵不利于长距离作战。

重骑兵在两军对垒的阵型中有着坚不可破的巨大优势,在机动灵活方面却明显有些力不从心。到了唐朝初期却变为以人披铠甲、马不披甲的轻骑兵为主力。

原因在于,北方地区新兴的突厥王国以轻骑兵击败了柔然的重骑兵,成为草原霸主。而中原地区新兴的唐军也是以轻骑兵击败了隋朝的甲骑具装。

唐朝初创时,李渊父子在借助突厥兵马支援的基础上,组建了善于长途追击、迂回作战的玄甲兵。也就是机动性很强的轻骑兵,以弥补重骑兵不利于长距离作战的局限性。

扩展资料:

东汉末年到三国是我国铠甲的大发展时期。铠甲的主要类型基本在此时期产生。有明光铠、锁子甲、两当铠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有了越来越多的重装骑兵出现在战场上。所谓重骑兵,最重要的标准就是骑兵身上的铠甲重量,一般身穿20公斤以上盔甲的骑兵就被称为重骑兵。

除了骑兵本身身着重甲以外,重骑兵的另一典型特征就是马匹也同样披上厚重的坚甲,人马齐披重甲,望之如铁塔,给人以强烈震撼。

衡量重骑兵的标准就是看其是不是有着突击作战的战斗能力。这一时期的标准马铠,历史上有一个专门的名称——“铁骑具装”。从匈奴南下开始,一些北方少数民族如鲜卑、羯、氐、羌先后入主中原。他们正是依仗着铠甲装备的重装骑兵作为主力部队而夺取政权的。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马镫与中国古代骑兵

骑兵曾经扮演过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现在还有骑兵吗?

应该还是有的,只是数量比较少而已。

骑兵其实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军种,一直属于陆军,在历史上也是非常有名的。骑兵在古时候所负责的工作主要是追击突围等等,在我国建军初期的时候,骑兵部队就已经正式成立。但是现在骑兵作为一种军种,已经很少再出现了,随着新型武器的出现,骑兵的数量也变得越来越少。在上世纪国家有过一次很大规模的裁军,其中骑兵就已经被取消掉了。

但到现在军队里面其实还是有骑兵的存在,目前军队里面保留的骑兵大多都是在西部地区,当然也是因为地理条件的需求。西部地区海拔都比较高,而那里的骑兵其实非常艰苦,主要负责的工作就是运输,抢险救灾等等。毕竟西部地区没有其他地区那样发达,有的时候在一些村庄里面连公路都没有,根本不可能有汽车开进去。

当然还有一种原因,我个人觉得也是为了保留我国军队的特殊传统。骑兵在古时候是非常重要的,为了将这种重要的军种保留下去,留给大家更多关于骑兵的概念。同时我国影视剧做行业变得越来越发达,比如拍摄到军情大事的时候,需要用到专业的骑兵队伍。如果国家没有的话,那会显得非常尴尬,所以才会留下这部分骑兵。

可见骑兵的数量虽然在减少,但是在我国其他地区依然存在,除了生活需求之外,也是为了将这种传统传承下去。

为什么经济发达宋朝没有强大骑兵?如此孱弱?

在古代战争中,骑兵的地位可谓是举足轻重,往往能左右战争的走向和局势。而宋朝因为地理位置、经济发展等多方面因素导致没有强大的骑兵出现。

首先是古代中国整体经济发展的策略导致骑兵数量少。其实反观历史不难发现,宋代之时,我国亦然也是农业为主线发展的国家。而正式由于这个原因,古代骑兵军事力量的建设之中,相对其他游牧地区的优势也并不明显。而且一直强悍的军队建立,需要大量的经济来支撑,而彼时的宋朝在这方面也是有所欠缺。

其次是地理位置的特点。在军事概念中,一支骑兵队伍的建设除了需要经济支撑外,也需要足够的地理来辅佐训练和整合。但是宋朝之时,国家整体上都没有能完全的控制住北方、西方的地域,这就导致失去了大片大片的优质地理面积。而且这些地区也多是优质马匹的生产之处,所以更对让骑兵的产生造成严重的掣肘,影响骑兵的发展。从这一点上看,宋朝时候骑兵数量的波动也侧面反映出当时整体的战斗力和相对应的军备问题,整体展现出来的军事实力也都不强。

最后是国家体制问题。宋朝建国之时,其实是有重文轻武的特点存在。尤其是宋太祖在位之时,甚至效仿过前人的经验,严防军人和军事力量对朝堂的干预,设法削弱军事掌权的力量,分散风险,这期间最为熟悉的就是“杯酒释兵权”的典故。这种为了维持集权统治而处处限制军事发展的思路和理念,从根本上就导致骑兵无法大量产生,整体的军事实力必然受到压制,无法形成有效的国家屏障,所以这些宋朝的骑兵看起来数量少实力弱,背后就不是单纯的军事发展问题。

为什么中国古代没有发展重骑兵

你不能一开始就拿欧洲的全板铁罐头来比啊,具装甲胄、高桥马鞍、马镫这些技术的发展是靠时间一步步积累起来的。所以中国早期扮演重骑兵功能的冲击骑兵,包括后来逐渐成型的重骑兵,在你眼中可能不够“重”。后期中国骑兵部队又没有向着更重的板甲发展,如果非要用全身板甲来衡量,那中国就没有什么重骑兵了。

自从春秋战国战车没落,骑兵兴起以来,虽然赵武灵王也搞过胡服骑射,但冲击骑兵一直是中原骑兵的主要力量(汉代称为“突骑”)。铍、矛、戟、槊等近战兵器在中原骑兵中有着较为广泛的使用,汉代与匈奴的战争中,也是大量使用冲击骑兵。从东汉末年开始,随着军阀和世家的壮大,豪强部曲能够得到更好的武器装备,尤其是甲胄,这时候可以视作重骑兵兴起的标志。曹魏的虎豹骑,唐代的玄甲军,都算是典型的重骑兵。宋代缺马,而同时期的西夏铁鹞子和金国铁浮图,也都是典型的重骑兵。即使后来横扫欧亚大陆的蒙古骑兵,也并不是全靠轻骑兵骑射,有40%左右是重骑兵(近身给一下对士气的打击更大)。明代的辽东铁骑和关宁铁骑也是典型的重骑兵。

中国重骑兵没有像欧洲重骑兵那样向板甲化发展,主要还是受战场环境的影响:

首先中国火器出现更早,甲胄的必须向着能防御火器发展,这点板甲是做不到的。

因为早期火器射速慢精度差,骑兵要尽快冲到对手面前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所以骑兵减轻铠甲重量增加机动性是必然趋势,欧洲重骑兵后期也是为此从全身板甲缩减到胸甲。

在中国,增加骑兵机动性的需求更加迫切,因为中国周边多是以轻骑兵为主的游牧民族军队,机动性太差的话很难达成有效的战果。

因此几乎在欧洲出现全身板甲的同时,中国开始出现轻便又兼顾冷热兵器防御的棉甲。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也就断了中国重骑兵向全板铁罐头发展的道路。

为什么我国古代没有重装步兵和重装骑兵

有的,最著名的是宋朝重装步兵---中国古代防护最好的步兵

虽然宋代给后世的印象是重文轻武。但鲜为人知的是,宋朝拥有中国古代防护最好的重装步兵。

在宋代,欧洲锁子甲的重量不过15公斤,15世纪时的哥特式全身甲也只有20公斤。虽然17世纪最重的盔甲达到了42公斤,但普通的重型四分之三甲也只是在20——30公斤的范围内。以重量而言,中国宋代的步人甲(步兵铠甲)是中国历史上最重的铠甲,根据《武经总要》记载,北宋步人甲由铁质甲叶用皮条或甲钉连缀而成,属于典型的札甲。其防护范围包括全身,以防护范围而言,是最接近欧洲重甲的中国铠甲,但是也没达到欧洲重甲那种密不透风般的防护程度。

根据宋绍兴四年(1134)年的规定,步人甲由1825枚甲叶组成,总重量达29KG,同时可通过增加甲叶数量来提高防护力,但是重量会进一步上升。为此,皇帝亲自赐命,规定步兵铠甲以29.8KG为限。此后,又把长枪手的铠甲重量定为32-35KG;由于弓箭手经常卷入近战格斗,其铠甲定为28-33KG;而弩射手的铠甲定为22-27KG。同时期的欧洲步骑兵的铠甲类型还以锁子甲为主,没有达到如此的重量。

绍兴十年前后,是宋朝军队最强大的时期。名将岳飞、韩世忠等,率领以铁甲、长枪强弩为主要装备的重步兵,以密集阵容屡屡击败金朝骑兵。包括兵器在内,当时宋军重步兵的负荷高达40-50KG,由于装备过重,机动性受到影响,如绍兴十一年(1141)的祏皋战役,以步兵为主力的宋军,由于身被重甲,加上过于长大的兵器,负荷过重,因为未能全歼已溃不成军的金朝骑兵。

同时为了更有效抗击装甲骑兵的需要,宋代还生产了大量的各种大刀。特别是在南宋的初期,大刀和大斧已成为装甲步兵(重步兵)的重要装备。例如,宋高宗绍兴十年1140)宋军和金兵的郾城之战,宋将岳飞就把装备有大刀、大斧的装甲步兵按两翼摆开阵势,有效地阻止了金兵装甲骑兵的进攻。当时,用大刀对付装甲骑兵进攻的基本战术,先是用大刀劈砍防御比较弱的马腿,然后,对准骑兵的胸部猛砍。

从历史资料中可以看出,宋朝并非想象中那样弱,其重装步兵更是在中国古代首屈一指。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